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用取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0679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业用取果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相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业用取果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果园在收获季节,果农为了采集位于树上的成熟的水果时,需要借助梯子等攀爬到树上进行水果的采摘,并将水果篮也携带到树上,有时会将果篮挂在树枝上,若果篮挂在树枝上,当果篮盛满水果后,重量大大增加,有可能会将树枝压断,导致果篮落地。若没有能挂果篮的树枝就需要用胳膊挎住果篮,导致采摘和收集的过程困难。且采摘水果后需要逐个将水果放进水果篮中,水果篮盛满后在满满将水果篮递到地面,这样就会导致效率低下且危险重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水果采集效率低且危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林业用取果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林业用取果器,支杆、弯头刀以及落果收集袋,所述支杆为伸缩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弯头刀,所述支杆与所述弯头刀连接处的一侧固定有落果收集袋,所述落果收集袋包括袋本体和支撑圈,所述袋本体包括颈部和位于颈部下方的肚部,所述支撑圈为至少3个并沿着所述颈部上下均匀分布,且所述支撑圈垂直于所述颈部固定,所述支撑圈的内侧面径向均匀固定若干三角形状的软质硅胶片,所述肚部包括两层顶端相互固定的尼龙布,在两层所述尼龙布中填充有弹性体颗粒;

优选的,位于所述颈部顶端的所述支撑圈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杆和所述弯头刀所在的平面,并焊接于所述支杆与所述弯头刀连接处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颈部和所述肚部通过环形拉锁相互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体颗粒为热塑性弹性体颗粒;

优选的,所述软质硅胶片至少为中心对称的3片。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伸缩支杆的长度来采摘位于树上不同高度的水果,果农不用攀爬到树上进行采摘,降低风险。弯头刀将水果的根蒂部切断,水果就会自然地落到位于弯头刀前端的落果收集袋中,这样设计,采摘水果后就不用果农逐个将水果放进果篮中,减少了果农的工作量。采摘后的水果沿着颈部通过固定在颈部上的若干固定圈后落入肚部,固定圈上的软质硅胶片的设置,可以减缓水果落入肚部的速度,且肚部中央填充弹性体颗粒,使得水果落入肚部时不会摔烂。肚部和颈部之间为可拆卸结构,方便采收完水果后,将水果取出装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未固定落果收集袋时支杆与弯头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支杆,2、弯头刀,3、落果收集袋,4、袋本体,401、颈部,402、肚部,5、支撑圈,6、软质硅胶片,7、尼龙布,8、弹性体颗粒,9、环形拉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2,参看图1:一种林业用取果器,支杆1、弯头刀2以及落果收集袋3。

支杆1为伸缩支杆1,支杆1的顶端固定连接弯头刀2,支杆1与弯头刀2连接处的一侧固定有落果收集袋3。

落果收集袋3包括袋本体4和支撑圈5。

袋本体4包括颈部401和位于颈部401下方的肚部402。颈部401和肚部402通过环形拉锁9相互可拆卸连接。

支撑圈5为至少3个并沿着颈部401上下均匀分布,且支撑圈5垂直于颈部401固定,支撑圈5的内侧面径向均匀固定若干三角形状的软质硅胶片6,肚部402包括两层顶端相互固定的尼龙布7,在两层尼龙布7中填充有弹性体颗粒8;位于颈部401顶端的支撑圈5垂直固定于支杆1和弯头刀2所在的平面,并焊接于支杆1与弯头刀2连接处的一侧;弹性体颗粒8为热塑性弹性体颗粒;软质硅胶片6至少为中心对称的3片。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伸缩支杆1的长度来采摘位于树上不同高度的水果,果农不用攀爬到树上进行采摘,降低风险。弯头刀2将水果的根蒂部切断,水果就会自然地落到位于弯头刀2前端的落果收集袋3中,这样设计,采摘水果后就不用果农逐个将水果放进果篮中,减少了果农的工作量。采摘后的水果沿着颈部401通过固定在颈部401上的若干固定圈后落入肚部402,固定圈上的软质硅胶片6的设置,可以减缓水果落入肚部402的速度,且肚部402中央填充弹性体颗粒8,使得水果落入肚部402时不会摔烂。肚部402和颈部401之间为可拆卸结构,方便采收完水果后,将水果取出装箱。

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