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匀料功能的垂钓打窝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3890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匀料功能的垂钓打窝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匀料功能的垂钓打窝船。



背景技术:

打窝船通常设有投料机构,可以航行至打窝区域时,通过投料机构将打窝窝料投入水中。打窝船的使用范围大,操作灵活性强,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有的打窝船的主要结构是:在一只遥控船的上部安装一个可以翻动和打开的料筒,在船航行至打窝区域时,将料筒中的打窝窝料投入水中。这种结构的打窝船的缺陷是,遥控船只能从中间、侧面或后面投饵,窝料成堆卸下,窝料分散不均匀,起不到很好的诱鱼效果,而且浪费钓鱼窝料。

申请号为2017212989235的《一种垂钓打窝船》,通过投料仓的旋转离心力将饵料甩出,本实用新型投料仓中饵料的量对投料仓的旋转速度影响很大,并且投料仓中饵料的量对出料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从而造成饵料洒落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均匀、精准投放饵料,并具有匀料功能的垂钓打窝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匀料功能的垂钓打窝船,包括:船身1、设于船身1上的用于带动所述船身1在水上行驶的至少一个推进器,船身1上还设有斗状甩料仓2,甩料仓2下方设有旋转轴3,旋转轴3由旋转电机提供旋转驱动力,其特征在于,甩料仓2上方设有物料储仓4,物料储仓4为上、下开口的斗状,物料储仓4下开口连接圆柱形投料通道5,投料通道5中部的外壁上设有出料孔6,投料通道5直径小于甩料仓2上开口直径,物料储仓4和甩料仓2之间留有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投料通道5底部与旋转轴3通过轴承连接,物料储仓4通过支撑柱7与船身1支撑连接。

进一步,物料储仓4与船身1之间的支撑柱7上套有压缩弹簧8。

进一步,甩料仓2内壁设有纵向设置的内凹导料槽9。

进一步,旋转电机可无线遥控控制,并且旋转电机转速可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甩料仓旋转过程中,将饵料旋转离心,饵料在离心力作用下,饵料从物料储仓4和甩料仓2之间的缝隙中飞射出来,以抛物线形式落入水中,投料迅速、均匀;当甩料仓2中的饵料被甩出后,出料孔6处留有空隙,物料储仓4中的饵料不断外出,使甩料仓2中的饵料量恒定,因此所甩出的饵料更加均匀。

(2)甩料仓中的饵料量恒定,因此甩料仓旋转速度可以保持恒定,从而使离心甩出的饵料更加均匀。可以通过控制旋转速度来控制饵料的旋转离心力,从而精准控制投料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匀料功能的垂钓打窝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甩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船身-1、甩料仓-2、旋转轴-3、物料储仓-4、投料通道-5、出料孔-6、支撑柱-7、压缩弹簧-8、内凹导料槽-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匀料功能的垂钓打窝船,包括:船身1、设于船身1上的用于带动所述船身1在水上行驶的至少一个推进器,船身1上还设有斗状甩料仓2,甩料仓2下方设有旋转轴3,旋转轴3由旋转电机提供旋转驱动力,其特征在于,甩料仓2上方设有物料储仓4,物料储仓4为上、下开口的斗状,物料储仓4下开口连接圆柱形投料通道5,投料通道5中部的外壁上设有出料孔6,投料通道5直径小于甩料仓2上开口直径,物料储仓4和甩料仓2之间留有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投料通道5底部与旋转轴3通过轴承连接,物料储仓4通过支撑柱7与船身1支撑连接。本具体实施例物料储仓4与船身1连接一体,甩料仓2单独旋转甩料,有利于垂钓打窝船整体保持平衡。

进一步,物料储仓4与船身1之间的支撑柱7上套有压缩弹簧8。此具体实施例有利于缓冲船身1倾斜所造成的垂钓打窝船整体平衡度。

进一步,甩料仓2内壁设有纵向设置的内凹导料槽9。导料槽9可促进饵料整体旋转,另外导料槽5对物料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旋转电机可无线遥控控制,并且旋转电机转速可控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优选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