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微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4188发布日期:2018-06-03 09:3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微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的微灌装置。



背景技术:

微灌是近些年被广泛应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其通过设置微灌管路和微灌喷头直接对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用水量少,水资源利用率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462310U公开了一种微灌系统毛管级流量调节器,通过水流对弹性扁管的挤压变形,实现对于流量的自动调节。但是,这种调节结构完全依靠水流自身的流速和压力进行调节,调节精度低,而且无法人为干预不同管路内的流量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微灌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了流量的精确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微灌装置,包括三通管,三通管的两个出水管内分别安装有内芯座,内芯座内插接有弹性扁管,所述内芯座表面设置有轴向的第一通槽,第一槽上滑动卡接有滑座,滑座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通槽,第二通槽内滑动插接有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底部连接有底板,底板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体连接有橡胶层,橡胶层与第二通槽选择性接触,底板的底部连接有弹性金属片,弹性金属片与弹性扁管选择性压接,滑座中间设置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底部与弹性扁管选择性压接。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扁管顶部设置有加厚层,加厚层上设置有凹槽,弹性金属片和第二调节杆插接在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金属片的边缘设置有倾斜向上的斜边,斜边与凹槽过盈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内芯座上滑动安装有滑座,利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对弹性扁管进行挤压,从而改变弹性扁管受到水流冲击时的弹性形变率。弹性金属片压接在弹性扁管的两端,通过第一调节杆的左右移动实现改变两个弹性金属片的距离。弹性金属片的压接间距越大,弹性扁管两端受到水流冲击而发生弹性形变的长度就相应的越小,从而使其对于水流冲击压力的变化敏感度降低,弹性形变量变小;反之,弹性扁管对于水流冲击压力的变化敏感度提高,弹性形变量变大。第一调节杆通过弹性金属片挤压弹性扁管后产生反向作用力,通过第一弹簧体施加在橡胶层上,使得橡胶层与第二通槽产生静摩擦力,实现第一调节杆的自动固定。第二调节杆对弹性扁管进行单独的下压,在下压处形成最小的流动截面积,通过控制整个弹性扁管上的最小流通截面积,实现对于流量的精确调节。加厚层可以起到保护弹性扁管的作用。弹性金属片边缘的斜边可以加大弹性扁管的受力面积,提高保护弹性扁管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杆与第二通槽连接位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弹性扁管表面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杆与弹性扁管接触端的结构图。

图中:1、三通管;2、内芯座;3、弹性扁管;4、第一通槽;5、滑座;6、第二通槽;7、第一调节杆;8、底板;9、第一弹簧体;10、橡胶层;11、弹性金属片;12、螺纹通孔;13、第二调节杆;14、加厚层;15、凹槽;16、斜边;17、第二弹簧体;18、压头;19、夹板;2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三通管1,三通管1的两个出水管内分别安装有内芯座2,内芯座2内插接有弹性扁管3,所述内芯座2表面设置有轴向的第一通槽4,第一槽4上滑动卡接有滑座5,滑座5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通槽6,第二通槽6内滑动插接有第一调节杆7,第一调节杆7底部连接有底板8,底板8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体9连接有橡胶层10,橡胶层10与第二通槽6选择性接触,底板8的底部连接有弹性金属片11,弹性金属片11与弹性扁管3选择性压接,滑座5中间设置有螺纹通孔12,螺纹通孔12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杆13,第二调节杆13的底部与弹性扁管3选择性压接。弹性金属片11压接在弹性扁管3的两端,通过第一调节杆7的左右移动实现改变两个弹性金属片11的距离。弹性金属片11的压接间距越大,弹性扁管3两端受到水流冲击而发生弹性形变的长度就相应的越小,从而使其对于水流冲击压力的变化敏感度降低,弹性形变量变小;反之,弹性扁管3对于水流冲击压力的变化敏感度提高,弹性形变量变大。第一调节杆7通过弹性金属片11挤压弹性扁管后产生反向作用力,通过第一弹簧体9施加在橡胶层10上,使得橡胶层10与第二通槽6产生静摩擦力,实现第一调节杆7的自动固定。第二调节杆13对弹性扁管进行单独的下压,在下压处形成最小的流动截面积,通过控制整个弹性扁管3上的最小流通截面积,实现对于流量的精确调节。弹性扁管3顶部设置有加厚层14,加厚层14上设置有凹槽15,弹性金属片11和第二调节杆13插接在凹槽15内。弹性金属片11的边缘设置有倾斜向上的斜边16,斜边16与凹槽15过盈配合,加厚层14可以起到保护弹性扁管3的作用。弹性金属片11边缘的斜边16可以加大弹性扁管3的受力面积,提高保护弹性扁管3的效果。

另外,第二调节杆13的侧面铰接有夹板19,第二调节杆13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体17连接有压头18,压头18与夹板19之间铰接有连杆20。当第二调节杆13下压时,压头18与弹性扁管3压接,第二弹簧体17被压缩,夹板19在连杆20的带动下向中间靠拢,从而实现对于弹性扁管3两侧的夹持,提高弹性扁管3最小流动截面积处在收到水流压力变大时出现的侧向膨胀。

其中,本实用新型是在背景技术引用的专利文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其中三通管的基本结构在背景技术引用的专利文献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公开,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