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527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纳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利用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优势越发明显,例如,可由少数专业人员操作完成作业,节省了人力物力,并且,飞防作业投放均匀,提高了防治效果。但在无人机进行陆地投放时,存在装载有例如虫卵的容纳装置在投放阶段虫卵散开以及虫卵孵化后无法爬出容纳装置等问题,从而影响无人机飞防作业的效果。因此,亟需一种容纳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容纳装置,能够提高容纳装置内部容纳的物品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容纳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底面上设置有第一接合部,外部设置有多条第一支臂,内部设置有第一空心腔壁,所述第一空心腔壁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空心腔壁与第一挡板连接形成第一容纳腔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接合部,外部设置有多条第二支臂,内部设置有第二空心腔壁,所述第二空心腔壁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空心腔壁与第二挡板连接形成第二容纳腔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接合形成所述容纳装置的球型壳体。

对于上述容纳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装置还包括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

对于上述容纳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心腔壁内壁上的第一内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空心腔壁外壁上的第一外口,所述第一内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外口的尺寸;所述第二开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空心腔壁内壁上的第二内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空心腔壁外壁上的第二外口,所述第二内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外口的尺寸。

对于上述容纳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体为圆柱形。

对于上述容纳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接合方式为承插接合。

对于上述容纳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空心腔壁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所述第二空心腔壁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一种:

卡扣连接、螺纹连接以及承插连接。

对于上述容纳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为圆弧支臂。

对于上述容纳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为多个。

对于上述容纳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球型壳体的直径范围是2cm至10cm。

对于上述容纳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装置由不透光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容纳装置包括两个壳体,且两个壳体的空心腔壁与挡板分别连接形成两个容纳腔体,使用时容纳装置的两个壳体易于分解打开,而容纳腔体不易散开,从而提高了容纳腔体内部容纳的物品(例如虫卵等生物体)的安全性;并且,虫卵孵化后能够从容纳腔体侧面的开口飞出,提高了所容纳的生物体的存活率。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纳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纳装置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纳装置的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第一壳体;11:第一接合部;12:第一支臂;13;第一空心腔壁;14:第一开口;15:第一挡板;151:第一接口;141:第一内口;142:第一外口;

2:第二壳体;21:第二接合部;22:第二支臂;23;第二空心腔壁;24:第二开口;25:第二挡板;251:第二接口;241:第二内口;242:第二外口;

3:连接线;4:球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容纳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底面上设置有第一接合部11,外部设置有多条第一支臂12,内部设置有第一空心腔壁13,第一空心腔壁13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4,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连接形成第一容纳腔体;

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接合部21,外部设置有多条第二支臂22,内部设置有第二空心腔壁23,第二空心腔壁23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开口24,第二空心腔壁23与第二挡板25连接形成第二容纳腔体,

其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第一接合部11和第二接合部21接合形成所述容纳装置的球型壳体4。

本实施例的容纳装置通过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连接形成第一容纳腔体以及第二空心腔壁23与第二挡板25连接形成第二容纳腔体,并分别在第一空心腔壁13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4和第二空心腔壁23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开口24,使用时容纳装置的两个壳体易于分解打开,而容纳腔体不易散开,从而提高了容纳腔体内部容纳的物品(例如虫卵等生物体)的安全性;并且,虫卵孵化后能够从容纳腔体侧面的开口飞出,提高了所容纳的生物体的存活率。

举例来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纳装置可以与投放设备(例如无人机等生物投放设备)配套使用,也可以进行人工投放使用。容纳装置的容纳腔体中可以容纳有生物体,例如赤眼蜂虫卵等。可以通过投放设备或人工将容纳装置投放到陆地作业环境中,使得容纳装置中的虫卵孵化,从而实现以虫治虫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容纳装置可以为球型结构,通过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接合而形成球形壳体。考虑到容纳装置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范围,将容纳装置设置为球型,能够保证容纳装置在投放设备中以及被投放到外部环境中时,易于滚动和运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将容纳装置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椭球型、圆柱形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球型壳体4的直径范围可以是2cm至10cm。综合考虑所述投放设备的结构、所述容纳装置的作业需求(例如,每亩水面的容纳装置需求量以及分布需求等)以及制造成本等因素,可以将球型壳体4的直径范围设置在2cm至10cm之间,例如,球型壳体4的直径可以为4cm。通过这种设计,可以满足容纳装置的作业需求以及降低制造成本需求。本实用新型对球型壳体4的具体直径尺寸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以通过第一接合部11和第二接合部21接合形成球形壳体。其中,第一接合部11与第二接合部21之间的接合方式为承插接合。

举例来说,第一壳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突起结构,第二壳体2的底面上设置有凹槽结构,将该突起结构作为第一接合部11,将该凹槽结构作为第二接合部21。该突起结构可以为圆形突起结构,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接合时,第一壳体1的突起结构可以插入第二壳体2的凹槽结构里,从而形成接合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所述突起结构和凹槽结构的具体类型可以需要和制作工艺来设置,只要能通过承插接合使得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接合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通过承插接合方式,可以实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接合,使得容纳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例如无人机投放)易被打开、可操作性强。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纳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壳体1底面上设置有第一接合部11,外部设置有多条第一支臂12,内部设置有第一空心腔壁13,第一空心腔壁13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4,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连接形成第一容纳腔体。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纳装置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壳体2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接合部21,外部设置有多条第二支臂22,内部设置有第二空心腔壁23,第二空心腔壁23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开口24,第二空心腔壁23与第二挡板25连接形成第二容纳腔体。

举例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壳体1包括设置在外部的8个第一支臂12,第二壳体2包括设置在外部的8个第二支臂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臂12和第二支臂22为圆弧支臂,从而使得整个容纳装置外部呈镂空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容纳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并降低了容纳装置的质量,从而降低加工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第一支臂12和第二支臂22的数量、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只要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内部设置的第一空心腔壁13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4,第二壳体2内部设置的第二空心腔壁23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开口24。通过这种方式,在容纳装置被投放使用时,因容纳装置外部设置有多条第一支臂12和多条第二支臂22,且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24分别位于第一空心腔壁13和第二空心腔壁23的侧面,从而避免了第一开口14以及第二开口24被覆盖(例如被土壤覆盖),进而保证了生物的羽化并爬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开口14包括位于第一空心腔壁13内壁上的第一内口141以及位于第一空心腔壁13外壁上的第一外口142,第一内口141的尺寸大于第一外口142的尺寸;第二开口24包括位于第二空心腔壁23内壁上的第二内口241以及位于第二空心腔壁23外壁上的第二外口242,第二内口241的尺寸大于第二外口242的尺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24的截面为梯形(内大外小),该结构设计可以形成负压形式,避免外界雨水等进入容纳装置内部,减少外界因素对容纳装置内部生物体存活概率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24还可以采取其他结构,只要可以减少外界雨水等进入容纳装置内部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24为多个。例如,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24为6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24。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24的作用是提供氧气以及供所述生物羽化后爬出,均匀分布设计多个开口可以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简化制作工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6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开口14和6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开口24为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24的具体数量与分布结构可根据需求和制作工艺进行设计,只要能为所述容纳装置中的生物提供氧气以及供其羽化后爬出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连接形成第一容纳腔体,第二空心腔壁23和第二挡板25连接形成第二容纳腔体。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第二空心腔壁23与第二挡板25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一种:卡扣连接、螺纹连接以及承插连接。

现以第一空心腔壁13和第一挡板15为例,对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举例来说,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侧边上都设置卡扣结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扣结构为圆形卡扣结构,当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连接时,所述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的两个卡扣结构可以互相卡死,从而形成紧密的连接结构。通过卡扣连接,可以实现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的紧密连接,且可操作性强。所述卡扣结构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需要和制作工艺来设置,只要能通过卡扣连接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采用螺纹连接,例如采用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等。通过螺纹连接,可以使得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连接紧密,且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装方便等优点。所述螺纹连接的具体形式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和制作工艺来设置,只要能通过螺纹连接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空心腔壁13与第一挡板15采用承插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挡板15直接插入第一空心腔壁13内。例如,可以在第一空心腔壁13底部设置相应的凹槽结构,第一空心腔壁13凹槽结构可以带有一定的向外扩张角度,从而使得第一挡板15插入第一空心腔壁13后,第一空心腔壁13可以紧密连接第一挡板15,从而形成连接紧密的第一容纳腔体。第一空心腔壁13的的凹槽结构的具体扩张角度和材料可以根据需要和制作工艺来设置,只要能够使得第一挡板15插入第一空心腔壁13并形成紧密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得第一空心腔壁13和第一挡板15形成紧密的连接结构,使得容纳装置在飞行、散落等过程中,用于容纳物体的第一容纳腔体不会分离,从而保证了内部容纳物的安全。第二空心腔壁23和第二挡板25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空心腔壁13和第一挡板15的连接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容纳腔体和第二容纳腔体为圆柱形。如图1-图4所示,现以第一容纳腔体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圆柱形的第一容纳腔体是由圆柱形的第一空心腔壁13和第一挡板15连接形成。例如,在球型壳体4的直径为4cm时,圆柱形的第一容纳腔体可以由直径为2cm、高度为1.5cm的第一空心腔壁13和直径为2.1cm的第一挡板15连接形成(此时,第一容纳腔体悬空在第一壳体1内部),圆柱形的第一空心腔壁13和较其直径稍大的直径为2.1cm的第一挡板15进行连接,可以使得连接处的密闭性较好,且圆柱形的第一容纳腔体和第一挡板15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形状、尺寸、是否悬空在第一壳体1内部、第一挡板15的尺寸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第一容纳腔体的直径为球型壳体4的直径的1/2-2/3,第一挡板15的直径稍大于第一容纳腔体的直径),只要可以用于容纳物品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第二容纳腔体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第一容纳腔体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纳装置的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容纳装置还包括连接线3,其中,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2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151和第二接口251(例如十字型结构、缝隙结构等),连接线3通过第一接口151和第二接口251连接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25,例如,可以通过在连接线3两端设置卡板,以使连接线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接口151和第二接口251卡在第一容纳腔体和第二容纳腔体内,从而实现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25的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容纳装置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被打开后,其可通过连接线3悬挂在物体(例如农业作物或植株)上,从而保证了容纳装置内部的物体(例如虫卵)的成活率以及便利其羽化后顺利爬出容纳装置。第一接口151和第二接口251的具体结构、连接线3两端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只要能够使得连接线3通过第一接口151和第二接口251连接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25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线3可以是尼龙线、碳素线等,只要能够连接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25,并悬挂在例如植株等物体上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装置可以由不透光材料制成,例如,由深色不透光材料制成。这样,容纳装置的第一容纳腔体和第二容纳腔体中只有位于第一空心腔壁13和第二空心腔壁23侧面的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24有光照射,在虫卵成功孵化的情况下,基于昆虫的趋光性,昆虫可以顺利的寻找的出口并爬出,从而保证了昆虫的成活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装置由可降解材料制成,通过这种方式,在所述容纳装置被投放使用后,可以经过一段时间自动降解,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