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活体捕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2803发布日期:2019-05-11 00:13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的活体捕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虫装置,特别是一种简易的活体捕虫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捕虫器主要为了杀灭害虫而制作的,昆虫一经捕捉即被杀灭,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般捕虫器中所含的杀虫剂除了杀灭害虫以外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而吸虫器的吸虫口都很小,只能吸捕一些特别小的小型昆虫,对于稍大型的昆虫则不能顺利捕获。在现代生活中,出于科研调查、观赏和饲养的目的,需要提供一种简易工具来实现活体昆虫的捕捉,如科研调查或住宅楼经常出现的蟑螂、蟋蟀、蚊子、飞蛾等昆虫,并不全是害虫,不需把捕捉到的昆虫全部杀灭,只需先将昆虫集中捉住后再放生户外即可。

对于科研用虫、观赏虫或饲养用虫,主要靠人手捕捉,特别容易造成昆虫身体器官的缺失,如用力不当会折断昆虫的手足等,不完整的昆虫虫体则没有了科研及观赏的价值,而且人手捕捉昆虫容易逃逸,捕虫效率低下。

因此,需研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损伤昆虫虫体的一种简易的活体捕虫器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易得、实用、能活捉昆虫供科研、观赏或饲养用的简易捕虫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的活体捕虫器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设计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的活体捕虫器的改进,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一端为敞开端(11),在靠近敞开端(11)处环形开设有数条开缝(12),开缝(12)用于插入封口卡合片(2),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盖体(3) 盖合形成封闭端(13);其中,

所述敞开端(11)为进虫口,进虫口为大口端,大口端设置为喇叭状结构,在该喇叭状结构的敞开端(11)上环形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橡胶圈(111),橡胶圈(111)为内部中空的圆环形构件;

所述封闭端(13)为小口端,小口端设置为圆柱状结构,在圆柱状结构的小口端外壁环形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盖体(3)内部的内螺纹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改进,所述活体捕虫器本体(1)整体为瓶状体结构,瓶状体结构的活体捕虫器本体(1)为透明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开缝(12)沿活体捕虫器本体 (1)的外圆周表面环形开设,开设的总长度占活体捕虫器本体(1)外圆周长度的2/3,使其封口卡合片(2)牢靠卡合固定于开缝(12)上,且开缝(12) 的缝隙大小与封口卡合片(2)的厚度相吻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口卡合片(2)整体为圆形结构,在该圆形结构的封口卡合片(2)上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手持柄(2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开缝(12)的设置数量与所述封口卡合片(2)的设置数量对应相同;所述盖体(3)为圆形结构,该圆形结构的盖体(3)为透明结构,透明结构的盖体(3)与活体捕虫器本体(1)之间为内外螺纹旋紧式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在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外部设有至少一个连体结构的把手(14),在把手(14)的外部设有与之相适配的防滑套(141),在防滑套(141)上设有数个防滑突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该活体捕虫器还包括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的一端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卡合机构(41);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的另一端同轴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手持机构(4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 为伸缩杆;所述卡合机构(41)与活体捕虫器本体(1)相卡合连接;在手持机构(42)的外部设有手持机构防滑套(421),在手持机构防滑套(421)上设有数个防滑突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活体捕虫器本体(1)和封口卡合片(2)以及盖体(3)均是采用透明的塑制品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整体为无色透明,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所捕捉昆虫是否完整,也利于观赏;

2、本实用新型中的大开口端开口较大,有利于大型昆虫的捕捉,增加了捕捉昆虫的范围,同时大开口端底端的橡胶圈在倒扣捕虫时可以牢固的吸附在地面上,有效防止昆虫特别是小型昆虫的逃逸。

3、本实用新型采用喇叭状的结构,便于爬行类昆虫滑落后集中处理;

4、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封口卡合片,方便昆虫保存,同时又可继续捕捉昆虫;

5、捕虫器内不放置杀虫剂,可放置于任何所需的场所,利于人们的健康、卫生;

6、本实用新型最大限度的地保证了活体昆虫的完整性,对虫体自身无损害,可供试验、饲养、研究、制作标本等,益于科研;

7、该捕虫器可由透明的塑料瓶、饮料瓶等制成,节能环保,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可重复性使用价值高,捕捉昆虫较为容易上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设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设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设计结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设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设计结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设计结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其中,图中标号:1—活体捕虫器本体,11—敞开端,111—橡胶圈,12—开缝,13—封闭端,14—把手,141—防滑套;

2—封口卡合片,21—手持柄;

3—盖体;

4—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1—卡合机构,42—手持机构,421—手持机构防滑套;

5—昆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设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简易的活体捕虫器,该活体捕虫器包括活体捕虫器本体1,活体捕虫器本体 1的一端为敞开端11,在靠近敞开端11处环形开设有数条开缝12,开缝12用于插入封口卡合片2,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盖体3盖合形成封闭端 13;其中,

敞开端11为进虫口,进虫口为大口端,大口端设置为喇叭状结构,在该喇叭状结构的敞开端11上环形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橡胶圈111,橡胶圈111为内部中空的圆环形构件;

封闭端13为小口端,小口端设置为圆柱状结构,在圆柱状结构的小口端外壁环形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盖体3内部的内螺纹相匹配。

进一步的,活体捕虫器本体1整体为瓶状体结构,瓶状体结构的活体捕虫器本体1为透明结构。

进一步的,开缝12沿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外圆周表面环形开设,开设的总长度占活体捕虫器本体1外圆周长度的2/3,使其封口卡合片2牢靠卡合固定于开缝12上,且开缝12的缝隙大小与封口卡合片2的厚度相吻配。

进一步的,封口卡合片2整体为圆形结构,在该圆形结构的封口卡合片2 上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手持柄21。

进一步的,开缝12的设置数量与封口卡合片2的设置数量对应相同;盖体 3为圆形结构,该圆形结构的盖体3为透明结构,透明结构的盖体3与活体捕虫器本体1之间为内外螺纹旋紧式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活体捕虫器本体1和封口卡合片2以及盖体3均是采用透明的塑制品材料制作而成。

该第一种设计结构的一种简易活体捕虫器的操作方式是:

如图3所示,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简易的活体捕虫器在进行工作之前,需要预先准备一个用于进行存储捕后昆虫的一个昆虫存储容器作为备用。

在进行捕捉昆虫5之前,首先拧紧盖体3,使其小口端为封闭状态,使用时,打开设置于活体捕虫器本体1上的两个封口卡合片2,并其该两个封口卡合片2 与活体捕虫器本体1均为分离状态,随即,根据捕虫需要,当捕捉后的昆虫经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敞开端11处进入至活体捕虫器本体1内,此时将靠近封闭端13一端的一个开缝12通过一个与之相适配的一个封口卡合片2插入后进行密封,随后通过透明结构的活体捕虫器本体1观察并进行取舍,若是有科研、观赏,饲养的昆虫5,则通过拧开盖体3将其昆虫5从小口端处将其转移并收集至事先已经准备的昆虫存储容器里面进行保存,若是虫体不完整的的昆虫5则不打开盖体3,使其昆虫5封闭在小口端处,此时可继续进行二次捕虫,二次捕虫时,昆虫5经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敞开端11处进入至活体捕虫器本体1内,且该二次捕捉后的昆虫5位于靠近小口端一处的封口卡合片2底部,随即捕虫者将其靠近敞开端11一端的一个开缝12通过一个与之相适配的另一个封口卡合片2插入后进行密封,从而使其二次捕捉后的昆虫5封闭在在该两个封口卡合片2之间,从而进行多次捕虫,而后昆虫5若为无科研、观赏或饲养价值时,则将昆虫5集中收集后将其拿到室外放生,从而完成捕虫工作。

实施例2(设有把手的捕虫器)

图4至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设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简易的活体捕虫器,包括活体捕虫器本体1,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一端为敞开端11,在靠近敞开端11处环形开设有数条开缝12,开缝12用于插入封口卡合片2,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盖体3盖合形成封闭端13。

进一步的,活体捕虫器本体1整体为瓶状体结构,瓶状体结构的活体捕虫器本体1为透明结构。

进一步的,敞开端11为进虫口,进虫口为大口端,大口端设置为喇叭状结构,在该喇叭状结构的敞开端11上环形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橡胶圈111,橡胶圈 111为内部中空的圆环形构件;

封闭端13为小口端,小口端设置为圆柱状结构,在圆柱状结构的小口端外壁环形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盖体3内部的内螺纹相匹配。

进一步的,开缝12沿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外圆周表面环形开设,开设的总长度占活体捕虫器本体1外圆周长度的2/3,使其封口卡合片2牢靠固定于开缝 12上。

进一步的,封口卡合片2整体为圆形结构,在该圆形结构的封口卡合片2 上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手持柄21。

进一步的,开缝12的设置数量与所述封口卡合片2的设置数量对应相同;所述盖体3为圆形结构,该圆形结构的盖体3为透明结构,透明结构的盖体3 与活体捕虫器本体1之间为内外螺纹旋紧式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在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外部设有至少一个连体结构的把手14,在把手14的外部设有与之相适配的防滑套141,在防滑套141上设有数个防滑突起。

进一步的,活体捕虫器本体1和封口卡合片2以及盖体3均是采用透明的塑制品材料制作而成。

该第二种设计结构的一种简易活体捕虫器的操作方式是:

如图5所示,该第二种设计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跟第一种的实施方式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该第二种捕虫器是在第一种设计结构的捕虫器的基础上设置有把手11,在进行捕虫时,操作者可以进行手握该把手11进行捕虫,具体的操作过程跟实施例1一致,此处不再重述。

实施例3(设有活体捕虫器手持杆的捕虫器)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再另一种设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简易的活体捕虫器,包括活体捕虫器本体1,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一端为敞开端11,在靠近敞开端11处环形开设有数条开缝12,开缝12用于插入封口卡合片2,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盖体3盖合形成封闭端13。

进一步的,活体捕虫器本体1整体为瓶状体结构,瓶状体结构的活体捕虫器本体1为透明结构。

进一步的,敞开端11为进虫口,进虫口为大口端,大口端设置为喇叭状结构,在该喇叭状结构的敞开端11上环形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橡胶圈111,橡胶圈 111为内部中空的圆环形构件;

封闭端13为小口端,小口端设置为圆柱状结构,在圆柱状结构的小口端外壁环形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盖体3内部的内螺纹相匹配。

进一步的,开缝12沿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外圆周表面环形开设,开设的总长度占活体捕虫器本体1外圆周长度的2/3,使其封口卡合片2牢靠固定于开缝 12上。

进一步的,封口卡合片2整体为圆形结构,在该圆形结构的封口卡合片2 上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手持柄21。

进一步的,开缝12的设置数量与所述封口卡合片2的设置数量对应相同;所述盖体3为圆形结构,该圆形结构的盖体3为透明结构,透明结构的盖体3 与活体捕虫器本体1之间为内外螺纹旋紧式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在活体捕虫器本体1的外部设有至少一个连体结构的把手14,在把手14的外部设有与之相适配的防滑套141,在防滑套141上设有数个防滑突起。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该活体捕虫器还包括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的一端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卡合机构41;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的另一端同轴延伸设有连体结构的手持机构42。

具体的,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为伸缩杆;卡合机构41与活体捕虫器本体1 相卡合连接;在手持机构42的外部设有手持机构防滑套421,在手持机构防滑套421上设有数个防滑突起。

进一步的,活体捕虫器本体1和封口卡合片2以及盖体3均是采用透明的塑制品材料制作而成。

该第三种设计结构的一种简易活体捕虫器的操作方式是:

如图7所示,该第三种设计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跟第一种和第二种的实施方式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该第三种捕虫器是在第一种或者是第二种设计结构的捕虫器的基础上增设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在进行捕虫时,首先需要将其进行组装作为备用,组装时,只需将其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 一端上的卡合机构41与活体捕虫器本体1相卡合连接,并使其固定牢靠,在进行捕虫时,操作者可以进行手握该活体捕虫器手持杆4另一端上的手持机构42 进行捕虫,具体的操作过程跟实施例1或者是实施例2一致,此处不再重述。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具有如下的优点:使用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简易的活体捕虫器能够理想的实现不同种类昆虫的捕捉,且不损伤昆虫虫体,可长时间反复使用,降低经济成本,同时,安全卫生,不影响人类的正常活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帮助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只要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同或者是只要是等同替换的都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