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盘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6096发布日期:2018-10-16 17:0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穴盘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花卉在定植后的生长效果决定了其价值。对于今天的城市花卉造景来说,大面积使用同一品种的花卉来进行造景是很常见的,为了达到造景效果,就要求花卉产品需要极高的齐整度。因此,对于花卉生产企业来说来说,齐整度,是花卉作为产品的决定性指标之一。穴盘育苗技术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现象而发展出来的。

现有的穴盘育苗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苗床1、固定连接于苗床1的储水池2和置于储水池2内的若干穴盘3。穴盘3由若干穴孔单元31和顶板32互相连接而成,每个穴孔单元31底部设有排水孔。其工作原理是将植物与基质放在穴盘3内,当需要浇水的时候,在储水池2内排入一定量的水,水通过排水孔渗入穴盘3。

在实际应用中,将穴盘3放在储水池2内吸收水分时,穴盘3底部与储水池2抵触,使得排水孔与储水池2底端抵触,使得空气不容易进入排水孔,导致植物的根的透气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穴盘育苗装置,其优点是可以提高穴盘内的植物的根的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穴盘育苗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苗床、连接于苗床上的储水池和置于储水池内的用于放置基质和植物的若干穴盘,穴盘由若干穴孔单元与顶板互相连接而成,穴孔单元的底部设有排水孔,穴盘还包括插接在相邻两列穴孔单元之间的支撑板,支撑板一端与储水池抵触,远离储水池一端与顶板抵触;

支撑板的高度高于穴盘的高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放有基质与植物的穴盘放置在储水池内,然后将支撑板插接在相邻两列穴孔单元之间,使得支撑板的一端与储水池抵触,支撑板远离储水池一端与顶板抵触,使得穴盘底端与储水池有一定的距离,当对穴盘内的植物浇水时,穴盘内的植物通过排水孔吸收水分,当储水池内的水位低于穴盘底端时,空气通过排水孔流向穴孔单元内的植物,增加穴盘内的植物的根的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苗床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撑架、固定连接于支撑架上的框架和固定连接于框架上的棚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棚网与框架固定连接,支撑架支撑框架稳定存在于地面上,进而使得棚网稳定在地面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有立板,在立板与棚网上固定连接有塑料膜;

塑料膜、立板和棚网之间形成所述储水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储水池内可以储存水,当穴盘内的植物需要浇水时,往储水池内排水,植物通过排水孔吸收水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池池底向一边倾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当植物吸收水分达到需要值时,储水池内的水流向底端排出,防止穴盘内的植物一直泡在水中,产生受涝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上设有若干通气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穴盘上方的空气可以通过通气孔流向穴盘下方,进而通过通气孔流向穴盘内的植物,进一步提高穴盘内植物的根的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穴孔单元包括底壁和设置在底壁上的侧壁;

侧壁远离地面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侧壁与底壁形成容纳腔,用于放置植物与基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靠近储水池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大支撑板与储水池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撑板可以将穴盘更稳定地支撑在储水池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穴孔单元为正四棱台形状,底壁在正四棱台的顶面位置,四个平面侧壁分别在正四棱台的四个侧面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穴孔单元之间的侧壁处于平行关系,使得支撑板更容易插进相邻的穴孔单元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提高穴盘内的植物的根的透气性;

2、减小穴盘内的植物发生受涝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苗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体现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体现穴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体现通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体现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苗床;11、支撑架;12、框架;13、棚网;2、储水池;21、塑料膜;22、立板;3、穴盘;31、穴孔单元;311、底壁;312、侧壁;3111、排水孔;32、顶板;33、容纳腔;321、通气孔;34、支撑板;3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穴盘育苗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苗床1、固定连接于苗床1上的储水池2和置于储水池2内的若干穴盘3。

如图3所示,苗床1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撑架11、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1上的框架12和固定连接于框架12上的棚网13。支撑架11支撑框架12,框架12呈封闭状。结合图1,框架12固定连接有立板22,在立板22与棚网13上固定连接有塑料膜21,塑料膜21、立板22和棚网13之间形成储水池2,使得水可以储存在储水池2内。储水池2池底向一边倾斜,储水池2的水分可以流向低处,进而通过排水管(图中未画出)流出再循环利用。

如图4所示,穴盘3由若干穴孔单元31与顶板32互相连接而成。结合图5,穴孔单元31包括底壁311和设置在底壁311上的侧壁312。底壁311的中心位置设有排水孔3111,使得储水池2内的水可以通过排水孔3111渗入穴盘3内的植物。侧壁312包括四个依次连接的平面侧壁312,侧壁312远离地面一端与顶板32固定连接。穴盘单元31与顶板32之间形成容纳腔33,用于放置基质和植物。穴孔单元31可以设为正四棱台形状,底壁311在正四棱台的顶面位置,四个平面侧壁312分别在正四棱台的四个侧面位置。

不限于上述方案,穴盘单元3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圆柱形、圆台形或其它正多边棱台形等。当穴盘单元31为圆柱形或圆台形时,侧壁312为曲面。当穴盘单元31为正多边棱台形时,侧壁312则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平面侧壁312。

以穴盘单元31为正四棱台形状为例,如图6所示,在顶板32上设有若干通气孔321,通气孔321位于相邻的四个穴孔单元31之间,使得当将穴盘3放在储水池2内的时候,穴盘3上方的空气可以从通气孔321穿过,进而流向穴盘3下端,进而通过排水孔3111流向容纳腔33,给容纳腔33内的植物进行空气供给,提高穴盘3内的植物的透气性。

如图7所示,穴盘3还包括插接在相邻两列穴孔单元31之间的支撑板34,支撑板34呈矩形,且支撑板34的高度大于穴盘3的高度。结合图2,使用时工作人员将穴盘3放置在储水池2内,然后将支撑板34放在相邻两列穴孔单元31之间,支撑板34一端与储水池2抵触,远离储水池2一端与顶板32抵触,使得穴孔单元31的底壁311与储水池2有一定的距离,当储水池2内有一定量的水时,穴盘3通过排水孔3111吸收一定量的水,多余的水流经储水池2底端排走,使得穴孔单元31不会一直泡在水里,防止容纳腔33内的植物受涝,而且当储水池2内的水位低于底壁311的时候,有更多的空气通过排水孔3111流向容纳腔33内的植物。提高植物的根的透气性。也可以将支撑板34设为梯形,使得支撑板可以插接在相邻两列穴孔单元31之间,且支撑板34的两个侧面与穴孔单元31紧密贴合,将穴盘单元31支撑得更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在支撑板34靠近储水池2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5,增大支撑板34与储水池2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撑板34可以将穴盘3更稳定地支撑在储水池2上。

工作过程:工作人员将放有基质与植物的穴盘3放置在储水池2内,然后将支撑板34放在相邻两列穴孔单元31之间,使得支撑板34一端与顶板32接触,另一端与储水池2抵触,使得穴盘3的底壁311与储水池2有一定的距离,当储水池2内的水位低于底壁311时,有更多的空气通过排水孔3111流向容纳腔33内的植物,提高植物的根的透气性。当需要给植物浇水的时候,在储水池2内放有一定量的水,穴盘3内的植物通过排水孔3111吸收水分,多余的水流经储水池2从储水池2的低端排出,防止穴盘3一直泡在水中,产生受涝现象。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