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多功能杀虫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146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林、牧及园林害虫的综合防治领域装置,尤其是一种杀虫效果好的太阳能多功能杀虫平台。



背景技术:

病虫害防治可分为采用杀菌剂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病虫害防治改变作物品种,栽培时间或环境以减少为害的耕作防治;以利用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以有机合成药剂为主的农药的发展,杀灭病虫害已比较容易,但同时,由于抗药性的增加和天敌的减少而使害虫再度增加以及原来并无危害的潜在害虫造成危害,同时由于这些农药直接危害人畜,或农药的残留及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浓缩而造成危害等,对这些问题已意识到,要进行综合防治或病虫害的控制,即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应以不互相冲突的形式协调地使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手段,一般应在经济的容许范围内,维持病原或害虫的种群控制体系。以有效地利用病原和害虫种群的天然控制机制为基础,再辅以各种防治手段,这要以降低病原和害虫密度,并使其变动幅度维持在小范围内为目标,只有在病虫害密度超过容许水平时,才可使用喷洒药剂等临时性措施。同时,除非是新侵染的病虫害或者是人类传染病的媒介,最好勿使其绝灭。根据这一主张,重要问题是确定合适的病原与害虫的密度,使它和作物可容许的受害临界值相适应。V.M.Stern等(1959称此为经济的为害水平(economic injurylevel,FIL)但这个词常会和作物的被危害程度本身相混淆,所谓“经济的为害水平”一词也易被误解,俊一和桐谷圭治(1973)建议把着眼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规定的作物被危害程度称作“为害限制量(tol-erable injury level)”、把与此相对应的病原或害虫密度称为“危害限制密度”(tolerable pestdensity)。此外,病虫害防治一词从广义上说,还包括有害鸟兽或杂草在内的有害生物的防治。

目前,关于本专利,公知的技术构造是采用单一光源诱虫或高压电网杀虫。该杀虫装置杀虫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多功能杀虫平台,该太阳能多功能杀虫平台集成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诱杀害虫,通过吸收太阳光能,利用储能装置转化为电能,驱动多功能杀虫平台的诱虫装置,针对害虫的发生周期选择性地进行综合防控,达到杀死害虫、保护益虫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太阳能储能板、太阳能支架、主机箱盖、主机系统、监控系统、撞虫板、诱架、虹吸装置、防逃逸装置、套接式集虫盒、支架、电池仓、底座、防控平台本体。

所述的底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地面,底座上端固定有电池仓,电池仓的上端设固定有支架,支架的上端设有防控平台本体,防控平台本体上固定有太阳能支架,太阳能支架顶端倾斜安装有太阳能储能板;防控平台本体的顶端固定有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与主机系统电性相连,主机系统上安装有主机箱盖;主机系统的下端安装有撞虫板,撞虫板的外表面设有诱架;防控平台本体的中端设有虹吸装置,虹吸装置的下端设有防逃逸装置,防控平台本体的底端固定有抽插式集虫盒,抽插式集虫盒固定在支架上。

所述的撞虫板的数量为3片。

所述的主机系统内置有病毒杀虫卡。

所述的主机系统内设有诱芯载物台上,诱芯载物台上内置靶标害虫仿生诱芯及信息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集成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诱杀害虫,通过吸收太阳光能,利用储能装置转化为电能,驱动多功能杀虫平台的诱虫装置,针对害虫的发生周期选择性地进行综合防控,达到杀死害虫、保护益虫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太阳能多功能杀虫平台实施例的构造图。

图中

1、太阳能储能板

2、太阳能支架

3、主机箱盖

4、主机系统

5、监控系统

6、撞虫板

7、诱架

8、虹吸装置

9、防逃逸装置

10、抽插式集虫盒

11、支架

12、电池仓

13、底座

14、防控平台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太阳能储能板1、太阳能支架2、主机箱盖3、主机系统4、监控系统5、撞虫板6、诱架7、虹吸装置8、防逃逸装置9、抽插式集虫盒10、支架11、电池仓12、底座13、防控平台本体14。

所述的底座13通过螺钉固定在地面,底座13上端固定有电池仓12,电池仓12的上端设固定有支架11,支架11的上端设有防控平台本体14,防控平台本体14上固定有太阳能支架2,太阳能支架2顶端倾斜安装有太阳能储能板1;防控平台本体14的顶端固定有监控系统5,监控系统5与主机系统4电性相连,主机系统4上安装有主机箱盖3;主机系统4的下端安装有撞虫板6,撞虫板6的外表面设有诱架7;防控平台本体14的中端设有虹吸装置8,虹吸装置8的下端设有防逃逸装置9,防控平台本体14的底端固定有抽插式集虫盒10,抽插式集虫盒10固定在支架11上;所述的撞虫板6的数量为3片;所述的主机系统4内置有病毒杀虫卡;所述的主机系统4内设有诱芯载物台上,诱芯载物台上内置有性信息素和性诱芯;

具体实施时,利用昆虫对特定光源定向吸引的规律,选择性地将害虫吸引至虹吸风口,将害虫吸收到储虫箱中将其杀死。利用信息素对雄性成虫选择引诱机理,向雄性害虫释放交尾信息,使雄虫靠近平台防区的瞬间,将雄虫吸入储虫箱杀死;达到精准杀虫之目的。利用赤眼蜂虫卵寄生的生物特性;灭杀部分虫卵,减少害虫子代数量。利用昆虫病毒流行病学原理,利用卵寄生蜂将病毒传递到靶标害虫卵面,实现“接毒”处理,为制造昆虫病毒流行病奠定基础,实现定向杀虫。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