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治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7209发布日期:2018-12-28 19:5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荒漠治理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荒漠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荒漠治理组件。

背景技术

如今,世界范围内沙漠化的程度日益严重。在我国,也因为多地经常爆发沙尘暴而将沙漠治理提上议事日程。截至2014年,全国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有沙化土地分布的县占全国总县数的近1/3,超过4亿人口受到影响。沙漠中的土壤无法有效滞留水分,甚至缺乏连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质,因为沙体会随着大风不断流动,人们根本无法在流动的沙体上种植任何植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荒漠治理组件,以解决沙漠中缺少植物所需的种植基质和水的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荒漠治理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种植装置以及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蒸馏装置;

所述种植装置为中空的壳体结构且其顶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种植装置内设有溢水管和多个竖直设置的导水管,所述溢水管的一端贯通于所述种植装置的底壁,另一端朝着所述种植装置的顶部方向延伸,所述导水管的侧壁上具有一个或多个溢水孔,所述种植装置内还填充有种植基质和植物种子;

所述蒸馏装置包括用于收容污染物的容置腔以及位于所述容置腔四周的冷凝管,所述容置腔的顶部连通于所述冷凝管的顶端,所述冷凝管的底端连通于所述导水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种植装置内还设有多个与其底壁垂直设置的隔板以将所述种植装置内分为多个种植腔,每个所述种植腔内均设有所述溢水管,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种植装置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插脚,多个所述种植装置层叠设置,各个所述种植装置的第一插脚活动地插入相邻的所述种植装置的导水管,其中,所述第一插脚的外侧壁和所述导水管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优选的,所述种植装置还具有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且呈网格状结构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插脚,多个第二插脚一一对应地插入多个所述导水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种植装置的每个外侧壁上均设有限位槽和限位块;多个所述种植装置并列设置,各个所述种植装置的限位块活动地内嵌于相邻的所述种植装置的限位槽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蒸馏装置的顶部具有将所述冷凝管的顶端和容置腔暴露于外界的第二开口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提拉把手。

作为优选的,所述容置腔内活动地内嵌有用于盛装污染物的回收袋,所述回收袋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蒸馏装置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两端贯通于所述底座的两端。

作为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导水管设于所述种植装置的中部,其余的所述导水管的一侧贴合于所述种植装置的内侧壁。

作为优选的,位于所述种植装置中部的所述导水管的内径大于其余的所述导水管的内径。

本发明的荒漠治理组件,种植装置内填充有种植基质,即种植装置可防止种植基质随着流动的沙体流失,溢水管能够确保种植装置本身在储备有一定的水分后将多余的水分从溢水管排至其他种植装置中或沙漠土壤中,以合理分配水资源,导水管则能够通过其顶端引入外界的水源,导水管内的水位较高时可通过溢水孔朝种植装置内的种植基质注水,保证种植基质内的水分充足,在气温骤降的夜晚,导水管内会有冷凝水聚集,进而为种植装置补充水分;蒸馏装置的容置腔内收容有污水或带有一定水分的污染物,在白天的暴晒下,污染物中的水分蒸发并在冷凝管内冷凝成蒸馏水,蒸馏水从冷凝管的底端流入种植装置的导水管,此举不仅能将污水或带有一定水分的污染物中的水分分离出来并浇灌种植装置内的植物,还能对污水或污染物进行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种植装置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种植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第一盖体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第一盖体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种植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种植基质填充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蒸馏装置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第二盖体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蒸馏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种植总成排布示意图之一;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种植总成排布侧视示意图之一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种植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种植总成排布示意图之二;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种植总成排布侧视示意图之二;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荒漠治理组件的运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1、种植总成;2、种植组;3、容置区;4、容纳槽;5、种植装置;51、第一开口;52、溢水管;53、导水管;53a、溢水孔;54、隔板;54a、通孔;55、种植腔;56、第一插脚;57、第一盖体;57a、第二插脚;58、限位槽;59、限位块;6、蒸馏装置;61、容置腔;62、冷凝管;63、第二开口;64、第二盖体;64a、提拉把手;65、回收袋;66、底座;66a、通槽;7、种植基质;8、沙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4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的荒漠治理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种植装置5以及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蒸馏装置6,蒸馏装置6优选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制成。

种植装置5为中空的壳体结构且其顶部具有第一开口51,种植装置5内填充有种植基质7,由于种植装置5盛装着种植基质7,因此种植基质7并不会随着沙漠的沙体流失,种植基质7是通过将带有水分的垃圾或者河道清淤的产物干化和碎化过程后混合而形成的,种植基质7内加入适合沙漠种植的各种植物种子或者幼苗,最后将种植基质7用可降解的丝网袋包装成型,避免在运输或装入种植装置5时撒漏,同时,包装在丝网袋内的种植基质7还不易被风吹散。种植装置5内设有溢水管52和多个导水管53,导水管53和溢水管52均垂直于种植装置5的底壁设置,溢水管52的一端贯通于种植装置5的底壁,另一端朝着种植装置5的顶部方向延伸,溢水管52能够确保种植装置5本身在储备有一定的水分后将多余的水分从溢水管52排至其他种植装置5中或沙漠土壤中,以合理分配水资源。导水管53的侧壁上具有一个或多个溢水孔53a,当导水管53内的水位较高时,导水管53内的水会通过溢水孔53a溢出至种植基质7内,为种植基质7补充水分,在沙漠的晚上,气温骤降,导水管53的内壁上会有冷凝水聚集,从而自动地补充水分,以应对白天的高温干旱。

如图7至图9,蒸馏装置6包括用于收容污染物的容置腔61以及位于容置腔61四周的冷凝管62。容置腔61内活动地内嵌有用于盛装污染物的回收袋65,回收袋65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回收袋65内盛装有污水或带有一定水分的污染物,当回收袋65内的污染物的水分被蒸干,则可取出该回收袋65。容置腔61的顶部连通于冷凝管62的顶端,冷凝管62的底端连通于导水管53。在白天太阳的暴晒下,污染物中的水分蒸发并在冷凝管62内冷凝成蒸馏水,蒸馏水从冷凝管62的底部流入种植装置5的导水管53,为种植装置5补充水分。此外,当容置腔61内的回收袋65装有污染物时,蒸馏装置6与沙漠的酷热环境形成强烈的温差,进而为蒸馏装置6周边的植物降温。且盛装有污染物的蒸馏装置6还能够为其附近的植物遮挡烈日的暴晒。而在夜间,由于气温骤降,蒸馏装置6的外侧壁凝结的露水会流到其附近的种植装置5,为种植装置5内的植物补充更多的水分。

当然,种植装置5的数量需要设置多个,多个种植装置5可层叠设置,也可并列设置,结合图10至图14所示,多个种植装置5优选为呈金字塔结构堆砌成种植总成1,具体地,种植总成1包括多层种植组2,每层种植组2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种植装置5,每层种植组2中的种植装置5的数量由下至上逐层递减,使得最终的堆砌结构抗风性能较高,而且结构稳定,还可以对流动的沙丘8起到阻挡的作用。如图10,多个种植总成1之间还设有容置区3,容置区3和种植总成1交错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容置区3实质上是利用种植总成1的特定布局来将容纳槽4进一步扩大,容置区3内可收容更大体积的沙体。一般的,多个种植装置5可采用单层并列设置,以扩大覆盖面积为主,使得沙漠的沙体不容易随风飞散,此举快速大面积铺设种植装置5,而在某些地区可视情况增加堆叠层数,以给植物提供足够多的种植基质7即可;在沙漠中的特定位置,如流动沙丘8将要流经的位置,可将多个种植装置5堆砌成多个种植总成1,由于多个种植总成1之间具有容纳槽4,容纳槽4能够阻滞流动沙丘8的部分沙体,使得被阻滞的沙体与流动沙丘8本体分离,以此削弱流动沙丘8,如图15,当种植总成1搭建得足够多,巨大的流动沙丘8将会被逐渐削平并最终消失,实现若干个种植装置5组成的种植总成1群落逐渐“吞噬”流动沙丘8的功能。而被阻滞的沙体由于种植总成1的挡风作用,因此再也无法被风吹动并形成新的流动沙丘8,久而久之,种植装置5内的植物逐渐生长壮大,而被沙覆盖的种植装置5,变成了深埋沙下的种植土。只要露在表层的种植装置5中有植物能生长起来,则整个生态系统很快就把这片沙丘8遗留下来的地方改造成绿洲。又由于种植装置5采用可降解的材料制成,待种植装置5内的植物逐渐长大,植物的根部逐渐挤压种植装置5,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种植装置5,从而加快种植装置5的降解,使得植物不再被种植装置5束缚。此外,当沙漠被种植装置5覆盖后,沙漠的水分蒸发量会大大降低,即原有地下水层的蒸发量大大减少,水位会通过毛细现象升高,则更有利于植物的扎根以及整个环境湿度的增加,整个沙漠环境逐渐向良性发展的方向发展。

为实现多个种植装置5的层叠设置或并列设置的连接,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种植装置5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插脚56,在相邻的两个种植装置5层叠设置时,位于上方的种植装置5的第一插脚56活动地插入下方的种植装置5的导水管53中,其中,第一插脚56的外径小于导水管53的内径,即第一插脚56的外侧壁和导水管53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因此即便在多个种植装置5层叠设置的情况下,导水管53仍然能够通过上述间隙获取外界的水资源,避免其被第一插脚56堵塞。种植装置5的每个外侧壁上均设有限位槽58和限位块59,限位槽58由两个相对设置且横截面呈l形结构的限位体构成,限位块59的横截面呈t形结构,在相邻的两个种植装置5并列设置时,各个种植装置5的限位块59活动地内嵌于相邻的种植装置5的限位槽58内,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58和限位块59的长度方向均沿着种植装置5的高度方向布置(即限位槽58和限位块59均平行于导水管53),因此相邻的两个种植装置5搭接非常牢固,对于抵抗风沙吹袭更有利。

结合图2至图4所示,种植装置5还具有盖设于第一开口51且呈网格状结构的第一盖体57,第一盖体57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插脚57a,多个第二插脚57a一一对应地插入多个导水管53,网格状的第一盖体57不仅能够让生长中的植物穿过第一盖体57并逐渐朝上生长蔓延,还能够固沙固土,阻止种植基质7随风飘散。蒸馏装置6的顶部具有将冷凝管62的顶端和容置腔61暴露于外界的第二开口63以及盖设于第二开口63的第二盖体64,第二盖体64上设有提拉把手64a,在需要更换回收袋65及回收袋65内的污染物时,可揭开第二盖体64,以便回收袋65的取出或放入。蒸馏装置6的底部设有底座66,底座66上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通槽66a,通槽66a的两端贯通于底座66的两端,该底座66可供机械吊装或叉车托起,适用于内部收容有污染较重或具有放射性水体等污染物的蒸馏装置6,该类蒸馏装置6一般需要采用机械吊装或托起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种植装置5的导水管53的数量具有9个,9个导水管53为3×3的矩阵结构布设,其中一个导水管53设于种植装置5的中部,其余的导水管53的一侧贴合于种植装置5的内侧壁,位于种植装置5中部的导水管53的内径大于其余的导水管53的内径,呈矩阵结构布设的多个导水管53能够使种植装置5内的种植基质7中的水分保持均匀,而由于位于种植装置5中部的导水管53需要为其四周的种植基质7供水,因此该导水管53的内径较大。

如图2,种植装置5内还设有多个与其底壁垂直设置的隔板54以将种植装置5内分为多个种植腔55,隔板54还能起到提高种植装置5稳定性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种植装置5的隔板54的数量具有4个,四个隔板54设在位于种植装置5中部的导水管53的外侧。每个种植腔55内均设有溢水管52,以确保每个种植腔55均具备独立的储水能力,隔板54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54a,通孔54a使得相邻的两个种植腔55可相互透水透气,也有利于生长快速的植物的根系迅速生长扎根(植物的根部可从通孔54a穿过,以实现植物根系的扩张)。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荒漠治理组件,种植装置5内填充有种植基质7,即种植装置5可防止种植基质7随着流动的沙体流失,溢水管52能够确保种植装置5本身在储备有一定的水分后将多余的水分从溢水管52排至其他种植装置5中或沙漠土壤中,以合理分配水资源,导水管53则能够通过其顶端引入外界的水源,导水管53内的水位较高时可通过溢水孔53a朝种植装置5内的种植基质7注水,保证种植基质7内的水分充足,在气温骤降的夜晚,导水管53内会有冷凝水聚集,进而为种植装置5补充水分;蒸馏装置6的容置腔61内收容有污水或带有一定水分的污染物,在白天的暴晒下,污染物中的水分蒸发并在冷凝管62内冷凝成蒸馏水,蒸馏水从冷凝管62的底端流入种植装置5的导水管53,此举不仅能将污水或带有一定水分的污染物中的水分分离出来并浇灌种植装置5内的植物,还能对污水或污染物进行重复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