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成活率的珙桐种子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9623发布日期:2018-12-14 21:23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成活率的珙桐种子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15~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光叶珙桐是光面。色花奇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野生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四川省、云南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边地区。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

珙桐虽然已经研究和开发几十年,但由于种子繁育问题。全国各地都没有大量培育、种植,在全国各大苗木市场上基本上看不见,价格极高。比如米径5公分珙桐价格300元左右,而其他各种米径5公分的珍贵树种价格都在50元左右。可见如果不解决珙桐种子繁育问题,珙桐根本不能成批量发展、种植。由于珙桐种子外壳坚硬,后熟时间长,种子要隔年才发芽,出芽周期2-3年。大部分珙桐种子还没有到发芽时间就已经腐烂变质,发芽率极低,甚至不发芽。珙桐种子含有一定糖份,也是各种鸟类、啮齿类动物最喜欢的食物。所以珙桐在自然状态下发芽率不到5%。

现有的珙桐幼苗培育方法有幼芽培植法、扦插育苗法和种子培育法,幼芽培植法和扦插育苗法的有点是成活率较高,但大量培植时工艺过程复杂,工作量大,种子培育法工艺简单,大量培育时工作量也不大,但是缺点是成活率低,培育周期长,因此,为了大量培育珙桐幼苗,研发一种能够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种子培育成活率的珙桐育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成活率的珙桐种子育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a:去果肉壳、b:果核壳酥化处理、c:出芽培育、d:幼苗移植;具体步骤如下:

a:去果肉壳

果实成熟后采集,去除果实的果肉外壳,并清洗干净,用遮阳网做成口袋或者网状塑料编织袋,并将果核装袋;

b:果核壳酥化处理

在温度5℃以下的环境下根据种子数量多少用砖码一个底部顺坡的砖槽,取树叶腐烂和沙壤土混合的ph在5~6的酸性腐殖土在砖槽里面第一层铺20公分腐殖土,然后平放装袋的珙桐种子、装袋种子之间以及种子到砖之间距离大于10公分,放好一层珙桐种子又铺一层10公分厚的腐殖土,依次把珙桐种子放完后顶上铺一层20公分腐殖土,以后每20天用ph在5~6酸水淋透一遍,然后任其自然冷冻,促进生理转化,在弱酸腐蚀下使珙桐果核壳慢慢酥脆,堆放保存2~3个月至珙桐种子外壳基本上已经酥脆,并且大部分已经有开口;

c:出芽培育

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播种前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福尔马林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采用开沟点播法,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5-10厘米左右,宽5至8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5至20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种子萌发后至出现真叶前注意土壤不能太湿,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并用托布津或代森锌喷洒消毒;

d:幼苗移植

珙桐根系发达,移植时准备穴大底平的栽植穴,将幼苗苗正根展的放入栽植穴内,回填土时分层捣实,根茎培土应比原土位高出15至20厘米,移栽完毕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接,小苗移栽成片定植,应架设遮阳棚,使小苗安全过夏。

本发明方法通过去果肉壳、果核壳酥化处理、出芽培育、幼苗移植四个步骤进行育苗,其中去果肉壳将珙桐的果肉外壳快速去除,并用编织袋装袋,防止被啮齿动物实用,而且透气性好,果核壳酥化处理过程实用冷冻酸解技术,使果核壳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疏松甚至开口,使种子更快速的满足发芽的条件;出芽培育在排水防涝的环境下,实用消毒防冷冻等技术,保护珙桐种子顺利出芽,提高种子出芽率,最后在合适的幼苗高度和季节进行移栽,使幼苗能够提高生命力和成活率;本种植方法对种子外层果肉壳和内层种子核壳进行了特殊的工艺处理,加快了种子的出芽时间,提高了珙桐种子育苗的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包括a:去果肉壳、b:果核壳酥化处理、c:出芽培育、d:幼苗移植;具体步骤如下:

a:去果肉壳

果实成熟后采集,去除果实的果肉外壳,并清洗干净,用遮阳网做成口袋或者网状塑料编织袋,目的是:1、防止鸟类和啮齿类动物吃,2、透气比较好,按照50斤左右装一袋(平放后种子厚度4-6公分最好);

b:果核壳酥化处理

在温度5℃以下的环境下根据种子数量多少用砖码一个底部顺坡的砖槽,槽底许具有坡度,主要是解决排水,注意不能用水泥砖,水泥砖是含碱会影响效果,直接用砖码,具有透气效果,取树叶腐烂和沙壤土混合的ph在5~6的酸性腐殖土,如果达不到可以人工加酸调整,在砖槽里面第一层铺20公分腐殖土,然后平放装袋的珙桐种子、装袋种子之间以及种子到砖之间距离大于10公分,放好一层珙桐种子又铺一层10公分厚的腐殖土,依次把珙桐种子放完后顶上铺一层20公分腐殖土,以后每20天用ph在5~6酸水淋透一遍,然后任其自然冷冻,促进生理转化,在弱酸腐蚀下使珙桐果核壳慢慢酥脆,堆放保存2~3个月珙桐种子外壳基本上已经酥脆,并且大部分已经有开口,这个时候可以准备播种了。

c:出芽培育

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土壤ph值要求不严,即使含盐量0.15%的土壤,珙桐树苗亦能生长发育,但最好酸性土壤播种。播种前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福尔马林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采用开沟点播法,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5-10厘米左右,宽5至8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5至20厘米,珙桐一个果核里面有种子5-8粒,而且播种后要1-2年才能出完,所以株行距要大,才能保证以后出苗整齐,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珙桐种子破壳萌芽时不耐水湿,刚出土的幼苗若长时间在阴湿环境中,则根、茎、叶易腐烂,且死亡率高。排水良好的坡地作为苗床出苗率高。种子萌发后至出现真叶前注意土壤不能太湿,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并用托布津或代森锌喷洒消毒。

一般情况下,珙桐种子在月平均气温0.56℃,旬平均气温-0.43℃时开始萌动。月平均气温达到2.3℃,旬平均气温为3.5℃时幼苗即开始出土。但刚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温,如遇寒潮,应当预先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即可施一次0.5%至1%的复合液肥或低浓度人粪尿液壮苗,同时除净田间杂草。当年幼苗即可长到30至50厘米高,第二年一般可长到120至150厘米。幼苗长到30厘米以上,地径粗达0.4厘米时就可出圃移栽定植。

d:幼苗移植

移苗移植时时间宜选在落叶后或翌春萌芽前,注意起苗时勿碰伤根皮和顶芽。对过于细长的侧根和侧枝可进行适当回缩修剪,珙桐根系发达,移植时准备穴大底平的栽植穴,将幼苗苗正根展的放入栽植穴内,回填土时分层捣实,根茎培土应比原土位高出15至20厘米,移栽完毕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接,小苗移栽成片定植,应架设遮阳棚,使小苗安全过夏。珙桐喜凉爽湿润气候环境,最好是与其他阔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混栽。

a步骤中去除果肉外壳的方法为将成熟的果实直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露地,放置20-30天使果肉烂掉,然后清洗干净。

a步骤中去除果肉外壳的方法为用核桃除外壳的机械清除珙桐外壳,并清洗干净。

b步骤中所使用的砖为非碱性砖。

b步骤中选择在海拔1600以上、温度在0℃以下的高寒山区露天环境。

b步骤中选择在冷库中0℃以下的环境。

b步骤在农历十二月份进行实施。

c步骤中苗床的土壤使用酸性土壤。

c步骤中幼苗出土时在苗床上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施一次浓度0.5%至1%的复合液肥或低浓度人粪尿液壮苗。

d步骤中幼苗高度在30~50cm时进行移栽,移苗移植时时间选在落叶后或翌春萌芽前。

本发明方法通过去果肉壳、果核壳酥化处理、出芽培育、幼苗移植四个步骤进行育苗,其中去果肉壳将珙桐的果肉外壳快速去除,并用编织袋装袋,防止被啮齿动物实用,而且透气性好,果核壳酥化处理过程实用冷冻酸解技术,使果核壳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疏松甚至开口,使种子更快速的满足发芽的条件;出芽培育在排水防涝的环境下,实用消毒防冷冻等技术,保护珙桐种子顺利出芽,提高种子出芽率,最后在合适的幼苗高度和季节进行移栽,使幼苗能够提高生命力和成活率;本种植方法对种子外层果肉壳和内层种子核壳进行了特殊的工艺处理,加快了种子的出芽时间,提高了珙桐种子育苗的成活率。

实施例

实施例1

果实成熟后采集,放置20天左右使果肉烂掉,并清洗干净,用遮阳网做成口袋或者网状塑料编织袋,并将果核装袋;在海拔1600以上、平均温度在5℃高寒山区露天环境下用砖码一个底部顺坡的砖槽,取树叶腐烂和沙壤土混合的ph在5的酸性腐殖土在砖槽里面第一层铺20公分腐殖土,然后平放装袋的珙桐种子、装袋种子之间以及种子到砖之间距离大于10公分,放好一层珙桐种子又铺一层10公分厚的腐殖土,依次把珙桐种子放完后顶上铺一层20公分腐殖土,以后每20天用ph在5酸水淋透一遍,然后任其自然冷冻,堆放保存2个月至珙桐种子外壳基本上已经酥脆;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播种前用代森锌,播种采用开沟点播法,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5-米左右,宽5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5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并用托布津喷洒消毒,幼苗出土时在苗床上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施一次浓度0.5%的复合液肥,幼苗高度在30时进行移栽,种子发芽率为90%。

实施例2

果实成熟后采集,用核桃除外壳的机械清除珙桐外壳,并清洗干净,用遮阳网做成口袋或者网状塑料编织袋,并将果核装袋;在冷库中0℃环境下用砖码一个底部顺坡的砖槽,取树叶腐烂和沙壤土混合的ph在5.5的酸性腐殖土在砖槽里面第一层铺20公分腐殖土,然后平放装袋的珙桐种子、装袋种子之间以及种子到砖之间距离大于10公分,放好一层珙桐种子又铺一层10公分厚的腐殖土,依次把珙桐种子放完后顶上铺一层20公分腐殖土,以后每20天用ph在5.5酸水淋透一遍,然后任其自然冷冻,堆放保存2个月至珙桐种子外壳基本上已经酥脆;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播种前用多菌灵和托布津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采用开沟点播法,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8厘米左右,宽6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8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并用托布津消毒,幼苗出土时在苗床上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施一次浓度1%的复合液肥,幼苗高度40cm时进行移栽,种子发芽率为95%。

实施例3

果实成熟后采集,放置30天左右使果肉烂掉,并清洗干净,用遮阳网做成口袋或者网状塑料编织袋,并将果核装袋;在冷库中-1.5℃环境下用砖码一个底部顺坡的砖槽,取树叶腐烂和沙壤土混合的ph在6的酸性腐殖土在砖槽里面第一层铺20公分腐殖土,然后平放装袋的珙桐种子、装袋种子之间以及种子到砖之间距离大于10公分,放好一层珙桐种子又铺一层10公分厚的腐殖土,依次把珙桐种子放完后顶上铺一层20公分腐殖土,以后每20天用ph在6酸水淋透一遍,然后任其自然冷冻,堆放保存2个月至珙桐种子外壳基本上已经酥脆;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播种前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采用开沟点播法,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10厘米左右,宽8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20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并用代森锌喷洒消毒,幼苗出土时在苗床上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施一次浓度0.8%低浓度人粪尿液壮苗,幼苗高度在50cm时进行移栽,种子发芽率为98%。

珙桐种子的种壳厚、坚硬而后熟期长,发芽十分困难,本方案提出的精准度的低温、弱酸处理办法具有加速珙桐种子生理转化的特点,因此具有既能软化果皮解除内果皮对种子萌发的机械阻力,又能完成种子的后熟作用,既能提高发芽的整齐度和加速其发芽时间,又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更具备以前任何一种技术都不能做到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更完美、更先进的技术效果。珙桐原产地气候总的特点是气温低、雨水多、潮湿、多雾、日照少,年平均气温8.2℃,最低气温-14.4℃,最高气温33℃,年平均相对湿度85%-90%,全年雾日达266.9天左右,日照时数仅有1000余小时,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呈酸性反应。云南部分地区资源极为丰富,腐烂的树叶和沙壤土混合的酸性腐殖土在森林里取之不尽,便于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投入成本低,利于环保。只要掌握该珙桐繁育基本方法,不需太多人力就能完成,因此对人员的文凭、年龄均没有太高要求,以不需要太多劳动力,这对于促进山区群众特别是文化程度低的群众脱贫致富具有积极作用。珙桐是一种珍稀树种,是有名的风景树。当前各地都在进行城市绿化,运用此技术能将珙桐种子出芽率提高到98%以上,且树种成活率极高,对从事园艺工作的人来说,珙桐繁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