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动物护颈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3541发布日期:2018-06-12 18:4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动物护颈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防护和治疗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动物护颈圈。



背景技术:

在生物实验当中,为了实验需要,会在实验室喂养了一些小动物用于药物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些小动物的身上或是由于皮肤病、或是创伤,形成一些伤口,动物会不由自主的用嘴去舔、咬患处,致使伤口感染,不能很快的愈合;而且大多小动物生性好动以及毛较多,药物不方便施用。

因此,研制一种便于施用药物,并具有防护功能的多功能动物护颈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具有预防,祛病或保健功效的多功能动物护颈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扇形护圈板,扇形护圈板的一端设置黏贴扣的子贴,另一端对应子贴设置母贴,扇形护圈板通过子贴与母贴配合连接围成的锥形护圈,所述锥形护圈上设置与之配合连接的辅助护圈,所述扇形护圈板、辅助护圈均包括内层、药垫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硬质网状结构,内层的四个边缘上分别设置围挡,使内层与围挡配合组成一开口的盒状结构,围挡上设置与外层连接的连接件,所述外层为硬质网状结构,外层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设置于内层的围挡上,使内层、围挡与外层形成有一空腔的封闭盒状结构,所述药垫层设置于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的空腔中。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防止动物接触身体上的损伤区域和舔舐伤口上的药物,由此促进伤口的愈合以及防止舔舐药物导致中毒,防护效果好;另一方面,可根据动物的具体病情,在药垫上设置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抑制或治疗各种皮肤病作用的药物,如能够杀螨、除虱、灭蚤药物,全面保护动物皮肤健康,防止多种动物皮肤病发生;通过药物与动物的毛、皮间接接触,部分的被毛、皮吸收,改善动物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祛病或保健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锥形护圈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护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锥形护圈,2~子贴,3~母贴,4~辅助护圈,5~内层,6~药垫层,7~外层,8~识别物,9~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根据附图1~3所示的多功能动物护颈圈,包括扇形护圈板,扇形护圈板的一端设置黏贴扣的子贴2,另一端对应子贴2设置母贴3,扇形护圈板通过子贴2与母贴3配合连接围成的锥形护圈1,所述锥形护圈1上设置与之配合连接的辅助护圈4,所述扇形护圈板、辅助护圈4均包括内层5、药垫层6和外层7,所述内层5为硬质网状结构,内层5的四个边缘上分别设置围挡,使内层5与围挡配合组成一开口的盒状结构,围挡上与外层7连接的连接件9,所述外层7为硬质网状结构,外层7通过连接件9可拆卸设置于内层5的围挡上,使内层5、围挡与外层7形成有一空腔的封闭盒状结构,所述药垫层6设置于内层5和外层7之间形成的空腔中。

所述的辅助护圈4能展开成长方形结构辅助圈板,在辅助护圈4的连接部设置魔术贴或卡扣,辅助护圈4防止或减少锥形护圈1在小动物脖颈上来回移动,影响防护效果。

所述的锥形护圈1与辅助护圈4一体成型设置。

所述的锥形护圈1与辅助护圈4通过魔术贴和/或卡扣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内层5上设置与之配适的内衬,所述外层7上设置与之配适的内衬,所述内衬为无纺布和/或纤维布,使药物缓慢发散,防止药物大量泄露。

所述的连接件9为魔术贴和/或卡扣。

所述的外层7上设置有所述锥形护圈1的动物的识别物8。

所述的药垫层6为纱布、棉布通过药物浸泡制得。

所述的药垫层6为袋状结构,其内填装药物。

所述的子贴2至少有两个,一个沿扇形护圈板的内径的弧线平行设置,另一个沿扇形护圈板的外径的弧线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当本装置只进行防护时,把锥形护圈1和辅助护圈4设置于小动物的脖颈上,使小动物的头被罩在锥形护圈1里,无论小动物怎样转动头,都不可能用嘴去舔、咬患处,起到了对小动物的防护防咬的保护作用;当需要对小动物施加杀菌、消炎、抑制或治疗各种皮肤病作用的药物,如能够杀螨、除虱、灭蚤的药物时,把该类药物设置于药垫层6上,使药物通过药垫层6散发至小动物的身体上,并防止小动物因舔舐药物导致中毒的情况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