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432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较快,产量逐年攀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马铃薯主要是利用手工挖掘和半机械化挖掘,国内许多的马铃薯收获机具是直接将马铃薯挖出之后,让其连同秸秆、地膜等回到田地里,然后要靠人手工分捡,劳动强度非常巨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同时这种挖掘方式在挖掘过程中,落下的土壤会将马铃薯、秸秆以及地膜等埋没在田地里,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也给农民带来了额外的劳动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马铃薯收获机具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结构简单,并具有残膜回收功能的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包括机架和传动机构,所述机架的后方安装地轮机构,所述机架前端安装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牵引悬挂装置,所述横梁的中部安装有变速箱,所述横梁的下方安装起膜铲,所述起膜铲的后方机架上倾斜安装有分式筛,所述分式筛包括抖土链,所述抖土链由橡胶带和支撑杆等距离组合而成,所述抖土链套装在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支撑辊之间,所述第一从动支撑辊安装在起膜铲后方的机架上,在所述第一从动支撑辊后方的机架上安装第一支撑辊,所述第一支撑辊位于抖土链的下方,在所述第一支撑辊后上方的机架上安装有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二支撑辊安装在抖土链的中间,在所述第二支撑辊后方的机架上安装第二定轴上,所述第二定轴两端设有抖动轮,所述第二定轴位于抖土链的中间,所述抖动轮为三个圆柱结构,三个圆柱的中心轴在同一个与之垂直的面上构成的三角形任意角为120°,与抖土链周期性啮合产生抖动,所述第一主动轴安装在第二定轴后方机架上,所述第一主动轴的两侧安装有梅花轮,所述梅花轮的齿位与抖土链的间隙形成配合;所述第一主动轴安装在斜下方的机架上,所述第一主动轴下端设有第二从动支撑轮,所述第二从动支撑轮后上方的机架上安装有第二主动轴,所述第二主动轴的两侧安装有链轮,所述第二主动轴上安装若干有等距离分布的圆轮,所述圆轮上等间距设有支撑杆,所述第二从动支撑轮与第二主动轴之间倾斜安装有残膜输送机构,所述残膜输送机构包括大节距链条,所述链条上安装有间距相等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铁丝,所述第二主动轴后下方的机架上后方设置小机架,所述小机架上安装残膜收集装置。

所述残膜收集装置包括卷膜轴,所述卷膜轴的上安装有锥桶和卷膜刺,所述卷膜刺吸附在锥桶的固定的孔位上,所述卷膜刺包括锥刺,所述锥刺的底部安装有磁铁,所述磁铁由螺钉固定于锥刺之上,所述卷膜轴的一端与短轴连接配合,所述卷膜轴的另一端与卷膜拆卸装置配合。

所述卷膜拆卸装置包括大节距螺栓,所述大节距螺栓安装在卷膜轴上,所述大节距螺栓的顶端与卷膜轴的一端啮合,通过旋转大节距螺栓控制残膜收集装置的拆卸。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安装在变速箱的输出轴上,所述机架前端安装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牵引悬挂装置,所述横梁的中部安装有变速箱,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一主动链轮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安装在第一主动轴的一侧,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外侧的第一主动轴上安装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二主动链轮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安装在第二主动轴的一侧,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内侧的第二主动轴上安装有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通过链条与第四链轮连接,所述第四链轮安装在短轴上。

所述地轮机构包括行走轮、高度调节手轮、丝杆、丝冒、地轮架、地轮轴,所述地轮架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地轮架的上端安装丝冒,下端安装在地轮轴的一端,所述地轮轴的另一端安装行走轮,所述丝冒与丝杆配合,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安装高度调节手轮。

所述横梁的下方设有第一定轴,所述第一定轴通过大铲架安装有起膜铲,所述第一定轴两端设有调节深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由螺栓控制。

所述机架与小机架由螺栓与螺栓连接,以螺栓为中心,所述小机架可沿螺栓的槽孔进行0°至45°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研究的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突破了其他马铃薯收获机具只挖掘而不收集地膜的惯例,采用了新的机构,即通过两级输送机构,土薯在一级传送抖动机构的下层运动,秸秆和地膜在一级传送抖动机构的上层运动,在经过抖动机构的传送土薯在一级传送结束后下落,秸秆和地膜则沿着二级输送机构向上运动,地膜被卷膜收集装置收集,而秸秆被抛出返回田地,由于秸秆落地出位于马铃薯落地的后方,因此避免了将秸秆埋于地下,对捡拾马铃薯造成干扰。同时,将地膜秸秆和土薯混合物分开,有利于传送抖动装置更好地从土壤中分离出马铃薯,回收残膜。本实用新型体积适中,重量轻,分级结构简单精巧,方便灵活,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残膜输送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抖土链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残膜收集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卷膜刺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卷膜拆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地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包括机架29,所述机架29前端安装横梁5,横梁5上焊接有牵引悬挂装置4,横梁的中部安装有变速箱6,横梁的下方安装有第一定轴28,第一定轴28通过支撑杆30安装有起膜铲1,起膜铲1的后方安装有分式筛2,起膜铲1位于横梁5的前端,第一定轴28两端焊接有调节深度的调节装置27,调节装置由螺栓26控制,所述起膜铲1的后方机架29上倾斜安装有2,分式筛2包括抖土链43,如图5所示,抖土链43由橡胶带3和支撑杆7等距离组合而成,抖土链43套装在第一主动轴21和第一从动支撑辊36之间,第一从动支撑辊36安装在起膜铲1后方的机架29上,在第一从动支撑辊36后方的机架29上安装有第一支撑辊35,第一支撑辊35位于抖土链43的下方,在第一支撑辊35后上方的机架29上安装有第二支撑辊34,第二支撑辊34安装于抖土链43的中间,在第二支撑辊34后方的机架29上安装有抖动轮33,抖动轮33安装在振动轴32上,振动轴32位于抖土链43的中间,抖动轮33如图9所示,所述抖动轮33为三个圆柱结构,三个圆柱的中心轴在同一个与之垂直的面上构成的三角形任意角为120°,与抖土链3周期性啮合产生抖动,振动轴32后方机架29上安装有第一主动轴21,第一主动轴21的两侧安装有梅花轮8,梅花轮8的齿位于抖土链43的间隙形成配合,在第一主动轴24斜下方的机架29上安装有第二从动支撑轮20,第二从动支撑轮20后上方的机架29上安装有第二主动轴16,第二主动轴16的两侧安装有链轮11,在链轮11之间安装有等距离分布圆轮38,圆轮38防止残膜被卷入缠绕在第二主动轴16上。在圆轮38上焊接有等间距的支撑杆37,第二从动支撑轮20与第二主动轴16之间倾斜安装有残膜输送机构,如图4所示,残膜输送机构包括大节距链条12,链条12上安装有间距相等第二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0上焊接有铁丝39,在第二主动轴16后下方的机架29上,安装有固定卷膜装置的机架45,机架29与机架45由第一螺栓44与第二螺栓46连接,以第一螺栓44为中心,机架45可沿第二螺栓46的槽孔进行横向0°至45°的调节,机架45之上安装有残膜收集装置,如图6所示,残膜收集装置包括卷膜轴41,卷膜轴41的上安装有锥桶14和卷膜刺13,卷膜刺13吸附在锥桶14的固定的孔位上,如图7所示,卷膜刺13包括锥刺13-1,锥刺13-1的底部安装有磁铁13-2,磁铁13-2由螺钉13-3固定于锥刺13-1之上,磁铁13-2将锥刺13-1吸住,便于残膜拆卸的时候锥刺13-1的拨出,卷膜轴41的左端与短轴15由螺栓连接配合,卷膜轴41的右端与卷膜拆卸装置配合,如图8所示,卷膜拆卸装置包括大节距螺栓42,大节距螺栓42安装在卷膜轴41上,大节距螺栓42的顶端与卷膜轴41的右端啮合,通过旋转螺栓42控制残膜收集装置的拆卸。如图10所示,机架29的后方安装地轮机构,地轮机构包括行走轮19、高度调节手轮9、丝杆47、丝冒48、地轮架49、地轮轴50,地轮架49安装在机架29后方的方钢中,地轮架49的上端焊接丝冒48,下端焊接地轮轴50的一端,地轮轴50的另一端安装行走轮19,丝杆47的一端安装在丝冒48上,高度调节手轮9焊接在丝杆47的另一端。高度调节手轮9通过左旋或右旋调节地轮机构的高度,并与三点悬挂配合使用调节入土深度,也有限深的作用。如图3所示,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链轮25,主动链轮25安装在变速箱6的输出轴24上,主动链轮25通过链条与第一主动链轮23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链轮23安装在第一主动轴21的一侧,第一主动链轮23外侧的第一主动轴21上安装有第二链轮22,第二链轮22通过链条与第二主动链轮17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链轮17安装在第二主动轴16的一侧,第二主动链轮17内侧的第二主动轴16上安装有第三链轮18,第三链轮18通过链条与第四链轮31连接,所述第四链轮31安装在短轴15上。

整个工作过程:如图1和图2中,主动链轮25与第一主动链轮23通过链条连接,第二链轮22与第二主动链轮17通过链条连接,第三链轮18与第四链轮31通过链条连接,当机具在被牵引前进时,起膜铲1深入地下将马铃薯和地膜秸秆土壤崛起,变速箱6输出的动力通过主动链轮25传递给第一主动链轮23,第一主动链轮23带动梅花齿8运动,梅花齿8带动抖土链43运动,抖土链43的带动振动轮33的运动,抖土链43将土块、马铃薯和地膜秸秆向后方输送,一部分土块则通过抖土链43的间隙落回到耕地,另外一部分土薯则在抖土链43的顶端是指抖土链43与残膜输送机构之间的间隙落回到耕地。当地膜和秸秆在抖土链43的顶端下落到残膜输送机构上,残膜输送机构的第二主动链轮17与第二链轮22连接,第二链轮22将动力输送给第二主动链轮17,第二主动链轮17强带动残膜输送机构运动,将残膜和秸秆向后方输送,当残膜和秸秆运动到残膜输送机构的顶端时,第三链轮18与第四链轮31通过链条连接,第三链轮18强动力输送给第四链轮31,第四链轮31带到残膜收集装置转动,卷膜刺13将地膜插上,并在旋转的带动下将地膜缠绕在锥桶14上,最后将秸秆在地膜收集的同时抛回田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