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和立体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465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和立体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面绿化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和立体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墙面绿化种植包括在爬升面、曲面、柱面和吊顶面上的绿化种植,现有墙面绿化的灌溉系统均采用横向布设浇灌管,由于吊顶面绿化的种植物的生长为逆向生长,横向布设的浇灌管对吊顶面的种植物的浇灌存在不足,容易造成灌溉不均而使部分植物无法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造成植物缺水或缺肥,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存活寿命。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和立体绿化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吊顶面灌溉存在的灌溉不均而使部分植物无法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安装于立体绿化系统,所述立体绿化系统包括上下向设置的爬升面、以及设于所述爬升面的上端朝四周延展的吊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包括用于根部的滴灌装置,所述滴灌装置包括:多个滴灌管,包括用以竖向布设于吊顶面的竖向滴灌管,每一竖向滴灌管上开设多个出水口;以及,第一进水管,包括竖向进水管和横向进水管,所述竖向进水管的下端连接水泵,其上端与所述横向进水管连接,所述横向进水管与所述多个竖向滴灌管的上端连通。优选地,所述竖向进水管的下端还连接有肥料桶。优选地,所述多个滴灌管还包括用以横向布设于爬升面的横向滴灌管,每一横向滴灌管上开设多个出水口,所述横向滴灌管与所述竖向进水管的下部连通。优选地,每一竖向滴灌管和横向滴灌管的外表面包裹有导水棉。优选地,还包括用于茎叶的微喷装置,所述微喷装置包括:多个喷灌管,用以横向布设于爬升面和吊顶面,每一喷灌管上开设多个出水口;以及,第二进水管,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下端连接水泵,所述多个喷灌管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上部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下端还连接肥料桶。优选地,每一喷灌管外包裹有导水棉。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多个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口处;以及,多个湿度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滴灌管和所述多个喷灌管上。优选地,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的总进水口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立体绿化系统,所述立体绿化系统包括上下向设置的爬升面、以及设于所述爬升面的上端朝四周延展的吊顶面,所述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安装于立体绿化系统,其中,所述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包括用于根部的滴灌装置,所述滴灌装置包括:多个滴灌管,包括用以竖向布设于吊顶面的竖向滴灌管,每一竖向滴灌管上开设多个出水口;以及,第一进水管,包括竖向进水管和横向进水管,所述竖向进水管的下端连接水泵,其上端与所述横向进水管连接,所述横向进水管与所述多个竖向滴灌管的上端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通过竖向布设多个竖向滴灌管于吊顶面,每一竖向滴灌管上开设多个出水口,以及设置包括竖向进水管和横向进水管的第一进水管,所述竖向进水管的下端连接水泵,其上端与所述横向进水管连接,所述横向进水管与所述多个竖向滴灌管的上端连通,以对吊顶面的种植物的根部均匀给水,从而使所述吊顶面种植系统的灌溉均匀,进而使吊顶面的种植物能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保持植物长势良好,延长吊顶面的种植物的存活寿命,以满足人们对吊顶面绿化装饰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X-X面右侧布设于吊顶面的浇灌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局部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局部A1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中局部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中控制系统的控制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滴灌装置104出水口101第一进水管105导水棉1011竖向进水管200微喷装置1012横向进水管201第二进水管102竖向滴灌管202喷灌管103横向滴灌管300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绿化系统,所述立体绿化系统包括上下向设置的爬升面、以及设于所述爬升面的上端朝四周延展的吊顶面,该立体绿化系统适用于多种形状的吊顶面,包括家居吊顶面、公共建筑吊顶面及园林造景吊顶面等。所述立体绿化系统包括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的一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所述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包括用于根部的滴灌装置100,所述滴灌装置100包括多个滴灌管和第一进水管101,所述多个滴灌管包括用以竖向布设于吊顶面的竖向滴灌管102,每一竖向滴灌管102上开设多个出水口104;所述第一进水管101包括竖向进水管1011和横向进水管1012,所述竖向进水管1011的下端连接水泵,其上端与所述横向进水管1012连接,所述横向进水管1012与所述多个竖向滴灌管102的上端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通过竖向布设多个竖向滴灌管102于吊顶面,每一竖向滴灌管102上开设多个出水口104,以及设置包括竖向进水管1011和横向进水管1012的第一进水管101,所述竖向进水管1011的下端连接水泵,其上端与所述横向进水管1012连接,所述横向进水管1012与所述多个竖向滴灌管102的上端连通,以对吊顶面的种植物的根部均匀给水,从而使所述吊顶面种植系统的灌溉均匀,进而使吊顶面的种植物能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保持植物长势良好,延长吊顶面的种植物的存活寿命,以满足人们对吊顶面绿化装饰的需求。同时,该滴灌装置100还具有灌水量省,灌水效率高的优点,且渗灌系统流量小,所需压力低,可减小动力消耗,节约能源。进一步,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多个滴灌管还包括用以横向布设于爬升面的横向滴灌管103,每一横向滴灌管103上开设多个出水口104,所述横向滴灌管103与所述竖向进水管1011的下部连通。该横向滴灌管103的设置用以对种植于爬升面的种植物的根部均匀给水,以使爬升面的种植物能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保持植物长势良好。为了保证所述滴灌管的灌溉畅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每一竖向滴灌管102和横向滴灌管103的外表面包裹有导水棉。该导水棉105的设置能有效防止所述滴灌管的出水口104堵塞而影响灌溉效果。为了进一步优化吊顶面绿化的浇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所述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还包括用于茎叶的微喷装置200,所述微喷装置200包括多个喷灌管202和第二进水管201,所述多个喷灌管202,用以横向布设于爬升面和吊顶面,每一喷灌管202上开设多个出水口104;所述第二进水管201,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进水管201的下端连接水泵,所述多个喷灌管202与所述第二进水管201的上部连通。该用于茎叶给水的微喷装置200的设置,以对吊顶面的种植物的茎叶给水,使吊顶面的种植物更充分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另外,该微喷装置200较滴灌装置100喷灌流量大,所述压力较高,使所述喷灌管202不易堵塞。为了保证所述喷灌管的灌溉畅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喷灌管202外包裹有导水棉105。该导水棉105的设置能有效防止所述喷灌管202的出水口104堵塞而影响灌溉效果。为了使吊顶绿化的灌溉系统能适应多种绿化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不同需求,所述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将植物给肥独立出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竖向进水管1011的下端还连接有肥料桶。该设置能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灵活供给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第二进水管201的下端还连接肥料桶。该设置能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灵活供给水分和养分。为了实现所述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的智能化灌溉,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吊顶绿化的浇灌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300,所述控制系统300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多个电磁阀和多个湿度感应器,所述多个电磁阀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201的进水口处,所述多个湿度感应器分别设置于滴灌管和喷灌管202上。所述控制器根据湿度感应器测知种植毯的干湿度,分时段、分区域有针对性地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来进行浇灌,并同时控制浇灌时间和浇灌量,以实现灌溉的自动控制。考虑到浇灌用的水不可避免地含有些许杂质,为了避免杂质堵塞浇灌管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控制系统300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201的总进水口处。所述过滤器的设置能预先过滤掉浇灌水中的杂质,防止所述进水管、滴灌管及喷灌管202堵塞。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