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7174发布日期:2018-08-28 21:5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节水途径和措施。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且在我国的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其中90%以上用于灌溉,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及利用效率较低。近年来,我国灌溉自动化控制技术迅速兴起,相关研究已深入到将气象因素、蒸腾量和土壤含水率相结合的综合灌溉控制。但是,现有的灌溉系统自动化水平不高、灌溉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灌溉系统,用以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灌溉系统,包括储水箱、主水管、肥料混合装置和痕量灌溉管,所述主水管与所述储水箱连接,所述痕量灌溉管与所述主水管连接;所述主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一增压泵;

所述肥料混合装置包括三个混合罐和流体混合器;

所述混合罐包括罐体和盖体,所述盖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罐体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投料口、电机和第二增压泵;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桨叶;所述第二增压泵分别与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穿过所述盖体进入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二循环管穿过所述盖体进入所述罐体内,并延伸至所述罐体底部;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罐体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多个缺口;

所述流体混合器包括三段入口射流管、主混合腔体和出口混合管,所述入口射流管一端粗一端细,所述入口射流管的粗端与所述主混合腔体焊接;所述出口混合管与所述主混合腔体焊接;

所述三段入口射流管的细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与所述出液管连接;

所述进水管通过第一支水管与所述主水管连接,所述出口混合管通过第二支水管与所述主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支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关断阀,所述第二支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关断阀,位于所述第一支水管和第二支水管之间的主水管上设置有第三关断阀。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溉系统中,优选地,所述主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溉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痕量灌溉管的末端设置有排污阀。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溉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出口混合管内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出口混合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50,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出口混合管的轴线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系统中使用痕量灌溉管进行灌溉,实现按需供不,节约了水资源。在混合罐上设置了搅拌桨叶、第二增压泵和导流板配合使用,提高固体肥料的溶解,提高了效率。流体混合器快速地将各种肥料液进行混合,提高了混合效率。本实用将水肥一体化灌溉,达到施肥均匀、水肥利用率高的目的,提高了灌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肥料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混合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流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水箱,2-主水管,3-肥料混合装置,4-痕量灌溉管,5-第一过滤器,6-第一增压泵,7-罐体,8-盖体,9-螺栓,10-进水管,11-投料口,12-电机,13-第二增压泵,14-搅拌轴,15-搅拌桨叶,16-第一循环管,17-第二循环管,18-出液管,19-支撑架,20-导流板,21-缺口,22-入口射流管,23-主混合腔体,24-出口混合管,25-第一连接管,26-第二连接管,27-第三连接管,28-第一支水管,29-第二支水管,30-第一关断阀,31-第二关断阀,32-第三关断阀,33-第二过滤器,34-排污阀,35-第一挡板,36-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灌溉系统,如图1至4所示,包括储水箱1、主水管2、肥料混合装置3和痕量灌溉管4,主水管2与储水箱1连接,痕量灌溉管4与主水管2连接;主水管2上设置有第一过滤器5和第一增压泵6;痕量灌溉管4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进行按需供水,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该肥料混合装置包括三个混合罐和流体混合器;

上述混合罐包括罐体7和盖体8,盖体8通过螺栓9固定在罐体7上,盖体8上设置有进水管10、投料口11、电机12和第二增压泵13;电机12的输出轴与搅拌轴14连接,搅拌轴14上设置有搅拌桨叶15;第二增压泵13分别与第一循环管16和第二循环管17连接,第一循环管16穿过盖体8进入罐体7内;第二循环管17穿过盖体8进入罐体7内,并延伸至罐体7底部;罐体7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8;罐体7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19;罐体7内设置有导流板20,导流板20上开设有4个缺口21;搅拌桨叶15、第二增压泵13和导流板20的配合使用,提高固体肥料的溶解,提高了效率。

流体混合器包括三段入口射流管22、主混合腔体23和出口混合管24,入口射流管22一端粗一端细,入口射流管22的粗端与主混合腔体23焊接;出口混合管24与主混合腔体23焊接;

三段入口射流管22的细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25、第二连接管26和第三连接管27与出液管18连接;流体混合器可以快速地将各种肥料液进行混合,提高了混合效率。

进水管10通过第一支水管28与主水管2连接,出口混合管24通过第二支水管29与主水管2连接;第一支水管28上设置有第一关断阀30,第二支水管29上设置有第二关断阀31,位于第一支水管28和第二支水管29之间的主水管2上设置有第三关断阀32。

在主水管2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器33,第二过滤器33设置在第二支水管29和痕量灌溉管4之间的主水管2上,用于进一步去除水中或是肥料液中的杂质,保证痕量灌溉管4的正常工作。

在痕量灌溉管4的末端设置有排污阀34,排污阀34用于定期对痕量灌溉管4进行清洗,避免痕量灌溉管4被堵塞。

为了使肥料尽可能处于紊动流态,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在出口混合管24内设置有第一挡板35和第二挡板36。第一挡板35与出口混合管24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50,第二挡板36与出口混合管24的轴线垂直。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