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8064发布日期:2019-01-16 06:18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红芪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芪(radixhedysari)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红芪味甘、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固表止汗、生津养血等功效。用于中气下陷、表虚自汗等病症。过去,红芪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品,但随着以红芪为原料的保健品和中成药的研发,野生红芪远不能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人工栽培红芪受到关注。而人工栽培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红芪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对应的影响了种植的效益。目前市场上亟需一种能有效提升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增强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增强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荚清洗处理:

将含有红芪种子的种荚放入到氯化钠溶液中清洗处理15~20min后取出,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后备用;

(2)辐照处理:

将步骤(1)处理后的种荚放入到辐照箱内,用137cs-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30~35min后将种荚取出备用;

(3)破荚处理:

对步骤(2)处理后的种荚进行破碎处理,然后取出其内的红芪种子后备用;

(4)保温催芽处理:

将步骤(3)所得的红芪种子放入到催芽箱内进行催芽处理,完成后取出即可进行播种。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7%。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137cs-γ射线辐照的总剂量为90~95gy。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137cs-γ射线辐照的辐射源直径为5~5.5cm、长45~50cm,封装在充满氦气的双层不锈钢套壳内,其活度为2.235×1015bq。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破碎处理采用人工或机器对种荚进行破碎处理,期间避免损伤到内部的种子。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催芽处理时控制催芽箱内的相对湿度为90~95%,温度为24~27℃,催芽处理4~6h。

红芪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发芽率较低,人工种植时通常对种子进行了催芽等处理,有效的提高了种植的效益和效果,但仍达不到人们的满意。对此,本发明改善了红芪种子的处理方法,很好的提升了红芪种子的发芽特性。现有的方法中多是对红芪种子单独处理,也即将红芪种子从种荚中剥离后再进行处理,此处理较为直接,可以节省处理的成本和步骤。但本申请采用了与常规方法不同的处理方式,是对种荚直接进行处理,也即对红芪种子进行间接处理,期间用137cs-γ射线对种荚进行辐照处理,现有技术中也有使用此类射线对种子进行辐照处理的方案,但通常处理的剂量较小,并且射线的诱变、对种子特性改善的原理未被完全探明,处理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来进行验证。本申请采用的辐照剂量较大,在常规方法中对于红芪种子的处理效果并非很好,但在此进行间接处理的方式,可能利用了种荚吸收、隔离了部分过量的处理效果,而透过的较大可被利用的、诱变增强等效果好的粒子对红芪种子进行处理,进而很好的提升了红芪种子的发芽特性。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对红芪种子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处理,整体工艺简单,步骤搭配合理,便于推广应用,处理后的红芪种子发芽特性好,明显提高了人工种植的效益和效果,极具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增强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荚清洗处理:

将含有红芪种子的种荚放入到氯化钠溶液中清洗处理15min后取出,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后备用;

(2)辐照处理:

将步骤(1)处理后的种荚放入到辐照箱内,用137cs-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30min后将种荚取出备用;

(3)破荚处理:

对步骤(2)处理后的种荚进行破碎处理,然后取出其内的红芪种子后备用;

(4)保温催芽处理:

将步骤(3)所得的红芪种子放入到催芽箱内进行催芽处理,完成后取出即可进行播种。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137cs-γ射线辐照的总剂量为90gy。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137cs-γ射线辐照的辐射源直径为5~5.5cm、长45~50cm,封装在充满氦气的双层不锈钢套壳内,其活度为2.235×1015bq。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破碎处理采用人工或机器对种荚进行破碎处理,期间避免损伤到内部的种子。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催芽处理时控制催芽箱内的相对湿度为90%,温度为24℃,催芽处理4h。

实施例2

一种增强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荚清洗处理:

将含有红芪种子的种荚放入到氯化钠溶液中清洗处理18min后取出,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后备用;

(2)辐照处理:

将步骤(1)处理后的种荚放入到辐照箱内,用137cs-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33min后将种荚取出备用;

(3)破荚处理:

对步骤(2)处理后的种荚进行破碎处理,然后取出其内的红芪种子后备用;

(4)保温催芽处理:

将步骤(3)所得的红芪种子放入到催芽箱内进行催芽处理,完成后取出即可进行播种。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137cs-γ射线辐照的总剂量为92gy。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137cs-γ射线辐照的辐射源直径为5~5.5cm、长45~50cm,封装在充满氦气的双层不锈钢套壳内,其活度为2.235×1015bq。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破碎处理采用人工或机器对种荚进行破碎处理,期间避免损伤到内部的种子。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催芽处理时控制催芽箱内的相对湿度为92%,温度为26℃,催芽处理5h。

实施例3

一种增强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荚清洗处理:

将含有红芪种子的种荚放入到氯化钠溶液中清洗处理20min后取出,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后备用;

(2)辐照处理:

将步骤(1)处理后的种荚放入到辐照箱内,用137cs-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35min后将种荚取出备用;

(3)破荚处理:

对步骤(2)处理后的种荚进行破碎处理,然后取出其内的红芪种子后备用;

(4)保温催芽处理:

将步骤(3)所得的红芪种子放入到催芽箱内进行催芽处理,完成后取出即可进行播种。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137cs-γ射线辐照的总剂量为95gy。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137cs-γ射线辐照的辐射源直径为5~5.5cm、长45~50cm,封装在充满氦气的双层不锈钢套壳内,其活度为2.235×1015bq。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破碎处理采用人工或机器对种荚进行破碎处理,期间避免损伤到内部的种子。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催芽处理时控制催芽箱内的相对湿度为95%,温度为27℃,催芽处理6h。

对比实施例1

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2相比,在步骤(2)辐照处理中,将种荚剥除,直接对红芪种子进行辐照处理,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对比实施例2

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2相比,在步骤(2)辐照处理中,将137cs-γ射线辐照的总剂量下调至50gy,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对比实施例3

本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2相比,在步骤(2)辐照处理中,将种荚剥除,直接对红芪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并将137cs-γ射线辐照的总剂量下调至50gy,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选用同一批采收的红芪种荚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用上述实施例2、对比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2、对比实施例3对应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播种,最后对播种的效果及种子的品质进行性能测试,具体对比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处理方法能够很好的改善红芪种子的发芽特性,明显提升了其出芽率,缩短了其出芽时长,进而提升了种植的效益。上表1中对比实施例3中直接对种子进行处理,使用的剂量是通过大量的单因素对比试验得到的最佳处理效果的剂量,但可以看出,其处理后的红芪的种子品质仍不令人满意,对比实施例2中对种荚进行处理,使用的同样是上述剂量,但可以看出,其处理后的种子的品质还没有对比实施例3好,可能是种荚影响了辐照的渗入,降低了处理的效果,对比实施例1中去除了种荚,同时用较大剂量的处理,可以发现,种子的品质反而受到了很大的损伤,特性显著下降,不利于种植和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