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品鲜活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3584发布日期:2018-08-10 18:5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品鲜活运输车。



背景技术:

鲜活水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死亡后的水产品,其口感、营养价值均会下降,安全性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很多水产品因为缺氧或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水产品的保活和远程运输历来就是一个难题,是制约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活鲜水产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水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水产品活体运输业具有重要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然而,我国鲜活水产活体运输技术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鲜活水产品冷链运输系统的建设尚处发展初级阶段,运输模式单一,存在能源浪费、环境污染、运输成本高、保活系统无法自控等诸多不足。单一模式中有水保活运输存在水质污染、无法及时调整水温和含氧量等问题;单一模式中无水保活运输无法保证氧气浓度、温度、环境湿度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制约了水产品物流业的规模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产品鲜活运输车,包括:运输车,运输车上设有发动机舱、驾驶室和运输箱,其特征在于:

运输车上设有控制运输箱内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湿度的湿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亮度的亮度调节装置、控制运输箱内氧气浓度的氧浓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压力的气压控制装置、监测暂养水箱内水质的水质控制装置和控制运输箱内各元器件运行的控制装置;

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强制对流风冷器、吸收器、冷却水套、变频泵、蒸汽加热器、制热阀、第一制冷机、第一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制冷阀、制热盘管、散热盘管和运输箱散热器;

发动机舱设有强制对流风冷器和发动机,吸收器设置于强制对流风冷器和发动机之间,冷却水套设置于发动机上,蒸汽加热器设置于发动机排气管上,运输箱前侧板上设有第一制冷机,第一制冷机上设有第一冷凝器;运输箱顶板上设有第一蒸发器和温度检测装置,运输箱底板上设有运输箱散热器;

吸收器出口通过变频泵与冷却水套进口连接,冷却水套出口与蒸汽加热器进口连接;蒸汽加热器出口通过制热阀与制热盘管进口连接,制热盘管出口与吸收器连接;蒸汽加热器出口还通过由强制对流风冷器降温后的输液管与第二蒸发器进口连接,第二蒸发器出口与吸收器连接;输液管上设有制冷阀;

冷却水套出口还通过制冷阀与制热盘管进口连接;

散热盘管与制热盘管匹配设置,散热盘管出口与运输箱散热器进口连接,运输箱散热器出口散热盘管进口连接;

运输箱散热器与第一制冷机连接;

控制装置包括:中控箱和触控面板;

中控箱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上,中控箱内设有微控制器;触控面板设置于驾驶室内;

微控制器分别与触控面板、温度检测装置、制热阀、制冷阀、第一制冷机和变频泵连接。

优选的,运输箱内设有暂养水箱,暂养水箱内设有分隔网和水温传感器;分隔网采用尼龙材料制作;暂养水箱与运输箱通过紧固锁扣连接;

水质控制装置包括:循环水箱、排水管、过滤器、水质传感器、循环水泵和循环水管

暂养水箱底板上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孔;暂养水箱上设有循环水箱,循环水箱内进水口处设有过滤器;水质传感器设置于排水口处;

循环水箱出水口与暂养水箱进水口连接,循环水箱进水口通过循环水管与排水管连接,循环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

循环水泵、水温传感器、水质传感器和过滤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亮度调节装置包括:可调led日光灯;

可调led日光灯设置于运输箱内,与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冷风机、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

冷风机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上,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均设置于运输箱内;

冷风机、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氧浓度控制装置包括:氧气瓶、氧气电磁阀、溶氧传感器和氧浓度传感器;

氧气瓶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氧气瓶出氧口设有氧气电磁阀;氧浓度传感器设置于运输箱内,溶氧传感器设置于暂养水箱内;

氧气瓶出气口通过输氧管分别与运输箱进氧口和暂养水箱进氧口连接;氧气电磁阀、溶氧传感器和氧浓度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气压控制装置包括:氮气瓶、氮气增压泵和气压传感器;

氮气瓶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上,氮气瓶出氮口通过输氮管与运输箱进氮口连接,输氮管上设有增压泵;气压传感器设置于运输箱内;

增压泵和气压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蒸汽加热器盘旋缠绕于运输车排气管上;

运输箱散热器呈s型平铺于运输箱底板内;

第一蒸发器呈s型平铺于运输箱顶板内。

优选的,温度检测装置为光线分布式温度检测装置。

优选的,运输箱内壁设有保温层,保温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

运输箱内设有货架,货架上设有若干水产品放置盒。

优选的,第一制冷机为活塞式制冷机,第二蒸发器为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器;微控制器采用at89451型微控制器。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运输车上设有控制运输箱内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湿度的湿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亮度的亮度调节装置、控制运输箱内氧气浓度的氧浓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压力的气压控制装置、监测暂养水箱内水质的水质控制装置和控制运输箱内各元器件运行的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控制装置人为设定运行参数,也可以设定自动模式,控制装置智能控制运行环境;

运输箱中可加装暂养水箱进行运输,也可加装货架进行无水运输;

温度控制装置利用汽车废气余热和发动机余热进行温度控制,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运输箱顶板示意图。

图3为运输箱底板示意图。

其中,1、强制对流风冷器,2、吸收机,3、发动机,4、变频泵,5、冷却水套,6、触控面板,7、蒸汽加热器,8、第二蒸发器,9、第一冷凝器,10、第一制冷机,11、中控箱,12、过滤器,13、循环水箱,14、温度检测装置,15、增压泵,16、制热盘管,17、散热盘管,18、氮气瓶,19、氧气瓶,20、运输箱散热器,21、排水孔,22、暂养水箱,23、水温传感器,24、水质传感器,25、第一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产品鲜活运输车,包括:运输车,运输车上设有发动机3舱、驾驶室和运输箱,如图1所示:

运输车上设有控制运输箱内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湿度的湿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亮度的亮度调节装置、控制运输箱内氧气浓度的氧浓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压力的气压控制装置、监测暂养水箱22内水中ph值的水质控制装置和控制运输箱内各元器件运行的控制装置;

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光线分布式温度检测装置14、强制对流风冷器1、吸收器2、冷却水套5、变频泵4、蒸汽加热器7、制热阀、第一制冷机10、第二蒸发器8、制冷阀、制热盘管16、散热盘管17和运输箱散热器20;

发动机3舱设有强制对流风冷器1和发动机3,吸收器2设置于强制对流风冷器1和发动机3之间,冷却水套5设置于发动机3上,蒸汽加热器7设置于发动机3排气管上,运输箱前侧板上设有第一制冷机10,第一制冷机10上设有第一冷凝器9;运输箱顶板上设有第一蒸发器2525和温度检测装置14,运输箱底板上设有运输箱散热器20;

吸收器2出口通过变频泵4与冷却水套5进口连接,冷却水套5出口与蒸汽加热器7进口连接;蒸汽加热器7出口通过制热阀与制热盘管16进口连接,制热盘管16出口与吸收器2连接;蒸汽加热器7出口还通过由强制对流风冷器1降温后的输液管与第二蒸发器8进口连接,第二蒸发器8出口与吸收器2连接;输液管上设有制冷阀;

冷却水套5出口还通过制冷阀与制热盘管16进口连接;

散热盘管17与制热盘管16匹配设置,散热盘管17出口与运输箱散热器20进口连接,运输箱散热器20出口散热盘管17进口连接;

运输箱散热器20与第一制冷机10连接;

控制装置包括:中控箱11和触控面板6;

中控箱11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上,中控箱11内设有微控制器;触控面板6设置于驾驶室内;

微控制器分别与触控面板6、光线分布式温度检测装置14、制热阀、制冷阀、第一制冷机10和变频泵4连接。

结合传统的活塞式制冷机的基础上,在整个运输车上利用汽车废气余热和发动机3余热进行温度控制,减少废气排放,节能环保。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运输箱内设有暂养水箱22,暂养水箱2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暂养水箱22内设有分隔网和水温传感器23;暂养水箱22与运输箱通过紧固锁扣连接,可以拆卸;

水质控制装置包括:循环水箱13、排水管、过滤器12、水质传感器24、循环水泵和循环水管

暂养水箱22底板上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孔21;暂养水箱22上设有循环水箱13,循环水箱13内进水口处设有过滤器12;水质传感器24设置于排水口处;

循环水箱13出水口与暂养水箱22进水口连接,循环水箱13进水口通过循环水管与排水管连接,循环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

循环水泵、水质传感器24、水温传感器23和过滤器12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通过暂养水箱22,运输车可以进行有水运输;暂养水箱22通过水质控制装置控制暂养水箱22内的水质,暂养水箱22排水口设有水温传感器23和水质传感器24,实时监测暂养水箱内的水温水质。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亮度调节装置包括:可调led日光灯;

可调led日光灯设置于运输箱内,与微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调控可调led日光灯的亮度,为水产品提供适宜的光照环境。。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冷风机、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

冷风机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上,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均设置于运输箱内;冷风机、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加湿器结合冷风机可调节运输箱中的湿度,并且加湿器喷出的微小水珠会溶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物质,当微小水珠溶解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时,会逐渐变成大水珠,落到运输箱底板上;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无水运输过程中防止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对水产品的伤害。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氧浓度控制装置包括:氧气瓶19和氧浓度传感器;

氧气瓶19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氧气瓶19出氧口设有氧气电磁阀;氧浓度传感器设置于运输箱内;

氧气瓶19出气口通过输氧管分别与运输箱进氧口和暂养水箱22进氧口连接;氧气电磁阀和氧浓度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气压控制装置包括:氮气瓶18、氮气增压泵15和气压传感器;

氮气瓶18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上,氮气瓶18出氮口通过输氮管与运输箱进氮口连接,输氮管上设有增压泵15;气压传感器设置于运输箱内;

增压泵15和气压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氮气较为稳定,常温下一般不与其他气体反应。微控制器根据气压传感器检测的气压值,对运输车内的气压进行自动控制,或根据气压预设值控制气压。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产品鲜活运输车,包括:运输车,运输车上设有发动机3舱、驾驶室和运输箱,如图1所示:

运输车上设有控制运输箱内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湿度的湿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亮度的亮度调节装置、控制运输箱内氧气浓度的氧浓度控制装置、控制运输箱内压力的气压控制装置、监测暂养水箱22内水中ph值的水质控制装置和控制运输箱内各元器件运行的控制装置;

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光线分布式温度检测装置14、强制对流风冷器1、吸收器2、冷却水套5、变频泵4、蒸汽加热器7、制热阀、第一制冷机10、第二蒸发器8、制冷阀、制热盘管16、散热盘管17和运输箱散热器20;

发动机3舱设有强制对流风冷器1和发动机3,吸收器2设置于强制对流风冷器1和发动机3之间,冷却水套5设置于发动机3上,蒸汽加热器7设置于发动机3排气管上,运输箱前侧板上设有第一制冷机10,第一制冷机10上设有第一冷凝器9;运输箱顶板上设有第一蒸发器2525和温度检测装置14,运输箱底板上设有运输箱散热器20;

吸收器2出口通过变频泵4与冷却水套5进口连接,冷却水套5出口与蒸汽加热器7进口连接;蒸汽加热器7出口通过制热阀与制热盘管16进口连接,制热盘管16出口与吸收器2连接;蒸汽加热器7出口还通过由强制对流风冷器1降温后的输液管与第二蒸发器8进口连接,第二蒸发器8出口与吸收器2连接;输液管上设有制冷阀;

冷却水套5出口还通过制冷阀与制热盘管16进口连接;

散热盘管17与制热盘管16匹配设置,散热盘管17出口与运输箱散热器20进口连接,运输箱散热器20出口散热盘管17进口连接;

运输箱散热器20与第一制冷机10连接;

控制装置包括:中控箱11和触控面板6;

中控箱11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上,中控箱11内设有微控制器;触控面板6设置于驾驶室内;

微控制器分别与触控面板6、光线分布式温度检测装置14、制热阀、制冷阀、第一制冷机10和变频泵4连接。

结合传统的活塞式制冷机的基础上,在整个运输车上利用汽车废气余热和发动机3余热进行温度控制,减少废气排放,节能环保。

运输箱内设有暂养水箱22,暂养水箱2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暂养水箱22内设有分隔网和水温传感器23;暂养水箱22与运输箱通过紧固锁扣连接,可以拆卸;

水质控制装置包括:循环水箱13、排水管、过滤器12、水质传感器24、循环水泵和循环水管

暂养水箱22底板上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孔21;暂养水箱22上设有循环水箱13,循环水箱13内进水口处设有过滤器12;水质传感器24设置于排水口处;

循环水箱13出水口与暂养水箱22进水口连接,循环水箱13进水口通过循环水管与排水管连接,循环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

循环水泵、水质传感器24、水温传感器23和过滤器12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亮度调节装置包括:可调led日光灯;

可调led日光灯设置于运输箱内,与微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调控可调led日光灯的亮度,为水产品提供适宜的光照环境。。

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冷风机、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

冷风机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上,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均设置于运输箱内;冷风机、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加湿器结合冷风机可调节运输箱中的湿度,并且加湿器喷出的微小水珠会溶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物质,当微小水珠溶解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时,会逐渐变成大水珠,落到运输箱底板上;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无水运输过程中防止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对水产品的伤害。

氧浓度控制装置包括:氧气瓶19和氧浓度传感器;

氧气瓶19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氧气瓶19出氧口设有氧气电磁阀;氧浓度传感器设置于运输箱内;

氧气瓶19出气口通过输氧管分别与运输箱进氧口和暂养水箱22进氧口连接;氧气电磁阀和氧浓度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气压控制装置包括:氮气瓶18、氮气增压泵15和气压传感器;

氮气瓶18设置于运输箱前侧板上,氮气瓶18出氮口通过输氮管与运输箱进氮口连接,输氮管上设有增压泵15;气压传感器设置于运输箱内;

增压泵15和气压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氮气较为稳定,常温下一般不与其他气体反应。微控制器根据气压传感器检测的气压值,对运输车内的气压进行自动控制,或根据气压预设值控制气压。

蒸汽加热器7盘旋缠绕于运输车排气管上,可以最大程度的吸收尾气排放的热量;

如图3所示,运输箱散热器20呈s型平铺于运输箱底板内壁上,运输散热器可以有效的散热,升高运输箱内的温度;

如图2所示,第一蒸发器2525呈s型平铺于运输箱顶板内壁上,第一蒸发器2525可以有效的吸热,降低运输箱内的温度。

运输箱外壳设有保温壳,保温壳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

运输箱内设有货架,货架上设有若干水产品放置区。

本发明中的运输车既可以进行无水运输也可以进行有水运输。

无水运输时,将运输箱内的暂养水箱22拆下,放入货架,利用运输车内的各种控制装置进行运输箱内环境控制。对运输箱内换进的控制可以通过触控面板6进行人为控制,也可以设定自动模式,微控制器控制各装置调节运输箱内环境;

有水运输时,在运输箱内加装暂养水箱22,暂养水箱2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导热性能较好。暂养水箱22内的水温依然受温度控制装置调节;暂养水箱22内氧浓度受盐浓度控制装置调节;暂养水箱22中水质受水质控制装置调节,如果暂养水箱22缺少某些物质,必要时可在循环水箱13加入该物质,达到调节水箱水的无机盐浓度的目的,同时无机盐浓度能间接影响水的ph;调节循环水泵的转速,配合氧浓度控制系统,可调节暂养水箱22水中溶氧量。

下面提供鲤鱼的无水运输实施例:

首先,将养殖池内健康的鲤鱼进行停食暂养36小时后,转移至养殖场或水池中,保持水环境的清洁。鲤鱼停食暂养后,进行梯度降温。降温完成后,保持此温度附鲤鱼进行冷驯化,使鲤鱼进入休眠状态。工作人员通过触控面板6设定各装置运行参数,并将触控面板6调节至运行监控模式,待各设置参数达到预设值时,将进入休眠状态的鲤鱼装入水产品放置盒中,并层叠放置于货架上,将货架固定放置于运输箱中,方可进行运输。当鲤鱼运输至目的地时,关闭各控制装置,缓慢减压,待运输箱内达到正常大气压时,打开运输箱后门,将鲤鱼转移至水温合适的暂养池中,并进行缓慢升温,从而使鲤鱼缓慢苏醒。

下面提供鲤鱼的有水运输实施例:

工作人员通过触控面板6设定各装置运行参数,并将触控面板6调节至运行监控模式,待暂养水箱22中的各设置参数达到预设值时,将鲤鱼放入暂养水箱22中进行运输。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