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庭院植被栽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9337发布日期:2018-12-11 19:3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庭院植被栽培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培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庭院植被栽培箱。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园艺植被栽培、培育活动中,当前主要是通过花盆、承载箱等栽培设备进行的,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制备培育、栽培活动的需要,但当前所使用的各类栽培设备往往结构相对固定,因此导致在对植被进行移栽、翻土等作业时操作难度大,且易造成植被根系受损现象发生,除此之外,当前的栽培设备也往往缺乏有效的温度调节能力和保温能力,因此导致植被在种子培育、后期生长管理过程中的环境温度稳定性较差,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导致制备培育、生长效率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植被死亡,于此同时,当期所使用的栽培设备在使用中,对植被进行浇水施肥作业时,往往直接将水及肥料直接施加到植被栽培用土壤上,从而导致栽培设备内的含水量稳定性较差,不能根据植被生长发育需要,持续位置土壤含水量稳定,从而易导致植被因土壤内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而导致植被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造成植被死亡,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制备培育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庭院植被栽培箱,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及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了栽培箱结构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可极大的为植被移栽、翻土作业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并避免植被移栽、翻土作业时对植被根系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对植被培育温度进行灵活调整并保持恒定,同时另可根据使用需要,对植被灌溉施肥作业时,可有效保持水份及肥料匀速缓慢释放到植被栽培的土壤中,并可对土壤中多余的水份进行吸收,从而有效的提高植被栽培土壤含水量稳定,避免植被因土壤缺水或含水量过高及生长温度不稳定而发生病害甚至死亡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庭院植被栽培箱,包括底板、防护侧板、供养机构、电加热丝及控制电路,防护侧板至少四个,环绕底板轴线均布,并与底板侧表面间通过棘轮机构相互铰接,且防护侧板与底板上端面呈0°—90°夹角,底板、防护侧板共同构成培养腔,防护侧板与底板接触面之间及相邻防护侧板接触面间均通过弹性密封条相互连接,且当防护侧板与底板夹角为90°时,防护侧板上端面高出底板上端面至少5厘米,供养机构至少两个,嵌于培养腔内并环绕底板轴线均布在防护侧板内侧面上,供养机构与防护侧板间通过滑轨相互滑动连接,并与防护侧板平行分布,供养机构包括承载槽、承载网板、含水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承载槽为横截面呈“凵”字型的槽状结构,承载槽后端与防护侧板相互连接,前端面与承载网板相互连接,承载网板至少一个,承载网板面积为承载槽前端面面积的30%—60%,承载槽上端面设至少一个注水口,且注水口位置处设密封端盖,含水棉若干,嵌于承载槽内并与承载网板相抵,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至少一个,嵌于承载槽前端面外侧表面上,并分别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电加热丝若干,且每个防护侧板内侧面上均设至少一条电加热丝,各电加热丝均环绕其所在的防护侧板轴线呈螺旋状均布,控制电路嵌于防护侧板外表面并与电加热丝相互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上设至少一个透水口,且所述的透水口处设控制阀,所述的控制阀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供养机构对应的防护侧板内表面上设定位槽,且所述的承载槽深度为供养机构的承载槽的厚度的1/3—2/3。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防护侧板均布包括硬质防护壳、弹性保温垫层,所述的硬质防护壳为密闭腔体结构,其内部均若干强化筋,并通过强化筋将硬质防护壳内部分割为至少两个承载腔,所述的弹性保温垫层嵌于承载腔内,并与硬质防护壳和隔板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控制电路,且控制电路中设市电接线端子、控制开关及显示器。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及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了栽培箱结构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可极大的为植被移栽、翻土作业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并避免植被移栽、翻土作业时对植被根系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对植被培育温度进行灵活调整并保持恒定,同时另可根据使用需要,对植被灌溉施肥作业时,可有效保持水份及肥料匀速缓慢释放到植被栽培的土壤中,并可对土壤中多余的水份进行吸收,从而有效的提高植被栽培土壤含水量稳定,避免植被因土壤缺水或含水量过高及生长温度不稳定而发生病害甚至死亡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板、防护侧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述的一种新型庭院植被栽培箱,包括底板1、防护侧板2、供养机构3、电加热丝4及控制电路5,防护侧板2至少四个,环绕底板1轴线均布,并与底板1侧表面间通过棘轮机构6相互铰接,且防护侧板2与底板1上端面呈0°—90°夹角,底板1、防护侧板2共同构成培养腔7,防护侧板2与底板1接触面之间及相邻防护侧板2接触面间均通过弹性密封条8相互连接,且当防护侧板2与底板1夹角为90°时,防护侧板2上端面高出底板1上端面至少5厘米,供养机构3至少两个,嵌于培养腔7内并环绕底板1轴线均布在防护侧板2内侧面上,供养机构3与防护侧板2间通过滑轨9相互滑动连接,并与防护侧板2平行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供养机构3包括承载槽31、承载网板32、含水棉33、温度传感器34、湿度传感器35,承载槽31为横截面呈“凵”字型的槽状结构,承载槽31后端与防护侧板2相互连接,前端面与承载网板32相互连接,承载网板32至少一个,承载网板32面积为承载槽31前端面面积的30%—60%,承载槽31上端面设至少一个注水口36,且注水口36位置处设密封端盖37,含水棉33若干,嵌于承载槽31内并与承载网板32相抵,温度传感器34、湿度传感器35至少一个,嵌于承载槽31前端面外侧表面上,并分别与控制电路5电气连接,电加热丝4若干,且每个防护侧板2内侧面上均设至少一条电加热丝4,各电加热丝2均环绕其所在的防护侧板2轴线呈螺旋状均布,控制电路5嵌于防护侧板2外表面并与电加热丝4相互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1上设至少一个透水口10,且所述的透水口10处设控制阀11,所述的控制阀11与控制电路5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供养机构3对应的防护侧板2内表面上设定位槽12,且所述的承载槽12深度为供养机构3的承载槽31的厚度的1/3—2/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1、防护侧板2均布包括硬质防护壳101、弹性保温垫层102,所述的硬质防护壳101为密闭腔体结构,其内部均若干强化筋103,并通过强化筋103将硬质防护壳101内部分割为至少两个承载腔104,所述的弹性保温垫层102嵌于承载腔104内,并与硬质防护壳101和隔板103相抵。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5为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控制电路,且控制电路中设市电接线端子、控制开关及显示器。

在进行植被培育过程中,首先根据使用需要,确定底板、防护侧板的结构尺寸及数量,然后对底板、防护侧板、覆膜机构、电加热丝及控制电路进行组装,并使底板、防护侧板构成闭合槽状结构的培育腔,然后在培育腔内添加培育土壤基材,并将待培育制备播种或栽种到培育腔内的培育土壤基材中。

在进行制备培育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对植被培育环境温度及湿度进行检测,确保植被培育生长环境稳定,并为浇水施肥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且当温度过低时,一方面通过电加热丝对植被进行升温,确保植被生长发育温度恒定,另一方面在进行浇水及施肥时,将水体或肥料水溶液直接通过注水口添加到供养机构的承载槽内,有承载槽内的含水棉对水体、肥料水溶液进行缓存,然后当土壤中含水量低于含水棉含水量时,则含水棉内的水份及肥料水溶液缓慢渗透到土壤中,当土壤含水量大于含水棉含水量时,土壤中的水份由含水棉进行吸附缓存,从而达到提高土壤中含水量稳定的目的。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及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了栽培箱结构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可极大的为植被移栽、翻土作业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并避免植被移栽、翻土作业时对植被根系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对植被培育温度进行灵活调整并保持恒定,同时另可根据使用需要,对植被灌溉施肥作业时,可有效保持水份及肥料匀速缓慢释放到植被栽培的土壤中,并可对土壤中多余的水份进行吸收,从而有效的提高植被栽培土壤含水量稳定,避免植被因土壤缺水或含水量过高及生长温度不稳定而发生病害甚至死亡现象。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