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云南大叶茶的育苗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0631发布日期:2018-07-06 23:0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树育苗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适用于云南大叶茶的育苗棚。



背景技术:

目前,云南大叶茶茶树育苗为了避免茶树根结线虫病的危害,一般选择交通方便的水稻田或其他旱地育作育苗基地,选择其他旱地育苗时需用无毒、无害的农用薄膜隔开,用木板、竹笆或砖块砌边围成苗床基础框架,平整压实地面,再施基肥,铺上“心土”。现有的育苗方式对于土地类型、园地地势、地形情况有特定的要求,需要整地、开挖排灌水沟,操作较为复杂。

因此,有必要根据茶树育苗所需要求,提供一种适用于云南大叶茶的育苗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云南大叶茶的育苗棚,不受地势、地形的限制,能够为大叶茶的育苗提供适宜的环境,有效提高育苗的效率和苗木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适用于云南大叶茶的育苗棚包括育苗棚本体1,所述育苗棚本体1上覆盖有遮阴网2,育苗棚本体1内部设有育苗架3,所述育苗架3包括支撑架4、集水槽5、育苗槽6,所述支撑架4上设有集水槽5,且集水槽5的一端向下延伸和排水管7连接,集水槽5和排水管7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集水槽5上设有育苗槽6,所述育苗槽6的底部为弧形槽底,其槽底均匀设有滤水孔8;所述育苗槽6的左右两外侧壁上设有固定卡槽9,所述育苗槽6上覆盖有薄膜10,且通过压膜卡夹11固定于固定卡槽9上;所述育苗棚本体1内设有喷淋装置12。

作为优选,所述遮阴网2的遮阴度为65-70%。

作为优选,所述育苗槽6与支撑架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管7上设有阀门13。

作为优选,所述育苗槽6的深度为20-30cm。

作为优选,所述育苗槽6的内壁上设有刻度。

作为优选,所述喷淋装置12包括供水管14、水压控制阀15、喷淋管16、喷淋头17,所述水压控制阀15一端与供水管14连接,其另一端与喷淋管16连接,所述喷淋管16设于育苗架3的上方,喷淋头17均匀设于喷淋管16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棚体采用遮阴网通风透气性较好,育苗架的设计既能即保持土壤湿润,又防止积水,有效降低因透气性差、湿度过大出现叶枯病等现象。同时,育苗槽内壁的刻度设置,便于育苗槽内的整土操作。喷淋装置与传统人工灌溉相比,喷施头浇水均匀,自动化程度更高,能够保证茶苗所需的水量。同时,茶苗出土后需要进行施肥,喷淋装置能够每次施肥后大面积、快速浇水清洗叶面,避免叶面灼伤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根据云南大叶茶茶树育苗所需条件,提供一种适用于云南大叶茶的育苗棚,不受地势、地形的限制,能够为大叶茶的育苗提供适宜的环境,有效提高育苗的效率和苗木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育苗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育苗棚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压膜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育苗棚本体、2-遮阴网、3-育苗架、4-支撑架、5-集水槽、6-育苗槽、7-排水管、8-滤水孔、9-固定卡槽、10-薄膜、11-压膜卡夹、12-喷淋装置、13-阀门、14-供水管、15-水压控制阀、16-喷淋管、17-喷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5所示,所述的适用于云南大叶茶的育苗棚包括育苗棚本体1,育苗棚本体1的高度为180-200cm。所述育苗棚本体1上覆盖有遮阴网2,所述遮阴网2的遮阴度为65-70%为宜。使用遮阴网2与传统的竹帘等遮阳相比,好处是操作方便,透光均匀,通风透气性好,苗木病虫害少,杂草也少,苗木长势快,且综合成本也不高。

育苗棚本体1内部设有育苗架3,所述育苗架3包括支撑架4、集水槽5、育苗槽6,所述支撑架4上设有集水槽5,且集水槽5的一端向下延伸和排水管7连接,排水管7上设有阀门13。集水槽5和排水管7之间设有过滤网,可避免排水管7被堵塞。

所述集水槽5上设有育苗槽6,所述育苗槽6的底部为弧形槽底,其槽底均匀设有滤水孔8。所述育苗槽6与支撑架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分清洗、整土。所述育苗槽6的深度为20-30cm,且其内壁上设有刻度。在准备育苗前,需向育苗槽6内铺设2cm河沙,目的增加土壤空隙度,利于根系生长,出圃时保护根系的作用。河沙上均匀铺上红或黄壤心土层,对其厚度有要求,7-10cm为宜。因为如果心土层太薄,扦插或茶籽育苗时易接触肥料,造成腐烂或烧苗;如果心土层太厚,既增加运土工作量,使成本增加,又影响根系生长。因此,育苗槽6的内壁上设有相应的刻度,整土时可参照刻度操作,减轻操作难度。所述育苗槽6的左右两外侧壁上设有固定卡槽9,所述育苗槽6上覆盖有薄膜10,且通过压膜卡夹11固定于固定卡槽9上。此结构可达到育苗期育苗槽6覆膜保温保湿的目的,同时在湿度较低时也方便掀起薄膜10浇水。

由于育苗期需要对茶苗及时灌溉,维持土壤湿润,但浇水又不能太多,否则易患叶枯病。在育苗槽6槽底设有滤水孔8,集水槽5设于育苗槽6的下方,而不是直接包住育苗槽6,可增加育苗槽6底部的通透性;同时,多余水分能够流入集水槽5内,即保持土壤湿润,又防止积水,有效降低因透气性差、湿度过大出现叶枯病等现象。

所述育苗棚本体1内设有喷淋装置12,所述喷淋装置12包括供水管14、水压控制阀15、喷淋管16、喷淋头17,所述水压控制阀15一端与供水管14连接,其另一端与喷淋管16连接,所述喷淋管16设于育苗架3的上方,喷淋头17均匀设于喷淋管16上。设置喷淋装置12与传统人工灌溉相比,喷施头17浇水均匀,自动化程度更高,能够保证茶苗所需的水量。同时,茶苗出土后需要进行施肥,喷淋装置12能够每次施肥后大面积、快速浇水清洗叶面,避免叶面灼伤的情况发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