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池用的增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4142发布日期:2018-11-02 20:4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生养殖的打水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水生池用的增氧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养殖的水池中的含氧量,会应用打水机将水面中的氧气注入池水中,以使养殖的水池中具有丰富的含氧量,让水中生存的植物或者鱼类可以呼吸到充足的氧气。具有充足含氧量的水池将有助于水中动物及植物的生长,因此也可以增加其养殖产量。现有的打水机通常是应用叶轮冲击水面,而使得溅起的水花与氧气混和,当水花沉入水中时,氧气也跟着被带入水中。

而打水机在翻滚水面时,必须考虑其翻水深度,以产生所需要的水中溶氧量。若叶轮高度过高,将会使得翻水深度过浅,而使水中溶氧量降低,而影响到水中生物的生长;若叶轮高度过低,则会使得翻水深度过深,虽然可产生足够的水中溶氧量,但也由于过深的翻水深度使得叶轮所遭受的阻力大增,而增加了马达的耗电量,而提高了整体的成本。而现有的打水机的结构简单,其叶轮高度无法调整,因此也无法调整其翻水深度,进而无法产生最适当的水中溶氧量。

故本实用新型希望提出一种崭新的水生池用的增氧机,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生池用的增氧机,应用第一固定座及第一定位板的相对连接位置以调整马达的高度,并应用第二固定座及第二定位板配合该第一固定座及第一定位板的相对固定位置,而固定该马达两侧的叶轮的对应高度,因此可以调整叶轮的翻水深度,进而调整水中所需要的溶氧量,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快速的调整叶轮的翻水深度,不但可轻易调整所需要的溶氧量,而且也可避免因不适当的过深的翻水深度而造成的电力浪费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一种水生池用的增氧机,包括:一座体,该座体包括一底座及位于该底座的左右两边的浮力件,该浮力件用于使该座体漂浮在水面上方;该底座横向延伸在该两个浮力件的上方;该座体上方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一第一固定座;这些第一固定座的外侧则分别有一安装在该底座上的第二固定座;一马达,包括转轴,其两端分别伸出该马达的外侧;该马达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出一第一定位板;固定时,这些第一定位板连接对应的这些第一固定座,而将该马达固定;两个叶轮,这些叶轮包括多个叶片,这些叶轮的中心延伸出一轴体,并且该马达的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这些轴体;这些轴体分别以可枢转的方式穿过一第二定位板,这些第二定位板分别连接于对应的这些第二固定座,而使得该两个叶轮的轴体固定在该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的一个优选的方案在于,这些第一固定座下方形成有固定孔,而该底座的上方则形成有锁孔,通过螺栓穿过这些第一固定座下方的固定孔及该底座上方的锁孔,使得这些第一固定座锁设于该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的一个优选的方案在于,这些第二固定座下方形成有固定孔,而该底座的上方则形成有锁孔,通过螺栓穿过这些第二固定座下方的固定孔及该底座上方的锁孔,使得这些第二固定座锁设于该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的一个优选的方案在于,该第一固定座上形成多个穿孔,而该第一定位板上则形成对应这些第一固定座的多个第一定位孔组,这些第一定位孔组包括多个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定位孔;安装时通过螺栓穿过这些第一固定座的穿孔及对应的这些第一定位板中一选定的第一定位孔,使得这些第一固定座锁设于对应的这些第一定位板上,以调整该马达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的一个优选的方案在于,这些第二固定座形成有多个穿孔,且这些第二定位板形成有对应该第二固定座的穿孔的第二定位孔组,这些第二定位孔组包括多个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二定位孔;组合时使螺栓穿过这些第二固定座的穿孔及对应的这些第二定位孔组中一选定的第二定位孔,使得这些第二固定座锁设于对应的这些第二定位板上,因此将该两个叶轮的轴体固定在该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的一个优选的方案在于,水生池用的增氧机还包括两个侧板,这两个侧板分别位于该马达的两侧,而该马达的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这些侧板;这些侧板是通过螺栓穿过其穿孔而锁设于该马达上。

本实用新型的的一个优选的方案在于,水生池用的增氧机,还包括一罩盖,该罩盖用于屏蔽该马达,该罩盖架设在该两个侧板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的一个优选的方案在于,马达供应的电流为220V的AC电流转380V的DC电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应用第一固定座及第一定位板的相对连接位置以调整马达的高度,并应用第二固定座及第二定位板配合该第一固定座及第一定位板的相对固定位置,而固定该马达两侧的叶轮的对应高度,因此可以调整叶轮的翻水深度,而调整水中所需要的溶氧量,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快速的调整叶轮的翻水深度,不但可轻易调整所需要的溶氧量,而且也可避免因不适当的过深的翻水深度而造成的电力浪费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组合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侧板、第一定位板及第一固定座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第一定位板及第一固定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体、第二定位板及第二固定座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体、第二定位板及第二固定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组合的局部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座体,101、底座,102、浮力件,103、锁孔,104、锁孔,20、第一固定座,202、穿孔,203、螺栓,204、螺栓,25、第一定位板,27、第一定位孔组,271、272、273、第一定位孔,30、第二固定座,301、固定孔,302、穿孔,303、螺栓,304、螺栓,35、第二定位板,351、轴承,37、第二定位孔组,371、372、373、第二定位孔,40、侧板,401、应用螺栓,402、穿孔,50、马达,51、转轴,60、罩盖,70、叶轮,71、叶片,72、轴体,80、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足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考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生池用的增氧机,包括下列组件:

一座体10,该座体10包括一底座101及位于该底座101的左右两边的浮力件102(如图1所示),该浮力件102用于将该座体10漂浮在水面1上方。该底座101横向延伸在该两个浮力件102的上方。该座体10上方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一第一固定座20。这些第一固定座20的外侧则分别有一安装在该底座101上的第二固定座30。

这些第一固定座20下方形成有固定孔201,而该底座101的上方则形成有锁孔103,通过螺栓203通过这些第一固定座20下方的固定孔201及该底座101上方的锁孔103,使得这些第一固定座20锁设于该底座101上。

这些第二固定座30下方形成有固定孔301,而该底座101的上方则形成有锁孔104,通过螺栓303通过这些第二固定座30下方的固定孔301及该底座101上方的锁孔104,使得这些第二固定座30锁设于该底座101上。

一马达50,包括转轴51,其两端分别伸出该马达50的外侧。该马达50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出一第一定位板25。固定时将这些第一定位板25由螺栓204锁设于对应的这些第一固定座20,而将该马达50固定。

其中该马达50供应的电流是220V的AC电流转380V的DC电流。

该第一固定座20上形成多个穿孔202,而该第一定位板25上则形成对应这些第一固定座20的多个第一定位孔组27,这些第一定位孔组27包括多个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定位孔271、272、273(如图4所示)。安装时可以使用螺栓204通过这些第一固定座20的穿孔202及对应的这些第一定位板25中一选定的第一定位孔271、272、273,使得这些第一固定座20锁设于对应的这些第一定位板25上,以调整该马达50的高度(如图3所示)。

两个叶轮70,这些叶轮70包括多个叶片71,这些叶轮70的中心延伸出一轴体72,并且该马达50的转轴5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联轴器80连接对应的这些轴体72。这些轴体72分别以可枢转的方式穿过一第二定位板35的轴承351,这些第二定位板35分别通过螺栓304锁设于对应的这些第二固定座30,而使得该两个叶轮70的轴体72可以固定在该底座101上。

这些第二固定座30形成有多个穿孔302,且这些第二定位板35形成有对应该第二固定座30的穿孔302的第二定位孔组37,这些第二定位孔组37包括多个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二定位孔371、372、373(如图6所示)。组合时应用螺栓304通过这些第二固定座30的穿孔302及对应的这些第二定位孔组37中一选定的第二定位孔371、372、373,使得这些第二固定座30锁设于对应的这些第二定位板35上,因此可以将该两个叶轮70的轴体72可以固定在该底座101上(如图5所示)。

两个侧板40,分别位于该马达50的两侧(如图1及图2所示),而该马达50的转轴51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这些侧板40。这些侧板40应用螺栓401通过其穿孔402,而锁设于该马达50上。

一罩盖60用于屏蔽该马达50,该罩盖60架设在该两个侧板40的上方。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置于水面上,其中该浮力件102可将整个底座101及上方的该马达50等结构漂浮在水面上,使用者可以依据水面的高度应用螺栓204及螺栓304锁设的位置而调整该马达50相对于该底座101的高度(如图7所示)。待调整到所需的深度时,启动该马达50,即可驱动该轴体72,进而带动该两个叶轮70转动,通过这些叶轮70的叶片71的作用而使得水面翻滚,因此增加水里的溶氧量。使用者可以视需要调整该马达50的转速以调整所需要的溶氧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应用第一固定座及第一定位板的相对连接位置以调整马达的高度,并应用第二固定座及第二定位板配合该第一固定座及第一定位板的相对固定位置,而固定该马达两侧的叶轮的对应高度,因此可以调整叶轮的翻水深度,而调整水中所需要的溶氧量,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快速的调整叶轮的翻水深度,不但可轻易调整所需要的溶氧量,而且也可避免因不适当的过深的翻水深度而造成的电力浪费问题。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