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水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5957发布日期:2018-09-11 19:50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吸水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植物栽培大多采用塑料、陶制容器,内盛土壤或基质。为了避免容器内土壤中积水而出现烂根等现象,大多数容器在底部开有漏水孔并且配有托盘。对沙质土壤或基质进行浇水后,水分会快速渗过土壤或基质,从漏水孔中漏出,导致土壤或基质中含水不足,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对于漏水较快的土壤或基质可以采取多次浇水的方法,但是会增加人力成本,并且多次浇水后会导致土壤或基质板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自吸水栽培装置,能够合理利用水和液肥,避免浪费,同时增加土壤或基质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促进植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吸水栽培装置,以解决现有栽培装置内的土壤或基质含水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吸水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容器、吸水装置以及水槽,栽培容器与水槽从上到下堆叠放置,吸水装置贯穿栽培容器的底部;栽培容器设有贯穿栽培容器底部的透水孔,透水孔连通栽培容器和水槽;吸水装置包括引水导管以及吸水件;引水导管的外侧壁与栽培容器的底部连接,引水导管设有多个贯穿引水导管侧壁的引水孔;吸水件的一部分保持在引水导管内,吸水件的另一部分暴露于水槽内。

为栽培容器中的植物浇水时,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透水孔进入水槽中。引水导管可以将吸水件置于栽培容器的部分固定在土壤或基质中,不会因为土壤或基质使吸水件放置不规则,从而导致栽培容器中各处的土壤或基质的水分含量差距较大,影响部分植物的生长。吸水件可以将水槽中的水通过毛细现象输送到土壤或基质中,使土壤或基质中的水分充足,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由此不需要经常对植物进行浇水来使土壤或基质中的水分充足。栽培容器和水槽堆叠放置,可以直接挪开栽培容器,直接向水槽中添加水、营养物质等,防止因为浇水次数过多而导致出现土壤板结现象。

进一步地,上述吸水件是海绵。

进一步地,上述吸水装置的外侧设有第一透水件。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透水件是土工布。

吸水装置外侧的第一透水件能够使水分通过并且能够阻止土壤或基质通过,防止土壤或基质堵塞引水孔或进入引水导管内部堵塞吸水件,使进入土壤或基质中的水分减少。土工布的透水性好并且耐腐蚀,能够长期满足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上述栽培容器的内壁设有第二透水件,引水导管贯穿所述第二透水件。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透水件是土工布。

设置在栽培容器内壁的第二透水件能够使水分进入到水槽中并且能够阻止土壤或基质进入到水槽中,防止土壤或基质堵塞吸水件,导致吸水件的作用降低。

进一步地,上述栽培容器的底部边缘设有凹槽,水槽的顶部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块。

水槽与栽培容器通过凹槽和凸块相互配合,使栽培容器不容易脱离水槽。

进一步地,上述水槽的顶部侧面设有上溢水孔,水槽的底部侧面设有下溢水孔,上溢水孔和下溢水孔分别与堵塞接头连接。

上溢水孔可以放掉水槽中多余的水,并且可以通过上溢水孔将水位控制在上溢水孔以下,防止水位过高从水槽和栽培容器的连接处溢出或栽培容器下部的土壤或基质浸泡在水中,从而导致植物出现烂根等现象。在不方便移动栽培容器是,上溢水孔还可以将外部的水分输送到水槽中,下溢水孔可以将水槽中的水放到外界,对水槽中的水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上述堵塞接头包括连接管以及与连接管密封连接的密封盖,连接管分别与上溢水孔和下溢水孔连接。

连接管可以与外部水管连接,将水输送到水槽中或将水放到外界,密封盖使水分不会从上溢水孔或下溢水孔中溢出。

进一步地,上述水槽的外侧壁设置有导水槽,与上溢水孔连接的连接管置于导水槽中。

在打开上溢水孔处的密封盖观察水温高低时,水分从上溢水孔流到导水槽中,不会流到地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引水导管将吸水件固定在栽培容器中,吸水件将水槽中的水分通过毛细现象输到土壤或基质中,使土壤或基质中的水分充足,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吸水栽培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栽培容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槽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堵塞接头的示意图。

图中:100-自吸水栽培装置;110-栽培容器;111-透水孔;112-安装孔;113-凹槽;114-第二透水件;120-吸水装置;121-引水导管;122-吸水件;123-第一透水件;124-引水孔;125-固定部;126-自由部;130-水槽;131-凸块;132-导水槽;133-上溢水孔;134-下溢水孔;135-堵塞接头;136-连接管;137-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自吸水栽培装置100由栽培容器110、3个吸水装置120以及水槽130。栽培容器110的底部与水槽130的顶部相匹配,栽培容器110与水槽130从下到上堆叠放置。吸水装置120均匀设置在栽培容器110的底部,吸水装置120均贯穿栽培容器110的底部并且均与栽培容器110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栽培容器110的大小,可以设置1个或多个吸水装置120。

请参照图2,栽培容器110呈长方体,其顶部设有水平方向的凸缘,以便搬运等,底部设有凹槽113,以便与水槽130配合安装。栽培容器110的底部设有多个贯穿栽培容器110底部的透水孔111,透水孔111均布在栽培容器110的底部。栽培容器110的底部还设有3个贯穿栽培容器110底部的安装孔112,吸水装置120分别安装在安装孔112中。栽培容器110的内壁设有由土工布制成的第二透水件114,第二透水件114挡住所有透水孔111,吸水装置120均穿过第二透水件11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栽培容器110还可以是圆形的花盆等;安装孔112的数量与吸水装置120的数量相同;第二透水件114还可以由帆布等具有透水性物质制成,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透水件114。

请参照图3,吸水装置120由引水导管121和吸水件122组成。引水导管121的中部通过安装孔112与栽培容器110连接在一起,引水导管121置于栽培容器110内部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由土工布制成的第一透水件123,引水导管121的侧壁设有多个朝向不同方向的引水孔124。吸水件122由海绵制成,其分为固定部125和自由部126,固定部125设置在引水导管121的内部,并且固定部125填满引水导管121的内部,自由部126自由放置在水槽130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水件123也可以由帆布等具有透水性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透水件123;吸水件122也可以是由棉纱、帆布等制成。

请参照图4,水槽130呈长方体,与栽培容器110相互匹配。水槽130的顶部设有与凹槽113相互匹配的凸块131,凸块131和凹槽113相互配合使栽培容器110不会突然从水槽130上脱落。水槽130的一个侧面设有上溢水孔133、下溢水孔134和导水槽132。上溢水孔133设置在水槽130的顶部,下溢水孔134设置在水槽130的底部,上溢水孔133和下溢水孔134分别连接一个设置在水槽130外部的堵塞接头135。与上溢水孔133连接的堵塞接头135置于导水槽132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用木塞、橡胶塞等分别堵住上溢水孔133和下溢水孔134。

栽培容器110和水槽130还可以是一个整体,中间用多孔板隔开,水槽130中的水量由上溢水孔133和下溢水孔134控制。

请参照图4,堵塞接头135包括连接管136和密封盖137。连接管136的一端与上溢水孔133或下溢水孔134连接,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密封盖137密封连接。连接管136的一端设有螺纹可以与外界的水管等连接,将水输送到水槽130中或将水槽130中的水放到外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