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9612发布日期:2018-12-14 21:23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恶化日趋严重,威胁着包括人类在内的广大生物圈生存的基础,草原退化、板结,是生态恶化的表现之一。我国也不例外,尤其在内蒙古、新疆、东北三省,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板结已经较为严重,并且难于管理,趋势不容乐观。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造成了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草原的沙质荒漠化,也称为沙漠化,干旱多风和资源丰富的沙质地表是产生风蚀沙化的条件和基础。特别是干旱和与大风在时间上同步时,加上人为经济活动(放牧、开垦、樵采和水资源过度利用等)造成植被的破坏,沙漠化的发生可能性急剧升高。究其机理,主要有气候变化、土壤变化、植被草原沙化演替等。

按照传统做法,防风固沙、围栏封育是有效的方式,并且能够慢慢恢复草原植被,重建生态系统,是可持续的;只是在操作上,比较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而目前科技的发展,开发一种新的节约资源、高效地治理草原沙化的问题的方法,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治理沙化草原,致力于恢复草原生态平衡,本发明开发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围封:对沙化草原区域进行围封、禁牧,围封区域的边界为沙化草原边界再向外延伸0.5~5km,引进3年以上成熟的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栽种于围封区域的边界附近;

(2)、供水:通过附近水系,开垦沟壑,铺设若干带状分布的集水带,相邻集水带之间形成间隔区;

(3)、调理:按照配方组份配制土壤调理剂,根据沙化草原区域的大小,选用若干农用航模喷洒飞机进行喷洒作业,喷洒总量为每公顷235~400kg土壤调理剂,喷洒时将土壤调理剂与清水按重量比1:(15-20)配制,分2~4次、共计一个月喷洒完毕;

(4)、播种:首年春季,在集水带附近播撒中生草本植物、牧草的种子,从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在间隔区中心附近以块状分布播撒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再在沙化草原全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

(5)、灌溉:首年,春季首次灌溉后,每隔1~2个月灌溉一次,按照暖季、冷季规律,灌溉的时间和量有所变化;

(6)、补播:(5)中播种出苗后,视生长情况补播中生草本植物、牧草、耐旱草本植物、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共补播1~3次;

(7)、休养:次年开始,每年再按照(3)~(6)的步骤进行一次,如此进行2~4年后,在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中生木本植物的种子,灌溉、补播,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耐旱乔木为胡杨、梭梭树、木棉、厚皮树、火绳树、叶杨、旱柳、樟子松、白蜡、光棍树、猴面包树中两种以上的组合。以上耐旱乔木起沙化治理的桥头堡作用,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根据地域情况选择具体品种。

作为优选,所述耐旱灌木及半灌木为沙漠玫瑰、斑纹犀角、骆驼刺、仙人掌、绿之铃、沙棘、沙冬青、沙拐枣、锦鸡儿、罗布麻、白刺、花棒、短穗柳、紫杆柳、长穗柳、白麻、裸果木、红柳、棒槌树、雀梅藤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以上耐旱灌木及半灌木起重要的缓解沙化、土质营养流失的层次作用,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根据地域情况选择具体品种。

作为优选,所述耐旱草本植物为沙竹、沙蓬、胀果甘草、河西菊、沙葱、芦荟、盐生草、海星花、龙舌兰、虎尾兰、小花荆芥、琉苞菊、细叶鸦葱、雾冰藜、角果藜、粗柄独尾草、小山蒜、簇花芹、尖喙牻牛儿苗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以上耐旱草本植物起重要的缓解沙化、保持水土的基础作用,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根据地域情况选择具体品种。

作为优选,所述中生草本植物、中生木本植物均为多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为沙化草原治理的长久之计,而起到最终的可持续的治理和恢复生态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土壤调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剂对沙化草原的土壤缓冲和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矿物粉取自磷石膏、磷灰石、硅藻土、蛭石、膨润土、方解石、硝石、沸石、麦饭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以上矿物粉对土壤亲和性好,且相比沙化土质能形成有效的营养保持、菌群繁殖的空间,为播种、营养的产生打下基础。

进一步,所述生物载体粉为米糠、玉米粉、麸皮、秸秆粉、稻草粉、草木灰、木粉中至少两种的组合。生物载体粉提供菌群繁殖所需的养分,同时给予植物播种后摄取营养的来源之一,是生物群落构建的营养基础。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治理可持续,生态学逻辑严密。围封、供水构建地理上的基础,是后续一切的基础;调理对土壤功能、营养基础和菌群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播种、灌溉、补播,则是核心的步骤,操作好了生态群落恢复就比较顺利;休养是草原沙化治理得以可持续的关键。本发明的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在生态学的基础上,构建水文、土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物群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草原沙化的治理起到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围封:对沙化草原区域进行围封、禁牧,围封区域的边界为沙化草原边界再向外延伸0.5~5km,引进3年以上成熟的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栽种于围封区域的边界附近;

(2)、供水:通过附近水系,开垦沟壑,铺设若干带状分布的集水带,相邻集水带之间形成间隔区;

(3)、调理:按照配方组份配制土壤调理剂,根据沙化草原区域的大小,选用若干农用航模喷洒飞机进行喷洒作业,喷洒总量为每公顷235~400kg土壤调理剂,喷洒时将土壤调理剂与清水按重量比1:(15-20)配制,分2~4次、共计一个月喷洒完毕;

(4)、播种:首年春季,在集水带附近播撒中生草本植物、牧草的种子,从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在间隔区中心附近以块状分布播撒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再在沙化草原全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

(5)、灌溉:首年,春季首次灌溉后,每隔1~2个月灌溉一次,按照暖季、冷季规律,灌溉的时间和量有所变化;

(6)、补播:(5)中播种出苗后,视生长情况补播中生草本植物、牧草、耐旱草本植物、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共补播1~3次;

(7)、休养:次年开始,每年再按照(3)~(6)的步骤进行一次,如此进行2~4年后,在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中生木本植物的种子,灌溉、补播,即可。

其中,所述耐旱乔木为胡杨、梭梭树、木棉、厚皮树、火绳树、叶杨、旱柳、樟子松、白蜡、光棍树、猴面包树中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耐旱灌木及半灌木为沙漠玫瑰、斑纹犀角、骆驼刺、仙人掌、绿之铃、沙棘、沙冬青、沙拐枣、锦鸡儿、罗布麻、白刺、花棒、短穗柳、紫杆柳、长穗柳、白麻、裸果木、红柳、棒槌树、雀梅藤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耐旱草本植物为沙竹、沙蓬、胀果甘草、河西菊、沙葱、芦荟、盐生草、海星花、龙舌兰、虎尾兰、小花荆芥、琉苞菊、细叶鸦葱、雾冰藜、角果藜、粗柄独尾草、小山蒜、簇花芹、尖喙牻牛儿苗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中生草本植物、中生木本植物均为多年生植物,如禾本科、莎卓科、蔷薇科、菊科、豆科及蓼科等广泛的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种,而步骤(7)中的中生木本植物,包括一些阔叶树等。

所述土壤调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包括如表1所涉及的实施例包含的组份。

表1土壤调理剂的组分(单位:重量份)

其中,所述矿物粉取自磷石膏、磷灰石、硅藻土、蛭石、膨润土、方解石、硝石、沸石、麦饭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生物载体粉为米糠、玉米粉、麸皮、秸秆粉、稻草粉、草木灰、木粉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改进或等同替换,均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