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苗装置及其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3305发布日期:2019-03-02 01:5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育苗装置及其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育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育苗装置及其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荒山绿化工程中,目前在现有技术方式下进行植树造林时种苗在移栽过程中容易出现断根或损伤,继而导致移植成活率低,成本高,且无法保证种苗的水分供给,导致种苗容易缺水死亡和生长周期长,在种苗移植时容易损坏种苗,且育苗用的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容易造成浪费,专利《2017215803670》虽然也解决部分问题,但设计过于复杂,育苗管内供水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育苗装置及其供水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移栽过程中出现断根损伤以及无法保证育苗管内种苗的水分供给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育苗装置及其供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育苗装置及其供水系统,包括育苗装置和供水装置,所述育苗装置设置有湿度感应器和育苗孔,育苗孔内设置有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中间设置有吸水棉条,吸水棉条底部与海绵层相连,第一套管上设置有细孔,第二套管设置有粗孔,所述供水装置设置在育苗装置的下部,供水装置为长方形,供水装置内下侧设置有海绵层,装置右侧设置有进水口,供水装置两侧中部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管的直径为第二套管的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底部均与海绵层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为可降解或可回收的材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育苗装置内放入土壤,挖出育苗孔,在育苗孔内放入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然后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中部放置吸水棉条,再将育苗装置放置在供水装置内,第一套管内放入营养液,植入苗木,在将水通过进水口放入供水装置内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育苗效果佳,提高了种苗移植的成活率,第二套管的粗孔可以使育苗装置内的土壤等进入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中间,而苗木的根部可以通过第一套管上的细孔生长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中间,使苗木的根部可吸收除了培养液的营养外还可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一根吸水棉条,保证了苗木的根部不管发育的如何,都可以有水,且该装置内设置有湿度感应器,可实时检测湿度,保证了苗木的水分供给,同时可以防止套管内部的水分过多影响种苗的生长,继而缩短了种苗的生长周期,把手的设置方便了移动,且更容易装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育苗装置 2.供水装置 3.湿度感应器 4.育苗孔

5. 第一套管 6.第二套管 7.吸水棉条 8.粗孔 9.进水口

10.把手 11.海绵层 12.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育苗装置及其供水系统,包括育苗装置(1)和供水装置(2),所述育苗装置(1)设置有湿度感应器(3)和育苗孔(4),育苗孔(4)内设置有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的中间设置有吸水棉条(7),吸水棉条(7)底部与海绵层(11)相连,第一套管(5)上设置有细孔(12),第二套管(6)设置有粗孔(8),所述供水装置(2)设置在育苗装置(1)的下部,供水装置(2)为长方形,供水装置(2)内下侧设置有海绵层(11),供水装置(2)右侧设置有进水口(9),供水装置(2)两侧中部设置有把手(10),所述第一套管(5)的直径为第二套管(6)的半径,所述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的底部均与海绵层(11)相连,所述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为可降解的材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