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实蝇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3030发布日期:2018-08-04 11:00阅读:15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引诱和捕杀昆虫的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大实蝇诱捕器。



背景技术:

柑橘大实蝇和蜜柑大实蝇均是柑橘的重要毁灭性害虫,其寄主范围仅限于柑橘类果实。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疫情逐年上升,由于其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严重,给果农造成的损失严重。大实蝇一年一代,成虫通过产卵器穿透柑橘果皮将卵产在桔瓣中,幼虫在柑橘果瓤中取食发育,造成柑橘果实果瓣腐败,不能食用。老熟幼虫咬破果皮,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的5月初前后陆续开始羽化,成虫期有三个月。在大实蝇的生活史中,卵、幼虫在果实内,一般农药难以作用到虫体,内吸性化学农药又会直接影响柑橘果实的食用安全;蛹藏在土壤中,桔园面积大,也不易防治。因此,自由生活的成虫是大实蝇的最佳防治时机。

大实蝇羽化后,成虫通常在桔园周边杂树林中栖息,补充营养到性成熟,果园内常规的喷药完全达不到防治效果,因此,采用诱杀成虫技术,是大实蝇防控的重要措施。

公开号为CN2060056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捕器,其为蓝绿色的圆柱体,表面粘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薄膜表面涂有一层粘虫胶,透明薄膜方便置换。然而,一般的薄膜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所涂布黏胶的重力作用下,很容易脱落,直接影响粘虫效果。

公开号为CN2048884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柑橘大实蝇成虫诱杀装置,该诱杀装置包括底板和用于悬挂底板的挂绳,底板的中心向一侧凸出形成中空的半球,半球上设有透气孔,半球内设盛装引诱剂的容器,在底板和半球两侧的表面均设粘虫胶层。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底板上的粘的成虫过多时,需要将虫体和粘虫胶一并刮掉,再涂上新胶才能继续使用,费时费力。

中国专利CN201854616U公布了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捕器,该诱捕器为黄绿色球体,表面涂布有一层不干胶,可以黏住停留的大实蝇,但该诱捕器只利用昆虫受球形和黄绿色的视觉引诱,仅能诱捕到近距离的大实蝇,当诱捕器表面沾满虫后,需用刀片将粘附在诱捕器表面的柑橘大实蝇刮除干净才能继续使用,费时费力,基本为一次性使用品;当挂球时间稍长时,粘性降低,粘不住虫,更重要的是大量一次性使用的诱球的无害化处理成为难题。

中国专利CN206181967U公布了一种实蝇类昆虫诱捕器,包括悬挂吊耳、诱捕结构主体,诱捕结构主体是由两个球形结构和半球形结构通过连接结构组成的球形结构或者类球形结构,诱捕结构内部可放置实蝇类害虫的引诱剂。这种诱捕器可以引诱实蝇过来,但该装置不能重复利用,而且球体表面有黏胶,更换其中的诱剂时不便操作。

上述诱捕器,或者功能过于单一,最多只能存放一种引诱剂对柑橘大实蝇进行诱捕,效率低;或者不便于操作;或者不能重复使用,且一次性使用后的废弃物容易造成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杀效率高、功能全面、可重复使用的,基于嗅觉和视觉的大实蝇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大实蝇诱捕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盖、放置性诱剂的上引诱瓶和存放食诱剂的下引诱瓶,在所述上盖上设有连通上引诱瓶内部与外界的外大内小的引诱道,在上盖内底部悬挂有用于盛放性诱剂的托盘,在所述下引诱瓶的底部中心设有连通该下引诱瓶内部与外界的外大内小的通道,所述上引诱瓶和下引诱瓶可拆分成独立的两个部分,在所述上引诱瓶底部螺纹连接有一底盖,在所述下引诱瓶与上引诱瓶连接处的顶部设有用于悬挂下引诱瓶的挂耳。

为实现视觉引诱,提高杀虫效率,所述上引诱瓶和下引诱瓶均由透明、绿色或黄色的球状材料制成。

为方便放入食诱剂,所述挂耳与下引诱瓶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引诱瓶采用一次成型制成。

为方便放入食诱剂,所述下引诱瓶由可拆卸连接的上瓶体和下瓶体组合而成,上引诱瓶与上瓶体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挂耳设在上瓶体与上引诱瓶连接处的顶部,通道设在下瓶体底部中心并连通下瓶体内部与外界。

所述挂耳与上瓶体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所述挂耳与上瓶体采用一次成型制成。

为增加杀虫效率,在所述上引诱瓶和/或下引诱瓶上由内至外贴敷有内透明不干胶膜和外透明膜,在外透明膜上涂布有粘虫胶。

在所述托盘上放置有用于吸附性诱剂的诱芯。

为方便使用,在所述上盖上设有挂绳。

所述上盖表面呈黑色伞型波浪状,所述引诱道设在上盖波峰处并与上引诱瓶的瓶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上盖与上引诱瓶、上引诱瓶与下引诱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通过在上引诱瓶底部设置底盖,通过在下引诱瓶顶部设置的挂耳,既可以将上、下引诱瓶合体实现性诱剂与食诱剂的双重引诱效果,又可以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将上、下引诱瓶分体使用,使性诱剂与食诱剂结合或单独使用。因此,功能更加全面,引诱范围更加广泛,针对性更加强,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

2、通过在下引诱瓶与上引诱瓶连接处顶部设置的挂耳,方便是现实下引诱瓶的分体使用时的悬挂,实用性更强。

3、引诱道和通道均采用外大内小的结构,可使实蝇易进难出,确保实蝇的诱捕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全面,可实现对大实蝇的双重引诱作用,通过田间试验证明,能有效诱杀柑橘园及周围杂树林的大实蝇成虫,且雌、雄兼诱效果显著,还适用于诱杀实蝇科其他种类昆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上引诱瓶独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下引诱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下引诱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示出的标记及所对应的构件名称为:1、上盖;2、上引诱瓶;3、下引诱瓶;4、托盘;5、挂耳;6、内透明不干胶膜;7、外透明膜;8、粘虫胶;9、诱芯;10、挂绳;11、引诱道;21、底盖;31、通道;32、上瓶体;33、下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至图5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这种大实蝇诱捕器,包括上盖1、上引诱瓶2、下引诱瓶3、托盘4和挂耳5,上盖1与上引诱瓶2的瓶口、上引诱瓶2与下引诱瓶3均通过螺纹实现上下方向的可拆卸连接,上盖1表面呈黑色伞型波浪状,在上盖1波峰处设有连通上引诱瓶2内部与外界的引诱道11,上引诱瓶2和下引诱瓶3均由透明、绿色或黄色的球状材料制成,球体直径8~10cm;下引诱瓶3用于存放食诱剂,在下引诱瓶3的底部中心设有连通该下引诱瓶3内部与外界的通道31,引诱道11和通道31均采用外大内小的形状;托盘4用于盛放性诱剂并悬挂在上盖1内底部且置于上引诱瓶2内,挂耳5设在下引诱瓶3与上引诱瓶2连接处的顶部。

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挂耳5安装在上引诱瓶2和下引诱瓶3之间使上引诱瓶2和下引诱瓶3内部不连通;从图5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挂耳5不安装在下引诱瓶3上使上引诱瓶2和下引诱瓶3内部连通。

从图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上引诱瓶2和下引诱瓶3可拆分成独立的两个部分,在上引诱瓶2底部螺纹连接有可使上引诱瓶2独立使用的底盖21,该底盖21与普通矿泉水瓶口的螺纹一致,田间需要时可以用矿泉水瓶悬在上引诱瓶2和下引诱瓶通道31下边收集诱捕到的虫子,功能更全面、更实用。

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挂耳5与下引诱瓶3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下引诱瓶3采用一次成型制成。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下引诱瓶3由可拆卸连接的上瓶体32和下瓶体33组合而成,上引诱瓶2与上瓶体32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挂耳5设在上瓶体32与上引诱瓶2连接处的顶部,通道31设在下瓶体33底部中心并连通下瓶体33的内部与外界。

从图3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挂耳5与上瓶体32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从图4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挂耳5与上瓶体32采用一次成型制成。

从图1、图2和图5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上引诱瓶2上由内至外贴敷有内透明不干胶膜6和外透明膜7,在外透明膜上涂布有粘虫胶8,粘虫胶8在野外使用寿命长,受阳光和雨水影响较小,可以紧紧黏住飞落到球体表面的大实蝇。使用时,当首次使用的粘虫胶8上粘满大实蝇后,可将旧的外透明膜7撕下,重新贴上新的内透明不干胶膜6和新的外透明膜7,并喷涂新的粘虫胶8继续用于诱粘大实蝇即可,不需要每年买新诱捕器,从而极大降低了诱捕成本,也减少了废弃诱球对环境的污染,一举多得。

从图1和图5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下引诱瓶3上由内至外贴敷有内不干胶透明膜6和外透明膜7,在外透明膜上涂布有粘虫胶8,粘虫胶8在野外使用寿命长,受阳光和雨水影响较小,可以紧紧黏住飞落到球体表面的大实蝇。使用时,当首次使用的粘虫胶8上粘满大实蝇后,可将旧的外透明膜7撕下,重新贴上新的内透明不干胶膜6和新的外透明膜7,并喷涂新的粘虫胶8继续用于诱粘大实蝇即可,不需要每年买新诱捕器,从而极大降低了诱捕成本,也减少了废弃诱球对环境的污染,一举多得。

从图1、图2和图5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托盘4上放置有用于吸附性诱剂的诱芯9,该诱芯9由海绵块或缓释材料制成;在上盖1上设有挂绳10,可方便将本实用新型挂在大实蝇活动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引诱道和通道散发出瓶内不同种类的引诱剂气味及瓶体的形状和颜色,引诱大实蝇;大实蝇受视觉和嗅觉的引诱后,会飞向瓶体,可被瓶体表面的粘虫胶黏住或被引诱进入到瓶体内部而出不来,实现诱杀。本实用新型组合了远距离嗅觉、近距离视觉和嗅觉作用诱捕大实蝇,高效控制大实蝇对柑橘的危害,对环境无污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