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盘式秧苗取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7248发布日期:2018-09-18 19:3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栽机的技术领域,是一种卡盘式秧苗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移栽机主要由喂入器、导苗管、扶苗器、开沟器和覆土镇压轮等工作部件组成,目前现有移栽机的喂入器大多是旋转杯式喂入器,喂入器由数个喂入杯组成,喂入杯的直径与秧苗钵体的大小相对应,每个喂入杯下面有活门,活门的开闭由凸轮机构控制,工作时需要先人工分苗,然后将秧苗一个个投入到喂入杯中,当喂入杯转到导苗管的上方时,喂入杯下面的活门打开,秧苗靠重力下落到导苗管内,通过倾斜的导苗管将秧苗引入到开沟器开出的苗沟内,在栅条式扶苗器的扶持下,秧苗呈直立状态,然后在开沟器和覆土镇压轮之间所形成的覆土流的作用下,进行覆土、镇压,完成栽植过程,在喂入杯关闭的时间段内,都可以进行喂苗,因此延长了人工喂苗的时间,可以进行快速连续的喂苗作业,每分钟可以投苗60~70株,这是目前世界上半自动移栽机最快的投苗频率,因为人工投苗的频率是有限的,对于旋转杯式喂入器,其极限是70株/分,如果超过极限,操作者就会感到紧张,出现漏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盘式秧苗取出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移栽机投苗效率低,容易造成秧苗的供不应求,导致操作者紧张,进而造成漏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卡盘式秧苗取出装置包括机架、转轴、推杆,机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轴承座,转轴水平安装在轴承座内,在转轴的左侧安装有能使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在转轴右侧的机架上安装有棘轮机构,转轴的右端与棘轮机构上的棘轮固定连接,转轴上至少均布有两个圆形卡盘,卡盘外沿的圆周方向上均布有多个卡齿,每个卡盘的前方都设置有安装在机架上的秧苗导向片,秧苗导向片与卡盘的位置相对应,秧苗导向片呈前高后低状,在相邻卡盘之间的间隙内都设置有推杆,推杆的上方设置有横梁,推杆的上端安装在横梁上,推杆的下端为自由端,横梁的左侧设置有摆臂,摆臂的一端与横梁铰接,摆臂的另一端与机架铰接,横梁右侧的机架上设置有能使横梁前后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秧苗导向片包括弧形导片、斜导片,弧形导片、斜导片都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弧形导片设置在卡盘的正前方,斜导片设置在卡盘的正下方,弧形导片与卡盘外沿之间设置有间距,弧形导片的下端与斜导片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斜导片与机架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斜导片固定连接。

上述推杆包括传动杆、导头,传动杆呈“C”形,导头呈圆柱状,传动杆的上端安装在横梁上,传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头。

上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第二驱动装置为电缸。

上述机架上至少安装有一个秧苗摆放架。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设置第一驱动机构、棘轮机构,可以将卡放在卡盘与秧苗导向片之间的苗盘,一步一步地送入到推杆的下方,推杆在第二驱动机构、横梁、摆臂的作用下,可做上下运动,将苗盘内的秧苗推出,使得秧苗被顺利地送入到一下流程当中,整个投放过程简单、高效,操作工人利用苗盘,可以一次性投入多株秧苗,面对机器的高速运转,不会再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大大缓解了操作员的紧张感,进而能够有效避免漏栽状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去除秧苗摆放架后的主视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机架,2为转轴,3为轴承座,4为棘轮机构,5为卡盘,6为卡齿,7为横梁,8为摆臂,9为弧形导片,10为斜导片,11为连杆,12为传动杆,13为导头,14为步进电机,15为电缸,16为秧苗摆放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卡盘式秧苗取出装置包括机架1、转轴2、推杆,机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轴承座3,转轴2水平安装在轴承座3内,在转轴2的左侧安装有能使转轴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在转轴2右侧的机架1上安装有棘轮机构4,转轴2的右端与棘轮机构4上的棘轮固定连接,转轴2上至少均布有两个圆形卡盘5,卡盘5外沿的圆周方向上均布有多个卡齿6,每个卡盘5的前方都设置有安装在机架1上的秧苗导向片,秧苗导向片与卡盘5的位置相对应,秧苗导向片呈前高后低状,在相邻卡盘5之间的间隙内都设置有推杆,推杆的上方设置有横梁7,推杆的上端安装在横梁7上,推杆的下端为自由端,横梁7的左侧设置有摆臂8,摆臂8的一端与横梁7铰接,摆臂8的另一端与机架1铰接,横梁7右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能使横梁7前后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棘轮机构4为现有公知的技术,主要由棘轮与棘爪构成,是一种单向间歇运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移栽机上的一个组件,相当于传统移栽机上喂入器的作用,这种新型移栽机主要包括安装在机架1内的卡盘式秧苗取出装置、链轮式秧苗传送装置、夹片式秧苗移栽滚轮,在工作时,操作人员首先要装有秧苗的苗盘倒扣放入到秧苗导向片上,使苗盘卡在卡盘5与秧苗导向片之间的间隙内,这种苗盘的结构类似于盛装鸡蛋的托盘,它也是由多排小格相互连接而成,每个小格内都放置有一株秧苗,由于此苗盘自身结构的特点,在苗盘背面的小格结合部会形成凹槽,此时卡盘5上的卡齿6正好卡扣在苗盘背面的凹槽内,秧苗此时头部朝下、根部朝上并且位于相邻两个秧苗导向片之间的间隙内,在第一驱动装置与棘轮机构4的共同作用下,卡盘5会做出间歇的旋转运动,使苗盘一步一步地沿着秧苗导向片向下移动,推杆在第二驱动装置、横梁7、摆臂8的共同作用下做周期性的上下运动,当苗盘上的小格运动到推杆的正下方时,推杆正好向下运动,并将一整排小格内的秧苗同时捣出,捣出后的秧苗,借助秧苗导向片前高后低的形状,靠自身重力,自动滑向链轮式秧苗传送装置的输入端,再经由夹片式秧苗移栽滚轮将秧苗最终移栽到地里,整个投放过程简单、高效,操作工人利用苗盘,可以一次性投入多株秧苗,面对机器的高速运转,不会再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大大缓解了操作员的紧张感,进而能够有效避免漏栽状况的发生。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卡盘式秧苗取出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2所示,秧苗导向片包括弧形导片9、斜导片10,弧形导片9、斜导片10都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弧形导片9设置在卡盘5的正前方,斜导片10设置在卡盘5的正下方,弧形导片9与卡盘5外沿之间设置有间距,弧形导片9的下端与斜导片10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斜导片10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连杆11,连杆11的一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连杆11的另一端与斜导片10固定连接。弧形导片9的设置是为了配合卡盘5的外形,这样不仅方便卡盘5对苗盘进行卡扣,也方便苗盘下滑时的流畅性,斜导片10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秧苗进入到链轮式秧苗传送装置的输入端上,进一步保证秧苗下滑的流畅性。

如附图2所示,推杆包括传动杆12、导头13,传动杆12呈“C”形,导头13呈圆柱状,传动杆12的上端安装在横梁7上,传动杆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头13。横梁7在第二驱动装置与摆臂8的共同作用下,会使横梁7做出前后摆动的周期性运动,而传动杆12这种“C”形结构有利于将横梁7前后摆动的周期运动,转化为导头13上下浮动的周期运动,只有有了上下周期性运动的导头13,才能保证本实用新型顺利完成苗盘内的秧苗的捣出工作。

如附图1、2所示,第一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14,第二驱动装置为电缸15。这样方便给本实用新型提供周期性的启动信号,便于操控。

如附图1所示,机架1上至少安装有一个秧苗摆放架16。这样可以提前放置足够多的苗盘在秧苗摆放架16上,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的连续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