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猪场定时喂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2668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猪场定时喂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喂料系统,具体是一种养猪场定时喂料系统。



背景技术:

养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养猪业正由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无论是养殖模式、区域布局还是生产方式、生产能力都在发生显著变化,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劳动力成本增高、原种依赖进口、疫病严重、环保压力大、饲料资源匮乏等诸多挑战。

为了加快生猪的生长速度,现代一般都是通过饲料进行喂养的,现代喂养饲料的时候,一般都是人工定时去加饲料,这样喂养非常浪费时间,而且现代的喂料系统,猪在进食的时候容易发生争抢。

为此,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定时喂料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猪场定时喂料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养猪场定时喂料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料筒和原料箱,所述料筒的内部水平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上焊接有螺旋叶片,驱动轴的右侧穿出料筒连接有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料筒的下端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料口,料筒的下方设置有料槽,料槽内固定连接有多块隔板,两块隔板之间形成下料口;所述料筒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内竖直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上端穿出进料斗连接有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进料斗内固定连接有筛网,筛网的上端在转动轴上焊接有粉碎叶片,筛网的下端在转动轴上焊接有下料叶片;所述进料斗的上端通过提升管与原料箱连通,提升管上固定连接有提升泵;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定时开关和继电器,电源分别与定时开关、继电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提升泵连接,定时开关与继电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均匀布置在料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口与出料口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与料筒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叶片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定定时开关的启动和关闭时间,当启动时间一到,定时开关将信号传输给继电器,继电器通过电源启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提升泵工作,提升泵将原料箱内的原料通过提升管输送到进料斗内,进料斗内的粉碎叶片将饲料粉碎成较小的颗粒,方便猪进食,同时筛网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粒度大小合适的时候,饲料通过筛网并且有下料叶片输送到料筒内,下料叶片是防止进料斗堵塞,饲料在料筒内通过驱动轴上的螺旋叶片进行输送,在通过各个出料口的时候分别落入到料槽内的下料口内,不同的下料口方便生猪进食,防止出现争抢饲料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养猪场定时喂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养猪场定时喂料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养猪场定时喂料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料筒10和原料箱9,所述料筒10的内部水平设置有驱动轴15,驱动轴15上焊接有螺旋叶片11,驱动轴15的右侧穿出料筒10连接有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所述料筒10的下端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料口12,料筒10的下方设置有料槽14,料槽14内固定连接有多块隔板13,两块隔板13之间形成下料口16;所述料筒10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斗17,进料斗17内竖直设置有转动轴4,转动轴4的上端穿出进料斗17连接有第二电机1的输出轴;所述进料斗17内固定连接有筛网5,筛网5的上端在转动轴4上焊接有粉碎叶片3,筛网5的下端在转动轴4上焊接有下料叶片6;所述进料斗17的上端通过提升管2与原料箱9连通,提升管2上固定连接有提升泵7;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18、定时开关19和继电器20,电源18分别与定时开关19、继电器20、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1和提升泵7连接,定时开关19与继电器20连接。

上述,隔板13均匀布置在料槽14内。

上述,下料口16与出料口12一一对应。

上述,进料斗17与料筒10的内部连通。

上述,下料叶片6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设定定时开关19的启动和关闭时间,当启动时间一到,定时开关19将信号传输给继电器20,继电器20通过电源20启动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1和提升泵7工作,提升泵7将原料箱9内的原料通过提升管2输送到进料斗17内,进料斗17内的粉碎叶片3将饲料粉碎成较小的颗粒,方便猪进食,同时筛网5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粒度大小合适的时候,饲料通过筛网5并且有下料叶片6输送到料筒10内,下料叶片6是防止进料斗17堵塞,饲料在料筒10内通过驱动轴15上的螺旋叶片11进行输送,在通过各个出料口12的时候分别落入到料槽14内的下料口16内,不同的下料口16方便生猪进食,防止出现争抢饲料的情况发生。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