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楼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3203发布日期:2018-11-07 07:33阅读:19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重楼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楼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重楼,也称华重楼、七叶莲,是中药材的一种。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重楼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重楼在栽培过程中要进行细致的田间管理,重楼幼苗在初生时,很容易受到害虫的侵染,当重楼秧苗受到害虫侵染时,会啃食秧苗导致重楼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因此要对重楼秧苗进行喷施消毒剂。传统的喷药机在对重楼进行喷药的过程中,无法及时控制喷药的暂停,当喷药机不产生位移时,喷药过程仍在继续,会造成局部喷药过度的问题,适得其反,反而会影响秧苗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重楼的种植方法,以解决传统的喷药机在对重楼进行喷药的过程中,无法及时控制喷药的暂停,造成局部喷药过度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重楼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种,将重楼块茎挖出后,选取无腐烂的重楼块茎,去除重楼块茎表面残留的泥土,放入营养液中备用;

步骤二: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含有腐殖土的林下地或坡地,选择土壤ph为5-6之间的红土地;

步骤三:整地,将土地进行耕翻,耕翻深度为25-30cm,暴晒15天,用敌克松药粉以1:10的重量比与细土混合搅拌,而后均匀的洒在土地上,按宽度为100cm进行作墒;

步骤四:安装遮阳网,在高于种植地2m以上的区域安装遮阳网,遮阳网的遮荫度为65%-70%;

步骤五:移栽,将步骤一中的重楼块茎按照株距15-20cm进行栽植;

步骤六:田间管理,包括施肥、除草和有害生物防止,按照每亩50-100kg有机肥料施肥,每年的施肥次数为3-4次。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选种过程选择无腐烂的重楼块茎可保证后期种子的萌发率,将重楼块茎预先浸泡营养液为重楼块茎在后期种植中储存了充足的养分,能够改善土壤的生物活性,促进重楼的生长,提高存活率,选地时,选择土层深厚、含有腐殖土的林下地或坡地有利于重楼块茎的萌发与后期的生长,深翻、暴晒并消毒土地有利于杀灭土壤中的有害菌,保证重楼块茎的生长环境,移栽后的田间管理一方面可保证重楼生长期的营养供应,另一方面还可杀灭病虫害,保证重楼秧苗的健康。采用本技术方案种植重楼可提高重楼的成活率和产量。

进一步,步骤一的选种选择三年生的重楼块茎,留取备用。三年生的重楼块茎萌发力好,利于生根发芽。

进一步,步骤五中,重楼块茎栽植后用消毒过的农林废弃物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为5-7cm。因重楼喜阴,覆盖农林废弃物可起到辅助遮荫效果的同时还可进行营养补充,一举两得且实现了农林废弃物的还田和重复利用。

进一步,步骤五移栽结束后,待重楼幼苗叶片形态分化完整,于苗第一轮叶片下方3-4cm处截断。剪除顶端优势,有利于重楼的生长。

进一步,步骤六中除草是在杂草长到三次叶以前进行清除,并将清除的杂草运出种植区。在杂草长到三次叶前进行清楚,此时杂草形态尚未完全完整,与重楼争夺营养时的竞争力不强,将清除的杂草运出种植区可防止重楼杂草的草根继续生根复活。

进一步,步骤六中生物防止采用自动喷药机对种植区进行喷洒消毒剂。自动喷药机喷洒消毒剂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喷洒效率更高,且该自动喷药机可控制喷洒的启停,保证移动与喷洒的一致性,避免局部喷洒过度的问题。

进一步,消毒剂为多菌灵、生石灰和甲霜灵的混合液。多菌灵可杀灭作物真菌类有害菌,生石灰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可产生热量,消灭土壤中的病虫虫卵,而甲霜灵是高效内吸性杀菌剂,作用持久,三者互为补充、协同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喷药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把手2、前轴3、驱动轴4、转轮5、曲轴6、轴承7、连接轴8、圆带9、支撑板10、搅拌箱11、喷药箱12、u形管13、进液管14、限位块15、螺纹杆16、螺母17、搅拌叶片18、活塞19、活塞杆20、喷药管21、喷头22。

采用本技术方案一种重楼的种植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一:选种,将重楼块茎挖出后,选取三年生的无腐烂的重楼块茎,去除重楼块茎表面残留的泥土,放入营养液中浸泡备用;

步骤二: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含有腐殖土的林下地或坡地,选择土壤ph为5-6之间的红土地;

步骤三:整地,将土地进行耕翻,耕翻深度为25-30cm,暴晒15天,用敌克松药粉以1:10的重量比与细土混合搅拌,而后均匀的洒在土地上,按宽度为100cm进行作墒;

步骤四:安装遮阳网,在高于种植地2m以上的区域安装遮阳网,遮阳网的遮荫度为65%-70%;

步骤五:移栽,将步骤一中的重楼块茎按照株距15-20cm进行栽植,重楼块茎栽植后用消毒过的农林废弃物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为5-7cm,移栽结束后,待重楼幼苗叶片形态分化完整,于苗第一轮叶片下方3-4cm处截断;

步骤六:田间管理,包括施肥、除草和有害生物防止,按照每亩50-100kg有机肥料施肥,每年的施肥次数为3-4次,在杂草长到三次叶以前进行清除,并将清除的杂草运出种植区,采用自动喷药机对种植区进行喷洒消毒剂,消毒剂为多菌灵、生石灰和甲霜灵的混合液。

步骤六中,自动喷药机的具体结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壳体1的底部水平转动连接有前轴3和驱动轴4,驱动轴4连接有驱动电机,前轴3的两端和驱动轴4的两端均连接有转轮5,壳体1的上部转动连接有曲轴6,曲轴6的两端与壳体1之间均连接有用于支撑曲轴6的轴承7,曲轴6的右端部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连接轴8的中部设有卡槽,连接轴8与前轴3之间连接有圆带9;曲轴6的下方设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两侧,支撑板10靠近前轴3的一侧设有用于圆带9穿过的通孔。

支撑板10上固定连接有搅拌箱11和喷药箱12,搅拌箱11的底部与喷药箱12的底部之间连通有u形管13,u形管13与搅拌箱11的连通处设有出液单向阀,u形管13与喷药箱12的连通处设有进液单向阀;搅拌箱11的顶部设有进液管14,进液管14远离搅拌箱11的一端穿过壳体1并向外侧延伸,进液管14向壳体1外侧延伸的一端为漏斗形。搅拌箱11内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限位块15,两个限位块15相对设置,且两个限位块15相对的一侧均设有限位槽,曲轴6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7,螺母17的底端铰接有多个搅拌叶片18,螺母17的外壁周向设有凸块,凸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螺纹杆16不会自锁。喷药箱12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19,活塞19转动连接有活塞杆20,活塞杆20远离活塞1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曲轴6上,喷药箱12连通有喷药管21,喷药管21与喷药箱12的连通处设有出液单向阀,喷药管21远离喷药箱12的一端穿过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喷头22,喷头22位于壳体1的前端,喷药管21上设有加压泵,搅拌箱11和壳体1上均设有可视窗口。

采用自动喷药机进行喷洒消毒液的具体操作为:首先将多菌灵、生石灰和甲霜灵的混合液从进液管14倒入搅拌箱11内,从可视窗口处可监控倒入量,进液管14的漏斗形设计使得消毒液倒入方便。而后开启驱动电机,手握把手2以调整运动方向,驱动轴4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驱动轴4顺时针转动带动与转轮5顺时针转动,转轮5转动使得壳体1向右移动,进而使得前轴3顺时针转动,前轴3顺时针转动通过圆带9带动连接轴8转动,进而带动与连接轴8同轴固定连接的曲轴6转动,曲轴6转动过程中使得曲轴6的轴拐往复运动,曲轴6的轴拐往复运动一方面可带动与之转动连接的螺纹杆16上、下运动,另一方面可带动与之转动连接的活塞杆20上、下运动。

由于螺母17通过凸块滑动连接在限位块15的限位槽内,使得螺母17的水平位置固定,螺纹杆16上、下运动会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螺母17转动,螺母17转动带动螺母17铰接的搅拌叶片18转动,搅拌叶片18转动过程中对搅拌箱11内的多菌灵、生石灰和甲霜灵进行搅拌混合,使其混合的更加均匀的同时防止混合液沉淀。由于搅拌箱11的底部与喷药箱12的底部之间连通有u形管13,搅拌箱11内的消毒液沿u形管13流至喷药箱12内,且喷药箱12内消毒液的液面与搅拌箱11内消毒液的液面高度始终持平,实现了对喷药箱12的持续供料过程。

活塞杆20上、下运动会带动与之转动连接的活塞19沿喷药箱12的内壁上、下滑动,当活塞19向下滑动时,活塞19下方的喷药箱12的体积减小,使得压强增大,挤压喷药箱12内的消毒液,由于喷药箱12与u形管13的连通处设有进液单向阀,使得喷药箱12内的消毒液仅能从喷药管21流出,喷药管21内的消毒液在加压泵的作用下沿喷头22喷出,进行喷洒消毒液,当活塞19向上移动时,活塞19下方的喷药箱12的体积增大,产生负压,由于喷药管21与喷药箱12的连通处设有出液单向阀,使得喷药箱12仅能通过u形管13从搅拌箱11内吸取消毒液,又由于u形管13的设计,使得喷药箱12内的消毒液的液面与搅拌箱11内的消毒液的液面始终持平,搅拌箱11对喷药箱12进行持续性的消毒液供应。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自动喷药机在喷洒消毒液时,只有前轴3转动时,才可带动曲轴6转动,进而带动喷药箱12喷洒消毒液,当转弯时,可向下按压把手2,在杠杆作用下,前轴3和前轴3两端的转轮5上移与地面脱离,前轴3的转轮5未在驱动轴4的驱动下产生位移,此时,曲轴6仍为静置状态,喷药箱12停止喷药,实现了壳体1移动和喷洒消毒液的同步进行,避免当壳体1不产生位移时,喷药过程仍在继续,造成的局部喷药过度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