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农药均匀喷洒结构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0627发布日期:2018-10-30 21:27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具有能够帮助实现均匀喷洒农药结构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农药喷洒主要采取传统的喷雾器,其药液的混合均匀主要借助搅拌,对于背附式喷雾器因其容积较小,搅拌后药液的均匀性还能够达到要求,而对于安装在喷雾车上的喷雾器,因其药液箱的容积很大,手工搅拌很难搅拌均匀,所以目前在药液箱内设有搅拌桨。设置搅拌桨后存在的缺陷是,搅拌需要的时间较长,制约了工作效率。

此外,目前采用的各种形式的喷雾器,其一般均是通过送液瓶与喷雾头连接,并且使送液瓶连接加压泵,以保证喷雾压力,提升雾化效果。对于具有三个以上喷雾头的喷雾器来说,目前形式的管路设计存在着输送至各喷雾头处的药液量严重不均匀的缺陷,而且喷雾头越多,这种不均匀性越显著,会致使喷洒在农作物上药液量严重不一致,有的地方过量,有的地方不足,严重影响实现喷药的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搅拌桨搅匀药液箱内液体花费时间长,对工作效率的提高造成制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农药均匀喷洒结构的装置,能够在缩短搅拌时长的前提下,保证药液的混合均匀性,进而促使喷药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其通过改进与喷雾头连接的管路结构,使得输送至各喷雾头处的药液量基本一致,解决了各喷雾头的喷雾量不均匀,差异显著的缺陷,有助于保证喷药效果。即能够实现短时药液混合均匀,以及喷洒在作物各处的药液量均匀的双重均匀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农药均匀喷洒结构的装置,包括药液箱、连接加压泵的送液瓶以及与送液瓶通过管路连接的喷雾头。所述药液箱的箱口处设有注水腔,所述注水腔的下端封闭,上端开口且相对所述药液箱的端面向上延伸。所述注水腔相对置于所述药液箱内的一段的中部,套置有环状的药仓。

所述药仓的上端为仓口。所述药仓的内底面为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弧面,且弧面呈向下倾斜设置,弧面的上侧设有多个相间分布的一圈或多圈通孔。

所述药仓的侧壁为二阶柱筒状,且上段一阶的外径小于下段一阶的外径,两阶过渡处的平面上设有多个相间分布的一圈或多圈通孔。

所述药液箱上设有与所述药仓的仓口对应的注药口。所述注水腔相对置于所述药液箱内的一段的壁体上分布设有多个漏孔,且漏孔相对处于所述药仓的端口上侧。

所述药仓的外围环绕设有阻流筒一。所述阻流筒一的上端连接所述药液箱,下端开口且相对所述药仓的外底面向下延伸。所述阻流筒一的外围设有阻流筒二。所述阻流筒二的上端开口且相对所述阻流筒一的下端面向上延伸。所述阻流筒二的下端通过支撑杆与所述药液箱的内壁连接。所述阻流筒一的下端与阻流筒二的内底面之间有间距。所述阻流筒二的上端与所述药液箱的顶壁之间有间距。

进一步,所述注药口下部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下端延伸至所述药仓的上端口。

进一步,所述送液瓶的输出口连接有一号管,所述一号管的输出端分设有两个二号管。所述二号管的输出端分别设有两个三号管。所述三号管的输出端分别设有一个喷雾头。优选地,所述一号管、二号管为硬质管,所述三号管为软管,所述三号管及喷雾头均通过支撑托板支撑。优选地,所述二号管的内腔腔径不超过所述一号管内腔腔径的1/2。所述三号管的内腔腔径不超过所述二号管内腔腔径的1/2。

进一步,所述送液瓶的输出口连接有一号管,所述一号管的输出端分设有两个二号管。所述二号管的输出端分别设有两个三号管。所述三号管的输出端分别设有一个三通管。所述的各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口分别连接有四号管。所述四号管的输出端分别设有一个喷雾头。优选地,所述一号管、二号管为硬质管,所述三号管、四号管为软管。所述三号管、四号管及喷雾头均通过支撑托板支撑。优选地,所述二号管的内腔腔径不超过所述一号管内腔腔径的1/2。所述三号管的内腔腔径不超过所述二号管内腔腔径的1/2。所述四号管的内腔腔径不超过所述三号管内腔腔径的1/2。

本专利方案能够在缩短搅拌时长的前提下,保证药液的混合均匀性,进而促使喷药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并且,其通过改进与喷雾头连接的管路结构,使得输送至各喷雾头处的药液量基本一致,解决了各喷雾头的喷雾量不均匀,差异显著的缺陷,有助于保证喷药效果。即,实现了短时内使药液混合均匀,以及使喷洒在作物各处的药液量均匀的双重均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方案中药液箱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方案中管路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方案中管路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1药液箱,11注水腔,11a漏孔,12药仓,12a通孔一,12b通孔二,13阻流筒一,14阻流筒二,2一号管,3二号管,4支撑托板,41三号管,42三通管,43四号管,5喷雾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农药均匀喷洒结构的装置,包括药液箱1、连接加压泵的送液瓶以及与送液瓶通过管路连接的喷雾头。

所述药液箱1的箱口处设有注水腔11,所述注水腔11的下端封闭,上端开口且相对所述药液箱1的上端面向上延伸。

所述注水腔11相对置于所述药液箱1内的一段的中部外围套置有环状的药仓12。

所述药仓12的上端为环状的仓口。所述药仓12的内底面为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弧面,且弧面呈向下倾斜设置,弧面的上侧设有多个相间分布的两圈通孔二12b(如放大后的B处所示)。所述药仓12的侧壁为二阶柱筒状,且上段一阶的外径小于下段一阶的外径,两阶过渡处的平面上设有多个相间分布的一圈通孔一12a(如放大后的A处所示)。

所述药液箱1上设有与所述药仓12的仓口对应的注药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注药口下部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下端延伸至所述药仓12的上端口。

所述注水腔11相对置于所述药液箱1内的一段的壁体上分布设有相间布置的一圈漏孔11a,且漏孔11a相对处于所述药仓12的端口上侧。

所述药仓12的外围环绕设有阻流筒一13。所述阻流筒一13的上端连接所述药液箱1,下端开口且相对所述药仓12的外底面向下延伸。所述阻流筒一13的外围设有阻流筒二14。所述阻流筒二14的上端开口且相对所述阻流筒一13的下端面向上延伸。所述阻流筒二14的下端通过支撑杆与所述药液箱1的内壁连接。所述阻流筒一13的下端与阻流筒二14的内底面之间有间距。所述阻流筒二14的上端与所述药液箱1的顶壁之间有间距。

使用时,先将配量的农药(药水或粉)注入药仓,然后向注水腔灌水。灌入的水由漏孔流向药仓,而不断从药仓内冲出部分农药原液或原粉预混,接着流向两个阻流筒。阻流筒二没有盛满前,预混的药液在其内不断积累,与后续流入的预混液再次混合,随着水的不断灌入,待阻流筒二盛满时,初步的预混液逐渐流出阻流筒二,流到药液箱内,受搅拌桨的搅拌不断被再次混合。因为阻流筒二的上端与药液箱顶面之间间距较小,所以阻流筒二内的预混液会不断被后续流入的液体不断稀释,保证预混的均匀性。所以,所设置的阻流筒二的轴向深度一般要足够大,以保证其内能够容纳较多的液体,延长预混液的稀释时长。

如图2所示,所述送液瓶的输出口连接有一号管2,所述一号管2的输出端分设有两个二号管3。所述二号管3的输出端分别设有两个三号管41。所述三号管41的输出端分别设有一个喷雾头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号管2、二号管3为硬质管,所述三号管41为软管,所述三号管41及喷雾头5均通过支撑托板4支撑。以便于通过调节支撑托板的长度,调节喷雾头向外探出的长度位置。如图所示,支撑托板4的端部铰接有竖直立板,喷雾头卡装在竖直立板的顶部,通过调节竖直立板的(相对水平面的)倾角,能够调节喷雾头5的喷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号管3的内腔腔径不超过所述一号管2内腔腔径的1/2。所述三号管41的内腔腔径不超过所述二号管3内腔腔径的1/2。以保证各管道内液流流量充足且一致,内压充足。

如图3所示,所述送液瓶的输出口连接有一号管2,所述一号管2的输出端分设有两个二号管3。所述二号管3的输出端分别设有两个三号管41。所述三号管41的输出端分别设有一个三通管42。所述的各三通管42的另外两端口分别连接有四号管43。所述四号管43的输出端分别设有一个喷雾头5。

同理,所述一号管2、二号管3为硬质管,所述三号管41、四号管43为软管。所述三号管41、四号管43及喷雾头5均通过支撑托板4支撑。所述二号管3的内腔腔径不超过所述一号管2内腔腔径的1/2。所述三号管41的内腔腔径不超过所述二号管3内腔腔径的1/2。所述四号管43的内腔腔径不超过所述三号管41内腔腔径的1/2。

在上述连接喷雾头5的管路设计中,相同编号的管的轴向长度一致(可存在裁剪及连接导致的误差),由连接送液瓶一端至连接喷雾头一端,各级管道的数量变化规律为,前一管数量为后一管数量的二倍,这样便能够保证自前一管路向紧邻的下一管路分液时,分给的流量的一致性,最终保证输送给各喷雾头的流量基本一致。即,该管路结构设置,能够保证各喷雾头距离一号管的输出端的管路行程的一致性,能够保证液流压力及流量的平衡一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缩短搅拌时长的前提下,保证药液的混合均匀性,进而促使喷药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并且,其通过改进与喷雾头连接的管路结构,还使得输送至各喷雾头处的药液量基本一致,解决了各喷雾头的喷雾量不均匀,差异显著的缺陷,有助于保证喷药效果。即,实现了短时内使药液混合均匀,以及使喷洒在作物各处的药液量均匀的双重均匀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