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羊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1419发布日期:2018-12-18 20:39阅读:1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羊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畜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羊圈。



背景技术:

现有的羊圈内部圈舍地面一般需要使用漏缝地板,以实现部分自动化的羊粪收集和后处理,同时加强舍内通风;这种羊圈地面构造,由于漏缝地板和外部空间会产生空气交互,冷空气从漏缝地板下方进入羊圈,很容易造成哺乳羔羊因失温而死亡,生存环境温度的流失同时也对母羊的生长和繁育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对提高羊繁育效率形成严重制约。

同时,羊圈的饲槽一般为通栏设计,以便于颗粒料和青草饲料等多种草食动物饲料源的投喂,但这种投喂方式难以实现不同日龄羊不同类型饲料的针对性饲养,且会出现羔羊专用补饲饲料被成年羊抢食的情况。

综上所述,现有的羊圈会影响羔羊成活率,且会影响母羊生长繁育性能,同时无法应用先进的羔羊补饲技术,对羊的高效繁育造成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羊圈保温条件、改善羊只生存环境、提升羔羊生长性能和成活率的保温羊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温羊圈,包括羊圈本体;所述的羊圈本体包括羊圈顶棚、羊圈底板及羊圈侧墙;所述的羊圈底板包括保温层及嵌于保温层内的加热装置;所述的保温层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排出羊圈内生活液体的漏缝;所述的保温层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所述的羊圈顶棚包括2个以上相互平行的纵梁,还包括相对于纵梁垂直设置的横梁及配合安装于纵梁及横梁上的覆盖物;所述的横梁包括两端与对应的纵梁的两端配合安装的第一横梁及两端与对应的纵梁的中部配合安装的第二横梁。

所述的纵梁与第一横梁的连接处及纵梁与第二横梁的连接处均通过垂直设置的立柱与保温层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的立柱为2个以上且均连接于保温层的侧面;所述的羊圈侧墙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纵梁及羊圈底板配合安装;所述的保温层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立柱及横梁配合安装的门栏;所述的门栏外设置有饲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羊圈底板还包括设置于保温层下方的隔热层;所述的隔热层的厚度不小于3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温层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为3°至5°。

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温层上表面的中间部位在水平方向高于保温层上表面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的羊圈顶棚与保温层上表面的中间部位之间设置有垂直设置的隔板;所述的隔板的后端与羊圈侧墙配合安装且前端与保温层的另一侧的门栏配合安装;所述隔板的高度不大于立柱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和/或辐射管加热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羊圈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公共羊圈;所述的公共羊圈的饲槽与羊圈本体的饲槽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羊圈本体的门栏的间隙小于公共羊圈的门栏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羊圈本体内的各个部件的配合使用,使得羊圈本体内的加温和保温都得到有效的解决,能够提高羊圈保温条件,解决低温造成羔羊死亡的问题;

2)羊圈本体内的加热装置及漏缝的设置,使得羊圈本体内形成保温且干燥的休息区,由此优化了羊只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率;

3)对羊圈本体的门栏和公共羊圈的门栏采用不同的密度,使得羊圈本体的门栏间距只允许羔羊头穿过,从而实现了分开饲喂,使得哺乳羔羊补饲技术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羔羊生长性能和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羊圈本体;2-保温层;3-羊圈侧墙;4-立柱;51-第二横梁;52-第一横梁;6-纵梁;7-饲槽;8-隔板;9-公共羊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羊圈,包括羊圈本体;羊圈本体包括羊圈顶棚、羊圈底板及羊圈侧墙,由此形成一种相对封闭的立体空间区域,实现羊圈内部分空间阻风、保温和加温功能;羊圈顶棚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阻风材料,由此使得羊圈本体内的保温效果更佳,羊圈本体适用于羔羊及成年羊,优化了羊只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率。

羊圈底板包括保温层及嵌于保温层内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实现加温和干燥的功能,保温层采用水泥浇筑或预制件铺设的结构,设置于地面上或现有的羊圈的漏缝地板上方,阻止下方冷空气直接扩散到羊圈本体内。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和/或辐射管加热器,加热装置的铺设方向可以采用由饲槽向羊圈外墙的方向,其数量不少于2根,其发热功率根据生产需求自定;羊圈底板还包括设置于保温层下方的隔热层,隔热层可以避免下方冷风对保温区的降温,促使加热装置的加热作用于上方保温区,阻止热量向下方扩散,隔热层的厚度不小于3厘米;隔热层可以设置于现有的羊圈的漏缝地板上方。

保温层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排出羊圈内生活液体的漏缝;保温层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由此使得保温层表面为轻度斜坡结构,羊尿等养殖活动水可由斜坡结构流出保温区域,使得羊圈底板保持干燥;保温层上表面的中间部位在水平方向高于保温层上表面的两侧。本实施例中,保温层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为3°至5°,经试验,倾斜夹角小于3°会使得羊尿等液体流出时间过长,倾斜夹角大于5°则会导致保温层上方不宜于羊只休息。

羊圈顶棚包括2个以上相互平行的纵梁,还包括相对于纵梁垂直设置的横梁及配合安装于纵梁及横梁上的覆盖物;横梁包括两端与对应的纵梁的两端配合安装的第一横梁及两端与对应的纵梁的中部配合安装的第二横梁;纵梁与第一横梁的连接处及纵梁与第二横梁的连接处均通过垂直设置的立柱与保温层的上表面连接;立柱为2个以上且均连接于保温层的侧面;羊圈侧墙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纵梁及羊圈底板配合安装。

保温层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立柱及横梁配合安装的门栏;门栏外设置有饲槽。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保温层上表面的中间部位在水平方向高于保温层上表面的两侧;羊圈顶棚与保温层上表面的中间部位之间设置有垂直设置的隔板;隔板的后端与羊圈侧墙配合安装且前端与保温层的另一侧的门栏配合安装,隔板可以采用厚度大于1厘米且无通孔的各类实体板材,隔板的底部与保温层的中间部位配合安装;隔板的高度不大于立柱的高度;由此使得保温层、隔板、羊圈顶棚及羊圈侧墙形成4个面封闭的长方体空间,由此使得在上述4个面形成的封闭空间内的空气流动速度降低,进而使得该封闭空间内的温度明显高于舍内其他区域的温度。

当加热装置运行,地面升温时,热空气自下由上流动,空间热量的保留时间更长。本实施例中,羊圈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公共羊圈,由此使得羊圈本体内被分隔成两个保温区,两个保温区互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保温区热效率,降低能耗,同时有利于羊圈内部结构的规范化,降低施工难度;公共羊圈的饲槽与羊圈本体的饲槽相通,且羊圈本体的门栏的间隙小于公共羊圈的门栏的间隙,门栏的间隙即门栏中相邻栏杆之间的间隙;由此使得羊圈本体的门栏只能允许羔羊的头通过,实现了羔羊与成年羊分开饲喂,进而使得哺乳羔羊补饲技术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羔羊生长性能和成活率;其中,公共羊圈采用现有的羊圈搭建样式,作为成年羊和/或羔羊的饲喂活动区,现有的羊圈搭建采用漏缝地板,且本实施例中,现有的羊圈中的饲槽、门栏及侧墙的位置均与羊圈本体中的饲槽、门栏及羊圈侧墙的位置对应,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位于保温层一侧的漏缝可以与公共羊圈的漏缝地板结合或者直接采用公共羊圈的漏缝地板,由此使得建设成本降低,且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