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草小麦种子伴播于荒漠地区的播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77845发布日期:2018-11-09 17:1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或林草业种子播种技术。具体地说是林草种子与小麦种子伴播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该方法于荒漠地区固沙和造林的应用,适用于丘陵、荒漠、高山及草原等地区。



背景技术: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荒漠地区造林成活率低,这一直是制约荒漠地区固沙造林的技术瓶颈。

现有技术中广泛采用以草方格、粘土等沙障固沙后,再在格状或带状沙障间栽植事宜的固沙林草灌木。但该技术的关键是先进行铺设沙障,然后在沙障间均匀种植树木,因此,荒漠地区固沙造林工程需要非常大的人力及物力的支持。同时,在恶劣的荒漠地区如此大的造林密度是无法保证林木长期存活、发挥其防护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草小麦种子伴播的播种方法以及该方法在荒漠地区的固沙和造林中的应用,具体为将小麦种子与林草种子包衣混合后进行飞播种植,小麦为一年生季节性植物、生长快(20天左右成坪,林草种苗需70天~100天左右),在荒漠地区,麦苗能为林草苗遮挡风沙、遮光防晒、保持水土,为林草苗创造微小湿润环境,同时麦苗优先被动物食用,保护林草苗被食。小麦种子与林草种子的伴播填补了林草种子前期萌芽、发芽的短板,在短期降雨或降雪内保证了种子成活率,增强了荒漠地区的固沙和造林效果。

该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催芽,选取适量的林草小麦种子分布进行催芽处理,小麦种子使用量为2~10kg/亩;

(2)包衣处理,将林草种子和经催芽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分别进行包衣;

(3)播种,将经过包衣处理的林草种子和小麦种子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林草种子和小麦种子采用飞播种植的方式进行播种。

所述林草和小麦催芽至即将要破皮萌发或刚破种皮的状态或破皮发芽3mm以内即可。

所述林草小麦种子飞播种植需配合降雨或降雪。

所述降雨包括人工降雨和或自然降雨。

所述降雪包括人工降雪和或自然降雪。

所述小麦种子的使用量为4~6kg/亩。

将林草小麦种子伴播方法于荒漠地区的固沙和造林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采用林草种子催芽包衣和小麦种子催芽包衣混合伴播,结合降雨或降雪,有效保护了林草种子的生长,在短期降水内保证了林草的成活率,增强了荒漠地区的固沙保水效果,同时采用飞播种植技术,大大节省了人力及物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取饱满的沙棘种子杀虫杀菌处理后在30℃水中浸泡10h,表面水分晒干后进行包衣处理;

选取小麦种子杀虫杀菌处理后在30℃水中浸泡12h,表面水分晒干后进行包衣处理;

对10亩的西藏地区的荒漠进行飞播种植,根据天气预报播种地区近期有雨时进行播种,将上述包衣处理后的沙棘种子50kg与小麦种子40kg混合均匀进行飞播种植,同时结合人工降雨。种植一个月后监测沙棘的成活率为75%,同时在该荒漠地区另外选取10亩,只选用催芽包衣的沙棘种子50kg进行飞播种植,同时结合人工降雨,种植一个月后监测沙棘的成活率为3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之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修改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草小麦种子伴播方法及其应用,它是将林草种子和小麦种子分别进行催芽处理、包衣处理后混合进行飞播,利用该技术结合降雨或降雪,应用在沙漠地区的固沙保水造林,可大大提高林木的成活率,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增强固沙保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吉占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占年
技术研发日:2018.06.27
技术公布日:2018.1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