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农业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0557发布日期:2018-07-31 21:4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耕作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农业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在农业种植中,经常会遇到对农作物喷洒农药以及施加追肥等,我国目前普遍还是采用人工施肥,人工施肥工作效率低,大大的浪费了时间,目前,市场上也有些机械施肥装置,但是现有的机械大多为固定的形态,移动时,轮子容易压倒农作物,造成作物的死亡、资源的浪费,更有甚者,对于长势较高的农作物,普通的施肥装置完全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农业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农业施肥装置,包括施肥箱,所述施肥箱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储肥空间,所述储肥空间下端壁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施肥孔,所述施肥孔连通储肥空间和外界空间,所述施肥孔内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施料筒,所述施料筒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施肥孔的左右两端壁转动式连接,所述施料筒内部固定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与施肥孔的右端壁转动连接,所述施肥孔的左端壁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转动轴的左端动力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外侧设有承护组件,所述承护组件包括减震板与金属降热片,所述储肥空间前后端壁内部对称设置有水平调节装置,所述水平调节装置包括左右贯穿施肥箱的伸缩孔,所述伸缩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设有第一直齿轮,所述伸缩孔内壁与第一直齿轮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向远离储肥空间一侧延伸的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内部远离储肥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槽右侧端壁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左端动力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直齿轮右端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伸缩孔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靠近第一直齿轮的一端内部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螺纹孔内且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伸缩杆靠近第一直齿轮一端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块,所述伸缩孔内壁与限位块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且左右滑动,所述左右两侧的伸缩杆远离第一直齿轮的一端分别贯穿伸缩孔的左右两端且均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下方均设置有液压箱体,所述液压箱体内部均设置有液压腔,所述液压腔内部均设置有液压板,所述液压杆的下端贯穿液压腔的上端壁且固定连接在液压板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施肥箱左右两端的下方对称设置有方向调节装置,所述方向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板,左侧两个液压箱体分别固定连接在左侧支撑板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右侧两个液压箱体分别固定连接在右侧支撑板上端面的前后两侧,所述支撑板下端面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一开口向下的第三转动槽,所述第三转动槽上端壁的中心位置处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槽内壁与第一锥齿轮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第一环形槽内,前后两侧所述第一环形槽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下端与第一锥齿轮传动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板内部设置有前后方向的第四转动槽,所述第四转动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连通前后两侧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四转动槽内部设置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轴体中间位置处固定设有第三直齿轮,所述第四转动槽内壁与第三直齿轮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向远离施肥箱外侧延伸的第五转动槽,所述第五转动槽内部外端设置有第四直齿轮,所述第四直齿轮与第三直齿轮传动配合连接,所述在支撑板外端侧端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开口向外的拨动槽,所述拨动槽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向前延伸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的后端与拨动槽的后端壁转动式连接,所述拨动槽内部设置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固定安装在第五转动轴上,所述第五转动轴的前端依次贯穿拨动槽的前端壁及第五转动槽且转动式连接在第五转动槽前端壁的外侧,所述第四直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五转动轴上,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下端穿出第三转动槽的下端且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下端均设置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部的下侧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施料筒的柱形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施料槽,所述施料筒的直径等于施肥孔的宽度,所述施料筒的长度等于施肥孔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直齿轮的直径大于伸缩孔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直齿轮与第四直齿轮的传动比为一比二,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传动比为一比一。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金属降热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金属降热片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减震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三片以上的所述金属降热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作中,将需要播撒的肥料装入储肥空间内,施料筒正常状态下完全堵塞施肥孔,从而防止储肥空间内的肥料掉落,对应不同宽度的耕田以及耕田中农作物的高度,手动控制拨动杆旋转半周,通过第五转动轴带动第四直齿轮旋转半周,第三直齿轮会随之旋转四分之一圆,通过第四转动轴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四分之一圆,再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移动块转动四分之一圆,达到调整移动滚轮移动方向的目的,此时,第二电机工作,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二直齿轮旋转,从而通过第一直齿轮带动双向螺纹杆旋转,同时,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配合限制了伸缩杆的旋转,伸缩杆在双向螺纹杆的带动下向伸缩孔外侧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左右两侧移动滚轮之间距离的目的,以来适应不同宽度的耕田,高度调整完成后,通过液压腔内的液压,控制液压板上升,通过液压杆带动施肥箱上升,以来适应不同高度的农作物,使用时,第一电机运转,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施料筒旋转,从而通过施肥孔的转动将储肥空间内的肥料间歇性的均匀的洒在土地上,完成自动施肥,有效的减小了人工施肥的劳动强度,该装置操作简单,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耕田和不同农作物的施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效的农业施肥装置整体全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效的农业施肥装置整体全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高效的农业施肥装置中方向调节装置全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高效的农业施肥装置中施料筒全剖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的农业施肥装置,包括施肥箱1,所述施肥箱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储肥空间2,所述储肥空间2下端壁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施肥孔3,所述施肥孔3连通储肥空间2和外界空间,所述施肥孔3内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施料筒4,所述施料筒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施肥孔3的左右两端壁转动式连接,所述施料筒4内部固定设有第一转动轴5,所述第一转动轴5的右端与施肥孔3的右端壁转动连接,所述施肥孔3的左端壁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与第一转动轴5的左端动力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外侧设有承护组件,所述承护组件包括减震板61与金属降热片62,所述储肥空间2前后端壁内部对称设置有水平调节装置7,所述水平调节装置7包括左右贯穿施肥箱1的伸缩孔8,所述伸缩孔8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双向螺纹杆9,所述双向螺纹杆9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设有第一直齿轮10,所述伸缩孔8内壁与第一直齿轮1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向远离储肥空间2一侧延伸的第一转动槽11,所述第一转动槽11内部远离储肥空间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直齿轮12,所述第一直齿轮10与第二直齿轮12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槽11右侧端壁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左端动力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4,所述第二转动轴14的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直齿轮12右端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伸缩孔8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靠近第一直齿轮10的一端内部均设置有螺纹孔42,所述双向螺纹杆9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螺纹孔42内且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伸缩杆15靠近第一直齿轮10一端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块16,所述伸缩孔8内壁与限位块16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槽17,所述限位块16位于限位槽17内且左右滑动,所述左右两侧的伸缩杆15远离第一直齿轮10的一端分别贯穿伸缩孔8的左右两端且均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液压杆18,所述液压杆18下方均设置有液压箱体19,所述液压箱体19内部均设置有液压腔20,所述液压腔20内部均设置有液压板21,所述液压杆18的下端贯穿液压腔20的上端壁且固定连接在液压板21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施肥箱1左右两端的下方对称设置有方向调节装置22,所述方向调节装置22包括支撑板23,左侧两个液压箱体19分别固定连接在左侧支撑板23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右侧两个液压箱体19分别固定连接在右侧支撑板23上端面的前后两侧,所述支撑板23下端面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一开口向下的第三转动槽24,所述第三转动槽24上端壁的中心位置处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动轴25,所述第三转动轴25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26,所述第三转动槽24内壁与第一锥齿轮26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7,所述第一锥齿轮26位于第一环形槽27内,前后两侧所述第一环形槽27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槽28,所述第二环形槽28内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9,所述第二锥齿轮29的下端与第一锥齿轮26传动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板23内部设置有前后方向的第四转动槽30,所述第四转动槽30的前后两端分别连通前后两侧的第二环形槽28,所述第四转动槽30内部设置有第四转动轴31,所述第四转动轴3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第二锥齿轮29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31轴体中间位置处固定设有第三直齿轮32,所述第四转动槽30内壁与第三直齿轮32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向远离施肥箱1外侧延伸的第五转动槽33,所述第五转动槽33内部外端设置有第四直齿轮34,所述第四直齿轮34与第三直齿轮32传动配合连接,所述在支撑板23外端侧端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开口向外的拨动槽35,所述拨动槽35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向前延伸的第五转动轴36,所述第五转动轴36的后端与拨动槽35的后端壁转动式连接,所述拨动槽35内部设置有拨动杆37,所述拨动杆37固定安装在第五转动轴36上,所述第五转动轴36的前端依次贯穿拨动槽35的前端壁及第五转动槽33且转动式连接在第五转动槽33前端壁的外侧,所述第四直齿轮34固定安装在第五转动轴36上,所述第三转动轴25的下端穿出第三转动槽24的下端且固定连接有移动块38,所述移动块38下端均设置有滚动槽39,所述滚动槽39内部的下侧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滚轮40。

有益地,所述施料筒4的柱形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施料槽41,所述施料筒4的直径等于施肥孔3的宽度,所述施料筒4的长度等于施肥孔3的长度。其作用是,施料筒4正常状态下完全堵塞施肥孔3,从而防止储肥空间2内的肥料掉落,使用时,第一电机6运转,通过第一转动轴5带动施料筒4旋转,从而通过施肥孔3的转动将储肥空间2内的肥料间歇性的均匀的洒在土地上,完成自动施肥,有效的减小了人工施肥的劳动强度。

有益地,所述第一直齿轮10的直径大于伸缩孔8的直径,从而保证双向螺纹杆9在伸缩孔8内左右晃动,所述双向螺纹杆9的左右两侧螺旋方向相反。其作用是,第二电机13工作,通过第二转动轴14带动第二直齿轮12旋转,从而通过第一直齿轮10带动双向螺纹杆9旋转,同时,限位槽17与限位块16的配合限制了伸缩杆15的旋转,伸缩杆15在双向螺纹杆9的带动下向伸缩孔8外侧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左右两侧移动滚轮40之间距离的目的,以来适应不同宽度的耕田。

有益地,所述第三直齿轮32与第四直齿轮34的传动比为一比二,所述第一锥齿轮26与第二锥齿轮29的传动比为一比一。其作用是,手动控制拨动杆37旋转半周,通过第五转动轴36带动第四直齿轮34旋转半周,第三直齿轮32会随之旋转四分之一圆,通过第四转动轴带动第二锥齿轮29旋转四分之一圆,再通过第一锥齿轮26带动移动块38转动四分之一圆,达到调整移动滚轮40移动方向的目的,便于宽度的调节。

有益地,所述减震板61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6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第一电机6固定连接,所述金属降热片62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6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一电机6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金属降热片62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减震板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三片以上的所述金属降热片62,所述金属降热片62用以吸收并散发所述第一电机6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减震板61用以减少所述第一电机6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力,防止震动力过大而影响本装置的正常运行。

具体使用方式:本发明工作中,将需要播撒的肥料装入储肥空间2内,施料筒4正常状态下完全堵塞施肥孔3,从而防止储肥空间2内的肥料掉落,对应不同宽度的耕田以及耕田中农作物的高度,手动控制拨动杆37旋转半周,通过第五转动轴36带动第四直齿轮34旋转半周,第三直齿轮32会随之旋转四分之一圆,通过第四转动轴带动第二锥齿轮29旋转四分之一圆,再通过第一锥齿轮26带动移动块38转动四分之一圆,达到调整移动滚轮40移动方向的目的,此时,第二电机13工作,通过第二转动轴14带动第二直齿轮12旋转,从而通过第一直齿轮10带动双向螺纹杆9旋转,同时,限位槽17与限位块16的配合限制了伸缩杆15的旋转,伸缩杆15在双向螺纹杆9的带动下向伸缩孔8外侧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左右两侧移动滚轮40之间距离的目的,以来适应不同宽度的耕田,高度调整完成后,通过液压腔20内的液压,控制液压板21上升,通过液压杆18带动施肥箱1上升,以来适应不同高度的农作物,使用时,第一电机6运转,通过第一转动轴5带动施料筒4旋转,从而通过施肥孔3的转动将储肥空间2内的肥料间歇性的均匀的洒在土地上,完成自动施肥,有效的减小了人工施肥的劳动强度,该装置操作简单,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耕田和不同农作物的施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