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宽体金线蛭仿生态繁殖的水泥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2198发布日期:2018-06-22 21:03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品生态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宽体金线蛭仿生态繁殖的水泥池。



背景技术:

宽体金线蛭,俗称蚂蟥,其干燥全体入药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的功效,是目前众多心脑血管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宽体金线蛭的人工繁殖是养殖的基础,现有技术中人工繁殖主要在池塘或塑料大棚内进行,通过在池塘或塑料大棚泥土中做好产茧床,用清洁水将产茧床淋透后将亲蛭按3-7kg/㎡密度均匀投放到产茧床上,并用稻草或尼龙膜覆盖在产茧床上起保温保湿作用,待亲蛭产茧结束后,用钉耙挖产茧床上泥土,从而回收亲蛭、收集蛭茧并进行人工孵化。采用这种繁殖场所在生产实践中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在繁殖期间会有部分亲蛭四处逃逸并产茧,亲蛭利用率和蛭茧回收率不高,繁殖效果不理想;二是部分早产蛭茧在收集蛭茧时已经出苗,传统繁殖场所无法收集该部分蛭苗;三是传统繁殖场所收集蛭茧时少量未能收到蛭茧无法利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宽体金线蛭仿生态繁殖的水泥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宽体金线蛭仿生态繁殖的水泥池,包括池壁和池底,水泥池内设有产茧平台、操作沟、防逃檐、进水口和排水口,操作沟纵向设置在水泥池的中央,产茧平台设在所述操作沟与所述池壁之间,防逃檐设置在池壁上方,水泥池在操作沟的一端池壁和另一端池底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与排水口上设有过滤设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水泥池宽2.5-3.5m,长度为40.0-50.0m,池高为0.8-1.5m,池壁每隔15.0m左右建一个加固墩,产茧平台高0.2-0.5m、宽1.0-1.5m,繁殖期间产茧平台上堆放平均高为0.4-0.7m优质壤土作为产茧床,产茧床上方泥土表面向操作沟一侧略倾斜,操作沟宽0.5-1.0m,操作沟底较产茧平台低0.2-0.5m,防逃檐的长为0.2-0.3m,防逃檐底部固定在池壁上,顶部与池壁内侧成45-60°,并高出产茧床0.2m以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过滤设施为80目筛绢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池底为通过水泥和钢筋浇灌的水泥板,其厚度为0.1-0.3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同一水泥池中设置产茧平台、操作沟、防逃檐及进排水口,保证宽体金线蛭亲蛭不会四处逃逸,回收率高,管理方便;同时,亲蛭繁殖结束后,还可以进水养殖水蛭。

2、本实用新型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繁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泥池平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产茧平台,2、操作沟,3、防逃檐,4、进水口,5、排水口,6、加固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理解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一种用于宽体金线蛭仿生态繁殖的水泥池:

(1)水泥池准备

选择南北走向并排排列水泥池4个,池间间隔1.0m。水泥池宽3.0m,池高为1.2m,水泥池长40m,池底为通过水泥和钢筋浇灌的水泥板,其厚度为0.2m,池壁每侧长边中间加固墩6有2个,加固墩6之间间隔15.0m左右。池两侧为宽1.0m产茧平台1;水泥池中间为宽1.0m操作沟2,操作沟较产茧平台1低0.3m。水泥池壁四周建长为0.2m防逃檐3,防逃檐3一端固定在池壁上,与池壁内侧成60°。水泥池两端分设进水口4和排水口5,进排水口用80目筛绢网包扎好。

繁殖前5天用高锰酸钾全池消毒,消毒3天后在产茧平台上平铺一层高0.5m经暴晒的壤土,要求壤土间空隙明显,亲蛭投入前8小时向水泥池进水,水位低于产茧床顶部15cm,产茧床泥土充分吸水后排水。

(2)亲蛭投放

4月8号投放亲蛭,亲蛭投放之前向每个水泥池产茧床喷洒1‰蛭弧菌溶液30kg,用浓度为1‰的维生素C溶液浸泡亲蛭3-5min后投放亲蛭到产茧床上,要求亲蛭生殖环带黄色明显、体质健壮、无伤无病,共投放亲蛭1200kg,平均每个水泥池投放亲蛭300kg,亲蛭平均体重15g/尾以上,亲蛭入床后产床用黑色塑料膜覆盖,并用大的土块压住,起保温保湿作用。

(3)繁殖管理

每天检查产茧床上塑料膜覆盖情况;做好敌害防控工作;定期观察亲蛭活动情况,及时回收操作沟中死亡亲蛭;繁殖期间保持环境安静。

(4)蛭茧收集与孵化

5月6~8号挖茧收集蛭茧和亲蛭。共收集蛭茧158.4kg,平均每个水泥池产茧39.6kg。繁殖期间回收亲蛭90.0kg,挖茧回收亲蛭610.7kg,累计回收亲蛭700.7kg,亲蛭回收率58.4%。

蛭茧收集完成后第5天向水泥池注水,养殖产茧床中蛭苗。

实施例2,一种用于宽体金线蛭仿生态繁殖的水泥池:

(1)水泥池准备

选择南北走向并排排列水泥池4个,池间间隔1.0m,池高为1.0m,在4个水泥池上方搭建钢架结构大棚,大棚四周通风透气。水泥池宽3.4m,水泥池长50m,池底为通过水泥和钢筋浇灌的水泥板,其厚度为0.2m,池壁长边每边加固墩6设有2个,加固墩6之间间隔15.0m左右。池两侧为宽1.2m产茧床。水泥池中间操作沟2宽1.0m,操作沟底较产茧床低0.3m。水泥池壁四周建长为0.2m防逃檐3,防逃檐3一端固定在池壁上,与池壁内侧成60°。水泥池两端分设进水口4和排水口5,进排水口用80目筛绢网包扎好。繁殖前5天用高锰酸钾全池消毒,消毒3天后在产茧平台上平铺一层高约0.6m壤土,经暴晒1周壤土,产茧床上壤土空隙明显。

(2)亲蛭投放

4月4号投放亲蛭,要求亲蛭生殖环带黄色明显、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亲蛭投放前8小时用进水至产茧床上泥土高45cm处,4小时后排干池水,向每个水泥池产茧床喷洒1‰蛭弧菌溶液35kg,用浓度为1‰的维生素C溶液浸泡亲蛭3-5min后投放亲蛭到产茧床上。每个水泥池投放亲蛭600kg,亲蛭平均体重15g/尾以上,亲蛭入床后产床用稻草覆盖,起保温保湿作用。

(3)繁殖管理

每天检查产茧床上草帘覆盖情况,每1周左右时间把草帘浸水湿润后再原位覆盖起保湿作用;做好敌害防控工作;定期观察亲蛭活动情况,及时回收操作沟中死亡亲蛭;繁殖期间繁殖区环境安静。

(4)蛭茧收集与孵化

5月11~15号挖茧收集蛭茧和亲蛭。共收集蛭茧302.4kg,平均每个水泥池产茧75.6kg。繁殖期间回收亲蛭55.6kg,挖茧回收亲蛭1225.3kg,累计回收亲蛭1280.9kg,亲蛭回收率53.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繁殖效果好、回收率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