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0984发布日期:2018-09-29 00:0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还涉及一种含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吩乙霉素是一种油菜假单胞菌经过发酵制备得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杀菌剂,cn201310309701.9公开了吩乙霉素的制备方法,并公开了所述生物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番茄叶霉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油菜立枯病、水稻纹枯病等多种蔬菜和粮食作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抗生素的作用、噬铁素对铁的营养竞争、有效的根际定殖等。

多抗霉素,化学名称为肽嘧啶核苷酸类抗菌素,分子式为c17h25n5o12,是一种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干扰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芽管和菌丝体接触药剂后,局部膨大,破裂,溢出细胞内含物,而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死亡,还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作用,该药对动物没有毒性,对植物没有药害。主要防治对象有烟草赤星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白粉病、瓜类枯萎病,人参黑斑病,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草莓及黄瓜灰霉病等多种真菌病害。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单剂防治病害,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性,而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菌很常见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成分进行复配,找出产生增效作用的合理配比,使田间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的作用。至今未见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组成的杀菌组合物的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用药量低、安全性好、适合农业上生产使用的一种含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1:20~20:1。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成分吩乙霉素和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1:15~15:1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成分吩乙霉素和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1:6~6:1。

所述组合物中吩乙霉素和多抗霉素的重量总和在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3%~20%。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中吩乙霉素和多抗霉素的重量总和在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3%~10%。

本发明提供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吩乙霉素和多抗霉素,还包括其他辅助成分,用常规的农药制剂加工方法将本发明组合物制备成任意一种适合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剂型。

进一步的,所述剂型可以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剂、粉剂、液剂、气雾剂等。

进一步的,所述其他辅助成分为助剂、填料和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例如溶剂、分散剂、湿润剂、防腐剂、消泡剂、增效剂、防冻剂、崩解剂、粘结剂、乳化剂、填料、水。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根据目标对象和使用环境的不同来选择施用方式,包括将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以农学有效且基本无植物毒性的施用量以叶面施用、茎施用,如喷雾、浸泡、弥雾、碰粉、撒播、浇泼、浇灌、滴灌等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施用量,根据有效成分的配合比例、气象条件、药剂形态、施用时期、施用方法、施用场所、防治对象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不仅包括可借助合适的设备如喷雾或撒粉设备立即适用于待处理的对象,而且还包括在施用于对象之前需进行稀释的浓缩商业杀菌组合物。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还可与其它已知活性成分混合的形式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杀昆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肥料、增效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所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用途,包括防治白粉病、锈病、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黑星病、炭疽病、叶斑病的用途,特别适用于防治水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用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组合中活性成分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均为生物类杀菌剂,二者复配组合,不仅对环境安全无污染,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节省了生产了成本。

(2)本发明组合中活性成分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二者复配组合,增加了对靶标的作用位点,增加防效的同时,扩大了防治普。

(3)本发明组合中活性成分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复配,能有效地克服或延缓病原菌抗性的产生,延长农药有效成分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对作物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描述本发明,提供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所提及的内容不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材料配方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其它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如无特别限定,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限定为准。

一、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1.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组合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

试验方法:按照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重量配比1:30、1:20、1:15、1:6、10:1、5:1、1:4、1:1、5:3、3:7、6:1、15:1、20:1、30:1配制成药剂母液,以及各单剂共16种药剂处理,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防治效果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u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验结果见表1。

表1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组合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从表1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可知,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吩乙霉素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明显高于多抗霉素的毒力,当二者的复配比为1:30和30:1时,共毒系数小于120,增效不明显,而当两者复配比例为1:20~20:1时,共毒系数均高于120,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优选的配比为1:6~6:1,协同增效作用更为显著。

2.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组合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

试验方法:采用盆栽法,播种感病黄瓜品种,盆栽生长至2片真叶期备用。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母液分别用0.1%吐温-80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备用。每处理3盆,重复4次,将备用药的10ml药液均匀喷洒于黄瓜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晾干备用。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药剂处理后24h,喷雾接种黄瓜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的配制过程如下:取长满白粉病菌黄瓜叶片,用加有少量吐温-80表面活性剂的无菌水将孢子洗下,双层纱布过滤,镜检后调制成1×105个/ml的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恒温室中,在温度24℃条件下培养7天。待空白对照发病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处理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抑制中浓度ec50,利用孙云沛法计算复配共毒系数,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试验结果如表2。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标准药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供试药剂毒力指数×供试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

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

共毒系数(ctc)=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共毒系数分级:ctc>120混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ctc<80混剂具有拮抗作用,80≤ctc≤120混剂具有相加作用。

表2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组合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从表2的室内活性试验可知,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在1:20~20:1的范围内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优选的配比为1:6~6:1,共毒系数大于170,协同增效作用更为显著。

二、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3.3%吩乙霉素·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将上述物料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3.3%吩乙霉素·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1.8%吩乙霉素·多抗霉悬浮剂

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1.8%吩乙霉素·多抗霉悬浮剂。

实施例3:5%吩乙霉素·多抗霉素水剂

将上述配方按比例进行预先混合,再加入搅拌机混合均匀即可制得5%吩乙霉素·多抗霉素水剂。

实施例4:12%吩乙霉素·多抗霉素水剂

将各组分充分搅拌混合、过滤即可制得12%吩乙霉素·多抗霉素水剂。

实施例5:8%吩乙霉素·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后,即可制得8%吩乙霉素·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10%吩乙霉素·多抗霉素悬浮剂

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可制得10%吩乙霉素·多抗霉素悬浮剂。

三、田间试验

1.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组合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

供试药剂:处理药剂为实施例1-6的组合制剂,对照药剂为1%吩乙霉素可湿性粉剂和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喷洒同等量的清水为空白对照。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25m2,每个处理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调查药效方法为:在试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个1㎡的区域,调查每1㎡内植株的发病情况,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分别于施药后5、10天调查,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试验结果见下表3:

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

0级:叶片无病害;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试验结果见表3:

表3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组合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试验表明,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组合物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具有一定速效性和持效性,在有效成分55克/公顷用量下,药后10d的防效均在85%以上,可见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复配使用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黄瓜和用药的周边作物均无不良影响。

2.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组合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处理:

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

试验药剂:处理药剂为实施例1-6的组合制剂,对照药剂为1%吩乙霉素可湿性粉剂和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喷洒同等量的清水为空白对照。

试验方法:试验设在甘肃兰州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试验田为半粘性土,水肥条件良好,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重复4次。采用madeb-16手动背负式喷雾器(16l),常规常量喷雾,以叶面叶背完全湿润为标准,共施药2次。与第1次喷药的前一天先调查各处理的病情指数,每小区定株调查5株,于第1、7和14d调查总叶数和各级病叶数,统计病情指数。第一次喷药7d后进行第二次喷药。试验结果见下表4:

表4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组合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由表4可以看出,吩乙霉素与多抗霉素组合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并且组合制剂的持效性较好,在有效成分用量为35克/公顷的情况下,药后第14d的防效持续在85%以上,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