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专用采样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062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蜱虫专用采样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采样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蜱虫专用采样管。



背景技术:

蜱虫是一类吸血节肢动物,属寄螨姆、蜱总科,世界上已经发现800余种蜱虫,在中国已发现119种。蜱虫是一种重要的媒介昆虫,广泛寄生于多种脊椎动物,在吸血的过程中能获得和传播病原体。蜱虫的地理分布广,气候适应性强,宿主广泛,同时是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包括病毒(如森林脑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等),细菌(图拉弗朗西斯菌等),立克次体(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等),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等),原虫(巴贝西虫等)以及支原体和衣原体等。近年来,我国报导的蜱媒病逐渐增多,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蜱虫身体为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状,大者可长达30mm。2016年开始,《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中增加了对蜱虫的监测,要求每个省份选择2~5个地级市(其中应包括1~2个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国家级监测点,每个国家级监测点至少选2个县(区)开展每年不少于三次的蜱虫监测工作,主要使用体表检蜱法采集动物身上的寄生蜱虫和/或布旗法采集环境中的游离蜱虫。但是目前市场上没有专用的蜱虫采样管,工作中往往使用一些普通离心管作为采样管(详见图1)。

使用普通离心管有两个缺点:1、蜱虫爬行能力很强,即使将蜱虫置于离心管底部,但是它一会儿就可以爬到管口,因此,再次打开离心管盖子时,蜱虫可能会跑出离心管,也有可能工作人员拧盖子时会把跑到管口的蜱虫碾死;2、蜱虫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时间较长,离心管里面无挡板或其他设施,无法模拟出一个蜱虫适宜生存的潮湿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蜱虫采样管,能够便捷地存放各种类型的蜱虫标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蜱虫专用采样管,它包括管体和上盖,所述管体具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结构或者上下端开口且下端具有底盖的结构;所述管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能够闭合管体上端开口的所述上盖;所述管体内部设有能够打开或封闭管体内腔的中间网层,所述中间网层上具有多个直径小于蜱虫的小孔。

在一种方案中,中间网层的一部分与管体内壁弹性连接,中间网层的另一部分或全部在需要时能够向下旋转或倾斜以打开管体内腔。

在另一种方案中,中间网层与管体内壁之间通过一个弹性装置相连接,使得该中间网层在需要时能够向下旋转或倾斜以打开管体内腔。

在管体内壁上可以设有用以阻止所述中间网层向上旋转或倾斜的固定装置。

在一种方案中,中间网层的周边与管体内壁固定连接,在中间网层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能够打开或闭合中间网层的弹性封闭缝。

本装置中的中间网层的小孔的直径可以为0.5-1mm。

底盖可以通过螺纹结构与管体的下端开口相连接并封闭管体下端开口,或者底盖可以通过橡胶塞或橡胶垫与管体的下端开口相连接并封闭管体下端开口。

上盖可通过连接装置与管体上端开口处相连接,在所述上盖上可设有能够闭合管体上端开口的橡胶塞或橡胶垫。

本装置中,在上盖上可设有便于打开上盖的盖帽。

在管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记录的磨砂书写面,或者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粘贴有用于记录的标签。

本实用新型的蜱虫专用采样管具有如下优点:

1、中间网层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将采集到蜱虫丢掷于网层以下区域,保证采集到的蜱虫不爬到上方管口或爬出管子,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中间网层可以放置带露水的树叶、草或是湿润的小片纱布,以营造或保持采样管中适宜蜱虫存活的湿润环境;

2、上盖采用翻盖设计,单手就可以打开和合上盖子,节约人力。

3、底盖的设计,可以在蜱虫采集完后,需要取出蜱虫标本时,直接从底部取出,避免碾死或影响蜱虫。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普通离心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中间网层,3-底盖,4-固定装置,5-弹性装置,6-磨砂书写面,7-弹性封闭缝,8-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蜱虫专用采样管,它主要包括管体和上盖1。其中管体可采用直形管、弯管、锥管或者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管;管体具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结构,如图3所示,管体也可以具有上下端开口且下端具有底盖3的结构,如图2所示。底盖3通过螺纹结构与管体的下端开口相连接并封闭管体下端开口,底盖3也可以通过橡胶塞或橡胶垫与管体的下端开口相连接并封闭管体下端开口。底盖3的设置可以在蜱虫采集完后,需要取出蜱虫标本时,直接从底部取出。

管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能够闭合管体上端开口的上盖1。上盖1可以为与管体分离的盖体结构,也可以通过连接装置8与管体上端开口处相连接以便于上盖1的开合,如图2-4中均采用具有连接装置8的方式。在上盖1上可以进一步设有能够闭合管体上端开口的橡胶塞或橡胶垫。在上盖1上还可设有便于打开上盖的盖帽。本实用新型的上盖需尽量做到单手就可以将上盖1打开,单手也可以将上盖1盖上。

本装置在管体内部设有能够打开或封闭管体内腔的中间网层2,在中间网层2上具有多个直径小于蜱虫的小孔。中间网层2的具体实现结构可采用多种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方便地打开或封闭管体内腔即可,这样可以防止蜱虫跑出,并能在中间网层2上放置一定特定物品。

如图2或图3所示,一种中间网层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中间网层2与管体内壁之间通过一个弹性装置5相连接,使得该中间网层2在需要时能够向下旋转或倾斜以打开管体内腔,在不需要时又能封闭管体内腔。并用在管体内壁上设有用以阻止所述中间网层2向上旋转或倾斜的固定装置4。在比较优选的方案中,弹性装置5能够保证中间网层可以向下旋转90度并能恢复平行的原状。

另一种中间网层2的实现方式为:中间网层2的一部分与管体内壁弹性连接,中间网层2的另一部分或全部在需要时能够向下旋转或倾斜以打开管体内腔,在不需要时中间网层2的另一部分或全部又能封闭管体内腔。

图4列举了另一种中间网层2的实现方式,中间网层2的周边与管体内壁固定连接,在中间网层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能够打开或闭合中间网层的弹性封闭缝7。这样通过弹性封闭缝7可以将蜱虫放置于中间网层2之下并能防止蜱虫向上爬出。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各种中间网层2的小孔的直径为0.5-1mm,特别是1mm。

进一步的,可以在管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记录的磨砂书写面6,或者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粘贴有用于记录的标签。这种设置可以用于记录蜱虫标本采集的地点、时间等相关信息。

本蜱虫专用采样管可以在采集蜱虫时,上打开上盖1,通过能够旋转或开合的中间网层将采集到的蜱虫置于中间网层2之下,放置后中间网层2恢复原状以防止这些蜱虫爬到上面;另外在采集时可以在中间网层2上放置一些带露水的树叶、草或是湿润的小片纱布,以保持采样管中适宜蜱虫存活的湿润环境。采集完成后盖上上盖1。需要取出蜱虫标本时,直接打开底盖3从底部取出,或者打开上盖1从上部取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