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收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650阅读:37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蜜蜂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收蜂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蜂蜜的需求越来越高,养殖蜜蜂的人也越来越多。现有的收蜂设备简单,通常使用收蜂笼对蜜蜂进行收集,这种收蜂方式收集的蜜蜂较少,而在收集的过程中笼内的一些蜜蜂会往外跑,消耗养殖人员更多的精力,影响收蜂效率,另外,蜜蜂在收集后不方便将蜜蜂放进蜂箱,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收蜂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收蜂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收蜂机,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套设于第二箱体外,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设有第一箱盖,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设有第二箱盖,所述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的顶端中间位置均安装有手柄,所述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的两侧均铰接有卡扣,且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分别通过卡扣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外侧壁上安装有进蜂箱,所述进蜂箱的一侧连接有引蜂管,所述第一箱体内分别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管和照明灯,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进蜂箱内,所述第二箱体靠近进蜂箱的一侧开设有圆孔,圆孔内安装有固定套,且固定套与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箱体远离圆孔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口,第二箱体内设有拦网,且拦网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箱体的另一侧外侧壁上安装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的一侧连接有出风管,所述第一箱体靠近放置箱的一侧还开设有抽风口,且抽风口和出风管均与放置箱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放置箱靠近抽风口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抽风机,所述放置箱内还设有蓄电池,且蓄电池分别与抽风机和照明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顶端两侧均设有固定块,其中固定块为L形结构,且固定块与卡扣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拦网为圆形结构,且拦网覆盖通风口,拦网的直径大于通风口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手柄为弧形结构,且手柄上设有防滑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分开设计,利用抽风机将第一箱体内空气抽掉形成真空,方便蜜蜂从引蜂管和连接进入第二箱体内进行收集,收集方便,且便于蜜蜂收集后放进蜂箱,操作方便,有效提高养殖户的收蜂效率,配合照明进一步方便收集蜜蜂,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结构紧凑,且成本低,有效提高养殖户的收蜂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收蜂机的剖析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第一箱盖、4第二箱盖、5手柄、6卡扣、7进蜂箱、8引蜂管、9连接管、10固定套、11抽风口、12放置箱、13抽风机、14出风管、15蓄电池、16照明灯、17拦网、18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多功能收蜂机,包括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第一箱体1套设于第二箱体2外,第一箱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箱盖3,第二箱体2的顶部设有第二箱盖4,第一箱盖3和第二箱盖4的顶端中间位置均安装有手柄5,第一箱盖3和第二箱盖4的两侧均铰接有卡扣6,且第一箱盖3和第二箱盖4分别通过卡扣6与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连接,第一箱体1的一侧外侧壁上安装有进蜂箱7,进蜂箱7的一侧连接有引蜂管8,第一箱体1内分别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管9和照明灯16,连接管9的一端延伸至进蜂箱7内,第二箱体2靠近进蜂箱7的一侧开设有圆孔,圆孔内安装有固定套10,且固定套10与连接管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箱体2远离圆孔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口18,第二箱体2内设有拦网17,且拦网17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箱体2的内壁上,第一箱体1的另一侧外侧壁上安装有放置箱12,放置箱12的一侧连接有出风管14,第一箱体1靠近放置箱12的一侧还开设有抽风口11,且抽风口11和出风管14均与放置箱12的内腔相连通,放置箱12靠近抽风口11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抽风机13,放置箱12内还设有蓄电池15,且蓄电池15分别与抽风机13和照明灯16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的顶端两侧均设有固定块,其中固定块为L形结构,且固定块与卡扣6相配合,拦网17为圆形结构,且拦网17覆盖通风口18,拦网17的直径大于通风口18的直径,手柄5为弧形结构,且手柄5上设有防滑螺纹。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通过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分开设计,蓄电池15外接电源,利用抽风机13将第一箱体1内空气抽掉形成真空,方便蜜蜂从引蜂管8和连接9进入第二箱体2内进行收集,同时拦网17防止蜜蜂从抽风口11处跑出去,收集方便,且便于蜜蜂收集后放进蜂箱,操作方便,有效提高养殖户的收蜂效率,配合照明16进一步方便收集蜜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