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土壤的多效性调理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6013发布日期:2019-01-16 06:0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酸性土壤的多效性调理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酸性土壤是指ph小于7的土壤。近年来,随着无机化学肥料的不合理大量施用,导致酸化土壤面积逐年增加,土壤酸化程度明显加速,同时由于连种种植模式、气候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酸性土壤的面积已达2亿公顷。土壤酸化对农作物生产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破坏土壤结构,引起板结,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及微生物活性,使土壤贫脊;二是导致土壤中铝离子含量增加,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产生铝毒害死亡;三是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活性,使其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加剧了重金属的危害,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目前,传统改良酸性土壤所用的土壤调理剂主要是石灰类和碱性工业废渣,虽然该类物质可以降低土壤酸性,但过量或施用不均,会造成局部石灰化,损伤土壤微生物、影响土壤结构且不能同时满足作物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需求。除此之外也有人用碱渣、菇渣、钙镁磷肥等作为酸性土壤的改良材料,取得了一定的改良和增产效果,但这些材料也存在使用不方便、质量不稳定、用量偏大、运输成本高等缺点,在农业生产中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目前,现有土壤调理剂产品主要是矿物土壤调理剂,是将矿石通过高温煅烧粉碎后得到碱性粉未料,施入土壤后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对酸性土壤的ph值进行调节,存在有效时间短、调节功能单一、调节效果受限等问题。而对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多集中在保水性能,作物增产等方面,对高分子化合物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研究较少。由于大部分高分子材料水溶解性较差,多为穴施、沟施或者撒施,这样做不但增加了人力成本,并且实际的使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性土壤的多效性调理改良方法,采用特定的处理方法结合特定的土壤调理剂,通过生物和化学相结合进行双重调控的方式对土壤进行改良,实现对障碍土壤的ph值调节、微生态调节、团粒结构调节、被固化的营养元素活性调节、吸除钝化土壤有害金属元素等多种功效。本发明的酸性土壤的多效性调理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自然通风3~5天;(2)将腐熟有机肥均匀撒在翻耕后的土壤上,阳光照射2~3天,然后再次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3)在再次翻耕后的土壤上均匀喷洒稀释后的土壤调理剂,最后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进行翻耕;所述调理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矿石30-40份、微生物菌10-20份、聚丙烯酰胺30-40份、酚醛树脂25-3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15份、牡蛎壳粉10-20份、聚乙烯醇10-20份、聚醋酸乙烯酯10-20份、硫酸铵5-10份、稻壳炭20-30份、脱硫石膏2-6份、中药渣5-15份、甘蔗渣5-10份、玉米秸秆5-15份;进一步,所述腐熟有机肥通过下述方式制备:将菜叶、菜根密封封装后深埋发酵5-15天与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混合,在温度为25-35℃下密封发酵30天,所述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的重量比为2:10:1。进一步,所述调理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矿石35份、微生物菌15份、聚丙烯酰胺35份、酚醛树脂3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牡蛎壳粉15份、聚乙烯醇15份、聚醋酸乙烯酯15份、硫酸铵7份、稻壳炭25份、脱硫石膏4份、中药渣10份、甘蔗渣7份、玉米秸秆10份;进一步,所述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地主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微生物菌的芽孢率高于70%以上;进一步,所述矿石粉末为钾长石、磷矿石、石灰石、蒙脱石、橄榄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进一步,所述中药渣通过下述方式制备:a.将中药渣洗净、烘干、粉碎至粒径为80-100目,然后加入活化剂,按一定的固液比充分搅拌混匀,于室温下静置24h;b.将浸渍好的料液于温度为80-90℃下干燥,烘干至含水率<15%,然后将其放入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活化温度500-600℃,然后恒温1-1.5小时;c.将活化好的样品冷却后,用浓度为3mol/l的hcl溶液酸洗,浸泡30-40min后,用温度为70℃~80℃的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ph值在中性范围;d.将洗涤好的样品放入干燥箱中,于温度为110-120℃下烘干后冷却并研磨粉碎至粒径为200-250目;所述活化剂为浓度为3mol/l的氯化锌溶液,固液比为1:2;所述中药渣为麦冬、甘草、板蓝根的混合物;进一步,将所述矿石球磨至粒径为200目以上后送入旋转窑或高炉窑中经过1000℃以上高温煅烧,冷却后再次研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酸性土壤的多效性调理改良方法,采用生物、有机、无机和高分子材料的混合材料并结合特定的处理方法,通过生物和化学相结合进行双重调控的方式对土壤进行改良,实现对障碍土壤的ph值调节、微生态调节、团粒结构调节、被固化的营养元素活性调节、吸除钝化土壤有害金属元素等多种功效。本发明的可以显著提高培养土壤ph值,并在90天内保持相对稳定水平,对土壤有效磷、交换性钙和镁、有效态微量元素产生了明显影响,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得到显著提高,处理110天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增加131.86%以上、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速效磷含量成倍增加、促进土壤速效钾的释放。其中,聚丙稀酰胺采用阴离子型聚丙稀酰胺以提高土壤颗粒的聚集度,促进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水流量和土壤流失,从而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采用聚醋酸乙烯酯和硫酸铵协同改善土壤松散度和渗透性,采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配合其他组分的高碱性的相互作用,高碱性与酸性土壤进行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加入的高分子材料与聚醋酸乙烯酯和硫酸铵协同增加了土壤的水稳性团粒体和土壤的孔隙度,从而优化了土壤通透性;稻壳炭采用含碳在85%的稻壳炭,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使土壤有机质、c/n比和cec(阳离子代换量)明显提高,在提高酸性土壤肥力的同时,也使土壤理化性状得到全面改善,稻壳炭的制备方法为:(1)将脱水烘干的稻壳颗粒通过高压成型制成宽度4cm方型棒状;(2)将棒状材料放入窑内闭窑处理6~10h后通过风口排除水汽;(3)炼火出窑:炼火1~3天待炭全红,当低温炭其宽度收缩至4cm,中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6cm,高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7cm时取出生物炭,利用细沙全覆盖封闭24h,自然冷却。所述甘蔗渣经过下述方式制备:将甘蔗渣粉碎至80-100目,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常温下搅拌3-4小时,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干净,于温度为60-70℃下干燥12-14小时;将经处理的甘蔗渣与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环氧氯丙烷混合后加热至50-60℃搅拌5-6小时,将生成产物抽滤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然后加入浓度为27%的乙二胺溶液和浓度为1.5%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加热至80-100℃反应5-6小时,将所得产物过滤后用丙酮和去离子水轮流洗涤至产物ph值为中性,最后抽滤将所得甘蔗渣在温度为60-70℃下干燥12-13小时。所述玉米秸秆通过下述方式处理:e.将衣康酸溶于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20%的衣康酸水溶液,然后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naoh溶液得到中和度为55%~75%的衣康酸溶液后加入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搅拌至完全溶解;f.将玉米秸秆用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后粉碎至100~200目,然后与n,n-二亚甲基甲酰胺混合后以40khz、300w的超声预处理,然后加入植酸和尿素升温到50~90℃反应2~6h,将反应后的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后于温度为45~55℃下烘干;g.将步骤b中所得产物加热至温度为75~85℃糊化30~40min,然后降温至55~65℃与步骤a中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nh4)2s2o8-nahso3聚合反应2~3h后将聚合物凝胶倒用乙醇沉淀,洗涤2~3次后于温度为40~60℃下干燥,然后用粉碎机粉碎,用丙酮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分离8~16小时,去除均聚物后于温度为50~70℃下干燥,粉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酸性土壤的多效性调理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自然通风3天;(2)将腐熟有机肥均匀撒在翻耕后的土壤上,阳光照射2天,然后再次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3)在再次翻耕后的土壤上均匀喷洒稀释后的土壤调理剂,最后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进行翻耕;所述腐熟有机肥通过下述方式制备:将菜叶、菜根密封封装后深埋发酵5天与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混合,在温度为25℃下密封发酵30天,所述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的重量比为2:10:1。所述调理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矿石30份、微生物菌10份、聚丙烯酰胺30份、酚醛树脂2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牡蛎壳粉10份、聚乙烯醇10份、聚醋酸乙烯酯10份、硫酸铵5份、稻壳炭20份、脱硫石膏2份、中药渣5份、甘蔗渣5份、玉米秸秆5份;所述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和地主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所述矿石粉末为钾长石和磷矿石的混合物;所述中药渣通过下述方式制备:a.将中药渣洗净、烘干、粉碎至粒径为80目,然后加入活化剂,按一定的固液比充分搅拌混匀,于室温下静置24h;固液比的标准以能使中药渣均匀混合于活化剂为准;b.将浸渍好的料液于温度为80℃下干燥,烘干至含水率<15%,然后将其放入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活化温度500℃,然后恒温1小时;c.将活化好的样品冷却后,用浓度为3mol/l的hcl溶液酸洗,浸泡30min后,用温度为70℃的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ph值在中性范围;d.将洗涤好的样品放入干燥箱中,于温度为110℃下烘干后冷却并研磨粉碎至粒径为200目;所述活化剂为浓度为3mol/l的氯化锌溶液,固液比为1:2;所述中药渣为麦冬、甘草、板蓝根的混合物;稻壳炭的制备方法为:(1)将脱水烘干的稻壳颗粒通过高压成型制成宽度4cm方型棒状;(2)将棒状材料放入窑内闭窑处理6h后通过风口排除水汽;(3)炼火出窑:炼火1天待炭全红,当低温炭其宽度收缩至4cm,中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6cm,高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7cm时取出生物炭,利用细沙全覆盖封闭24h,自然冷却。所述甘蔗渣经过下述方式制备:将甘蔗渣粉碎至80目,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常温下搅拌3小时,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干净,于温度为60℃下干燥12小时;将经处理的甘蔗渣与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环氧氯丙烷混合后加热至50℃搅拌5小时,将生成产物抽滤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然后加入浓度为27%的乙二胺溶液和浓度为1.5%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加热至80℃反应5小时,将所得产物过滤后用丙酮和去离子水轮流洗涤至产物ph值为中性,最后抽滤将所得甘蔗渣在温度为60℃下干燥12小时。所述玉米秸秆通过下述方式处理:e.将衣康酸溶于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20%的衣康酸水溶液,然后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naoh溶液得到中和度为55%的衣康酸溶液后加入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搅拌至完全溶解;f.将玉米秸秆用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后粉碎至100目,然后与n,n-二亚甲基甲酰胺混合后以40khz、300w的超声预处理,然后加入植酸和尿素升温到50℃反应2h,将反应后的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后于温度为45℃下烘干;g.将步骤b中所得产物加热至温度为75℃糊化30min,然后降温至55℃与步骤a中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nh4)2s2o8-nahso3聚合反应2h后将聚合物凝胶倒用乙醇沉淀,洗涤2次后于温度为40℃下干燥,然后用粉碎机粉碎,用丙酮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分离8小时,去除均聚物后于温度为50℃下干燥,粉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酸性土壤的多效性调理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自然通风5天;(2)将腐熟有机肥均匀撒在翻耕后的土壤上,阳光照射3天,然后再次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3)在再次翻耕后的土壤上均匀喷洒稀释后的土壤调理剂,最后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进行翻耕;所述腐熟有机肥通过下述方式制备:将菜叶、菜根密封封装后深埋发酵15天与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混合,在温度为35℃下密封发酵30天,所述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的重量比为2:10:1;所述调理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矿石40份、微生物菌20份、聚丙烯酰胺40份、酚醛树脂3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牡蛎壳粉20份、聚乙烯醇20份、聚醋酸乙烯酯20份、硫酸铵10份、稻壳炭30份、脱硫石膏6份、中药渣15份、甘蔗渣10份、玉米秸秆15份;所述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地主芽孢杆菌和侧孢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所述矿石粉末为钾长石、磷矿石和石灰石的混合物;所述中药渣通过下述方式制备:a.将中药渣洗净、烘干、粉碎至粒径为100目,然后加入活化剂,按一定的固液比充分搅拌混匀,于室温下静置24h;b.将浸渍好的料液于温度为90℃下干燥,烘干至含水率<15%,然后将其放入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活化温度600℃,然后恒温1.5小时;c.将活化好的样品冷却后,用浓度为3mol/l的hcl溶液酸洗,浸泡40min后,用温度为80℃的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ph值在中性范围;d.将洗涤好的样品放入干燥箱中,于温度为120℃下烘干后冷却并研磨粉碎至粒径为250目;所述活化剂为浓度为3mol/l的氯化锌溶液,固液比为1:2;所述中药渣为麦冬、甘草、板蓝根的混合物;稻壳炭的制备方法为:(1)将脱水烘干的稻壳颗粒通过高压成型制成宽度4cm方型棒状;(2)将棒状材料放入窑内闭窑处理10h后通过风口排除水汽;(3)炼火出窑:炼火3天待炭全红,当低温炭其宽度收缩至4cm,中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6cm,高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7cm时取出生物炭,利用细沙全覆盖封闭24h,自然冷却。所述甘蔗渣经过下述方式制备:将甘蔗渣粉碎至100目,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常温下搅拌4小时,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干净,于温度为70℃下干燥14小时;将经处理的甘蔗渣与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环氧氯丙烷混合后加热至60℃搅拌6小时,将生成产物抽滤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然后加入浓度为27%的乙二胺溶液和浓度为1.5%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加热至100℃反应6小时,将所得产物过滤后用丙酮和去离子水轮流洗涤至产物ph值为中性,最后抽滤将所得甘蔗渣在温度为70℃下干燥13小时。所述玉米秸秆通过下述方式处理:e.将衣康酸溶于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20%的衣康酸水溶液,然后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naoh溶液得到中和度为75%的衣康酸溶液后加入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搅拌至完全溶解;f.将玉米秸秆用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后粉碎至200目,然后与n,n-二亚甲基甲酰胺混合后以40khz、300w的超声预处理,然后加入植酸和尿素升温到90℃反应6h,将反应后的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后于温度为55℃下烘干;g.将步骤b中所得产物加热至温度为85℃糊化40min,然后降温至65℃与步骤a中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nh4)2s2o8-nahso3聚合反应3h后将聚合物凝胶倒用乙醇沉淀,洗涤3次后于温度为60℃下干燥,然后用粉碎机粉碎,用丙酮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分离16小时,去除均聚物后于温度为70℃下干燥,粉碎。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酸性土壤的多效性调理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自然通风3~5天;(2)将腐熟有机肥均匀撒在翻耕后的土壤上,阳光照射2~3天,然后再次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3)在再次翻耕后的土壤上均匀喷洒稀释后的土壤调理剂,最后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进行翻耕;所述腐熟有机肥通过下述方式制备:将菜叶、菜根密封封装后深埋发酵8天与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混合,在温度为30℃下密封发酵30天,所述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的重量比为2:10:1。所述调理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矿石30份、微生物菌20份、聚丙烯酰胺30份、酚醛树脂3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牡蛎壳粉20份、聚乙烯醇10份、聚醋酸乙烯酯20份、硫酸铵5份、稻壳炭30份、脱硫石膏2份、中药渣15份、甘蔗渣5份、玉米秸秆15份;所述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地主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所述矿石粉末为钾长石、磷矿石、石灰石、蒙脱石和橄榄石的混合物;所述中药渣通过下述方式制备:a.将中药渣洗净、烘干、粉碎至粒径为80目,然后加入活化剂,按一定的固液比充分搅拌混匀,于室温下静置24h;b.将浸渍好的料液于温度为90℃下干燥,烘干至含水率<15%,然后将其放入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活化温度500℃,然后恒温1.5小时;c.将活化好的样品冷却后,用浓度为3mol/l的hcl溶液酸洗,浸泡30min后,用温度为80℃的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ph值在中性范围;d.将洗涤好的样品放入干燥箱中,于温度为110℃下烘干后冷却并研磨粉碎至粒径为250目;所述活化剂为浓度为3mol/l的氯化锌溶液,固液比为1:2;所述中药渣为麦冬、甘草、板蓝根的混合物;稻壳炭的制备方法为:(1)将脱水烘干的稻壳颗粒通过高压成型制成宽度4cm方型棒状;(2)将棒状材料放入窑内闭窑处理6h后通过风口排除水汽;(3)炼火出窑:炼火3天待炭全红,当低温炭其宽度收缩至4cm,中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6cm,高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7cm时取出生物炭,利用细沙全覆盖封闭24h,自然冷却。所述甘蔗渣经过下述方式制备:将甘蔗渣粉碎至80目,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常温下搅拌4小时,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干净,于温度为60℃下干燥14小时;将经处理的甘蔗渣与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环氧氯丙烷混合后加热至50℃搅拌6小时,将生成产物抽滤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然后加入浓度为27%的乙二胺溶液和浓度为1.5%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加热至80℃反应6小时,将所得产物过滤后用丙酮和去离子水轮流洗涤至产物ph值为中性,最后抽滤将所得甘蔗渣在温度为60℃下干燥13小时。所述玉米秸秆通过下述方式处理:e.将衣康酸溶于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20%的衣康酸水溶液,然后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naoh溶液得到中和度为55%的衣康酸溶液后加入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搅拌至完全溶解;f.将玉米秸秆用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后粉碎至200目,然后与n,n-二亚甲基甲酰胺混合后以40khz、300w的超声预处理,然后加入植酸和尿素升温到50℃反应6h,将反应后的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后于温度为45℃下烘干;g.将步骤b中所得产物加热至温度为85℃糊化30min,然后降温至65℃与步骤a中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nh4)2s2o8-nahso3聚合反应2h后将聚合物凝胶倒用乙醇沉淀,洗涤3次后于温度为40℃下干燥,然后用粉碎机粉碎,用丙酮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分离16小时,去除均聚物后于温度为50℃下干燥,粉碎。实施例四本实施例的酸性土壤的多效性调理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自然通风3~5天;(2)将腐熟有机肥均匀撒在翻耕后的土壤上,阳光照射2~3天,然后再次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3)在再次翻耕后的土壤上均匀喷洒稀释后的土壤调理剂,最后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进行翻耕;所述腐熟有机肥通过下述方式制备:将菜叶、菜根密封封装后深埋发酵12天与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混合,在温度为33℃下密封发酵30天,所述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的重量比为2:10:1;所述调理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矿石40份、微生物菌10份、聚丙烯酰胺40份、酚醛树脂2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牡蛎壳粉10份、聚乙烯醇20份、聚醋酸乙烯酯10份、硫酸铵10份、稻壳炭20份、脱硫石膏6份、中药渣5份、甘蔗渣10份、玉米秸秆5份;所述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所述矿石粉末为磷矿石、蒙脱石和橄榄石的混合物;所述中药渣通过下述方式制备:a.将中药渣洗净、烘干、粉碎至粒径为100目,然后加入活化剂,按一定的固液比充分搅拌混匀,于室温下静置24h;b.将浸渍好的料液于温度为85℃下干燥,烘干至含水率<15%,然后将其放入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活化温度500℃,然后恒温1.5小时;c.将活化好的样品冷却后,用浓度为3mol/l的hcl溶液酸洗,浸泡35min后,用温度为70℃的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ph值在中性范围;d.将洗涤好的样品放入干燥箱中,于温度为120℃下烘干后冷却并研磨粉碎至粒径为230目;所述活化剂为浓度为3mol/l的氯化锌溶液,固液比为1:2;所述中药渣为麦冬、甘草、板蓝根的混合物;稻壳炭的制备方法为:(1)将脱水烘干的稻壳颗粒通过高压成型制成宽度4cm方型棒状;(2)将棒状材料放入窑内闭窑处理10h后通过风口排除水汽;(3)炼火出窑:炼火1天待炭全红,当低温炭其宽度收缩至4cm,中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6cm,高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7cm时取出生物炭,利用细沙全覆盖封闭24h,自然冷却。所述甘蔗渣经过下述方式制备:将甘蔗渣粉碎至100目,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常温下搅拌3小时,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干净,于温度为70℃下干燥13小时;将经处理的甘蔗渣与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环氧氯丙烷混合后加热至52℃搅拌6小时,将生成产物抽滤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然后加入浓度为27%的乙二胺溶液和浓度为1.5%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加热至95℃反应6小时,将所得产物过滤后用丙酮和去离子水轮流洗涤至产物ph值为中性,最后抽滤将所得甘蔗渣在温度为60℃下干燥12小时。所述玉米秸秆通过下述方式处理:e.将衣康酸溶于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20%的衣康酸水溶液,然后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naoh溶液得到中和度为60%的衣康酸溶液后加入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搅拌至完全溶解;f.将玉米秸秆用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后粉碎至200目,然后与n,n-二亚甲基甲酰胺混合后以40khz、300w的超声预处理,然后加入植酸和尿素升温到50℃反应3h,将反应后的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后于温度为45℃下烘干;g.将步骤b中所得产物加热至温度为85℃糊化35min,然后降温至55℃与步骤a中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nh4)2s2o8-nahso3聚合反应2h后将聚合物凝胶倒用乙醇沉淀,洗涤2次后于温度为60℃下干燥,然后用粉碎机粉碎,用丙酮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分离12小时,去除均聚物后于温度为55℃下干燥,粉碎。实施例五本实施例的酸性土壤的多效性调理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自然通风3~5天;(2)将腐熟有机肥均匀撒在翻耕后的土壤上,阳光照射2~3天,然后再次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3)在再次翻耕后的土壤上均匀喷洒稀释后的土壤调理剂,最后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进行翻耕;所述腐熟有机肥通过下述方式制备:将菜叶、菜根密封封装后深埋发酵6天与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混合,在温度为35℃下密封发酵30天,所述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的重量比为2:10:1。所述调理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矿石35份、微生物菌15份、聚丙烯酰胺30份、酚醛树脂2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牡蛎壳粉20份、聚乙烯醇15份、聚醋酸乙烯酯15份、硫酸铵5份、稻壳炭20份、脱硫石膏6份、中药渣15份、甘蔗渣6份、玉米秸秆13份;所述微生物菌为地主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混合物;所述矿石粉末为石灰石、蒙脱石和橄榄石的混合物;所述中药渣通过下述方式制备:a.将中药渣洗净、烘干、粉碎至粒径为85目,然后加入活化剂,按一定的固液比充分搅拌混匀,于室温下静置24h;b.将浸渍好的料液于温度为90℃下干燥,烘干至含水率<15%,然后将其放入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活化温度550℃,然后恒温1.3小时;c.将活化好的样品冷却后,用浓度为3mol/l的hcl溶液酸洗,浸泡38min后,用温度为72℃的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ph值在中性范围;d.将洗涤好的样品放入干燥箱中,于温度为110℃下烘干后冷却并研磨粉碎至粒径为250目;所述活化剂为浓度为3mol/l的氯化锌溶液,固液比为1:2;所述中药渣为麦冬、甘草、板蓝根的混合物;稻壳炭的制备方法为:(1)将脱水烘干的稻壳颗粒通过高压成型制成宽度4cm方型棒状;(2)将棒状材料放入窑内闭窑处理9h后通过风口排除水汽;(3)炼火出窑:炼火2天待炭全红,当低温炭其宽度收缩至4cm,中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6cm,高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7cm时取出生物炭,利用细沙全覆盖封闭24h,自然冷却。所述甘蔗渣经过下述方式制备:将甘蔗渣粉碎至80目,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常温下搅拌4小时,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干净,于温度为65℃下干燥13小时;将经处理的甘蔗渣与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环氧氯丙烷混合后加热至60℃搅拌5时,将生成产物抽滤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然后加入浓度为27%的乙二胺溶液和浓度为1.5%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加热至90℃反应5小时,将所得产物过滤后用丙酮和去离子水轮流洗涤至产物ph值为中性,最后抽滤将所得甘蔗渣在温度为70℃下干燥12.5小时。所述玉米秸秆通过下述方式处理:e.将衣康酸溶于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20%的衣康酸水溶液,然后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naoh溶液得到中和度为65%的衣康酸溶液后加入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搅拌至完全溶解;f.将玉米秸秆用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后粉碎至150目,然后与n,n-二亚甲基甲酰胺混合后以40khz、300w的超声预处理,然后加入植酸和尿素升温到80℃反应2h,将反应后的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后于温度为55℃下烘干;g.将步骤b中所得产物加热至温度为78℃糊化38min,然后降温至58℃与步骤a中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nh4)2s2o8-nahso3聚合反应2h后将聚合物凝胶倒用乙醇沉淀,洗涤2次后于温度为45℃下干燥,然后用粉碎机粉碎,用丙酮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分离8小时,去除均聚物后于温度为70℃下干燥,粉碎。实施例六本实施例的酸性土壤的多效性调理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自然通风3~5天;(2)将腐熟有机肥均匀撒在翻耕后的土壤上,阳光照射2~3天,然后再次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对土壤进行翻耕;(3)在再次翻耕后的土壤上均匀喷洒稀释后的土壤调理剂,最后采用液压翻转犁地机进行翻耕;所述腐熟有机肥通过下述方式制备:将菜叶、菜根密封封装后深埋发酵10天与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混合,在温度为35℃下密封发酵30天,所述牛粪和鸡粪以及酒糟的重量比为2:10:1;所述调理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酰胺35份、酚醛树脂3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矿石35份、牡蛎壳粉15份、微生物菌15份、聚乙烯醇15份、聚醋酸乙烯酯15份、硫酸铵7份、稻壳炭25份、脱硫石膏4份、中药渣10份、甘蔗渣7份、玉米秸秆10份;所述微生物菌为地主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所述矿石粉末为磷矿石、石灰石、蒙脱石和橄榄石的混合物;所述中药渣通过下述方式制备:a.将中药渣洗净、烘干、粉碎至粒径为90目,然后加入活化剂,按一定的固液比充分搅拌混匀,于室温下静置24h;b.将浸渍好的料液于温度为85℃下干燥,烘干至含水率<15%,然后将其放入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活化温度550℃,然后恒温1.3小时;c.将活化好的样品冷却后,用浓度为3mol/l的hcl溶液酸洗,浸泡35min后,用温度为75℃的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ph值在中性范围;d.将洗涤好的样品放入干燥箱中,于温度为115℃下烘干后冷却并研磨粉碎至粒径为230目;所述活化剂为浓度为3mol/l的氯化锌溶液,固液比为1:2;所述中药渣为麦冬、甘草、板蓝根的混合物;稻壳炭的制备方法为:(1)将脱水烘干的稻壳颗粒通过高压成型制成宽度4cm方型棒状;(2)将棒状材料放入窑内闭窑处理7h后通过风口排除水汽;(3)炼火出窑:炼火2天待炭全红,当低温炭其宽度收缩至4cm,中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6cm,高温炭其宽度收缩至3.7cm时取出生物炭,利用细沙全覆盖封闭24h,自然冷却。所述甘蔗渣经过下述方式制备:将甘蔗渣粉碎至90目,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常温下搅拌3.5小时,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干净,于温度为65℃下干燥13小时;将经处理的甘蔗渣与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环氧氯丙烷混合后加热至55℃搅拌5小时,将生成产物抽滤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然后加入浓度为27%的乙二胺溶液和浓度为1.5%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加热至90℃反应5小时,将所得产物过滤后用丙酮和去离子水轮流洗涤至产物ph值为中性,最后抽滤将所得甘蔗渣在温度为65℃下干燥12.5小时。所述玉米秸秆通过下述方式处理:e.将衣康酸溶于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20%的衣康酸水溶液,然后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naoh溶液得到中和度为65%的衣康酸溶液后加入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搅拌至完全溶解;f.将玉米秸秆用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后粉碎至150目,然后与n,n-二亚甲基甲酰胺混合后以40khz、300w的超声预处理,然后加入植酸和尿素升温到70℃反应4h,将反应后的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后于温度为50℃下烘干;g.将步骤b中所得产物加热至温度为80℃糊化35min,然后降温至60℃与步骤a中的产物混合,然后加入浓度为20%的(nh4)2s2o8-nahso3聚合反应3h后将聚合物凝胶倒用乙醇沉淀,洗涤3次后于温度为50℃下干燥,然后用粉碎机粉碎,用丙酮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分离12小时,去除均聚物后于温度为60℃下干燥,粉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菌的芽孢率高于70%以上。施用本发明土壤调理剂对酸性紫色土壤ph的影响:施用本发明壤调理剂对调节酸性紫色土壤的ph值有良好的改良作用。由下表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施用本发明生态土壤调理剂的紫色土壤ph值上升1.1个单位,土壤活性酸含量降低25%,说明施用本发明生态土壤调理剂可以有效中和土壤活性酸,提高土壤ph值。项目ph活性酸(cmol/kg)施用土壤调理剂(50kg/亩5.90.45对照组(未施用)4.80.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