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莴笋的移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1222发布日期:2019-01-14 17:59阅读:27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莴笋的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莴笋即茎用莴苣,其地上茎肉质脆嫩,味鲜美,可炒食、凉拌、汆汤、腌制等,是消费者喜食的蔬菜佳品,现有种植技术的莴笋起苗移栽方法成活率较低,需要一种新的莴笋种植的起苗移栽方法改变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莴笋的移栽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莴笋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浇水:出苗后控水,床内湿度过大可以撒草木灰、细土调节;根据土壤来浇水实现见干见湿;床土不发白不浇水,浇水在晴天中午进行,浇后通风排湿;

步骤s2,苗子4叶期后,若苗床缺水及时浇水;

步骤s3,栽前7~10天断水炼苗,定植前1天苗床浇一次透水;移栽莴笋前,选择残留期较短的除草剂喷施;移栽时,莴笋苗离条施的底肥一定距离;

步骤s4,追肥:

(1)莴笋苗期进行叶面追肥,从第4片真叶展开期开始,隔7~10天施一次0.4%磷酸二氢钾和0.6%的尿素水混合液;叶子发黄,苗床底肥不足时,在6、8、12叶期追施尿素,施后浇一次小水;

(2)在移栽前两个星期喷施一次0.2%尿素+磷酸二氢钾,移栽前3天喷施一次75%百菌清800倍液;

步骤s5,防虫:及时在苗床喷施吡虫啉或其他内吸型、触杀型的杀虫剂来防止传播病毒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种植出的莴笋种苗的成活率在95%以上,解决了现有种植技术的莴笋起苗移栽方法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莴笋种植产量,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收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s1中小水浇,晾晒1天,大水浇,至少晾晒2天;

进一步,步骤s2中浇水在10~13点之间进行;

进一步,步骤s4中在6、8、12叶期每床追施150~200克的尿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莴笋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浇水:出苗后要控水,床内湿度过大可以撒草木灰、细土调节。浇水要根据土壤而定,见干见湿。床土不发白不浇水,浇水应在晴天中午进行,浇后通风排湿,小水浇,晾晒1天,大水浇,至少晾晒2天;

步骤s2,苗子4叶期后,若苗床缺水,应及时浇水,浇水应在10~13点之间进行;

步骤s3,栽前7~10天断水炼苗,定植前1天苗床浇一次透水。移栽莴笋前,一定要注意除草剂的选择,残留期过长的不宜选择;移栽时,莴笋苗要离条施的底肥一定距离,防止莴笋烧苗、死苗;

步骤s4,追肥:

(1)莴笋苗期进行叶面追肥,从第4片真叶展开期开始,隔7~10天施一次0.4%磷酸二氢钾和0.6%的尿素水混合液。叶子发黄,苗床底肥不足时,可在6、8、12叶期用尿素追施。每床150~200克,施后浇一次小水;

(2)在移栽前两个星期喷施一次0.2%尿素+磷酸二氢钾,移栽前3天喷施一次75%百菌清800倍液,控制病菌传播;

步骤s5,防虫:查看苗床周围的麦田是否有蚜虫、飞虱,及时在苗床喷施吡虫啉等内吸型、触杀型的杀虫剂,防止传播病毒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莴笋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S1,浇水;步骤S2,苗子4叶期后,若苗床缺水及时浇水;步骤S3,栽前7~10天断水炼苗,定植前1天苗床浇一次透水;移栽莴笋前,选择残留期较短的除草剂喷施;移栽时,莴笋苗离条施的底肥一定距离;步骤S4,追肥;步骤S5,防虫:及时在苗床喷施吡虫啉或其他内吸型、触杀型的杀虫剂来防止传播病毒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种植出的莴笋种苗的成活率在95%以上,解决了现有种植技术的莴笋起苗移栽方法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莴笋种植产量,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收入。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钟山县德福农产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02
技术公布日:2019.0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