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均匀施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8067发布日期:2018-09-04 20:1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肥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园林均匀施肥料装置。



背景技术:

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国早在西周时就已知道田间杂草在腐烂以后,有促进黍稷生长的作用。《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种植绿肥的方法以及豆科作物同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法等;还提到了用作物茎秆与牛粪尿混合,经过践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

目前,由于土壤问题,植被吸收的营养过低,生长发育会减慢甚至造成死亡,影响园林游客的视觉效果,所以只有正确的对植被施肥,才能对植被进行人为的营养元素的补充,提高植被的生长发育。

现有的施肥料装置存在施肥效率低和施肥费时费力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施肥效率高和施肥便利的园林均匀施肥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施肥料装置施肥效率低和施肥费时费力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肥效率高和施肥便利的园林均匀施肥料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园林均匀施肥料装置,包括有加料斗、料箱、推手、滚轮、支杆、空心壳体、散匀机构、支撑座、车板、凸块、下料板、第一出料管、落料装置、第二出料管和转板,车板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料箱,料箱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有加料斗,车板中部嵌有空心壳体,空心壳体内侧设有散匀机构,散匀机构位于料箱正下方,车板底部设有支杆,支杆底端转动式连接有滚轮,车板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有推手,料箱底部前侧设有第二出料管,料箱底部后侧设有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和第一出料管的内侧中间均设有下料板,下料板上开有下料孔,料箱底部中间设有落料装置,落料装置位于第二出料管和第一出料管之间,落料装置底部设有转板,转板的顶部与第二出料管和第一出料管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料箱内底部中间设有凸块。

优选地,落料装置包括有平皮带、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电机、第二转轴、第一皮带轮、第一扇形齿轮、第一齿轮、第二轴承座、第二扇形齿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三转轴,料箱底部中间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和第一电机,第二轴承座上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二扇形齿轮和第二皮带轮,第二扇形齿轮位于第二皮带轮下方,第一轴承座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底端连接有转板,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电机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皮带轮和第一扇形齿轮,第一皮带轮位于第一扇形齿轮上方,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散匀机构包括有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第四转轴、S形片、方形片、第五转轴、第三齿轮和第三轴承座,空心壳体内右壁设有第二电机和第三轴承座,第二电机位于第三轴承座后侧,第二电机上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右部设有第二齿轮,第二轴承座上设有第五转轴,第五转轴右部设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四转轴和第五转轴上均设有S形片和方形片。

优选地,还包括有防护壳,空心壳体内右壁设有防护壳,防护壳左侧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后方,第四转轴穿过第一通孔,第五转轴穿过第二通孔。

优选地,料箱材质为不锈钢。

优选地,凸块材质为Q235钢。

优选地,滚轮为万向轮。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园林内的植物进行施肥处理时,工作人员可握住推手,将装置推到需要施肥料的地方,首先工作人员将肥料从加料斗倒入料箱内,肥料从凸块外侧下滑,启动落料装置开始工作,落料装置将肥料落入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内,肥料从下料板上的下料孔均匀下落,防止施肥落出过多,落料装置带动转板转动,使得肥料下落到散匀机构进行散匀处理,散匀后,肥料自动下落到地面。

因为落料装置包括有平皮带、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电机、第二转轴、第一皮带轮、第一扇形齿轮、第一齿轮、第二轴承座、第二扇形齿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三转轴,料箱底部中间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和第一电机,第二轴承座上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二扇形齿轮和第二皮带轮,第二扇形齿轮位于第二皮带轮下方,第一轴承座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底端连接有转板,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电机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皮带轮和第一扇形齿轮,第一皮带轮位于第一扇形齿轮上方,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以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转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一皮带轮和第一扇形齿轮转动,同时第一皮带轮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带动第二扇形齿轮转动,当第一扇形齿轮与第一齿轮接触,第一扇形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转板转动,使得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内的肥料下落,第二扇形齿轮与第一齿轮接触,第二扇形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转板转动,进而关闭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防止对植被过多施肥。

因为散匀机构包括有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第四转轴、S形片、方形片、第五转轴、第三齿轮和第三轴承座,空心壳体内右壁设有第二电机和第三轴承座,第二电机位于第三轴承座后侧,第二电机上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右部设有第二齿轮,第二轴承座上设有第五转轴,第五转轴右部设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四转轴和第五转轴上均设有S形片和方形片,所以工作人员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由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相啮合,从而带动第五转轴转动,进而使S形片和方形片对肥料进行散匀处理,提高施肥效率,便于植被吸收。

因为还包括有防护壳,空心壳体内右壁设有防护壳,防护壳左侧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后方,第四转轴穿过第一通孔,第五转轴穿过第二通孔,所以能够有效的保护第二电机等部件,避免散匀时,肥料对第二电机造成损害,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施肥效率高和施肥便利的效果,本装置的S形片和方形片对肥料进行散匀处理,提高施肥效率,便于植被吸收,防护壳能够有效的保护第二电机等部件,避免肥料对第二电机造成损害,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箱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落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匀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匀机构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加料斗,2-料箱,3-推手,4-滚轮,5-支杆,6-空心壳体,7-散匀机构,70-第二电机,71-第二齿轮,72-第四转轴,73-S形片,74-方形片,75-第五转轴,76-第三齿轮,77-第三轴承座,78-第一通孔,79-第二通孔,710-防护壳,8-支撑座,9-车板,10-凸块,11-下料板,12-下料孔,13-第一出料管,14-落料装置,141-平皮带,142-第一轴承座,143-第一转轴,144-第一电机,145-第二转轴,146-第一皮带轮,147-第一扇形齿轮,148-第一齿轮,149-第二轴承座,1410-第二扇形齿轮,1411-第二皮带轮,1412-第三转轴,15-第二出料管,16-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园林均匀施肥料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加料斗1、料箱2、推手3、滚轮4、支杆5、空心壳体6、散匀机构7、支撑座8、车板9、凸块10、下料板11、第一出料管13、落料装置14、第二出料管15和转板16,车板9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支撑座8,支撑座8上设有料箱2,料箱2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有加料斗1,车板9中部嵌有空心壳体6,空心壳体6内侧设有散匀机构7,散匀机构7位于料箱2正下方,车板9底部设有支杆5,支杆5底端转动式连接有滚轮4,车板9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有推手3,料箱2底部前侧设有第二出料管15,料箱2底部后侧设有第一出料管13,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的内侧中间均设有下料板11,下料板11上开有下料孔12,料箱2底部中间设有落料装置14,落料装置14位于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之间,落料装置14底部设有转板16,转板16的顶部与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料箱2内底部中间设有凸块10。

实施例2

一种园林均匀施肥料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加料斗1、料箱2、推手3、滚轮4、支杆5、空心壳体6、散匀机构7、支撑座8、车板9、凸块10、下料板11、第一出料管13、落料装置14、第二出料管15和转板16,车板9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支撑座8,支撑座8上设有料箱2,料箱2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有加料斗1,车板9中部嵌有空心壳体6,空心壳体6内侧设有散匀机构7,散匀机构7位于料箱2正下方,车板9底部设有支杆5,支杆5底端转动式连接有滚轮4,车板9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有推手3,料箱2底部前侧设有第二出料管15,料箱2底部后侧设有第一出料管13,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的内侧中间均设有下料板11,下料板11上开有下料孔12,料箱2底部中间设有落料装置14,落料装置14位于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之间,落料装置14底部设有转板16,转板16的顶部与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料箱2内底部中间设有凸块10。

落料装置14包括有平皮带141、第一轴承座142、第一转轴143、第一电机144、第二转轴145、第一皮带轮146、第一扇形齿轮147、第一齿轮148、第二轴承座149、第二扇形齿轮1410、第二皮带轮1411和第三转轴1412,料箱2底部中间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二轴承座149、第一轴承座142和第一电机144,第二轴承座149上设有第三转轴1412,第三转轴1412上设有第二扇形齿轮1410和第二皮带轮1411,第二扇形齿轮1410位于第二皮带轮1411下方,第一轴承座142上设有第一转轴143,第一转轴143底端连接有转板16,第一转轴143上设有第一齿轮148,第一电机144上设有第二转轴145,第二转轴145上设有第一皮带轮146和第一扇形齿轮147,第一皮带轮146位于第一扇形齿轮147上方,第一皮带轮146与第二皮带轮1411之间绕有平皮带141,第一扇形齿轮147和第二扇形齿轮1410与第一齿轮148相啮合。

实施例3

一种园林均匀施肥料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加料斗1、料箱2、推手3、滚轮4、支杆5、空心壳体6、散匀机构7、支撑座8、车板9、凸块10、下料板11、第一出料管13、落料装置14、第二出料管15和转板16,车板9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支撑座8,支撑座8上设有料箱2,料箱2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有加料斗1,车板9中部嵌有空心壳体6,空心壳体6内侧设有散匀机构7,散匀机构7位于料箱2正下方,车板9底部设有支杆5,支杆5底端转动式连接有滚轮4,车板9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有推手3,料箱2底部前侧设有第二出料管15,料箱2底部后侧设有第一出料管13,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的内侧中间均设有下料板11,下料板11上开有下料孔12,料箱2底部中间设有落料装置14,落料装置14位于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之间,落料装置14底部设有转板16,转板16的顶部与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料箱2内底部中间设有凸块10。

落料装置14包括有平皮带141、第一轴承座142、第一转轴143、第一电机144、第二转轴145、第一皮带轮146、第一扇形齿轮147、第一齿轮148、第二轴承座149、第二扇形齿轮1410、第二皮带轮1411和第三转轴1412,料箱2底部中间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二轴承座149、第一轴承座142和第一电机144,第二轴承座149上设有第三转轴1412,第三转轴1412上设有第二扇形齿轮1410和第二皮带轮1411,第二扇形齿轮1410位于第二皮带轮1411下方,第一轴承座142上设有第一转轴143,第一转轴143底端连接有转板16,第一转轴143上设有第一齿轮148,第一电机144上设有第二转轴145,第二转轴145上设有第一皮带轮146和第一扇形齿轮147,第一皮带轮146位于第一扇形齿轮147上方,第一皮带轮146与第二皮带轮1411之间绕有平皮带141,第一扇形齿轮147和第二扇形齿轮1410与第一齿轮148相啮合。

散匀机构7包括有第二电机70、第二齿轮71、第四转轴72、S形片73、方形片74、第五转轴75、第三齿轮76和第三轴承座77,空心壳体6内右壁设有第二电机70和第三轴承座77,第二电机70位于第三轴承座77后侧,第二电机70上设有第四转轴72,第四转轴72右部设有第二齿轮71,第二轴承座149上设有第五转轴75,第五转轴75右部设有第三齿轮76,第二齿轮71与第三齿轮76相啮合,第四转轴72和第五转轴75上均设有S形片73和方形片74。

实施例4

一种园林均匀施肥料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加料斗1、料箱2、推手3、滚轮4、支杆5、空心壳体6、散匀机构7、支撑座8、车板9、凸块10、下料板11、第一出料管13、落料装置14、第二出料管15和转板16,车板9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支撑座8,支撑座8上设有料箱2,料箱2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有加料斗1,车板9中部嵌有空心壳体6,空心壳体6内侧设有散匀机构7,散匀机构7位于料箱2正下方,车板9底部设有支杆5,支杆5底端转动式连接有滚轮4,车板9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有推手3,料箱2底部前侧设有第二出料管15,料箱2底部后侧设有第一出料管13,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的内侧中间均设有下料板11,下料板11上开有下料孔12,料箱2底部中间设有落料装置14,落料装置14位于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之间,落料装置14底部设有转板16,转板16的顶部与第二出料管15和第一出料管13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料箱2内底部中间设有凸块10。

落料装置14包括有平皮带141、第一轴承座142、第一转轴143、第一电机144、第二转轴145、第一皮带轮146、第一扇形齿轮147、第一齿轮148、第二轴承座149、第二扇形齿轮1410、第二皮带轮1411和第三转轴1412,料箱2底部中间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二轴承座149、第一轴承座142和第一电机144,第二轴承座149上设有第三转轴1412,第三转轴1412上设有第二扇形齿轮1410和第二皮带轮1411,第二扇形齿轮1410位于第二皮带轮1411下方,第一轴承座142上设有第一转轴143,第一转轴143底端连接有转板16,第一转轴143上设有第一齿轮148,第一电机144上设有第二转轴145,第二转轴145上设有第一皮带轮146和第一扇形齿轮147,第一皮带轮146位于第一扇形齿轮147上方,第一皮带轮146与第二皮带轮1411之间绕有平皮带141,第一扇形齿轮147和第二扇形齿轮1410与第一齿轮148相啮合。

散匀机构7包括有第二电机70、第二齿轮71、第四转轴72、S形片73、方形片74、第五转轴75、第三齿轮76和第三轴承座77,空心壳体6内右壁设有第二电机70和第三轴承座77,第二电机70位于第三轴承座77后侧,第二电机70上设有第四转轴72,第四转轴72右部设有第二齿轮71,第二轴承座149上设有第五转轴75,第五转轴75右部设有第三齿轮76,第二齿轮71与第三齿轮76相啮合,第四转轴72和第五转轴75上均设有S形片73和方形片74。

还包括有防护壳710,空心壳体6内右壁设有防护壳710,防护壳710左侧开有第一通孔78和第二通孔79,第一通孔78位于第二通孔79后方,第四转轴72穿过第一通孔78,第五转轴75穿过第二通孔79。

料箱2材质为不锈钢。

凸块10材质为Q235钢。

滚轮4为万向轮。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园林内的植物进行施肥处理时,工作人员可握住推手3,将装置推到需要施肥料的地方,首先工作人员将肥料从加料斗1倒入料箱2内,肥料从凸块10外侧下滑,启动落料装置14开始工作,落料装置14将肥料落入第一出料管13和第二出料管15内,肥料从下料板11上的下料孔12均匀下落,防止施肥落出过多,落料装置14带动转板16转动,使得肥料下落到散匀机构7进行散匀处理,散匀后,肥料自动下落到地面。

因为落料装置14包括有平皮带141、第一轴承座142、第一转轴143、第一电机144、第二转轴145、第一皮带轮146、第一扇形齿轮147、第一齿轮148、第二轴承座149、第二扇形齿轮1410、第二皮带轮1411和第三转轴1412,料箱2底部中间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二轴承座149、第一轴承座142和第一电机144,第二轴承座149上设有第三转轴1412,第三转轴1412上设有第二扇形齿轮1410和第二皮带轮1411,第二扇形齿轮1410位于第二皮带轮1411下方,第一轴承座142上设有第一转轴143,第一转轴143底端连接有转板16,第一转轴143上设有第一齿轮148,第一电机144上设有第二转轴145,第二转轴145上设有第一皮带轮146和第一扇形齿轮147,第一皮带轮146位于第一扇形齿轮147上方,第一皮带轮146与第二皮带轮1411之间绕有平皮带141,第一扇形齿轮147和第二扇形齿轮1410与第一齿轮148相啮合,所以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144转动,第一电机144带动第二转轴145转动,第二转轴145带动第一皮带轮146和第一扇形齿轮147转动,同时第一皮带轮146带动第二皮带轮1411转动,第二皮带轮1411带动第三转轴1412转动,第三转轴1412带动第二扇形齿轮1410转动,当第一扇形齿轮147与第一齿轮148接触,第一扇形齿轮147带动第一齿轮148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143转动,进而带动转板16转动,使得第一出料管13和第二出料管15内的肥料下落,第二扇形齿轮1410与第一齿轮148接触,第二扇形齿轮1410带动第一齿轮148转动,从而带动转板16转动,进而关闭第一出料管13和第二出料管15,防止对植被过多施肥。

因为散匀机构7包括有第二电机70、第二齿轮71、第四转轴72、S形片73、方形片74、第五转轴75、第三齿轮76和第三轴承座77,空心壳体6内右壁设有第二电机70和第三轴承座77,第二电机70位于第三轴承座77后侧,第二电机70上设有第四转轴72,第四转轴72右部设有第二齿轮71,第二轴承座149上设有第五转轴75,第五转轴75右部设有第三齿轮76,第二齿轮71与第三齿轮76相啮合,第四转轴72和第五转轴75上均设有S形片73和方形片74,所以工作人员启动第二电机70,第二电机70转动,带动第四转轴72转动,由于第二齿轮71和第三齿轮76相啮合,从而带动第五转轴75转动,进而使S形片73和方形片74对肥料进行散匀处理,提高施肥效率,便于植被吸收。

因为还包括有防护壳710,空心壳体6内右壁设有防护壳710,防护壳710左侧开有第一通孔78和第二通孔79,第一通孔78位于第二通孔79后方,第四转轴72穿过第一通孔78,第五转轴75穿过第二通孔79,所以能够有效的保护第二电机70等部件,避免散匀时,肥料对第二电机70造成损害,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