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自控渗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3535发布日期:2018-11-02 20:36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渗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自控渗灌器。



背景技术:

渗灌是一种地下灌溉技术,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设施化灌溉技术之一,它将管状灌水器埋入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内,渗灌管四周与土壤接触,微压水从渗灌管中缓慢渗出,进入土壤孔隙内对接后马上形成土壤水,这样就消除了土壤的干湿循环,降低了作物的水应力,具有省水,节能,增产的优点。

但现有的渗灌系统也有它的局限性,现有的渗灌系统中的同一支线的不同渗灌头一般需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限制了在山坡、沟洼地的使用。为了保证渗灌系统的灌溉效果,必须保证安装渗灌系统的土地为平整的土地,如土地不平整,则必须事先对土地进行平整后才能进行渗灌系统的安装以及进行植物的种植,在实际使用中的限制较大,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自控渗灌器,可以应用于渗灌系统中,使渗灌系统的同一支线的不同渗灌头具有不同的高差,从而能够保证在山坡、沟洼地进行正常地使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口径渗灌头可以用高压输水管道达到快速出水,不堵渗灌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自控渗灌器,包括渗灌头,所述渗灌头包括内部设置有浮子的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外壳内部的进水口,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浮子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通道,所述浮子的顶部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浮子的浮力作用下关闭所述进水口的封堵部。

作为优选:在所述渗灌头安装至被灌溉的土地处时,所述出水口的位置低于被灌溉的土地处的饱和水位线,所述浮子的顶部始终高于被灌溉的土地处的饱和水位线。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封堵部为从下至上逐渐收缩的结构,所述进水口的下端形状与所述封堵部的水平截面的形状相同,且所述进水口的下端的面积小于所述封堵部下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封堵部上端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的下端为圆形,所述封堵部为圆锥形或者圆台形。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与所述浮子均为圆柱形。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所述封堵部与所述浮子同轴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的下端向内凸出所述外壳的内壁。

作为优选:当所述进水口被所述封堵部关闭时,所述进水口的下端至所述外壳顶部内壁的距离小于所述进水口的下端至所述浮子的顶部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的内径为4mm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渗灌头内部设置浮子,通过浮子顶部封堵头在被灌溉的土地处的水位稳定(达到饱和水位线)之后,继续经进水口向外壳内注水,会使壳体内的水位上升,从而使浮子上浮,浮子上升后期顶部的封堵部即可对进水口进行封闭,达到自动关闭进水口的目的,而当被灌溉的土地处的水位下降时,外壳内的水经出水口向外渗出,使外壳内的水位下降,则浮子向下运动,进水口重新打开,实现自动注水。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渗灌头可以单独实现自动控制,因此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自控渗灌器应用于渗灌系统中,可以使渗灌系统的同一支线的不同渗灌头具有不同的高差,无需对土地进行平整即可实现正常地灌溉,从而能够保证在山坡、沟洼地进行正常地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2、浮子;3、进水口;4、封堵部;5、出水口;6、水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渗灌系统中的同一支线的不同渗灌头一般需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限制了在山坡、沟洼地的使用。为了保证渗灌系统的灌溉效果,必须保证安装渗灌系统的土地为平整的土地,如土地不平整,则必须事先对土地进行平整后才能进行渗灌系统的安装以及进行植物的种植,在实际使用中的限制较大,非常不便。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自控渗灌器,包括渗灌头,所述渗灌头包括内部设置有浮子的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外壳内部的进水口,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浮子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通道,所述浮子的顶部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浮子的浮力作用下关闭所述进水口的封堵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控渗灌器的渗灌头内部设置浮子,通过浮子顶部封堵头在被灌溉的土地处的水位稳定(达到饱和水位线)之后,继续经进水口向外壳内注水,会使壳体内的水位上升,从而使浮子上浮,浮子上升后期顶部的封堵部即可对进水口进行封闭,达到自动关闭进水口的目的,而当被灌溉的土地处的水位下降时,外壳内的水经出水口向外渗出,使外壳内的水位下降,则浮子向下运动,进水口重新打开,实现自动注水。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渗灌头可以单独实现自动控制,因此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自控渗灌器应用于渗灌系统中,可以使渗灌系统的同一支线的不同渗灌头具有不同的高差,无需对土地进行平整即可实现正常地灌溉,从而能够保证在山坡、沟洼地进行正常地使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自控渗灌器,包括渗灌头,所述渗灌头包括内部设置有浮子2的外壳1。

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外壳1内部的进水口3,所述外壳1上还设置有出水口5。所述浮子2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之间具有连通所述进水口3和出水口5的水流通道6。

在进行灌溉系统设计时,针对需要灌溉的土地设计若干支线,同一根支线上通过进水管道连通设计多个灌溉点。每个灌溉点埋设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控渗灌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控渗灌器连接至灌溉系统时,通过渗灌头的进水口3与灌溉系统的进水管道连通,以便通过进水口3向外壳1内注水,注入外壳1的水则位于水流通道6内,再通过出水口5渗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控渗灌器所在的灌溉点的被灌溉的土地内。

被灌溉的土地在吸收足够的水量之后会达到一个饱和状态,当被灌溉的土地处的水量达到饱和时,该处即形成一个稳定的地下水位,该水位为饱和水位线。在饱和状态下的土地能够满足该处植物的正常水分供给,但土地表面仍保持干燥,可避免水分从土地表面不断蒸发流失。如果在被灌溉的土地处达到饱和状态后继续向该处注水,将导致水分从该处的土地表面溢出,使水分从土地表面蒸发,从而导致水分的流失浪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控渗灌器的所述浮子2的顶部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浮子2的浮力作用下关闭所述进水口3的封堵部4。当被灌溉的土地处达到饱和状态时,封堵部4可以自动将进水口3关闭。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所述渗灌头安装至被灌溉的土地处时,所述出水口5的位置低于被灌溉的土地处的饱和水位线,所述浮子2的顶部始终高于被灌溉的土地处的饱和水位线。这样可以避免被灌溉的土地处的水向外壳1内反渗,有效地保证了出水口5的通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出水口5位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出水口5可以设置为多个,出水口5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孔状,也可以设置为细缝状。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封堵部4为从下至上逐渐收缩的结构,所述进水口3的下端形状与所述封堵部4的水平截面的形状相同,且所述进水口3的下端的面积小于所述封堵部4下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封堵部4上端的面积。在水从进水口3向外壳1内流动时,封堵部4的外壁可以实现一个导向的作用,并且在封堵部4对进水口3进行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导向和快速打开和关闭的作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进水口3的下端为圆形,所述封堵部4为圆锥形或者圆台形。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封堵部4为圆锥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控渗灌器使用的过程中,封堵部4的上端始终位于进水口3的下端的上方,以便保证浮子2在外壳1内水平方向上的限位。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外壳1与所述浮子2均为圆柱形便于加工和生产,也便于保证水在水流通道6内均匀地分布。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进水口3与所述外壳1同轴设置,所述封堵部4与所述浮子2同轴设置。使浮子2在上浮和下落过程中保持平衡,以保证浮子2的垂直上下运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进水口3的下端向内凸出所述外壳1的内壁。这样进水口3的下端与封堵部4接触时,能够实现对进水口3更好地封闭。并且,在封堵部4对进水口3进行关闭时,浮子2的顶部与外壳1的顶部内壁之间仍然具有足够的间隙,以便进水口3打开后,能够快速地实现进水。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当所述进水口3被所述封堵部4关闭时,所述进水口3的下端至所述外壳1顶部内壁的距离小于所述进水口3的下端至所述浮子2的顶部的距离。这样可以保证水从进水口3进入水流通道6内的水流流量不会过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进水口3的内径为4mm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选实施方式,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自控渗灌器应用于灌溉系统,具体包括以下优点:

1、可以直接适应高差起伏较大的地形,不需平整土地。

2、只需要较小的水头就可以正常渗灌,供给水源略高于渗灌点即可,水源与渗灌点的高差允许范围较大,范围可以达到0.1米~20米,只需要通过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计选择管道的承受能力。

3、使灌溉系统的同一支线的不同的渗灌头可以有较大的高差,通常情况下高差范围可以为0.1米~10米,甚至经过设计高差可达20米以上,而渗灌水量差距不大。保证山坡、沟洼地渗灌水量均匀。

4、可以实现快速灌溉,水量供应快速,大大优于喷灌、滴灌,局部快速给水,快速达到饱和。

5、渗灌头不会发生堵塞。渗灌头进水口直径大,直径4mm以上。

6、结构简单,造价极低。

7、给水自控—水量局部饱和时自动切断给水通道。不使多余水量渗出地面达到节水目的。水缺乏时随时补充水量。

8、能控制渗水面高度,能控制渗水点的空间位置。

9、兼容现有的滴灌设备。

10、节水,避免地表蒸发,水利用率极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