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3352发布日期:2019-01-14 18:1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盒,具体为一种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属于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弓蟹亚科、绒螯蟹属,华绒螯蟹是一种经济蟹类,其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敌,掌部内外缘密生绒毛,绒螯蟹因此而得名,幼蟹养殖过程中,因为蜕壳频繁,周期较短,导致幼蟹的养殖阶段互相残杀造成的损耗很大,使得养殖成本增加,为了克服河蟹幼蟹现有的养殖方法的不足,依据河蟹易互相争斗的特性,则出现了一种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每个河蟹幼蟹单独在一个盒中养殖,能克服同类和敌害威胁导致蜕壳成功率低下,蜕壳后的软壳蟹受到同类和其他敌害攻击造成致残或死亡,同时该装置也可以作为研究型单养实验设施,方便记录、观察、收集残饵,清理等。

目前,虽然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产品层出不穷,但是总的来看却大都存在着一些通病,其一、现有的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没有设置吊环,导致在大面积水体养殖时,无法根据需要进行悬吊养殖,其二、盒盖的顶部没有设置空隙,导致在投喂时不可直接从盒盖上的空隙进行投喂,同时也不可在此空隙观察幼蟹的生长情况,清污时也无法用橡胶管从此空隙利用虹吸原理清除杂物,其三、现有的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大多通过旋转螺丝进行旋拧连接,导致每次在将盒盖与盒身的开合过程都极为的繁琐,大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包括盒身、盒盖、吊环、第一孔洞、盒底、第二孔洞、空隙、网布、连接板、转轴、卡扣、推拉杆和卡扣凹槽;用密度大于1kg/m3的pvc塑料一次性注塑而成的所述盒身构成该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的主体结构,所述盒盖位于盒身的上方并通过扣接进行连接,所述吊环位于盒盖的左右两侧并螺丝扣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孔洞位于盒身的侧面且均等距设置且每个第一孔洞均等大,所述盒底位于盒身的底部并通过热熔无缝塑结法与盒身进行塑结连接,所述第二孔洞共分为两部分且每部分均设置有多个等大等距的贯穿盒底的孔洞,所述空隙贯穿盒盖的顶部面板且设置在盒盖顶部面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网布通过热熔胶无缝胶结在空隙的内壁,所述连接板焊接在盒盖的侧边且连接板设置有螺孔,所述转轴转动焊接在盒盖的两侧内部,所述卡扣通过与转轴进行焊接转动连接在盒盖的两侧,所述推拉杆焊接在卡扣上且贯穿突出盒盖设置,所述卡扣凹槽呈内凹式设置在盒身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为了保证该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足够的坚固耐用,所述盒身长30cm,宽18cm,高18cm,吊环直径1.5cm,环粗3mm,盒身和盒盖厚度为2mm,且所用来制作盒身、盒盖和吊环的材料均为高密度的分子结构材料。

优选的,为了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悬吊养殖,并使悬吊的操作尽可能的简化,所述吊环底部焊接设置有铜柱螺纹转杆,且该螺纹转杆采用高纯度的铜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的,为了保证投喂时可直接从盒盖上的空隙进行投喂,同时也可在此空隙观察幼蟹的生长情况,清污时也可用橡胶管从此空隙利用虹吸原理清除杂物,所述网布为一种较稀疏的网,且该网布由一种具有耐腐蚀耐潮湿性能且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的材料制作而成的网状材料。

优选的,为了使盒内的河蟹幼蟹单体能够更多的与外界环境接触,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为镂空的小孔,直径为3mm,且小孔间距2cm。

优选的,为了防止每次在将盒盖与盒身的开合过程都极为的繁琐,从而大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所述卡扣通过转轴和推拉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且卡扣的尺寸小于卡扣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设计合理,盒身长30cm,宽18cm,高18cm,吊环直径1.5cm,环粗3mm,盒身和盒盖厚度为2mm,且所用来制作盒身、盒盖和吊环的材料均为高密度的分子结构材料,保证该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足够的坚固耐用,吊环底部焊接设置有铜柱螺纹转杆,且该螺纹转杆采用高纯度的铜材料制作而成,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悬吊养殖,并使悬吊的操作尽可能的简化,网布为一种较稀疏的网,且该网布由一种具有耐腐蚀耐潮湿性能且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的材料制作而成的网状材料,保证投喂时可直接从盒盖上的空隙进行投喂,同时也可在此空隙观察幼蟹的生长情况,清污时也可用橡胶管从此空隙利用虹吸原理清除杂物,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为镂空的小孔,直径为3mm,且小孔间距2cm,使盒内的河蟹幼蟹单体能够更多的与外界环境接触,卡扣通过转轴和推拉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且卡扣的尺寸小于卡扣凹槽,防止每次在将盒盖与盒身的开合过程都极为的繁琐,从而大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立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底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顶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细部示意图。

图中:1、盒身,2、盒盖,3、吊环,4、第一孔洞,5、盒底,6、第二孔洞,7、空隙,8、网布,9、连接板,10、转轴,11、卡扣,12、推拉杆和13、卡扣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包括盒身1、盒盖2、吊环3、第一孔洞4、盒底5、第二孔洞6、空隙7、网布8、连接板9、转轴10、卡扣11、推拉杆12和卡扣凹槽13;用密度大于1kg/m3的pvc塑料一次性注塑而成的所述盒身1构成该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的主体结构,所述盒盖2位于盒身1的上方并通过扣接进行连接,所述吊环3位于盒盖2的左右两侧并螺丝扣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孔洞4位于盒身1的侧面且均等距设置且每个第一孔洞4均等大,所述盒底5位于盒身1的底部并通过热熔无缝塑结法与盒身1进行塑结连接,所述第二孔洞6共分为两部分且每部分均设置有多个等大等距的贯穿盒底5的孔洞,所述空隙7贯穿盒盖2的顶部面板且设置在盒盖2顶部面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网布8通过热熔胶无缝胶结在空隙7的内壁,所述连接板9焊接在盒盖2的侧边且连接板9设置有螺孔,所述转轴10转动焊接在盒盖2的两侧内部,所述卡扣11通过与转轴10进行焊接转动连接在盒盖2的两侧,所述推拉杆12焊接在卡扣11上且贯穿突出盒盖2设置,所述卡扣凹槽13呈内凹式设置在盒身1的左右两侧。

所述盒身1长30cm,宽18cm,高18cm,吊环3直径1.5cm,环粗3mm,盒身1和盒盖2厚度为2mm,且所用来制作盒身1、盒盖2和吊环3的材料均为高密度的分子结构材料,保证该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足够的坚固耐用,所述吊环3底部焊接设置有铜柱螺纹转杆,且该螺纹转杆采用高纯度的铜材料制作而成,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悬吊养殖,并使悬吊的操作尽可能的简化,所述网布8为一种较稀疏的网,且该网布8由一种具有耐腐蚀耐潮湿性能且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的材料制作而成的网状材料,保证投喂时可直接从盒盖2上的空隙进行投喂,同时也可在此空隙观察幼蟹的生长情况,清污时也可用橡胶管从此空隙利用虹吸原理清除杂物,所述第一孔洞4和第二孔洞6为镂空的小孔,直径为3mm,且小孔间距2cm,使盒内的河蟹幼蟹单体能够更多的与外界环境接触,所述卡扣11通过转轴和推拉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且卡扣11的尺寸小于卡扣凹槽13,防止每次在将盒盖2与盒身1的开合过程都极为的繁琐,从而大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时,先将河蟹幼蟹单体置入该河蟹幼蟹单体养殖盒,然后将盒盖2通过其内部的卡扣11与盒身1上的卡扣凹槽13进行对接卡紧,防止盒身1和盒盖2分离,然后将吊环3旋拧在连接板9上,使该装置在需要时能够进行悬挂设置,然后通过空隙7对该装置内部的河蟹幼蟹单体进行投喂,同时也可在此空隙观察幼蟹的生长情况,清污时也可用橡胶管从此空隙利用虹吸原理清除杂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