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2272发布日期:2018-08-04 10:5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甘蔗收获机。



背景技术:

本专利申请人于2015年5月21日有申请过名称为《一种新型甘蔗收获机》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2015102612702,该发明专利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新型甘蔗收获机”具体为一种履带式的甘蔗收获机,这种履带式甘蔗收获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移动不灵活、易破坏甘蔗田的地垄的问题,这种履带式甘蔗收获机采用手动档进行控制移动;另外,这种履带式甘蔗收获机在作业过程中,甘蔗杆的根部被切断后,甘蔗杆的根部会先从割台进入输送通道中,然后甘蔗杆再在进料输送通道中完成剥叶和断梢的工序,由于甘蔗杆的梢部是晚于甘蔗杆的根部进入进料输送通道中的,所以这种作业方式会影响甘蔗杆的断梢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以泉州市劲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作为具体技术方案的实施地点提供一种甘蔗收获机,它具有以下优点:

1、它通过车轮来替换履带,使得整机的底盘更高,这样整机在移动的过程中显得更加地灵活,移动速度更快,作业效率更高,而且不会伤害到甘蔗田的地垄;

2、它尤其适用于收割高度为3.2m以上的甘蔗,在收割时,当甘蔗杆的根部被切断后,甘蔗杆的梢部会先向与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倒伏并且被削梢装置断梢,然后甘蔗杆的梢部会先进入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中继续完成剥叶工序,而甘蔗杆的根部后进入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中;

3、对于高度为3.2m以下的甘蔗,在收割时,当甘蔗杆的根部被切断后,甘蔗杆的梢部会直接先进入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中并且在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中完成剥叶和断梢工序,而甘蔗杆的根部后进入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中;

4、由位于前侧的进料通道、位于中部的喂入装置以及位于后侧的剥叶通道三者组合形成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使得甘蔗杆的行走空间变得更加地简洁顺畅,一体式的组合结构显得更加地紧凑,实用性更强;

5、剥叶通道中位于上段的六组减速滚筒采用液压驱动方式实现慢速转动,而剥叶通道中位于下段的六组剥叶滚筒采用机械驱动方式实现快速转动,六组减速滚筒的旋转方向与六组剥叶滚筒的旋转方向相反,在液压驱动与机械驱动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下,能使甘蔗杆的行走更加地稳定,有效地避免甘蔗杆被快速地射出,从而影响甘蔗杆的剥叶效果;

6、整机采用四轮驱动方式,整机的行走采用自动档控制。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移动更灵活、运行稳定、作业效率更高、实用性更强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具体技术措施:甘蔗收获机,它是由调节式割料台、调节油缸、立式削梢装置、驾驶室、进料装置、喂入装置、剥叶装置、轨道架、伸缩式集料装置、轮式行走机构、液压油箱、液压泵、散热器总成、发动机总成、变速箱总成、液压马达、电磁控制阀、多路阀组成,其特征在于,

调节式割料台位于整机的最前端,进料装置的前端入料口活动连接于调节式割料台的后方,调节式割料台与进料装置的连接部设置有切断机构,调节式割料台与进料装置之间还安装有调节油缸,调节式割料台的抬升高度通过调节油缸的控制来实现灵活调节,进料装置的中部架设有立式削梢装置,进料装置作10º~20º角倾斜,喂入装置设置于剥叶装置的前端,剥叶装置作5º~10º角倾斜,喂入装置续接于进料装置的后端,进料装置与剥叶装置之间通过喂入装置实现连接,进料装置、喂入装置、剥叶装置三者组合形成一体式蔗杆走料机构,进料装置的过料通道、喂入装置的过料通道、剥叶装置的过料通道三者组合形成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

一体式蔗杆走料机构架设于轮式行走机构之上,轮式行走机构的上方还安装有驾驶室,驾驶室内安装有操纵机构和仪表;

轮式行走机构以四轮驱动方式实现行走目的;

轮式行走机构的上方还安装有液压油箱、液压泵、散热器总成、发动机总成、第一变速箱总成,发动机总成的一端连接并驱动第一变速箱总成,发动机总成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传动轴连接并控制液压泵的运行,在液压泵与发动机总成之间设置有散热器总成,液压泵与液压油箱相连通,液压油箱供油给液压泵;

轮式行走机构的上方还安装有电磁控制阀和多路阀;

轮式行走机构的上方通过焊接紧固有一个用于支撑伸缩式集料装置的轨道架,该轨道架立置于剥叶装置后侧的上方,伸缩式集料装置的左右两根钢质龙骨能对应插入轨道架的大口径口字型钢板中,伸缩式集料装置通过轨道架实现悬置于剥叶装置出料口后方的目的;

整机在作业时,伸缩式集料装置通过轨道架向后伸展而出并进入集料状态,整机在转场时,为了不妨碍整机的移动,伸缩式集料装置通过轨道架向前回缩,从而缩短整机的长度,更有利于整机转场时的灵活移动;

以驾驶室作为坐标,调节式割料台在驾驶室的前方,伸缩式集料装置在驾驶室的后方,轮式行走机构在驾驶室的下方;

甘蔗杆的走料方向与整机的行进方向相反;

其中,调节式割料台包括两个扶直滚筒、液压马达、一对进料侧挡板、一对切断机构、一对侧防护架、一对斜向升降油缸,左右两块进料侧挡板之间间隔有入料空间,左右两块进料侧挡板之间串接有两根平行的带轴承的滚轴一,每根带轴承的滚轴一通过螺丝均紧固有6~10片方形橡胶板一,6~10片方形橡胶板一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在带轴承的滚轴一的侧壁上;

前后两根带轴承的滚轴一的一轴端均套接有一个齿轮一,前后两个齿轮一之间通过链条一实现传动连接,位于前侧的带轴承的滚轴一的另一轴端紧固连接有一个第一液压马达,该第一液压马达能驱动位于前侧的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通过链条一带动位于后侧的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

前后两根带轴承的滚轴一的旋转方向相同,方形橡胶板一随着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而转动;

前后两根带轴承的滚轴一、方形橡胶板一作为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的入料口机构;

位于左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左侧面以及位于右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右侧面均焊接有一个侧防护架,侧防护架是通过多根口字型钢板通过焊接而成的三角型架体,左右两个侧防护架的底部后侧通过一根口字钢板实现紧固连接;

每个侧防护架的前端倾斜面均焊接有两个杆套,上下两个杆套作为一对,每对杆套均活动串接有一根钢质滑杆,每个侧防护架的前端倾斜面均安装有一个斜向升降油缸,每个斜向升降油缸的缸座活动连接于对应的侧防护架的前端倾斜面的上端,每个斜向升降油缸的活塞杆均斜向朝下并且活塞杆的头端通过销套与对应的钢质滑杆活动连接;

每根钢质滑杆的上杆端通过焊接均紧固有一根钢质顶杆,钢质顶杆与钢质滑杆之间的倾角为90º,每根钢质顶杆的外杆端均焊接有一个带轴承的机座块,每根钢质滑杆的下杆端通过焊接均紧固有一根斜向钢质脚杆,每根斜向钢质脚杆的下杆端均焊接有一个带轴承的锥形导料足;

每根扶直滚筒的两端边均安装有一个轴杆;

带轴承的机座块与正下方的带轴承的锥形导料足之间活动串接有一根扶直滚筒,扶直滚筒以上下两个轴承作为转动的支点,每根扶直滚筒的倾角为30º~60º,每根扶直滚筒的侧壁均以螺旋缠绕方式焊接有一条钢藤条,每根扶直滚筒的侧壁上方均通过环形金属片箍置两根橡胶棒,同一根扶直滚筒侧壁上的两根橡胶棒之间以错位不同向的方式分布;

每个带轴承的机座块的上方均紧固连接有一个第二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的轴端斜向朝下并且与对应的扶直滚筒的上端轴杆紧固连接,第二液压马达能驱动扶直滚筒转动;

位于左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右侧面向右作弧形凸出并且作为左溜面,位于右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左侧面向左作弧形凸出并且作为右溜面,左溜面与右溜面之间对向设置并且间隔有入料空间;

第二液压马达、扶直滚筒、钢藤条、橡胶棒、钢质顶杆、带轴承的机座块、斜向钢质脚杆、带轴承的锥形导料足、钢质滑杆组合形成扶料升降调节机构,斜向升降油缸活塞杆的伸缩通过牵引钢质滑杆的升/降能实现扶料升降调节机构沿着侧防护架前端的倾斜面作升降移动的目的;

每个侧防护架的内部后侧均安装有一个切断机构,左右两个切断机构对称设置,左右两个切断机构设置于;

切断机构包括第三液压马达、竖向转轴、轴套、法兰、刀盘、刀片,轴套的中部通过法兰悬置于侧防护架中,轴套套接有一根竖向转轴,轴套的顶部紧固连接有一个第三液压马达,第三液压马达的轴端朝下并且与转轴的顶端紧固连接,转轴的底端套接有一个圆形刀盘,圆形刀盘的外沿通过螺丝紧固有两块弧形刀片,两块弧形刀片之间呈径向分布,第三液压马达能驱动转轴的转动,转轴的转动再带动刀盘转动,弧形刀片随之转动,处于转动状态中的弧形刀片能将甘蔗杆的根部切断;

其中,立式削梢装置包括削剪机构、支撑机构,削剪机构通过支撑机构架设于进料装置的中部之上;

左右两根直立杆的顶杆端分别紧固于削剪机构的左右侧部的斜上端,左右两根斜立杆的顶杆端分别紧固于削剪机构的左右侧部的斜下端,左右两根直立杆的底杆端通过螺丝紧固于进料装置的左右两侧,左右两根斜立杆的底杆端通过焊接紧固于进料装置的左右两侧,斜立杆设置于直立杆的前方,直立杆与斜立杆组合形成支撑机构;

削剪机构包括后挡板、钢框架、一对锯条、两根托杆、两根撑杆、两块导料板、两块卡位片、驱动传动系统,后挡板的下板沿焊接有带槽的锯片座,两条锯条上下平行设置于带槽的锯片座中,每条锯条的后侧边沿均设置有凸出的拨拉点,该拨拉点连接有复位弹簧,锯片座的底部焊接有左右两根托杆,每根托杆的前端均向前延伸并且向上作弧形弯曲;

每根托杆的前杆端各自与平衡杆的前端焊接,每根平衡杆的前杆端均对应一块导料板的前端底面通过焊接实现紧固连接,每块导料板的前板端均焊接有一个卡位片;

每根托杆的下杆端通过焊接均立置有一根撑杆,每根撑杆的顶部均通过焊接与对应的平衡杆的后杆端紧固连接,每块导料板的后板端均通过连条与后挡板的顶端紧固连接;

后挡板通过钢框架实现支撑,钢框架是由口字型钢板焊接而成的方形框架,在钢框架的背部安装有驱动传动系统,驱动传动系统包括第四液压马达和带拨条的转轮,第四液压马达的轴端朝下并且套接有带拨条的转轮,第四液压马达能驱动带拨条的转轮转动,处于转动状态中的拨条能与锯条上的拨拉点相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上下两条锯条之间相互错位移动并完成对甘蔗杆梢头的削剪;

其中,进料装置包括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四根带轴承的滚轴二,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左右平行拉开,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之间间隔有过料空间,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之间串接有四根前后平行排列的带轴承的滚轴二,每根带轴承的滚轴二通过螺丝均紧固有6~10片方形橡胶板二,6~10片方形橡胶板二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在带轴承的滚轴二的侧壁上;

四根前后平行排列的带轴承的滚轴二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滚轴二、第二滚轴二、第三滚轴二、第四滚轴二;

第一滚轴二的右轴端安装有一个第五液压马达,第一滚轴二的左轴端、第二滚轴二的左右两轴端、第三滚轴二的左右两轴端、第四滚轴二的左轴端均套接有一个齿轮,第一滚轴二左轴端的齿轮与第二滚轴二左轴端的齿轮之间、第二滚轴二右轴端的齿轮与第三滚轴二右轴端的齿轮之间、第三滚轴二左轴端的齿轮与第四滚轴二左轴端的齿轮之间均套接有链条;

第五液压马达能驱动第一滚轴二转动,在链条传动作用下,第二至第四滚轴二同时作同向转动;

其中,喂入装置包括两个橡胶滚筒,两个前后平行排列的橡胶滚筒活动串接于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之间,每个橡胶滚筒均是由6~15根橡胶棒条和圆柱体型筒体组成,圆柱体型筒体的左右侧通过螺丝紧固有6~15根橡胶棒条,6~15根橡胶棒条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

每个圆柱体型筒体的中部均切有一个方形通孔,每个圆柱体型筒体通过方形通孔均串接有一根栓杆,前后两根栓杆的两端边均通过轴承分别安装于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上;

两根前后平行排列的栓杆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栓杆、第二栓杆;

第一栓杆的右杆端安装有一个第六液压马达,第一栓杆的左杆端与第二栓杆的左杆端均套接有齿轮,第一栓杆与第二栓杆左杆端上的齿轮之间套接有链条;

第六液压马达能驱动第一栓杆转动,在链条的传动作用下,第二栓杆同时作同向转动;

其中,剥叶装置包括左右两块剥叶侧围板、顶封板、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顶封板焊接于左右两块剥叶侧围板的顶部,左右两块剥叶侧围板之间安装有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和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

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位于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的上方,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与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之间间隔有过料空间;

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的旋转方向与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的旋转方向相反;

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通过液压马达的驱动实现慢速运转,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采用发动机总成通过第一变速箱总成驱动来实现快速运转;

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包括六根带轴承的滚轴三,六根带轴承的滚轴三之间前后平行排列,每根带轴承的滚轴三通过螺丝均紧固有6~10片方形橡胶板三,6~10片方形橡胶板三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在带轴承的滚轴三的侧壁上;

六根前后平行排列的带轴承的滚轴三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滚轴三、第二滚轴三、第三滚轴三、第四滚轴三、第五滚轴三、第六滚轴三;

第六滚轴三的右侧轴端安装有一个第七液压马达,第一至第六滚轴三的左轴端均套接有一个带齿的皮带轮,前后六个带齿的皮带轮之间通过一条橡胶齿带实现传动连接;

第七液压马达能驱动第六滚轴三转动,在橡胶齿带的传动作用下,第一至第六滚轴三同时作同向转动;

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包括六根带轴承的滚轴四,六根带轴承的滚轴四之间前后平行排列,每根带轴承的滚轴四通过螺丝均紧固有6~10片梳型剥叶胶板,6~10片梳型剥叶胶板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在带轴承的滚轴四的侧壁上;

梳型剥叶胶板呈长方体型结构,每片梳型剥叶胶板的下端从左至右均钻有四个螺孔,每片梳型剥叶胶板的上端均一体成型有23个梳齿,左右相邻的两个梳齿之间间隔有剥叶缝,处于转动状态中的梳型剥叶胶板能通过剥叶缝来实现对甘蔗杆的剥叶目的;

六根前后平行排列的带轴承的滚轴四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滚轴四、第二滚轴四、第三滚轴四、第四滚轴四、第五滚轴四、第六滚轴四;

第一滚轴四、第二滚轴四、第三滚轴四作为第一组剥叶传动机构,第一滚轴四的右轴端、第二滚轴四的右轴端、第三滚轴四的右轴端之间通过第一齿轮组实现传动连接,第二滚轴四的左轴端与第一变速箱总成传动连接;

第四滚轴四、第五滚轴四、第六滚轴四作为第二组剥叶传动机构,第四滚轴四的右轴端、第五滚轴四的右轴端、第六滚轴四的右轴端之间通过第二齿轮组实现传动连接;

第三滚轴四的左轴端和第四滚轴四的左轴端均套接有一个皮带轮,前后两个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实现传动连接,第一组剥叶传动机构与第二组剥叶传动机构之间通过皮带实现传动连接;

发动机总成控制第一变速箱总成来驱动第二滚轴四转动,在第一齿轮组、皮带、第二齿轮组的传动作用下,第一至第六滚轴四同时作同向转动;

第一变速箱总成能控制第二滚轴四的正反转,第一变速箱总成能实现五档变速目的;

其中,轨道架是由口字形钢板通过焊接形成的方体型支撑框架,该方体型支撑框架焊接于轮式行走机构的顶部后侧,该方体型支撑框架架设于剥叶装置后侧的上方;

方体型支撑框架的顶部焊接有左右两根大口径口字型钢板,该大口径口字型钢板作为伸缩式集料装置中的钢质龙骨的移动导向套,每根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一组滑轮机构,每组滑轮机构包括一对横向滑轮和一对竖向滑轮,每组滑轮机构中的横向滑轮与竖向滑轮呈前后错位设置;

每对横向滑轮是由左右两块竖向钢片焊接于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左右侧壁上,左右两块竖向钢片之间焊接有上下两根横向栓杆,对应横向栓杆位置的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左右侧壁上切有开口;

每对竖向滑轮是由上下两块横向钢片焊接于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上下侧壁上,上下两块横向钢片之间焊接有左右两根竖向栓杆,对应竖向栓杆位置的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上下侧壁上切有开口;

每根横向栓杆和每根竖向栓杆的中部均套接有四个轴承,这四个轴承的外径面作为伸缩式集料装置中的钢质龙骨进行伸缩移动时的滚碾面;

每根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顶部均焊接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翼板,每块直角三角形翼板的顶部均安装有手动葫芦, 直角三角形翼板与伸缩式集料装置中的钢质龙骨尾端之间通过手动葫芦实现连接;

手动葫芦能辅助支撑伸缩式集料装置;

每根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前端均旋紧有一个定位销,通过旋紧定位销能将已滑移到目标位置的伸缩式集料装置中的钢质龙骨固定住;

其中,伸缩式集料装置包括左右两根钢质龙骨、梯形后档板、左右两个L形开合板、四块臂板、四个伸缩油缸,两根钢质龙骨左右平行拉开,左右平行的两根钢质龙骨之间的中后部通过焊接多根前后平行的钢质肋骨实现紧固连接;

每根钢质龙骨均采用小口径口字型钢板,每根钢质龙骨的前部均能向前插入对应的大口径口字型钢板中,左右平行的两根钢质龙骨的后端通过焊接悬置有一块梯形后档板;

位于左侧的钢质龙骨的左侧壁以及位于右侧的钢质龙骨的右侧壁均焊接有前后两组钢质肩板,每组钢质肩板对应安装一个伸缩油缸,每组钢质肩板均是由前后两块方形肩板平行排列而成,这两块方形肩板之间通过鱼眼接头与伸缩油缸的缸座底部活动连接;

位于左侧的前后两组钢质肩板作为左提吊机构,左L形开合板的右侧面顶部与左提吊机构的左端活动连接,左L形开合板的左侧面顶部焊接有前后两组臂板一,位于左侧的前后两个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头端通过鱼眼接头与臂板一的顶端活动连接;

位于右侧的前后两组钢质肩板作为右提吊机构,右L形开合板的左侧面顶部与右提吊机构的右端活动连接,右L形开合板的右侧面顶部焊接有前后两组臂板二,位于右侧的前后两个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头端通过鱼眼接头与臂板二的顶端活动连接;

每组臂板一、每组臂板二均是由前后两块钢质斜翘板平行排列而成;

左右两块L形开合板之间对称设置,伸缩油缸通过活塞杆的伸缩能控制左右两块L形开合板的开/合,处于闭合状态的左右两块L形开合板与梯形后档板围合形成集料空间,从剥叶装置后端出料口射出的已完成剥叶和断梢工序的甘蔗杆能统一叠置在该集料空间中;

其中,轮式行走机构包括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两端均安装有轮辋,每个轮辋上均套装轮胎,前驱动桥中间段安装有前传动轴,后驱动桥中间段安装有后传动轴;

前传动轴与后传动轴之间对称设置,前传动轴与后传动轴之间安装有第二变速箱总成,第二变速箱总成的侧部安装有第八液压马达;

前传动轴、后传动轴分别与第二变速箱总成的输出端连接,第八液压马达的输出端与第二变速箱总成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调节式割料台中的左右两个扶直滚筒通过转动能将甘蔗杆扶直,左右两个扶直滚筒之间的间隔空间作为入料空间,当调节式割料台中的切断机构将甘蔗杆的根部割断的同时,扶直滚筒上的钢藤条和橡胶棒能将甘蔗杆导入入料空间并且将断根的甘蔗杆压倒,高度大于3.2m的甘蔗杆在倒伏的同时,甘蔗杆的梢部会被立式削梢装置削断,甘蔗杆以根部在前梢部在后的倒伏状态通过进料装置并通过喂入装置进入剥叶装置内部,在剥叶装置中的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和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的共同作用下,甘蔗杆的绿叶被迅速地剥离,完成剥叶和断梢作业的甘蔗杆从剥叶装置后方的出料口被射出并统一叠放于位于剥叶装置后方的伸缩式集料装置中的集料空间内,伸缩式集料装置最终再将统一叠放在一起的甘蔗杆卸料给尾随在后方的转运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紧凑、移动更灵活、运行稳定、作业效率更高、实用性更强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式割料台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扶料升降调节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侧防护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切断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油缸与入料口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削梢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式集料装置与轨道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式集料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式集料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轮式行走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组合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橡胶滚筒的剖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橡胶滚筒的侧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梳型剥叶胶板的主视图。

图中:A-调节式割料台、A1-扶直滚筒、A11-钢质滑杆、A12-第二液压马达、A13-钢藤条、A14-锥形导料足、A2-切断机构、A21-第三液压马达、A22-刀盘、A23-轴套、A24-竖向转轴、A3-侧防护架、A4-斜向升降油缸、B-调节油缸、C-立式削梢装置、C1-斜立杆、C2-直立杆、C3-锯条、C4-第四液压马达、C5-钢框架、D-驾驶室、E-进料装置、E1-进料侧围板、F-喂入装置、F1-橡胶棒条、F2-圆柱体型筒体、G-剥叶装置、G1-剥叶侧围板、G2-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G3-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G31-梳型剥叶胶板、H-轨道架、H1-直角三角形翼板、H2-手动葫芦、I-伸缩式集料装置、I1-钢质龙骨、I2-左L形开合板、I21-臂板一、I3-右L形开合板、I31-臂板二、I4-伸缩油缸、I5-左提吊机构、I6-右提吊机构、J-轮式行走机构、J1-前驱动桥、J11-前传动轴、J2-后驱动桥、J21-后传动轴、J3-第八液压马达、J4-第二变速箱总成、K1-液压油箱、K2-液压泵、K3-散热器总成、K4-发动机总成、K5-第一变速箱总成、K6-电磁控制阀 、K7-多路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泉州市劲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作为实施地点并提供如下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13所示,甘蔗收获机,它是由调节式割料台A、调节油缸B、立式削梢装置C、驾驶室D、进料装置E、喂入装置F、剥叶装置G、轨道架H、伸缩式集料装置I、轮式行走机构J、液压油箱K1、液压泵K2、散热器总成K3、发动机总成K4、变速箱总成、液压马达、电磁控制阀K6、多路阀K7组成,其特征在于,

调节式割料台A位于整机的最前端,进料装置E的前端入料口活动连接于调节式割料台A的后方,调节式割料台A与进料装置E的连接部设置有切断机构A2,调节式割料台A与进料装置E之间还安装有调节油缸B,调节式割料台A的抬升高度通过调节油缸B的控制来实现灵活调节,进料装置E的中部架设有立式削梢装置C,进料装置E作10º~20º角倾斜,喂入装置F设置于剥叶装置G的前端,剥叶装置G作5º~10º角倾斜,喂入装置F续接于进料装置E的后端,进料装置E与剥叶装置G之间通过喂入装置F实现连接,进料装置E、喂入装置F、剥叶装置G三者组合形成一体式蔗杆走料机构,进料装置E的过料通道、喂入装置F的过料通道、剥叶装置G的过料通道三者组合形成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

一体式蔗杆走料机构架设于轮式行走机构J之上,轮式行走机构J的上方还安装有驾驶室D,驾驶室D内安装有操纵机构和仪表;

轮式行走机构J以四轮驱动方式实现行走目的;

如图13所示,轮式行走机构J的上方还安装有液压油箱K1、液压泵K2、散热器总成K3、发动机总成K4、第一变速箱总成K5,发动机总成K4的一端连接并驱动第一变速箱总成K5,发动机总成K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传动轴连接并控制液压泵K2的运行,在液压泵K2与发动机总成K4之间设置有散热器总成K3,液压泵K2与液压油箱K1相连通,液压油箱K1供油给液压泵K2;

如图13所示,轮式行走机构J的上方还安装有电磁控制阀K6和多路阀K7;

轮式行走机构J的上方通过焊接紧固有一个用于支撑伸缩式集料装置I的轨道架H,该轨道架H立置于剥叶装置G后侧的上方,伸缩式集料装置I的左右两根钢质龙骨I1能对应插入轨道架H的大口径口字型钢板中,伸缩式集料装置I通过轨道架H实现悬置于剥叶装置G出料口后方的目的;

整机在作业时,伸缩式集料装置I通过轨道架H向后伸展而出并进入集料状态,整机在转场时,为了不妨碍整机的移动,伸缩式集料装置I通过轨道架H向前回缩,从而缩短整机的长度,更有利于整机转场时的灵活移动;

以驾驶室D作为坐标,调节式割料台A在驾驶室D的前方,伸缩式集料装置I在驾驶室D的后方,轮式行走机构J在驾驶室D的下方;

甘蔗杆的走料方向与整机的行进方向相反;

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其中,调节式割料台A包括两个扶直滚筒A1、液压马达、一对进料侧挡板、一对切断机构A2、一对侧防护架A3、一对斜向升降油缸A4,左右两块进料侧挡板之间间隔有入料空间,左右两块进料侧挡板之间串接有两根平行的带轴承的滚轴一,每根带轴承的滚轴一通过螺丝均紧固有6~10片方形橡胶板一,6~10片方形橡胶板一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在带轴承的滚轴一的侧壁上;

前后两根带轴承的滚轴一的一轴端均套接有一个齿轮一,前后两个齿轮一之间通过链条一实现传动连接,位于前侧的带轴承的滚轴一的另一轴端紧固连接有一个第一液压马达,该第一液压马达能驱动位于前侧的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通过链条一带动位于后侧的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

前后两根带轴承的滚轴一的旋转方向相同,方形橡胶板一随着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而转动;

前后两根带轴承的滚轴一、方形橡胶板一作为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的入料口机构;

位于左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左侧面以及位于右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右侧面均焊接有一个侧防护架A3,侧防护架A3是通过多根口字型钢板通过焊接而成的三角型架体,左右两个侧防护架A3的底部后侧通过一根口字钢板实现紧固连接;

每个侧防护架A3的前端倾斜面均焊接有两个杆套,上下两个杆套作为一对,每对杆套均活动串接有一根钢质滑杆A11,每个侧防护架A3的前端倾斜面均安装有一个斜向升降油缸A4,每个斜向升降油缸A4的缸座活动连接于对应的侧防护架A3的前端倾斜面的上端,每个斜向升降油缸A4的活塞杆均斜向朝下并且活塞杆的头端通过销套与对应的钢质滑杆A11活动连接;

每根钢质滑杆A11的上杆端通过焊接均紧固有一根钢质顶杆,钢质顶杆与钢质滑杆A11之间的倾角为90º,每根钢质顶杆的外杆端均焊接有一个带轴承的机座块,每根钢质滑杆A11的下杆端通过焊接均紧固有一根斜向钢质脚杆,每根斜向钢质脚杆的下杆端均焊接有一个带轴承的锥形导料足A14;

每根扶直滚筒A1的两端边均安装有一个轴杆;

带轴承的机座块与正下方的带轴承的锥形导料足A14之间活动串接有一根扶直滚筒A1,扶直滚筒A1以上下两个轴承作为转动的支点,每根扶直滚筒A1的倾角为30º~60º,每根扶直滚筒A1的侧壁均以螺旋缠绕方式焊接有一条钢藤条A13,每根扶直滚筒A1的侧壁上方均通过环形金属片箍置两根橡胶棒,同一根扶直滚筒A1侧壁上的两根橡胶棒之间以错位不同向的方式分布;

每个带轴承的机座块的上方均紧固连接有一个第二液压马达A12,第二液压马达A12的轴端斜向朝下并且与对应的扶直滚筒A1的上端轴杆紧固连接,第二液压马达A12能驱动扶直滚筒A1转动;

位于左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右侧面向右作弧形凸出并且作为左溜面,位于右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左侧面向左作弧形凸出并且作为右溜面,左溜面与右溜面之间对向设置并且间隔有入料空间;

第二液压马达A12、扶直滚筒A1、钢藤条A13、橡胶棒、钢质顶杆、带轴承的机座块、斜向钢质脚杆、带轴承的锥形导料足A14、钢质滑杆A11组合形成扶料升降调节机构,斜向升降油缸A4活塞杆的伸缩通过牵引钢质滑杆A11的升/降能实现扶料升降调节机构沿着侧防护架A3前端的倾斜面作升降移动的目的;

每个侧防护架A3的内部后侧均安装有一个切断机构A2,左右两个切断机构A2对称设置,左右两个切断机构A2设置于;

如图2、图5所示,切断机构A2包括第三液压马达A21、竖向转轴A24、轴套A23、法兰、刀盘A22、刀片,轴套A23的中部通过法兰悬置于侧防护架A3中,轴套A23套接有一根竖向转轴A24,轴套A23的顶部紧固连接有一个第三液压马达A21,第三液压马达A21的轴端朝下并且与转轴的顶端紧固连接,转轴的底端套接有一个圆形刀盘A22,圆形刀盘A22的外沿通过螺丝紧固有两块弧形刀片,两块弧形刀片之间呈径向分布,第三液压马达A21能驱动转轴的转动,转轴的转动再带动刀盘A22转动,弧形刀片随之转动,处于转动状态中的弧形刀片能将甘蔗杆的根部切断;

如图1、图7所示,其中,立式削梢装置C包括削剪机构、支撑机构,削剪机构通过支撑机构架设于进料装置E的中部之上;

左右两根直立杆C2的顶杆端分别紧固于削剪机构的左右侧部的斜上端,左右两根斜立杆C1的顶杆端分别紧固于削剪机构的左右侧部的斜下端,左右两根直立杆C2的底杆端通过螺丝紧固于进料装置E的左右两侧,左右两根斜立杆C1的底杆端通过焊接紧固于进料装置E的左右两侧,斜立杆C1设置于直立杆C2的前方,直立杆C2与斜立杆C1组合形成支撑机构;

削剪机构包括后挡板、钢框架C5、一对锯条C3、两根托杆、两根撑杆、两块导料板、两块卡位片、驱动传动系统,后挡板的下板沿焊接有带槽的锯片座,两条锯条C3上下平行设置于带槽的锯片座中,每条锯条C3的后侧边沿均设置有凸出的拨拉点,该拨拉点连接有复位弹簧,锯片座的底部焊接有左右两根托杆,每根托杆的前端均向前延伸并且向上作弧形弯曲;

每根托杆的前杆端各自与平衡杆的前端焊接,每根平衡杆的前杆端均对应一块导料板的前端底面通过焊接实现紧固连接,每块导料板的前板端均焊接有一个卡位片;

每根托杆的下杆端通过焊接均立置有一根撑杆,每根撑杆的顶部均通过焊接与对应的平衡杆的后杆端紧固连接,每块导料板的后板端均通过连条与后挡板的顶端紧固连接;

后挡板通过钢框架C5实现支撑,钢框架C5是由口字型钢板焊接而成的方形框架,在钢框架C5的背部安装有驱动传动系统,驱动传动系统包括第四液压马达C4和带拨条的转轮,第四液压马达C4的轴端朝下并且套接有带拨条的转轮,第四液压马达C4能驱动带拨条的转轮转动,处于转动状态中的拨条能与锯条C3上的拨拉点相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上下两条锯条C3之间相互错位移动并完成对甘蔗杆梢头的削剪;

如图1、图8所示,其中,进料装置E包括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E1、四根带轴承的滚轴二,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E1左右平行拉开,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E1之间间隔有过料空间,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E1之间串接有四根前后平行排列的带轴承的滚轴二,每根带轴承的滚轴二通过螺丝均紧固有6~10片方形橡胶板二,6~10片方形橡胶板二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在带轴承的滚轴二的侧壁上;

四根前后平行排列的带轴承的滚轴二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滚轴二、第二滚轴二、第三滚轴二、第四滚轴二;

第一滚轴二的右轴端安装有一个第五液压马达,第一滚轴二的左轴端、第二滚轴二的左右两轴端、第三滚轴二的左右两轴端、第四滚轴二的左轴端均套接有一个齿轮,第一滚轴二左轴端的齿轮与第二滚轴二左轴端的齿轮之间、第二滚轴二右轴端的齿轮与第三滚轴二右轴端的齿轮之间、第三滚轴二左轴端的齿轮与第四滚轴二左轴端的齿轮之间均套接有链条;

第五液压马达能驱动第一滚轴二转动,在链条传动作用下,第二至第四滚轴二同时作同向转动;

如图8、图14、图15所示,其中,喂入装置F包括两个橡胶滚筒,两个前后平行排列的橡胶滚筒活动串接于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E1之间,每个橡胶滚筒均是由6~15根橡胶棒条F1和圆柱体型筒体F2组成,圆柱体型筒体F2的左右侧通过螺丝紧固有6~15根橡胶棒条F1,6~15根橡胶棒条F1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

每个圆柱体型筒体F2的中部均切有一个方形通孔,每个圆柱体型筒体F2通过方形通孔均串接有一根栓杆,前后两根栓杆的两端边均通过轴承分别安装于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E1上;

两根前后平行排列的栓杆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栓杆、第二栓杆;

第一栓杆的右杆端安装有一个第六液压马达,第一栓杆的左杆端与第二栓杆的左杆端均套接有齿轮,第一栓杆与第二栓杆左杆端上的齿轮之间套接有链条;

第六液压马达能驱动第一栓杆转动,在链条的传动作用下,第二栓杆同时作同向转动;

如图1、图8、图13所示,其中,剥叶装置G包括左右两块剥叶侧围板G1、顶封板、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G2、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G3,顶封板焊接于左右两块剥叶侧围板G1的顶部,左右两块剥叶侧围板G1之间安装有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G2和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G3;

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G2位于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G3的上方,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G2与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G3之间间隔有过料空间;

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G2的旋转方向与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G3的旋转方向相反;

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G2通过液压马达的驱动实现慢速运转,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G3采用发动机总成K4通过第一变速箱总成K5驱动来实现快速运转;

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G2包括六根带轴承的滚轴三,六根带轴承的滚轴三之间前后平行排列,每根带轴承的滚轴三通过螺丝均紧固有6~10片方形橡胶板三,6~10片方形橡胶板三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在带轴承的滚轴三的侧壁上;

六根前后平行排列的带轴承的滚轴三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滚轴三、第二滚轴三、第三滚轴三、第四滚轴三、第五滚轴三、第六滚轴三;

第六滚轴三的右侧轴端安装有一个第七液压马达,第一至第六滚轴三的左轴端均套接有一个带齿的皮带轮,前后六个带齿的皮带轮之间通过一条橡胶齿带实现传动连接;

第七液压马达能驱动第六滚轴三转动,在橡胶齿带的传动作用下,第一至第六滚轴三同时作同向转动;

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G3包括六根带轴承的滚轴四,六根带轴承的滚轴四之间前后平行排列,每根带轴承的滚轴四通过螺丝均紧固有6~10片梳型剥叶胶板G31,6~10片梳型剥叶胶板G31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在带轴承的滚轴四的侧壁上;

如图16所示,梳型剥叶胶板G31呈长方体型结构,每片梳型剥叶胶板G31的下端从左至右均钻有四个螺孔,每片梳型剥叶胶板G31的上端均一体成型有23个梳齿,左右相邻的两个梳齿之间间隔有剥叶缝,处于转动状态中的梳型剥叶胶板G31能通过剥叶缝来实现对甘蔗杆的剥叶目的;

六根前后平行排列的带轴承的滚轴四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滚轴四、第二滚轴四、第三滚轴四、第四滚轴四、第五滚轴四、第六滚轴四;

第一滚轴四、第二滚轴四、第三滚轴四作为第一组剥叶传动机构,第一滚轴四的右轴端、第二滚轴四的右轴端、第三滚轴四的右轴端之间通过第一齿轮组实现传动连接,第二滚轴四的左轴端与第一变速箱总成K5传动连接;

第四滚轴四、第五滚轴四、第六滚轴四作为第二组剥叶传动机构,第四滚轴四的右轴端、第五滚轴四的右轴端、第六滚轴四的右轴端之间通过第二齿轮组实现传动连接;

第三滚轴四的左轴端和第四滚轴四的左轴端均套接有一个皮带轮,前后两个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实现传动连接,第一组剥叶传动机构与第二组剥叶传动机构之间通过皮带实现传动连接;

发动机总成K4控制第一变速箱总成K5来驱动第二滚轴四转动,在第一齿轮组、皮带、第二齿轮组的传动作用下,第一至第六滚轴四同时作同向转动;

第一变速箱总成K5能控制第二滚轴四的正反转,第一变速箱总成K5能实现五档变速目的;

如图1、图9所示,其中,轨道架H是由口字形钢板通过焊接形成的方体型支撑框架,该方体型支撑框架焊接于轮式行走机构J的顶部后侧,该方体型支撑框架架设于剥叶装置G后侧的上方;

方体型支撑框架的顶部焊接有左右两根大口径口字型钢板,该大口径口字型钢板作为伸缩式集料装置I中的钢质龙骨I1的移动导向套,每根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一组滑轮机构,每组滑轮机构包括一对横向滑轮和一对竖向滑轮,每组滑轮机构中的横向滑轮与竖向滑轮呈前后错位设置;

每对横向滑轮是由左右两块竖向钢片焊接于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左右侧壁上,左右两块竖向钢片之间焊接有上下两根横向栓杆,对应横向栓杆位置的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左右侧壁上切有开口;

每对竖向滑轮是由上下两块横向钢片焊接于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上下侧壁上,上下两块横向钢片之间焊接有左右两根竖向栓杆,对应竖向栓杆位置的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上下侧壁上切有开口;

每根横向栓杆和每根竖向栓杆的中部均套接有四个轴承,这四个轴承的外径面作为伸缩式集料装置I中的钢质龙骨I1进行伸缩移动时的滚碾面;

每根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顶部均焊接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翼板H1,每块直角三角形翼板H1的顶部均安装有手动葫芦H2, 直角三角形翼板H1与伸缩式集料装置I中的钢质龙骨I1尾端之间通过手动葫芦H2实现连接;

手动葫芦H2能辅助支撑伸缩式集料装置I;

每根大口径口字型钢板的前端均旋紧有一个定位销,通过旋紧定位销能将已滑移到目标位置的伸缩式集料装置I中的钢质龙骨I1固定住;

如图1、图9、图10、图11所示,其中,伸缩式集料装置I包括左右两根钢质龙骨I1、梯形后档板、左右两个L形开合板、四块臂板、四个伸缩油缸I4,两根钢质龙骨I1左右平行拉开,左右平行的两根钢质龙骨I1之间的中后部通过焊接多根前后平行的钢质肋骨实现紧固连接;

每根钢质龙骨I1均采用小口径口字型钢板,每根钢质龙骨I1的前部均能向前插入对应的大口径口字型钢板中,左右平行的两根钢质龙骨I1的后端通过焊接悬置有一块梯形后档板;

位于左侧的钢质龙骨I1的左侧壁以及位于右侧的钢质龙骨I1的右侧壁均焊接有前后两组钢质肩板,每组钢质肩板对应安装一个伸缩油缸I4,每组钢质肩板均是由前后两块方形肩板平行排列而成,这两块方形肩板之间通过鱼眼接头与伸缩油缸I4的缸座底部活动连接;

位于左侧的前后两组钢质肩板作为左提吊机构I5,左L形开合板I2的右侧面顶部与左提吊机构I5的左端活动连接,左L形开合板I2的左侧面顶部焊接有前后两组臂板一I21,位于左侧的前后两个伸缩油缸I4的活塞杆头端通过鱼眼接头与臂板一I21的顶端活动连接;

位于右侧的前后两组钢质肩板作为右提吊机构I6,右L形开合板I3的左侧面顶部与右提吊机构I6的右端活动连接,右L形开合板I3的右侧面顶部焊接有前后两组臂板二I31,位于右侧的前后两个伸缩油缸I4的活塞杆头端通过鱼眼接头与臂板二I31的顶端活动连接;

每组臂板一I21、每组臂板二I31均是由前后两块钢质斜翘板平行排列而成;

左右两块L形开合板之间对称设置,伸缩油缸I4通过活塞杆的伸缩能控制左右两块L形开合板的开/合,处于闭合状态的左右两块L形开合板与梯形后档板围合形成集料空间,从剥叶装置G后端出料口射出的已完成剥叶和断梢工序的甘蔗杆能统一叠置在该集料空间中;

如图12所示,其中,轮式行走机构J包括前驱动桥J1和后驱动桥J2,前驱动桥J1和后驱动桥J2两端均安装有轮辋,每个轮辋上均套装轮胎,前驱动桥J1中间段安装有前传动轴J11,后驱动桥J2中间段安装有后传动轴J21;

前传动轴J11与后传动轴J21之间对称设置,前传动轴J11与后传动轴J21之间安装有第二变速箱总成J4,第二变速箱总成J4的侧部安装有第八液压马达J3;

前传动轴J11、后传动轴J21分别与第二变速箱总成J4的输出端连接,第八液压马达J3的输出端与第二变速箱总成J4的输入端连接。

调节式割料台A中的左右两个扶直滚筒A1通过转动能将甘蔗杆扶直,左右两个扶直滚筒A1之间的间隔空间作为入料空间,当调节式割料台A中的切断机构A2将甘蔗杆的根部割断的同时,扶直滚筒A1上的钢藤条A13和橡胶棒能将甘蔗杆导入入料空间并且将断根的甘蔗杆压倒,高度大于3.2m的甘蔗杆在倒伏的同时,甘蔗杆的梢部会被立式削梢装置C削断,甘蔗杆以根部在前梢部在后的倒伏状态通过进料装置E并通过喂入装置F进入剥叶装置G内部,在剥叶装置G中的上层六组液压式减速压料机构G2和下层六组机械式快速剥叶机构G3的共同作用下,甘蔗杆的绿叶被迅速地剥离,完成剥叶和断梢作业的甘蔗杆从剥叶装置G后方的出料口被射出并统一叠放于位于剥叶装置G后方的伸缩式集料装置I中的集料空间内,伸缩式集料装置I最终再将统一叠放在一起的甘蔗杆卸料给尾随在后方的转运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