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7493发布日期:2019-01-08 20:55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牦牛养殖领域,尤其是适合高寒牧区轻简化繁殖母牛犊牛专用牦牛舍。



背景技术:

牦牛属于全放牧家畜,放牧是牦牛传统的饲养方式,冬春季是牦牛全年中营养最缺乏的时期,除了跟群放牧外,高寒牧区最经济有效的牦牛养殖是加强补饲和建设繁殖母牛和犊牛专用的牦牛牛舍。目前,在高寒牧区牦牛养殖管理过程中,没有专门针对繁殖母牛和犊牛的建设的牦牛舍,所使用的牦牛越冬过春设施,均构造复杂,价格昂贵,这种设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导致牛群挤在一起,没有设置灵便地调节控制栏,易于感染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同时也易于造成内部环境较差,影响牦牛健康;其次,没有将繁殖母牛和犊牛单独出来进行养殖管理,使得在大风雪天、剧烈降温或者发生严重饥寒时候,牦牛更容易掉膘。如果不对繁殖母牛和犊牛进行单独养殖管理,会造成怀孕母牛保胎率和犊牛成活率极大降低,甚至死亡;再者,现有的牦牛越冬过春设施,其分割模式并不适合牦牛成群的习性,也难以在将繁殖母牛和犊牛有效分开和合群在一起,难以符合牧区牦牛实际养殖模式,更难以在高寒牧区进行大量推广。

因此,在高寒牧区建设适合牦牛养殖模式,增强繁殖母牛犊牛越冬过春的能力,针对繁殖母牛犊牛进行养殖管理,提高繁殖母牛犊牛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犊牛成活率的繁殖母牛犊牛牦牛舍,对配套饲养、繁殖领域的适用实用技术,更能在高寒牧区进行大量推广,改变目前牧区传统落后的牦牛养殖模式,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繁殖母牛犊牛专用的轻简化牦牛牛舍。

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包括由墙体围成的牛舍;所述牛舍内设置一隔墙将牛舍隔成牦牛活动间和草料间;所述牦牛活动间规则设置有若干个牛群固定分隔栏,在牦牛分群管理时通过转动形成多个牛圈空间,从而将牛群按管理目的可分为繁殖母牛圈、犊牛圈(及幼年牛圈)两类群牛圈;所述分隔栏上设置有通道控制装置,从而调节两类牛圈的数量和大小;所述墙体上设置有牛舍门和通风窗;所述墙体顶部设置有固定骨架;所述固定骨架上设置有岩棉彩钢板舍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所述通道控制装置包括两个通道转动控制栏和两个通道转动控制栏轴;所述通道转动控制栏轴均与前述牛群固定分隔栏相分离;所述通道转动控制栏的一端与通道转动控制栏轴相连接;所述通道转动控制栏可围绕通道转动控制栏轴180度外开转动。通过调节通道转动控制栏,从而控制繁殖母牛和犊牛分群、合群以及牛舍之进出,以此方便的实现对于母牛和犊牛的分群管理及饲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所述分隔栏和通道转动控制栏上均设置有控制栏固定环扣。通道转动控制栏上的控制栏固定环扣设置于通道转动控制栏的开合端,即未与通道转动控制栏轴相连接的一端;分隔栏上的控制栏固定环扣设置于通道转动控制栏外开180度时,开合端所对应的分隔栏处;通道转动控制栏转动180度外开时通过设置于分隔栏和通道转动控制栏上的控制栏固定环扣相扣合,将通道转动控制栏与分隔栏相固定;闭合时,设置于通道转动控制栏开合端的两个控制栏固定环扣相扣合,将通道转动控制栏闭合;通过设置控制栏固定环扣,便于通道转动控制栏在外开及闭合的状态下的固定,避免通道转动控制栏因为牦牛的通过而来回晃动,影响圈内牦牛的通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所述岩棉彩钢板舍棚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上设置有FRP采光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所述牦牛活动间的地面设置为原土夯实地面或者24cm厚砖透水地面;所述草料间的地面设置为25cm厚的混凝土地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所述通道转动控制栏轴为单立柱独立轴或双立柱独立轴。单立柱独立轴是一根独立柱,进行固定支撑,双立柱独立轴是两根单立柱并排焊接一起进行固定支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两个所述牛群固定分隔栏和通道转动控制栏上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栏杆;所述栏杆间的间距为25cm-40cm,犊牛可以自由通过,有利于小牛犊哺乳和分群管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所述牛舍门设置于牦牛活动间所对应的墙体上;所述草料间设置有草料间门。通过牛舍门便于牦牛的进入牛舍管理;通过草料间门进行草料的转运,提高饲喂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所述通风窗的宽度为1.5m-2.0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所述牛群固定分隔栏固定设置有两个;所述栏杆间的间距为30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通过对现有牛舍结构的改进,通过在牛舍内设置分隔栏及通道控制装置的方式,将牛舍区分为繁殖母牛区与犊牛区,更适合牧区牦牛生产养殖模式,合理化利用天然草地,方便分群分岁龄管理,极大地提高牦牛牛舍使用价值。同时一舍多圈的模式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牦牛牛舍利用率提高,且结构稳定,建造成本低,在保证牦牛健康养殖方面最有推广基础和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的牛舍门及通风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墙体、2-牛舍墙立柱、3-通道转动控制栏轴、4-分隔栏、5-通道转动控制栏、6-牛舍门、7-通风窗、8-草料间、9-草料间门、10-岩棉彩钢板、11-FRP采光瓦、12-固定骨架、13-单立柱、14-双立柱门柱、15-预埋加固层、16-固定环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寒牧区轻简化牦牛牛舍,如图1所示,包括由墙体1围成的牛舍,墙体1拐角处设置有牛舍墙立柱2;所述牛舍内设置一隔墙将牛舍隔成牦牛活动间和草料间8,所述牦牛活动间规则设置有两个牛群固定分隔栏4,在牦牛分群管理时形成多个牛圈空间,从而将牛群按管理目的可分为繁殖母牛圈、犊牛圈(及幼年牛圈)两类群牛圈;两类群牛圈依据实际牧区牧户管理之方便,繁殖母牛圈数量为1-2个,优选2个;犊牛圈数量为1-2个,优选为1个,依年际犊牛数量动态,繁殖母牛和犊牛两者牛圈数量比优选为2:1。所述分隔栏4上设置有通道控制装置;所述通道控制装置包括两个通道转动控制栏5和两个通道转动控制栏轴3;所述通道转动控制栏轴3为双立柱独立轴;所述通道转动控制栏轴3与前述牛群固定分隔栏4相分离;所述通道转动控制栏5的一端与通道转动控制栏轴3相连接;所述通道转动控制栏5可围绕通道转动控制栏轴3可进行180度转动。如图3所示,分隔栏4和通道转动控制栏5上均设置有控制栏固定环扣16。

牛舍每间宽度5.0m-6.0m,优选6.0m;每间深度9.0m-10.0m,优选10.0m;四周砖墙体高1.3m-1.5m,优选1.4米;墙体上岩棉彩钢板10高度1.0m-1.4m,优选1.2m;牛舍中间通道为3.0m-4.0m,优选3.0米;透光窗宽度1.5m-2.0m,优选2.0米。牦牛活动场地面为原土夯实地面或者24cm厚砖透水地面,优选24cm厚砖透水地面;分隔栏4及通道转动控制栏5内栏杆间隔宽度为25cm-40cm,优选30cm;分隔栏高分两层,从地面向上优选90cm、30cm。

在本实施例中均选择优选方案,牦牛活动间的地面设置为24cm厚砖透水地面,草料间8的地面设置为25cm厚的混凝土地面;所述牛舍宽度6.0m;牛舍深度10.0m;牛舍四周砖墙体1高1.4米;所述牛舍中间通道为3.0米。

在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栏固定环扣16由中空的钢管和倒U型钢筋组成;通道转动控制栏5上的控制栏固定环扣16设置于通道转动控制栏5的开合端均设置有中空的钢管,即未与通道转动控制栏轴3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中空钢管;通道转动控制栏5外开180度时,开合端所对应的分隔栏4处设置有中空钢管;通道转动控制栏5转动180度外开时将倒U型钢筋套入设置于分隔栏4和通道转动控制栏5上的中空钢管中实现扣合,以此将通道转动控制栏5与分隔栏4相固定;闭合时,将倒U型钢筋套入设置于通道转动控制栏5开合端的两个中空钢管中实现扣合,以此将通道转动控制栏5闭合;两侧分隔栏4上各设置一中空钢管,两个通道转动控制栏5的开合端各设置一个中空钢管。通道转动控制栏5闭合时,通过倒U型钢筋,套入钢管内,实现关闭功能, 180度外开时,通道转动控制栏5分别与两侧分隔栏4通过倒U型钢筋套入中空钢管内实现固定。

通道转动控制栏5转动180度外开时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闭合时中间设置一个;通道转动控制栏5垂直于分隔栏4时为打开状态;通道转动控制栏5与分隔栏4位于同一直线上时为闭合状态。两个所述牛群固定分隔栏4和通道转动控制栏5上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栏杆,栏杆间的间距为30cm;如图2所示,所述墙体1上设置有牛舍门6和通风窗7;牛舍门6采用的为双立柱门柱14和双立柱门框;牛舍内采用的为单立柱13;通风窗7的宽度为2.0m;所述墙体1顶部设置有固定骨架12;所述固定骨架12上设置有岩棉彩钢板10舍棚,岩棉彩钢板10高度为1.2m;岩棉彩钢板10舍棚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上设置有FRP采光瓦11。整个牛舍的下部设置有预埋加固层15,加固层的建筑圈梁基础优选C25混凝土,圈梁优选C25圈梁。本实施例中所述牛舍整体概括为牛舍分三圈,分别为两侧两个繁殖母牛区和一个犊牛区去,有牛舍门6一个,通道转动控制栏5两处,草料区一间。

具体应用时,牦牛群通过牛舍门6进入牛舍,通过通道转动控制栏5围绕通道转动控制栏轴3转动,打开通道转动控制栏5调节牛群的分布,形成由墙体1,分隔栏4和通道转动控制栏5组成的三个封闭空间的牛圈,犊牛可以通过分隔栏4上的栏杆间30cm的间隔进行自由进出,从而使牛群合理分布为繁殖母牛群和犊牛群。通过分隔栏4上栏杆间30cm的间隔,犊牛可以自由通过,有利于小牛犊哺乳和分群管理。通道转动控制栏5在打来或闭合时,通过固定环扣16挂接,便于通道转动控制栏5在外开及闭合的状态下的固定,避免通道转动控制栏5因为牦牛的通过而来回晃动,影响圈内牦牛的通过。

调节通道转动控制栏5,牛群便通过各圈进行活动与分群管理,从而将两类群牛圈相互隔离或相互连通,形成各类群圈和繁殖母牛圈—犊牛圈,从而方便地进行牦牛养殖与管理的综合工作,分群出圈和进圈。

同时分别设置独立的牦牛活动间和草料间8,所述牛舍门6设置于牦牛活动间所对应的墙体1上;所述草料间8设置有草料间门9。避免了饲喂的草料与牦牛活动区间混为一间的情况,干净卫生;通过牛舍门6便于牦牛的进入牛舍管理;通过草料间门9进行草料的转运,提高饲喂效率。通过各转动控制栏的调节,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舍多圈的功能,结构简单,易于建造,适合牧区放养模式,适宜在牧区应用推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