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基装瓶机的填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4015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培养基装瓶机的填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培养基装瓶机的填料装置。



背景技术:

21世纪初以来,在日益讲究健康保健的饮食趋势下,食用菌产业出现了飞速发展的局面。在常见的食用菌栽培种类中,金针菇以其栽培技术简单易行,品种适应性强,能满足不同地区种植需要,且市场售价较高,总体经济效益较好而深受广大食用菌种植户的青睐。

传统的熟料栽培是通过人工将培养基塞满培养瓶,然后将培养瓶通过高温、高压杀菌,然后将菌种放入培养基,最后将培养瓶放置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下即可。由于人工操作效率低下,目前已经出现了自动给培养瓶塞培养基的装瓶机,自动装瓶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动装瓶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带的一端连接有驱动传送带运动的第一电机,传送带上放置有基料瓶框,所述基料瓶框内均匀放置有若干个基料瓶,机架的上且位于传送带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模板加装机构、填料机构、压实机构、打孔机构和自动盖盖机构;其中填料机构包括填料箱,填料箱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与培养基的输送装置连通,填料箱内且位于下料口处设置有电机驱动的搅拌杆,搅拌杆将填料箱内的培养基均匀播撒在基料瓶内,但是仅仅依靠搅拌杆将培养基播洒到基料瓶时,培养基容易洒落到培养瓶的外端,造成培养基的浪费,并且洒落到外端,污染其它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将培养基准确输送到基料瓶中的装瓶机上的填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培养基装瓶机的填料装置,包括固设在机架上的填料箱,填料箱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连接有输出管,输出管的外侧面上滑移连接有套管,套管的底端固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套管连通的导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基料瓶随传送带移动至填料箱的下方时,套管向下移动,使导料管插入到基料瓶口处,填料箱内的填料通过输出管至套管内,然后进入到导料管内,进而将基料直接注入到基料瓶内,这样使得基料更加快速准确的注入到基料瓶内。

较佳的,填料箱内设置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上端连接有驱动搅拌器转动的第一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电机带动搅拌器转动,搅拌器一方面能够将填料箱内的填料搅拌均匀,另一方面搅拌器能够将箱体内的基料均匀洒落到出料口处的输出管内,通过输出管将基料洒落到基料瓶内。

较佳的,套管的外侧面上固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支撑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支撑板运动,进而支撑板带动套管运动;套管的外侧面上固接有支撑板,便于驱动机构带动套管运动。

较佳的,驱动机构包括铰接于支撑板外侧面上的支杆,支杆与支撑板铰接的另一端铰接有摇柄,摇柄上连接有驱动摇柄转动的第三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三电机带动摇柄转动,摇柄支杆上下运动,进而支撑板上下运动,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较佳的,套管的下方设有固接在机架上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撑板带动套管移动到最低点时,支撑板的下表面与限位板的上表面抵接,起到固定套管的作用。

较佳的,输出管一侧的内壁上铰接有与输出管内壁完全贴合的挡料板,挡料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挡料板的支撑杆,支撑杆所对应的输料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支撑杆的一端穿过滑槽与套管的内侧壁固接并且支撑杆可以在滑槽内上下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向基料瓶内填料时,驱动机构会带动套管向下运动,进而套管会带动当支撑杆随套管向下运动,同时挡料板向下运动,使得填料箱内的填料进入到套管内,进而通过导料管进入到基料瓶内;当基料瓶内的填满时,驱动机构带动套管向上运动,进而套管会带动当支撑杆随套管向上运动,同时支撑杆支撑挡料板使其完全贴合在套管的内壁上,挡料板挡住基料,使基料停止落入到套管内,挡料板可以随套管的向下运动而打开,随套管的向上运动而关闭。

较佳的,挡料板与输出管内侧壁铰接的另一端开设有圆角结构,支撑杆与套管固接的另一端开设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挡料板与输出管内侧壁铰接的另一端开设有圆角结构,支撑杆与套管固接的另一端开设有圆角,当挡料板完全打开后,便于支撑杆支撑起挡料板。

较佳的,所述输出管的外侧壁上滑移连接有使滑槽密封的滑板,滑板的底端固接在套管上,滑板的上端穿过填料箱的底板至填料箱内,并且滑板与填料箱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滑板与填料箱滑移连接,当套管上下运动时,滑板随套管紧贴滑槽上下移动,防止填料从滑槽内洒落出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此填料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将培养基准确输送到基料瓶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培养基装瓶机的填料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为了突出填料箱和输出管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为了突出滑槽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机架;11、传送带;111、第一电机;12、基料瓶;2、填料箱;21、进料口;22、搅拌器;221、搅拌杆;222、搅拌叶片;223、第二电机;23、出料口;231、输出管;3、套管;31、支撑板;32、支杆;33、摇柄;34、第三电机;35、挡板;36、支撑架;361、限位板;4、挡料板;41、转动辊;42、圆角结构;43、支撑杆;44、圆角;45、固定板;46、导料管;5、滑槽;51、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培养基装瓶机的填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固设在机架1上且位于传送带11的上方的填料箱2,传送带11上连接有驱动传送带11运动的第一电机111,填料箱2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21,通过进料口21处将培养基输送到填料箱2内。

结合图2,填料箱2内设置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搅拌器22,搅拌器22包括搅拌杆221和固接在搅拌杆221上的搅拌叶片222,搅拌杆221的上端穿出填料箱2与第一电机111的转轴固接,第一电机111固定在填料箱2上,第一电机111驱动搅拌杆221转动,搅拌杆221带动搅拌叶片222转动。

填料箱2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23,出料口23上固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输出管231,输出管231的外侧面上滑移连接有套管3。

套管3中部的外侧面上固接有支撑板31,支撑板31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支撑板31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铰接于支撑板31外侧面上且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杆32,支杆32与支撑板31铰接的另一端与摇柄33的一端铰接,摇柄33的另一端固接在第二电机223的转轴上,第二电机223固定在机架1上。

输出管231一侧的内壁上通过转动辊41铰接有水平方向设置且与输出管231的内壁完全贴合的挡料板4,并且挡料板4位于输出管231的上端,转动辊41两端均固接在输出管231两端的内壁上,挡料板4与转动辊41铰接的另一端开设有圆角结构42,挡料板4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挡料板4的支撑杆43,支撑杆43的一端所对应输出管231上的内壁上开设有沿输出管231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5,支撑杆43穿过滑槽5固接在套管3的内壁上,并且支撑杆43与滑槽5滑移连接,支撑杆43的另一端与输出管231的内侧壁抵接并且此端的端点处开设有圆角44。

当驱动机构驱动套管3上下移动时, 套管3带动支撑杆43沿滑槽5上下移动,进而使支撑杆43支撑或者脱离挡料板4,使挡料板4打开或者闭合。

输出管231的外侧壁上滑移连接有将滑槽5密封滑板51,滑板51的底端固接在挡板35上,挡板35固设在套管3的顶端,滑板51的顶端穿过填料箱2的底板至填料箱2内,并且滑板51与填料箱2滑移连接,当套管3上下运动时,滑板51随套管3上下移动,进而通过套管3和滑板51将滑槽5密封,防止填料从滑槽5内洒落出来。

回看图1,套管3的底端固接有与套管3的管口完全贴合的固定板45,固定板45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套管3连通的导料管46,当套管3下降到最底端时,导料管46的管口嵌入在基料瓶12的瓶口处。

支撑板3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36,支撑架36的上端固接有限位板361,当支撑板31带动套管3移动到最低点时,套管3插入支撑架36内,并且支撑板31的下表面与限位板361的上表面抵接,起到固定套管3的作用。

基料瓶12随传送带11移动至填料箱2的正下方时,启动第二电机223,第二电机223带动支撑板3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套管3下移动,移动至限位板361时停止运动,此时导料管46的管口嵌入在基料瓶12的瓶口处;同时套管3向下运动带动支撑杆43向下移动,使得挡料板4绕转动辊41向下转动,打开挡料板4,使输出管231与套管3连通,基料从输出管231进入到套管3中,进而进入到导料管46,同时注入到基料瓶12内;当基料瓶12注满后,第二电机223带动支撑板31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套管3向上移动,同时套管3带动支撑杆43沿滑槽5向上移动,使得挡料板4绕转动辊41向上移动,关闭挡料板4,挡料板4挡住基料,使基料停止落入到套管3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