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李树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71694发布日期:2018-10-16 19:27阅读:26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李树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李树是蔷薇科李亚科灌木或乔木植物,主要分布北温带,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李树果实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喜食的传统果品之一。它既可鲜食,又可以制成罐头、果脯、果干、果酒,是夏季的主要水果之一。李子树性平、味甘、酸;入肝、肾经,具有生津止渴、清肝除热、利水的功效;主治阴虚内热,骨蒸痨热,消渴引饮,肝胆湿热,腹水,小便不利等病症;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随着李树扦插技术的逐渐成熟,很多李树幼苗来自于扦插培育的幼苗;由于目前在对李树进行扦插培育时,主要是选择1~2年生枝条,然后将枝条的顶端去掉得到插条,在插条的的一端涂抹生根粉,再将其插入苗床进行扦插。由于枝条裁剪成插条后,插条的顶端收到伤害,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进行细胞增生,进而产生愈伤组织;与此同时,插条底部吸收的营养物质会通过树皮和中间的木质部向上传输,进而导致营养物质和水分向上的不断运输和消耗,进而对插条的生根造成不利影响;插条生长不理想后,直接导致了后期李树幼苗的生长情况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李树的种植方法,以改善李树幼苗的生长情况。

本方案中的一种李树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育苗:a、在6~7月选取李树上半木质化的枝条,在枝条距枝节20~25cm处进行环割,环割处长出树瘤后,继续向枝条内部环切,直至将枝条的顶部去掉;b、次年4~5月,将去顶后的枝条从李树上剪切下来得到插条,并使插条的剪切面保持斜面,然后将插条扦插到苗床的基料上;扦插前5~6天,在距离树瘤15~18cm处环割枝条,剪切枝条时,从环割处剪切;c、插条扦插后50~60天,在插条树瘤下方2~3cm处斜切去除树瘤即得到李树幼苗;

步骤二、培育:将李树幼苗移栽到培育壤中培育50~60天,培育壤由重量份数为40~60份的蛭石、50~60份的草炭土、18~25份的锯末、10~18份的煤灰、15~20份的石灰和4~7份的泡沫粒混合而成;

步骤三、种植:将培育后的李树幼苗移栽到土壤中,移栽时,现在土壤中挖坑,在坑中铺撒上一层厚度为5~6cm后的沙土,然后在沙土上放置4~5cm厚的有机肥,再将备好的李树幼苗的根系放入坑中,埋土回填即可;

步骤四、日常管理:育苗期间,保持基料湿度为60~65%,温度为25~28℃;培育期间,保持基料湿度为50~55%,温度为25~28℃,光照强度1600~1700lx;种植期间,每15~20天浇水1次,每40~60天施肥一次。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扦插前对李树枝条进行环切使其产生树瘤,去掉枝条顶部后,树瘤包裹住枝条的顶端后,于次年的4~5月进行扦插,扦插后,由于插条的顶端被树瘤包覆,营养物质不再在插条顶端聚集,同时也避免了水分的大量消耗;因此插条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插条底部切面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进而使得插条生根更多更粗,有利于保证插条扦插的成活率,同时,良好的生根情况,有助于插条后期的生长。而在扦插前5~6天,在距离树瘤15~18cm处环割枝条,使得营养物质大量在环割处聚集,扦插时,有助于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进一步提高其生根效率。

育苗期间得到李树幼苗后,李树幼苗自身比较弱,此时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将其移栽到培育壤中培育50~60天,使其根系和主干长壮,增强其抗病能力,为后期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由于培育壤由重量份数为40~60份的蛭石、50~60份的草炭土、18~25份的锯末、10~18份的煤灰、15~20份的石灰和4~7份的泡沫粒混合而成;其中蛭石草炭土、和泡沫均具有较好的透气透水性,同时,蛭石和锯末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效果;有利于李树幼苗的健康生长;另外泡沫粒增加了培育壤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李树幼苗的生长。

培育后种植过程中,通过在底部埋入沙土,有利于提高李树幼苗根部的透气性和透水性,避免烂根;而有机肥为李树幼苗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本方案的李树种植方式,通过在育苗时期,再到后面的培养和种植,均注重李树的根系健康,进而使得李树生长快速且健壮。

进一步,步骤一中,扦插前5~6天对枝条环割后,在切口处涂抹琼脂。通过琼脂,有助于提高切口细胞的活性,对于后期的扦插有利。

进一步,插条扦插前,使用200~300ppm的萘乙酸溶液浸泡40~80min。使用萘乙酸容易浸泡插条,有利于插条切面细胞的分裂,进而有助于其生根。

进一步,在浸泡插条时,向萘乙酸容溶液中加入6-苄氨基嘌呤,6-苄氨基嘌呤与萘乙酸的体积比为1:3。通过添加6-苄氨基嘌呤,有助于促进插条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进一步,所述培育壤由重量份数为60份的蛭石、50份的草炭土、25份的锯末、12份的煤灰、15份的石灰和7份的泡沫粒混合而成。该配方有助于提高培育壤的透气性,进而有利于李树幼苗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李树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育苗:a、在6上旬月选取李树上半木质化的枝条,在枝条距枝节20cm处进行环割,环割处长出树瘤后,继续向枝条内部环切,直至将枝条的顶部去掉;b、次年4月中旬,将去顶后的枝条从李树上剪切下来得到插条,并使插条的剪切面保持斜面,然后将插条扦插到苗床的基料上;扦插前5天,在距离树瘤15cm处环割枝条并在切口处涂抹琼脂;剪切枝条时,从环割处剪切并保留树瘤;扦插前,使用260ppm的萘乙酸溶液浸泡60min,萘乙酸容溶液中含有6-苄氨基嘌呤,6-苄氨基嘌呤与萘乙酸的体积比为1:3;c、插条扦插后60天,在插条树瘤下方2cm处斜切去除树瘤即得到李树幼苗;

步骤二、培育:将李树幼苗移栽到培育壤中培育60天,培育壤由重量份数为60份的蛭石、50份的草炭土、25份的锯末、12份的煤灰、15份的石灰和7份的泡沫粒混合而成;

步骤三、种植:将培育后的李树幼苗移栽到土壤中,移栽时,现在土壤中挖坑,在坑中铺撒上一层厚度为5cm后的沙土,然后在沙土上放置5cm厚的有机肥,再将备好的李树幼苗的根系放入坑中,埋土回填即可;

步骤四、日常管理:育苗期间,保持基料湿度为65%,温度为25℃;培育期间,保持基料湿度为55%,温度为28℃,光照强度1700lx;种植期间,每20天浇水1次,每50天施肥一次。

实施例2:

李树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育苗:a、在7上旬月选取李树上半木质化的枝条,在枝条距枝节25cm处进行环割,环割处长出树瘤后,继续向枝条内部环切,直至将枝条的顶部去掉;b、次年5月中旬,将去顶后的枝条从李树上剪切下来得到插条,并使插条的剪切面保持斜面,然后将插条扦插到苗床的基料上;扦插前6天,在距离树瘤18cm处环割枝条并在切口处涂抹琼脂;剪切枝条时,从环割处剪切并保留树瘤;扦插前,使用200ppm的萘乙酸溶液浸泡80min,萘乙酸容溶液中含有6-苄氨基嘌呤,6-苄氨基嘌呤与萘乙酸的体积比为1:3;c、插条扦插后50天,在插条树瘤下方3cm处斜切去除树瘤即得到李树幼苗;

步骤二、培育:将李树幼苗移栽到培育壤中培育50天,培育壤由重量份数为40份的蛭石、55份的草炭土、20份的锯末、10份的煤灰、18份的石灰和4份的泡沫粒混合而成;

步骤三、种植:将培育后的李树幼苗移栽到土壤中,移栽时,现在土壤中挖坑,在坑中铺撒上一层厚度为6cm后的沙土,然后在沙土上放置4cm厚的有机肥,再将备好的李树幼苗的根系放入坑中,埋土回填即可;

步骤四、日常管理:育苗期间,保持基料湿度为60%,温度为28℃;培育期间,保持基料湿度为50%,温度为25℃,光照强度1600lx;种植期间,每15天浇水1次,每60天施肥一次。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育苗时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即:在4月中旬,从李树上剪切插条,然后将插条扦插到苗床的基料上;扦插前,使用260ppm的萘乙酸溶液浸泡60min,萘乙酸容溶液中含有6-苄氨基嘌呤,6-苄氨基嘌呤与萘乙酸的体积比为1:3;c、插条扦插后60天即得到李树幼苗。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缺少培育环节,直接将扦插得到的李树幼苗移栽到土壤中。

对比例3与对比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缺少培育环节,直接将扦插得到的李树幼苗移栽到土壤中。

采用实施例1~2和对比例1~3的方式扦插、育苗和种植存活的李树各随机选取120株,18个月后,对李树的平均树高(cm)、平均冠径(cm)、平均根粗(mm)进行统计,数据如下:

从上表可知,育苗和培育对于李树后期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实施例1~2的方式相比对比例1~3更具优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