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立状态下饲养爬行动物模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8416发布日期:2018-07-20 17:3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饲养动物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爬行实验动物使其直立状态下自由活动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前提和基础病理过程,临床上常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及腰腿疼痛等病症,患者相关的神经根、脊髓受压并产生一系列相应症状。目前对IVD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对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能够为研究IVD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研究对象和实验载体。虽然,现在已有很多研究通过多种方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其中包括:自发性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应力改变致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脊柱失稳致椎间盘退变模型、化学法制备动物模型、基因修饰或敲除制备动物模型模型、以及手术损伤动物模型等,但是,至今仍没有一种为大家所公认的、可靠的造模方法被广泛应用。

目前,用于构建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较常见动物物种有鼠、兔、羊、犬和猪等,这些物种有一共同特点即全是爬行动物,其脊柱的生理构造与直立的人类截然相反,建立动物模型后,其爬行的生活习性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另外,与人类亲缘关系相近的猴、狒狒也是理想的模型动物,它们可以双足直立行走,有着与人类相似的脊柱结构、脊柱所承载的生物力学因素相近,因而建立猴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用以研究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最为真实、可靠,但存在来源稀少、价格昂贵、饲养不便、以及伦理等相关问题,从而限制了它作为模型动物的应用。

基于以上原因,在选择、制备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物种上应该满足以下几点:(1) 模型动物与人椎间盘退变的过程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2) 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3)具有易操作性和经济性。所以,如果能使爬行动物改变为直立的生活习性,那么这样的实验动物就成了我们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首要选择。而猪、犬、羊等大型哺乳动物有价格昂贵、饲养不方便的缺点,因此这些动物也未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而目前在IVDD的实验研究中被广泛用于制备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实验动物是大鼠和大白兔。

有学者为了克服这两种动物在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方面的缺陷,采用人为的方法迫使其站立活动,如将大鼠上肢切除建立双足直立动物模型;将大白兔置于特制筒内使之保持直立体位并纵向加压建立动物模型,通过采用相应措施建立直立动物模型,使病变的椎间盘能够承受到力学因素的刺激而进一步研究其病理发生、发展机制。但这种方式对实验动物较残忍,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上述缺陷,为了解决构建动物模型,消除爬行动物脊柱生物力学干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爬行动物处于直立状态的饲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固定筒及活动筒使爬行动物处于直立状态,并可自由活动,保证爬行动物脊柱可以承受垂直轴向向下的力,使构建动物模型尽可能与人类脊柱受力模式相似。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直立状态饲养爬行动物模型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爬行动物笼体架、固定筒、移动筒、纵向滑道、横向滑道、投食筒和饮水筒,固定筒放置在笼体架内,投食筒和饮水筒固定在笼体架上拐角处,纵向滑道通过滑环套装在横向滑道上,纵向滑道的两端通过固定杆安装固定在笼体架上,移动筒通过滑环与横向滑道或纵向滑道固定连接。在饲养过程中,将爬行动物放置于固定筒内,再整体移入移动筒内,此时爬行动物处于直立状态,并且借助两筒的间隙可以360°旋转,依靠纵向和横向滑道,爬行动物可以前、后、左、右移动。投食筒、饮水筒保证爬行动物正常进食、饮水。由于本实用新型不但能保证爬行动物时刻处于直立状态,而且能保证其自由活动。因此可以满足构建椎间盘退变直立动物模型的条件,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的实验动物模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筒由直径与爬行动物躯干直径相当的PVC管制成,由两个弧形叶片组装而成,所述PVC管在半管径处装有合页,便于开、合放置爬行动物,使其保证处于直立状态。

进一步,所述移动筒由四个弧形叶片组装而成,两叶片缝隙之间安装有调节旋钮机构,通过调节旋钮调节间隙距离,达到调节移动筒直径的效果。移动筒与纵向、横向滑道相连接,通过调节移动筒的直径,使其可以容纳固定筒,从而实现所述的固定筒与移动筒间做360°旋转活动。

进一步,所述饮水筒和投食筒上有升降调节旋钮固定于整体装置上,所述的升降旋转可以调节饮水筒的高度以方便不同高度的饲养动物饮食,或用于随爬行动物的身体增长而调节其高度,保证爬行动物的正常进食、饮水。

在另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固定筒通过合页的开关,可使爬行动物处于直立状态,所述的固定筒内径应与爬行动物的躯干直径相当,从而使所述的固定筒内径不会对爬行动物躯干造成损害。

在另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移动筒通过四周的四个调节旋钮,可保证移动筒的直径略大于固定筒且有合适间隙,从而实现所述的固定筒与移动筒间做360°旋转活动。并且所述的移动筒的两侧有滑环,用以连接横向滑道,从而实现所述的固定筒与移动筒可以整体做左、右移动。并且所述的横向滑道两端有滑环,用以连接纵向滑道,从而实现所述的固定筒、移动筒和横向滑道可以整体做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滑道通过调节旋钮固定在饲养笼两侧壁,可以随爬行动物的生长速度调节移动筒及包容固定筒、连接横向滑道和纵向滑道的整体高度。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饲养装置使得爬行动物处于直立状态,克服爬行动物在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方面的缺陷,使得相关实验研究所建立的直立动物模型,更加符合实验要求。如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可以使病变的椎间盘能够承受到力学因素的刺激而进一步研究其病理发生、发展机制。

(2)爬行动物借助固定筒、移动筒、横向滑道和纵向滑道可以实现360°旋转以及前、后、左、右全方位活动,使得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在生物力学机制上更加接近于人类的脊柱力学承受机制。

(3)使用该饲养装置,不但可以用于相关实验所需的处于直立状态下的爬行动物模型,而且可以增加爬行动物的自主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实验动物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立状态下爬行动物饲养笼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动物固定筒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笼体架、2-固定筒、3-移动筒、4 -移动筒调节旋钮、5-横向滑道、6-纵向滑道、7-纵向滑道固定杆、8-滑环、9-纵向滑道固定杆高度调节旋钮、10-投食筒、11-投食筒固定调节旋钮、12-饮水筒、13-饮水筒固定调节旋钮、14-固定筒两叶片连接合页、15-固定筒两叶片张开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组装直立状态下爬行动物饲养笼,将移动筒3与横向滑道6的滑环相连接,再将滑道系统四周的纵向滑道固定杆7固定于笼体架1上,通过纵向滑道固定杆高度调节旋钮调节固定杆的高度。所述固定筒由直径与爬行动物躯干直径相当的PVC管制成,由两个弧形叶片15组装而成,所述PVC管在半管径处装有合页14,叶片闭合处有扣紧装置,便于开、合放置爬行动物。

通过移动筒3上圆周边和下圆周边的调节旋钮4打开移动筒3,将爬行动物与固定筒2一起放置于移动筒3内,所述的固定筒和移动筒没有桶底,为上下直通状。此时爬行动物即可在直立状态下,借助滑道系统自由活动、进食、饮水。

应用该实用新型饲养爬行动物时,打开爬行动物固定筒2,将爬行动物置于其内,关闭固定筒。

调节打开移动筒调节旋钮,使其处于开放状态,可保证爬行动物及固定筒放置其中,调节关闭移动筒调节旋钮。

爬行动物可以借助横向滑道和横向滑环做横向移动,也可以借助纵向滑道和纵向滑环做纵向移动,滑道系统可以保证爬行动物在饲养笼内自由移动爬行动物在固定筒与移动筒间可以做360°旋转活动。

在实验过程中,爬行动物会自然发育生长,当体重、体型增大时,通过调节相应部位的调节旋钮,依照爬行动物的躯干直径来调节固定筒和移动筒的直径,保证不影响爬行动物的生长、发育;当爬行动物体长升高时,通过调节纵向滑道固定杆高度调节旋钮,使滑道系统适应爬行动物的身高;通过投食筒调节旋钮以及饮水筒调节旋钮调节其高度,使其适应爬行动物的身高,保证能自然进食、饮水。以上所述的调节旋钮为螺栓丝扣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爬行动物较多适用于白鼠或兔类。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内的实验研究人员所建立的爬行动物直立模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可以做出诸多改进和简单变化来进行相关研究。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简单变通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包括在由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