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插秧机移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4849发布日期:2018-07-13 16:1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了一种水稻插秧机移箱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功能是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现有的水稻插秧机移箱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防腐性和耐磨性不佳,水稻插秧机横向送秧螺旋轴转动时,滑块在滑套的约束和滑块齿槽的推动下沿着螺旋轴齿槽内作往复直线运动,当送秧速度提高或者负荷增大时,滑块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减速、换向和加速这三个动作,势必会造成螺旋轴齿槽和滑块的冲击和磨损加大,极易导致滑块磨损,甚至造成滑块的断裂,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防腐性和耐磨性极佳,滑块缓冲功能极佳,不易损坏的水稻插秧机移箱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插秧机移箱装置,包括横向送秧机构、链轮机构、速度调节装置、纵向送秧机构和分插机构,所述横向送秧机构内设有螺旋轴,所述螺旋轴呈双向设置,所述螺旋轴上设有螺旋轴齿槽,所述螺旋轴齿槽内装设有滑块,滑套内开设滑块齿槽,所述滑块装设于滑块齿槽内,所述滑块与滑块齿槽间装设有缓冲弹簧,所述滑块与缓冲弹簧间设有缓冲垫,所述横向送秧机构一侧设有横向传动轴并与其相连接,所述横向传动轴与链轮机构相连接,所述链轮机构与插植水平传动轴相连接,所述插植水平传动轴与分插机构相连接并与其相适配,所述横向传动轴贯穿于速度调节装置内并于其相适配,所述横向传动轴与纵向送秧机构相连接,所述纵向送秧机构下装设有动力输入轴,所述速度调节装置内装设有速度调节主轴,所述速度调节主轴与动力输入轴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套上端装设有移动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向送秧机构内装设有凸轮和辊轮,所述辊轮套设于横向传动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导轨贯穿于横向送秧机构和纵向送秧机构内,移动壳和凸轮套设于导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水稻插秧机移箱装置壳体由不锈钢或者钛合金铸造为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螺旋轴上设有螺旋轴齿槽,螺旋轴齿槽内装设有滑块,滑套内开设滑块齿槽,滑块装设于滑块齿槽内,滑块与滑块齿槽间装设有缓冲弹簧,滑块与缓冲弹簧间设有缓冲垫,缓冲弹簧和缓冲垫能够使得滑块短时间内完成减速、换向和加速这三个动作时给滑块提供缓冲的力,达到减少冲击力的目的,使得滑块不易损坏,能够有效的解决当送秧速度提高或者负荷增大时,滑块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减速、换向和加速这三个动作,势必会造成螺旋轴齿槽和滑块的冲击和磨损加大,极易导致滑块磨损,甚至造成滑块的断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不锈钢或者钛合金铸造为一体成型,不锈钢或者钛合金耐磨性和防腐性能极佳,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的水稻插秧机移箱装置防腐性和耐磨性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水稻插秧机移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向送秧机构,2-螺旋轴,3-滑块,4-移动壳,5-滑套,6-横向传动轴,7-链轮机构,8-速度调节装置,9-纵向送秧机构,10-凸轮,11-动力输入轴,12-辊轮,13-速度调节主轴,14-插植水平传动轴,15-分插机构,16-滑块齿槽,17-螺旋轴齿槽,18-缓冲弹簧,19-导轨,20-缓冲垫,21-水稻插秧机移箱装置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水稻插秧机移箱装置,包括横向送秧机构1、链轮机构7、速度调节装置8、纵向送秧机构9和分插机构15,所述横向送秧机构1内设有螺旋轴2,所述螺旋轴2呈双向设置,所述螺旋轴2上设有螺旋轴齿槽17,所述螺旋轴齿槽17内装设有滑块3,滑套5内开设滑块齿槽16,所述滑块3装设于滑块齿槽16内,所述滑块3与滑块齿槽16间装设有缓冲弹簧18,所述滑块3与缓冲弹簧18间设有缓冲垫20,所述横向送秧机构1一侧设有横向传动轴6并与其相连接,所述横向传动轴6与链轮机构7相连接,所述链轮机构7与插植水平传动轴14相连接,所述插植水平传动轴14与分插机构15相连接并与其相适配,所述横向传动轴6贯穿于速度调节装置8内并于其相适配,所述横向传动轴6与纵向送秧机构9相连接,所述纵向送秧机构9下装设有动力输入轴11,所述速度调节装置8内装设有速度调节主轴13,所述速度调节主轴13与动力输入轴11相连接,所述滑套5上端装设有移动壳4。

纵向送秧机构9内装设有凸轮10和辊轮12,所述辊轮12套设于横向传动轴6上,导轨19贯穿于横向送秧机构1和纵向送秧机构9内,移动壳4和凸轮10套设于导轨19上,水稻插秧机移箱装置壳体21由不锈钢或者钛合金铸造为一体成型。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及说明,但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优点受此限制,凡是本实用新型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