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楼的仿野生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6845发布日期:2019-03-02 00:4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楼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重楼以根茎入药,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我国传统中医认为重楼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用于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伤痛、惊风抽搐等症。长期以来,重楼是我国民间用来治病的一种中草药,同时也是著名的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片、宫血宁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组成药物。近年来,通过对重楼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已从中分离鉴定了50余种化合物,主要有脂肪酸酯、甾醇及其甙、黄酮甙、c27甾体皂甙、c21孕甾烷甙、β-蜕皮激素及多糖,其中甾体皂甙44种,占总化合物的80%以上。甾体皂甙元为螺甾烷醇类、异螺甾烷醇类、味甾烷醇类以及变形螺甾类,均有很强的生理和药理活性。现代药理研究重楼有止血、祛痰和抑菌、镇静镇痛、抗早孕杀灭精子、抗细胞毒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性皮炎、外科炎症以及肿瘤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目前,药材原料仍然主要来自野生。由于近年来不断发现其新的药用价值,致使需求量越来越大。但重楼的生长周期长,野生资源非常紧缺,重楼产区已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恶性循环中。随着价格的上涨导致采挖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生长速度,使重楼资源已面临稀缺状态,急需大规模的人工驯化栽培。

然而现有经过驯化的人工种植的重楼,由于使用了农药,或促根剂等化学药物,严重影响了重楼的品质,只是一味提高其产量,而降低了其药用价值。因此,野生的重楼更具有药用价值,实用性更强,而人工种植的重楼则没有原生态的重楼好。同时,由于重楼生长期长,如果选择大田种植,对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浪费。因此,逐渐发展出林下种植的模式,一方面避免了占用耕地,另一方面无需搭建遮荫棚就满足了重楼喜阴的特性。

但是,林下种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地块环境复杂,大多都有一定的坡度,平整度较差,不便于耕种和管理;林木高度参差不齐,林木之间的距离长短不一,遮荫透光率不均一。因此,需要探索更新的重楼种植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重楼存活率、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土地使用率,最大程度保留野生重楼药用品质的重楼仿野生种植方法。

一种重楼的仿野生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种植地选择:选择株行距规则,株高在3m以上的柑橘林作为种植地,选择的种植地生态环境为海拔800~1000m,年降雨量800~1200mm,年均温度13~20℃,无霜多雾、气候湿润,土壤为弱酸性、蓄水透气性好、疏松、富含有机质;

b、整地:拔除杂草,清除碎块,在柑橘树之间开挖定植沟,定植沟的宽度为30~50cm,深度为25~30cm,沟长依具体林况确定;开挖定植沟之后,每公顷撒800kg~1000kg石灰,进行土壤消毒杀虫和酸碱度调整,使土壤的ph值在6.5~6.8之间;

c、施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鸡粪2t、腐殖土1t、砂质土1t,按2:1:1比例翻拌均匀;

d、种苗处理:重楼倒苗后,取根茎,按垂直于根茎主轴方向,从顶芽以下2cm处的根状茎横切段切割,作为带顶芽种苗;切段后伤口用1‰高锰酸钾溶液处理30min,再将种苗种植到苗床上,在苗床上集中培育两个月;

e、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扩繁:以柑橘为宿主植物;将河沙和土壤按3:1混合,把河沙土壤混合物过1mm筛,121℃水蒸汽灭菌2h,加入0.005~0.01%尿素和0.02~0.04%过磷酸钙,接种3%~5%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20g~30g,用层施法或混施法拌匀,然后加入18%~22%水,播种所述宿主植物的种子,常规管理,3~4个月后即可收获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所述百分比为河沙土壤混合物总量的重量百分比;

f、移栽和定植:将重楼苗移栽到柑橘林下,按照20~25cm的株距和10-12cm的深度挖穴,移栽前将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撒入穴中,每个穴加入所述丛枝菌根真菌菌剂50g,然后将重楼苗移栽到穴中;移栽后浇透一次定根水,以后根据土壤墒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g、田间管理:

g1、间苗:在6月中下旬进行间苗,同时查塘补缺,间苗前先浇水,用木撬取苗,补苗时浇定根水,充分利用小苗,保证全苗和足够的密度;

g2、中耕除草:先拔除重楼植株周围50cm范围内的杂草;然后进行中耕,中耕为浅耕,以不伤及重楼的地上部分与须根为宜;

g3、水分管理:冬、春两季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涝,防止水淹,土壤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

g4、施肥:每年5月下旬,每亩施含氮量0.3~0.6%的有机氮液1000~1500kg追于根部,有机氮液选用人、畜粪尿水或沼气液,7月下旬每亩追施农家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8~20kg,硫酸钾5~15kg,11月地上部分倒苗后,再施农家肥2000~3000kg;

g5、追肥及培土:在6月上旬重施追肥,每亩用牛羊厩粪或土杂肥1500~2500千克,普钙20~30千克施于根部后结合清沟大培土,培土必须松散,保持墒面,沟底无积水;

h、病虫害防治:

h1、黑班病的防治:排水排湿,降低空气湿度,减轻发病;发病初期喷洒1%茴毒清水剂300-500倍液,或50%甲基硫苗灵悬浮1500~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h2、茎腐病的防治:移栽前苗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作为“送嫁药”;剔除病苗;大田发病初期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塘,每隔10天1次,连灌2—3次;

h3、金龟子的防治:晚间用火把诱杀成虫,用鲜菜叶喷敌百虫放于墒面诱杀幼虫;整地作墒时,每亩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1.5~2千克,或3x呋哺丹颗粒剂2~3千克;

i、采收:选择晴天,先割除茎叶,然后用锄头从侧面开挖,挖出整个根状茎,抖落泥土。

进一步地,步骤a所述柑橘林的株距为2~3m,行距为2~3m。

进一步地,步骤a所述柑橘林的透光率控制在20%~30%之间。

进一步地,步骤e所述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mellea)、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和根内球囊霉(glomusintraradices)。

进一步地,步骤g2所述中耕每年3次以上,即种植后至植株封行前2~3次,花果期结束后1~2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柑橘树是一种常绿果树,在柑橘林下生态种植是一种近自然的种植方法,根据野生重楼的生态习性,以及林下多样的微生境和适宜的林冠层的透光率,借助其自然遮荫作用,无需搭建遮荫棚就满足了重楼喜阴的特性。

2、与柑橘进行套作,在管理上针对单株或者丛株进行,精确定位,更为精细,充分利用果园的土地,不占用专门的耕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3、果园一般土地较平整,经过前期开垦,石块等杂物少,利于重楼的种植;此外,相比于野生林木,果树株行距比较一致,柑橘树不会太高,也便于树冠的修剪,易于控制透光率。

4、采用混合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扩繁形成的群落接近自然状态,菌种间协同配合能更好的发挥促生提质的作用;丛枝菌根真菌与重楼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后,能活化土壤磷、锌养分、改善重楼的矿质营养状况,增强重楼抗逆性,提高了存活率,促进重楼生长。

5、柑橘根毛少且短,其生长发育往往需要依赖丛枝菌根真菌的帮助来吸收水分和养分,本发明在重楼的种植中引入丛枝菌根真菌,与重楼套种的柑橘也同样可以从中收益。丛枝菌根真菌可增大柑橘叶片面积,增加叶片数,增大植株茎粗和根系体积,增强柑橘光合作用和生长势,还可提高柑橘抗干旱胁迫,抗盐胁迫,抗高温胁迫和抗微生物胁迫等能力。

6、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扩繁以柑橘为宿主植物,扩繁的菌剂与柑橘有更好的共生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a、种植地选择:选择株行距规则,株高在3m以上,株行距为2×2m的柑橘林作为种植地,通过修剪枝叶,将透光率控制在20~30%之间;种植地海拔800~1000m,年降雨量800~1200mm,年均温度13~20℃,无霜多雾、气候湿润,土壤为弱酸性、蓄水透气性好、疏松、富含有机质;

b、整地:拔除杂草,清除碎块,在柑橘树之间开挖宽度为30cm,深度为25cm的定植沟,沟长根据具体林况确定;开挖定植沟之后,每公顷撒800kg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和酸碱度调整,使土壤的ph值在6.5~6.8之间,并进行消毒杀虫处理;

c、施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鸡粪2t、腐殖土1t、砂质土1t,按2:1:1比例翻拌均匀;

d、种苗处理:重楼倒苗后,取根茎,按垂直于根茎主轴方向,从顶芽以下2cm处的根状茎横切段切割,作为带顶芽种苗;切段后伤口用1‰高锰酸钾溶液处理30min,再将种苗种植到苗床上,在苗床上集中培育两个月;

e、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扩繁:

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菌种包括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mellea)、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intraradices),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菌丝及被侵染根段。

将河沙和土壤按3:1混合,以柑橘为宿主植物;把河沙土壤混合物过1mm筛,121℃水蒸汽灭菌2h,加入0.005%尿素和0.02过磷酸钙,接种5%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20g,用层施法或混施法拌匀,然后加入18%水,播种所述宿主植物的种子,常规管理,3~4个月后即可收获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所述百分比为河沙土壤混合物总量的重量百分比;

f、移栽和定植:在柑橘林下按照20cm的株距挖穴,穴的深度10~12cm,将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撒入穴中,每个穴加入所述丛枝菌根真菌菌剂50g,然后将重楼移栽到穴中;移栽后浇透一次定根水,以后根据土壤墒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g、田间管理:

g1、间苗:在6月中下旬进行间苗,同时查塘补缺,间苗前先浇水,用木撬取苗,补苗时浇定根水,充分利用小苗,保证全苗和足够的密度;

g2、中耕除草:先拔除重楼植株周围50cm范围内的杂草;然后进行中耕,中耕以不伤及重楼的地上部分与须根为宜;

g3、水分管理:冬、春两季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涝,防止水淹,土壤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

g4、施肥:每年5月下旬,每亩施含氮量0.3%的有机氮液1500kg追于根部,有机氮液选用人、畜粪尿水或沼气液,7月下旬每亩追施农家肥1000kg,过磷酸钙8kg,硫酸钾5kg,11月地上部分倒苗后,再施农家肥2000kg;

g5、追肥及培土:在6月上旬重施追肥,每亩用牛羊厩粪或土杂肥1500千克,普钙20千克施于根部后结合清沟大培土,培土必须松散,保持墒面,沟底无积水;

h、病虫害防治:

h1、黑班病的防治:排水排湿,降低空气湿度,减轻发病;发病初期喷洒1%茴毒清水剂300倍液;

h2、茎腐病的防治:移栽前苗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作为“送嫁药”;剔除病苗;大田发病初期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塘,每隔10天1次,连灌2次;

h3、金龟子的防治:晚间用火把诱杀成虫,并用鲜菜叶喷敌百虫放于墒面诱杀幼虫;整地作墒时,每亩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1.5千克;

i、采收:选择晴天,先割除茎叶,然后用锄头从侧面开挖,挖出整个根状茎,抖落泥土。

实施例二:

a、种植地选择:选择株行距规则,株高在3m以上,株行距为3×3m的柑橘林作为种植地,通过修剪枝叶,将透光率控制在20~30%之间;种植地海拔800~1000m,年降雨量800~1200mm,年均温度13~20℃,无霜多雾、气候湿润,土壤为弱酸性、蓄水透气性好、疏松、富含有机质;

b、整地:拔除杂草,清除碎块,在柑橘树之间开挖宽度为50cm,深度为30cm的定植沟,沟长根据具体林况确定;开挖定植沟之后,每公顷撒1000kg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和酸碱度调整,使土壤的ph值在6.5~6.8之间,并进行消毒杀虫处理;

c、施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鸡粪2t、腐殖土1t、砂质土1t,按2:1:1比例翻拌均匀;

d、种苗处理:重楼倒苗后,取根茎,按垂直于根茎主轴方向,从顶芽以下2cm处的根状茎横切段切割,作为带顶芽种苗;切段后伤口用1‰高锰酸钾溶液处理30min,再将种苗种植到苗床上,在苗床上集中培育两个月;

e、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扩繁:

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菌种包括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mellea)、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intraradices),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菌丝及被侵染根段。

将河沙和土壤按3:1混合,以柑橘为宿主植物;把河沙土壤混合物过1mm筛,121℃水蒸汽灭菌2h,加入0.01%尿素和0.04%过磷酸钙,接种3%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30g,用层施法或混施法拌匀,然后加入22%水,播种所述宿主植物的种子,常规管理,3~4个月后即可收获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所述百分比为河沙土壤混合物总量的重量百分比;

f、移栽和定植:在柑橘林下按照25cm的株距挖穴,穴的深度10~12cm,将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撒入穴中,每个穴加入所述丛枝菌根真菌菌剂50g,然后将重楼移栽到穴中;移栽后浇透一次定根水,以后根据土壤墒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g、田间管理:

g1、间苗:在6月中下旬进行间苗,同时查塘补缺,间苗前先浇水,用木撬取苗,补苗时浇定根水,充分利用小苗,保证全苗和足够的密度;

g2、中耕除草:先拔除重楼植株周围50cm范围内的杂草;然后进行中耕,中耕以不伤及重楼的地上部分与须根为宜;

g3、水分管理:冬、春两季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涝,防止水淹,土壤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

g4、施肥:每年5月下旬,每亩施含氮量0.6%的有机氮液1000kg追于根部,有机氮液选用人、畜粪尿水或沼气液,7月下旬每亩追施农家肥1500kg,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15kg,11月地上部分倒苗后,再施农家肥3000kg;

g5、追肥及培土:在6月上旬重施追肥,每亩用牛羊厩粪或土杂肥2500千克,普钙30千克施于根部后结合清沟大培土,培土必须松散,保持墒面,沟底无积水;

h、病虫害防治:

h1、黑班病的防治:排水排湿,降低空气湿度,减轻发病;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苗灵悬浮1500倍液;

h2、茎腐病的防治:移栽前苗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作为“送嫁药”;剔除病苗;大田发病初期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塘,每隔10天1次,连灌3次;

h3、金龟子的防治:晚间用火把诱杀成虫,并用鲜菜叶喷敌百虫放于墒面诱杀幼虫;整地作墒时,每亩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

i、采收:选择晴天,先割除茎叶,然后用锄头从侧面开挖,挖出整个根状茎,抖落泥土。

实施例三:

a、种植地选择:选择株行距规则,株高在3m以上,株行距为2.5×2.5m的柑橘林作为种植地,通过修剪枝叶,将透光率控制在20~30%之间;种植地海拔800~1000m,年降雨量800~1200mm,年均温度13~20℃,无霜多雾、气候湿润,土壤为弱酸性、蓄水透气性好、疏松、富含有机质;

b、整地:拔除杂草,清除碎块,在柑橘树之间开挖宽度为40cm,深度为30cm的定植沟,沟长根据具体林况确定;开挖定植沟之后,每公顷撒900kg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和酸碱度调整,使土壤的ph值在6.5~6.8之间,并进行消毒杀虫处理;

c、施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鸡粪2t、腐殖土1t、砂质土1t,按2:1:1比例翻拌均匀;

d、种苗处理:重楼倒苗后,取根茎,按垂直于根茎主轴方向,从顶芽以下2cm处的根状茎横切段切割,作为带顶芽种苗;切段后伤口用1‰高锰酸钾溶液处理30min,再将种苗种植到苗床上,在苗床上集中培育两个月;

e、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扩繁:

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菌种包括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mellea)、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intraradices),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菌丝及被侵染根段。

将河沙和土壤按3:1混合,以柑橘为宿主植物;把河沙土壤混合物过1mm筛,121℃水蒸汽灭菌2h,加入0.008%尿素和0.03%过磷酸钙,接种4%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25g,用层施法或混施法拌匀,然后加入20%水,播种所述宿主植物的种子,常规管理,3~4个月后即可收获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所述百分比为河沙土壤混合物总量的重量百分比;

f、移栽和定植:在柑橘林下按照22cm的株距挖穴,穴的深度10~12cm,将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撒入穴中,每个穴加入所述丛枝菌根真菌菌剂50g,然后将重楼移栽到穴中;移栽后浇透一次定根水,以后根据土壤墒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g、田间管理:

g1、间苗:在6月中下旬进行间苗,同时查塘补缺,间苗前先浇水,用木撬取苗,补苗时浇定根水,充分利用小苗,保证全苗和足够的密度;

g2、中耕除草:先拔除重楼植株周围50cm范围内的杂草;然后进行中耕,中耕以不伤及重楼的地上部分与须根为宜;

g3、水分管理:冬、春两季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涝,防止水淹,土壤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

g4、施肥:每年5月下旬,每亩施含氮量0.5%的有机氮液1200kg追于根部,有机氮液选用人、畜粪尿水或沼气液,7月下旬每亩追施农家肥1250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10kg,11月地上部分倒苗后,再施农家肥2500kg;

g5、追肥及培土:在6月上旬重施追肥,每亩用牛羊厩粪或土杂肥2000千克,普钙25千克施于根部后结合清沟大培土,培土必须松散,保持墒面,沟底无积水;

h、病虫害防治:

h1、黑班病的防治:排水排湿,降低空气湿度,减轻发病;发病初期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h2、茎腐病的防治:移栽前苗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作为“送嫁药”;剔除病苗;大田发病初期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塘,每隔10天1次,连灌3次;

h3、金龟子的防治:晚间用火把诱杀成虫,并用鲜菜叶喷敌百虫放于墒面诱杀幼虫;整地作墒时,每亩撒施x呋哺丹颗粒剂2千克;

i、采收:选择晴天,先割除茎叶,然后用锄头从侧面开挖,挖出整个根状茎,抖落泥土。

本发明选择常绿果树柑橘作为重楼的林下生长环境,是一种近自然的种植方法,根据野生重楼的生态习性,以及林下多样的微生境和适宜的林冠层的透光率,借助其自然遮荫作用,无需搭建遮荫棚就满足了重楼喜阴的特性,最大程度保留野生重楼的药用品质;相比于野生林木,果树株行距比较一致,且柑橘树高度可控,便于树冠的修剪,易于控制透光率;同时,采用混合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扩繁形成的群落接近自然状态,菌种间协同配合能更好的发挥促生提质的作用;丛枝菌根真菌与重楼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后,能活化土壤磷、锌养分、改善重楼的矿质营养状况,增强重楼抗逆性,提高了存活率,促进重楼生长;也满足了柑橘因根毛少且短,其生长发育需要依赖丛枝菌根真菌的帮助来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要求,可增大柑橘叶片面积,增加叶片数,增大植株茎粗和根系体积,增强柑橘光合作用和生长势,还可提高柑橘抗干旱胁迫,抗盐胁迫,抗高温胁迫和抗微生物胁迫等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