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摘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4412发布日期:2018-08-21 16:40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摘果器。



背景技术:

花生作为一种主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北方种植范围较广,但是,长久以来,花生的收获都是一种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农业活动。虽然花生联合收获机已经在一些地方推广使用,但是目前看来,这种花生联合收获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大范围种植且土壤环境较好的田地中收获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对于小块种植且农田土壤环境并不理想的农田中,人工收获依旧是最主要的花生收获方式。这种情况下,花生的采摘一般靠人力来摔打花生果秧,使果实掉落,往往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劳动强度较大。如果有一种能够在结构简单且适宜在田间作业的摘果机械会极大的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花生摘果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花生摘果器,包括机箱、传输带和打果滚轮,所述机箱上设有输秧台面,输秧台面上设有输料通道,输秧台面一端对应输料通道设有输料口,输料通道与机箱内部连通,机箱内位于输料通道两侧对称设有传输带,两传输带的传输面位于输料通道之间,且两传输带的传输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输料通道的宽度,所述机箱内位于两传输带下方设有多个打果滚轮,其中一打果滚轮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相邻的两个打果滚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所述机箱底部为斜坡状,机体底部一侧设有出果口,机箱底部四周分别设有支撑腿。

进一步,所述机箱内位于输料通道两侧的其中一传输带通过第一驱动电机进行传动。

进一步,所述机箱内设有三个打果滚轮,打果滚轮上设有多根打果杆,打果滚轮与两传输带之间的间距为10-15cm。

进一步,所述机箱内位于出果口两侧分别设有集果斜坡。

进一步,所述机箱底部位于出果口处设有漏土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花生摘果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输料通道及机箱内位于输料通道两侧的传输带进行输送花生秧,将花生秧结果的一端朝向机箱内,两传输带夹持花生秧传输过程中,机箱内的打果滚轮将花生果仁打落,实现全自动打果,效率高,节省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秧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2输秧台面,3传输带,4第一驱动电机,5输料口,6打果滚轮,7打果杆,8第二驱动电机,9集果斜坡,10出果口,11输料通道,12漏土网,13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用新型一种花生摘果器,包括机箱1、传输带3和打果滚轮6,所述机箱1上设有输秧台面2,输秧台面2上设有输料通道11,输秧台面2一端对应输料通道11设有输料口5,输料通道11与机箱1内部连通,机箱1内位于输料通道11两侧对称设有传输带3,两传输带3的传输面位于输料通道11之间,且两传输带3的传输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输料通道11的宽度,所述机箱1内位于两传输带3下方设有多个打果滚轮6,其中一打果滚轮6通过第二驱动电机8带动,相邻的两个打果滚轮6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所述机箱1底部为斜坡状,机体底部一侧设有出果口10,机箱1底部四周分别设有支撑腿13。

进一步,所述机箱1内位于输料通道11两侧的其中一传输带3通过第一驱动电机4进行传动。

进一步,所述机箱1内设有三个打果滚轮6,打果滚轮6上设有多根打果杆7,打果滚轮6与两传输带3之间的间距为10-15cm。

进一步,所述机箱1内位于出果口10两侧分别设有集果斜坡9。

进一步,所述机箱1底部位于出果口10处设有漏土网12。

该实用新型一种花生摘果器,使用时通过输料通道11及机箱1内位于输料通道11两侧的传输带3进行输送花生秧,将花生秧结果的一端朝向机箱1内,通过输料口5进行起始送料,两传输带3夹持花生秧传输过程中,机箱1内的打果滚轮6将花生果仁打落,实现全自动打果,效率高,节省劳动成本。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