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休闲集雨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475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休闲集雨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植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休闲集雨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步伐的加速,城市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城市的低碳、节能、生态、环保的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为了更好的种植植物,人们开始采用种植槽进行种植,但目前种植槽一般需要人工施肥和浇水,不是很方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休闲集雨栽培装置,以更好的为栽培装置内的植物施肥和浇水,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休闲集雨栽培装置,以更好的解决为栽培装置内的植物施肥和浇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休闲集雨栽培装置,包括立方体状的栽培槽体和设在栽培槽体上方的集雨棚,所述集雨棚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栽培槽体注水的漏水口,所述栽培槽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透水孔,所述隔板将栽培槽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隔板上部空间构成种植槽,隔板下部空间构成储水槽,所述种植槽内填充有种植土,所述储水槽内填充有肥料,所述栽培槽体的内壁贴设有塑料薄膜,所述栽培槽体的内壁与所述塑料薄膜之间设有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开口于塑料薄膜并与种植槽连通,所述管道的另一端开口于塑料薄膜且与储水槽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集雨棚包括顶盖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连接顶盖,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大地或者栽培槽体的外壁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顶盖为拱形盖,所述拱形盖的两侧下方分别设有一个栽培槽体,所述拱形盖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对应栽培槽体注水的漏水口;或,所述顶盖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弧形盖,所述弧形盖的中间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栽培槽体注水的漏水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顶盖的下方设有休闲座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透水孔的直径小于8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塑料薄膜为大棚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栽培槽体的外壁设有围边框,所述围边框与所述隔板的位置对应;和/或,所述隔板下方设有纵横交错的支撑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储水槽的壁上设有多个排水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肥料为猪粪或牛粪。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小栽培槽,所述小栽培槽设在栽培槽体的外壁上,小栽培槽的槽高是栽培槽体的槽高的五分之二到五分之三;栽培槽体和小栽培槽的连接处设有将水流由小栽培槽引入栽培槽体的排水孔。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休闲集雨栽培装置,一方面集雨棚可以汇聚雨水和遮阳挡雨,便于人们欣赏栽培槽体内的植物时的休闲愉悦,另一方面栽培槽体的内壁贴设有塑料薄膜,栽培槽体的内壁与塑料薄膜之间设有管道,下雨时,集雨棚上汇聚的雨水由漏水口注入栽培槽体,进入栽培槽体的雨水部分沿着塑料薄膜流进管道内,再顺着管道快速流入储水槽,由此储水槽可以自动集水,同时,储水槽内填充有肥料,顺着管道流入储水槽的雨水可以浸润储水槽内的肥料,肥料和雨水穿过隔板滋润植物,不用人工施肥与浇水,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休闲集雨栽培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休闲集雨栽培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栽培槽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栽培槽体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附图中:

1-栽培槽体 2-集雨棚 3-隔板

4-透水孔 5-种植槽 6-储水槽

7-塑料薄膜 8-围边框 9-小栽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叙述,在此申明,种植槽一侧为上,储水槽一侧为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休闲集雨栽培装置,包括立方体状的栽培槽体1和设在栽培槽体1上方的集雨棚2,集雨棚2上形成有用于向栽培槽体1注水的漏水口,栽培槽体1内设有隔板3,隔板3上设有多个透水孔4,隔板3将栽培槽体1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隔板3上部空间构成种植槽5,隔板3下部空间构成储水槽6,种植槽5内填充有种植土,储水槽6内填充有肥料,栽培槽体1的内壁贴设有塑料薄膜7,栽培槽体1的内壁与塑料薄膜7之间设有管道,管道的一端开口于塑料薄膜7并与种植槽5连通,管道的另一端开口于塑料薄膜7且与储水槽6连通。

其中,储水槽6用于储水,下雨时,集雨棚2上汇聚的雨水由漏水口注入栽培槽体1,进入栽培槽体1的雨水部分沿着塑料薄膜7流进管道内,再顺着管道快速流入储水槽6,侵入储水槽6内的肥料,肥料和雨水穿过隔板3滋润植物。需要说明的是,集雨棚2除了汇聚雨水的作用外,还可以遮阳挡雨,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休闲集雨栽培装置可以作为休闲之所。隔板3设在栽培槽体1大概相当于槽高五分之二的位置,将栽培槽体1分隔成种植槽5和储水槽6两部分,种植槽5和储水槽6的比率大致为3:2。管道的上端开口略低于槽高,槽高是指栽培槽体1的高度。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本实用新型中,肥料可以为猪粪,可以为牛粪。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休闲集雨栽培装置,一方面集雨棚2可以汇聚雨水和遮阳挡雨,便于人们欣赏栽培槽体1内的植物时的休闲愉悦,另一方面栽培槽体1的内壁贴设有塑料薄膜7,栽培槽体1的内壁与塑料薄膜7之间设有管道,下雨时,集雨棚2上汇聚的雨水由漏水口注入栽培槽体1,进入栽培槽体1的雨水部分沿着塑料薄膜7流进管道内,再顺着管道快速流入储水槽6,由此储水槽6可以自动集水,同时,储水槽6内填充有肥料,顺着管道流入储水槽6的雨水可以浸润储水槽6内的肥料,肥料和雨水穿过隔板3滋润植物,不用人工施肥与浇水,节省人力物力。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地,集雨棚2包括顶盖和支撑顶盖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连接顶盖,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大地或者栽培槽体1的外壁上。其中,顶盖的形式有多种,在一种具体结构形式中,如图1所示,顶盖为拱形盖,拱形盖的两侧下方分别设有一个栽培槽体1,拱形盖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对应栽培槽体1注水的漏水口。在另外一种具体结构形式中,如图2所示,顶盖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弧形盖,弧形盖的中间形成有用于向栽培槽体1注水的漏水口。为了方便休闲,优选的,顶盖的下方设有休闲座椅。优选的,漏水口上安装有过滤网,漏水口可以设计成圆形,雨水从四处均匀汇集,落入栽培槽体1中,漏水口受到的水压均匀,且圆形的漏水口水流量更大,使得雨水快速流入栽培槽体1,防止因为降雨过大,雨水聚集损坏集雨棚2,过滤网用于过滤杂物防止落入栽培槽体1。此外,集雨棚2上可以采用透明的大棚膜或者玻璃板,这样既不影响集水,又不影响栽培植物的光照。

上述实施例中,隔板3将栽培槽体1分隔成种植槽5和储水槽6两部分,透水孔4的设置使得肥料和雨水可以顺利的由储水槽6进入种植槽5,优选的,透水孔4的直径小于8mm。栽培槽体1的槽面设置有与槽面面积相当的塑料薄膜7,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塑料薄膜7为大棚膜,大棚膜为用于设施农业生产建设的专用塑料薄膜7,其透光率,保温,抗拉及耐老化方面的性能均优于普通农膜,为U型透光塑料薄膜7,铺设时,栽培槽体1的内壁与塑料薄膜7之间留出管道的孔距,下雨时,雨水沿着塑料薄膜7的U型纹路流进管道内,雨水沿着管道的走向穿过塑料薄膜7,流入储水槽6并侵入储水槽6内的肥料内,滋润植物。

为了提高栽培槽体1的牢固性,栽培槽体1的外壁设有围边框8,围边框8与隔板3的位置对应,均设在栽培槽体1大约五分之二槽高的位置,围边框8环绕栽培槽体1的外壁设置,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同时,隔板3下方设有纵横交错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抵接栽培槽体1的内壁,支撑杆具体可为螺纹杆,起到进一步的固定和支撑作用。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储水槽6内积水过多,储水槽6的壁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孔处设有过滤网或过滤布,在储水槽6的壁上开孔,开孔位置与储水槽6的高度大致比率为三比五,以储水槽6的高度为1米为例,在储水槽6高约0.618米处开孔,并且沿储水槽的周向均匀开设多个排水孔,多个排水孔位于同一水位线上,即储水槽6高为0.618米处,多个排水孔的设置,可以预防其中的某个排水孔堵塞后影响排水,起到防堵的作用。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小栽培槽9,小栽培槽9设在栽培槽体1的外壁上,小栽培槽9与栽培槽体1的结构一致,小栽培槽9的槽高是栽培槽体1的槽高的五分之二到五分之三;栽培槽体1和小栽培槽9的连接处设有将水流由小栽培槽9引入栽培槽体1的排水孔。该实例中,栽培槽体1和小栽培槽9的连接处设有将水流由小栽培槽9引入栽培槽体1的排水孔,在栽培槽体1和小栽培槽9的连接处且位于小栽培槽9的隔板3的下方以及小栽培槽9的外侧对应位置开孔,开设3个以上,大小为0.8mm左右的孔,便于排水,小栽培槽9的水由连接处的孔排入栽培槽体1,该部分水可以在栽培槽体1内得到第二次循环利用。由此设置,栽培槽体1和小栽培槽9的大小不一,小栽培槽9的槽高为栽培槽体1的槽高的40%-60%,其中,栽培槽体1适合种植藤本植物,小栽培槽9适合种植中小植物,如小花小草,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培育藤本植物与中小植物。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