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401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不同时节的蔬菜以及水果都能够随时采购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饮食以及休闲生活所需。这些非应季水果一般需要栽培在温室大棚中。温室大棚,又称作暖房,能够有效的透光,对大棚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用于培养一些非时令的水果和蔬菜。在不适宜作物生长的季节,如北方气候寒冷的冬天,温室大棚可用于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作物的栽培。

传统的温室大棚,往往只提供透光、挡风和保温的作用,而有些季节的光照只凭既有的阳光很难达到作物生长所需,同时对于温室大棚中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一些类参数也不具有任何调控作用,很难为作物的在栽培提供良好而适宜的环境,不利于作物进一步提高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能适时适量的提供作物生产所需的阳光、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的农业温室大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业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光照调节设备、温度调节设备、湿度调节设备和二氧化碳调节设备,所述光照调节设备包括灯光感应装置和植物生长灯,所述植物生长灯为钠灯,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包括温度感应装置、加热管道和设置于大棚本体外部的太阳能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管道与太阳能加热装置相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加热管道与太阳能加热装置之间设有水泵。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太阳能加热装置包括太阳能板、水箱、辅助电能加热组件和温度控制组件,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包括测温元件和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对辅助电能加热组件进行通断控制。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加热管道为防水管道,所述加热管道设置于地面浅层土壤中。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湿度调节设备包括湿度感应装置和自动喷灌装置,所述大棚本体两侧均设有通风口、且顶部设有天窗。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二氧化碳调节设备包括二氧化碳感应装置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所述二氧化碳感应装置控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钠灯为管状钠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结单,能够采用灯光感应装置结合植物生长灯对温室大棚内的光照进行有效调节,通过温度调节设备和湿度调节设备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同时采用二氧化碳感应以及发生装置配合温室大棚的天窗和通风口对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保证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度相匹配,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提高产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231、太阳能板;232、辅助电能加热组件;233、温度控制组件;234、测温元件;235、控制元件;236、水泵;237、水箱;500、大棚本体;510、通风口;520、天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农业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本体500、光照调节设备、温度调节设备、湿度调节设备和二氧化碳调节设备,所述光照调节设备包括灯光感应装置和植物生长灯,所述植物生长灯为钠灯,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包括温度感应装置、加热管道和设置于大棚本体500外部的太阳能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管道与太阳能加热装置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光照调节设备结合植物生长灯对温室大棚内的光照进行有效调节。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太阳辐射是温室大棚中作物光照的主要能源,阳光辐射强度的大小不仅关乎作物的生长,并且对温度、湿度都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植物生长灯是一种特殊的灯具,依照作物生长规律采用灯光代替太阳光,给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发育的环境。

植物生长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针对某些季节进行补充光照,特别是在冬季光照较少,温度较低的几个月里面,可以有效的延长照明时间以便随时帮助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针对天气情况进行光照时间的补充,无论在黄昏或夜晚,都可以有效的延长和科学地控制作物所需的光照,不受任何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阴雨天时,光照强度弱,经灯光感应装置感应后,自动打开植物生长灯,调节到适应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植物生长灯为钠灯主要因为钠灯能够高效率的将电能转换成辐射能,同时能在光合作用的有效范围内达到较高的辐射强度,尤其是低红外线的热辐射,当处于光合作用的有效光谱区时,钠灯的放射光谱符合作物的生长所需。钠灯相比水银灯,其能量转化效率是后者的两倍,是作物生长十分有效的光源。通过温度调节设备、湿度调节设备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温度调节设备的温度感应装置、加热管道和设置于大棚本体500外部的太阳能加热装置之间进行相互协调作用,保证作物生产温度所需,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采用二氧化碳调节设备,保证大棚本体500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度相匹配,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提高产量。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所示,加热管道与太阳能加热装置之间设有水泵236。一般种植作物在大棚内的温度应该控制在平均温度12℃以上,以保证不破坏根系的生长,作物生长点处的极限最高温度为34℃,以避免对作物生长点的损害,所以当温度低于12℃,通过水泵236将太阳能加热装置中的热水送入加热管道中,进而对作物底部的土壤进行加热,提高温室大棚的整体温度,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防止土壤在冬季温度过低时冻干、水分流失造成的作物根部冻伤的情况。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所示,太阳能加热装置包括太阳能板231、水箱237、辅助电能加热组件232和温度控制组件233,所述温度控制组件233包括测温元件234和控制元件235,所述控制元件235对辅助电能加热组件232进行通断控制。在大棚本体500的外部设计有一个利用太阳辐射能加温的水箱237,该水箱237在采用太阳能板231进行热量收集的时候,还辅助采用辅助电能加热组件232,当水箱中的温度控制组件233监测到太阳能能量不足以对水箱237中的水进行升温时,便启动辅助电能加热组件232对水箱237加热,使水箱237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避免温度过低起不到对大棚本体500内作物升温的作用,也避免温度过高对作物根部造成烫伤,形成烂根的现象。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所示,加热管道为防水管道,所述加热管道设置于地面浅层土壤中。加热管道采用防水管道能有效避免管道中的水体渗入大棚的土壤中,对作物的湿度造成不利影响,加热管道设置于地面浅层土壤中,可以方便快捷的采用热传递的方式对大棚进行升温,同时还能避免冬季作物根部的冻伤,保证作物周围温度的适宜。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所示,湿度调节设备包括湿度感应装置和自动喷灌装置,所述大棚本体500两侧均设有通风口510、且顶部设有天窗520。通过湿度感应装置监测到湿度不足时,便启动自动喷灌装置,进行大棚内湿度的调整。湿度分为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两方面,当灌水后,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都要加大通风量,换入外界的干燥空气,降低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作物要求空气湿度低些,而土壤湿度要适当高些,当需要空气湿度低一些时,可将大棚的天窗520打开,湿度适合时自动关闭。当土壤湿度高时,可选择将通风口510打开,对土壤湿度进行有效降低。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所示,二氧化碳调节设备包括二氧化碳感应装置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所述二氧化碳感应装置控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开启和关闭。作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远远不能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特别是在封闭的温室大棚内,因大棚内外空气交换少,常造成二氧化碳缺乏,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提高作物周围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不同天气状况,大棚中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同,当白天太阳光的照度为1000-3000勒克司时,大棚应补充浓度为1000-2000PPm的二氧化碳,而当阴天时,则应补充浓度为500-1000PPm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感应装置通过感应然后对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进行控制,实现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对应调整,保证为作物光合作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所示,钠灯为管状钠灯。管状钠灯能达到150lm/w的高光效辐射,是目前对各种作物的生长最有利的选择。增加灯管中钠蒸汽的压力能扩大蓝光和红光的光谱,进而有效的提高对作物的光照效果,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结单,能够采用灯光感应装置结合植物生长灯对温室大棚内的光照进行有效调节,通过温度调节设备和湿度调节设备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同时采用二氧化碳感应以及发生装置配合温室大棚的天窗和通风口对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保证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度相匹配,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提高产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推广价值。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