一种鱼苗孵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653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苗孵化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繁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鱼苗孵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人工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鱼卵人工孵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工繁殖的成功,除了亲鱼培育、适时催产外,高性能的孵化设备是提高鱼卵孵化率的重要环节之一,自鱼类人工繁育技术取得成功以来,鱼卵孵化设备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在鱼苗孵化过程中一般采用两种孵化方式。不粘卵大多采用水泥孵化环道池孵化,通过池底的鸭嘴喷头不断大量流进新鲜水使水体旋转使鱼卵翻动均匀增氧实现孵化,优点是水大量更换水质不易变坏,缺点是极大浪费了水电资源,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粘性卵大多采用方形水泥池,用尼龙网片均匀粘上鱼卵静水或微流水曝气增氧孵化,优点是水池空间利用率得到大量提高,缺点是鱼卵需经过人工均匀粘上每张尼龙筛网上,鱼苗脱膜后筛网需收起清洗,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苗孵化器,以达到将流水式孵化和曝气增氧孵化相结合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鱼苗孵化器,包括排水槽、排水口、多个球形曝气石、进水口、多个输氧管、防逃网、三脚架和桶身,所述桶身上部为圆筒型,下部为平底锥型,所述防逃网为圆环形的网状结构,所述排水槽为一环形结构,其一端与桶身内壁固定,另一端与防逃网底端固定,所述排水口为两个,沿所述排水槽对称分布,所述输氧管设置在桶身的底部,且沿桶身底圆径向分布,所述球形曝气石设置在输氧管位于桶身内的一端,所述进水口为设置在桶身底部正中心的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底端设有排水球阀,侧面设有止逆阀和进水球阀;所述桶身放置于三脚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三脚架为由位于上部的两个不锈钢圆圈、位于下部的一个不锈钢圆圈、以及三根竖直放置的钢管焊接而成,所述三根钢管的径向间隔为120°。

进一步地,所述防逃网采用120目不锈钢筛网环绕而成,其高度为25cm,所述排水槽采用不锈钢板或不锈钢管,其宽度为5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相对于传统的孵化技术,本实用新型将流水式孵化和曝气增氧孵化的原理两者结合在一起,体积小巧,提升了生产效益,节省了大量建设空间、用水用电量以及清洗水池、筛网的劳动力,并且极大降低鱼苗场建设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槽,2、排水口,3、球形曝气石,4、进水口,5、输氧口,6、防逃网,7、三脚架,8、桶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鱼苗孵化器,包括排水槽1、排水口2、多个球形曝气石3、进水口4、多个输氧管5、防逃网6、三脚架7和桶身8,所述桶身8上部为圆筒型,下部为平底锥型,所述防逃网6为圆环形的网状结构,所述排水槽1为一环形结构,其一端与桶身8内壁固定,另一端与防逃网6底端固定,所述排水口2为两个,沿所述排水槽1对称分布,所述输氧管5设置在桶身8的底部,且沿桶身8底圆径向分布,所述球形曝气石3设置在输氧管5位于桶身8内的一端,所述进水口4为设置在桶身8底部正中心的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底端设有排水球阀,侧面设有止逆阀和进水球阀;所述桶身8放置于三脚架7上。

其中,所述三脚架7为由位于上部的两个不锈钢圆圈、位于下部的一个不锈钢圆圈、以及三根竖直放置的钢管焊接而成,所述三根钢管的径向间隔为120°。所述防逃网6采用120目不锈钢筛网环绕而成,其高度为25cm,所述排水槽1采用不锈钢板或不锈钢管,其宽度为5cm。

使用时,在孵化器底部进水口调节好水流量大小,通过人工采卵,受精,将受精卵从顶部倒进孵化器内,桶底部新鲜水不断进入,流经防逃网6进入排水槽1,通过桶身上部排水口2排出,不停的小流量加入新鲜水保持桶内水质不变坏。桶底旁边3个球形曝气石3与鼓风机相连通,不断曝气,气体带动水体自下往上流动实现水体和鱼卵在桶内均匀不停翻动,并可通过调节进气量控制水体的翻动速度,极大提高溶氧量、容卵量,增氧无死角。孵化粘性鱼卵时,人工加进滑石粉间歇停水,桶内曝气带动水体高速翻转还可实现粘性鱼卵的脱粘效果。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