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养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327发布日期:2019-02-01 19:25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养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蜜蜂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养蜂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有悠久的养蜂历史,蜂群数量庞大,分布地域广阔,蜜蜂养殖从野生到驯养,从古老桶式到格子式、活框式,但发展至今已停留于活框式数十年时间,虽然该方式比传统桶式更为便利,但依旧存在许多弊端,一直未找到突破性的创新方式方法。现有的蜂巢大多需要蜜蜂自行筑造蜂巢,在取蜜的过程中需要将表面的蜂蜡破坏(俗称“割蜡”),才能进行取蜜。取蜜过程中不仅会破坏蜂巢,而且极易将蜜蜂夹死,造成损失。此外,天然形成的蜂巢,由于蜜蜂生活习性的原因,蜂蛹难以取出,不利于蜂蛹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养蜂装置,无需蜜蜂自行筑巢,并且可以实现快速取蜜及取蜂蛹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养蜂装置,包括:蜂巢板,蜂巢和网板,所述的蜂巢板上设有六棱柱形的蜂巢,所述的蜂巢顶部开口,底部与所述的蜂巢板相连接;所述的网板设与所述蜂巢顶部,并且对应所述蜂巢的开口,所述网板设有与所述开口相适应的网孔。

进一步,所述的蜂巢分别设置于所述蜂巢板的相对的上、下两个侧面上,所述的网板数量为2块,分别对应蜂巢板上、下侧面的蜂巢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网板相对应的两条边之间设置连接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结构抵接所述蜂巢板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网板设有与所述蜂巢板相连接的固定栓。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栓为对应所述的蜂巢设置的六棱柱形,并且可套设与对应的蜂巢内。

进一步,所述的蜂巢板周围设有边框,所述的蜂巢设置与所述的边框内。

进一步,所述的蜂巢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网板抵接所述蜂巢顶部的边缘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蜂巢和蜂巢板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养蜂装置,蜂巢板上设有六棱柱形的蜂巢,而网板的网孔与蜂巢开口相对应设置。这样即可在蜂巢板上形成六棱柱形的蜂巢,无需蜜蜂筑巢,极大的降低了蜜蜂内务工作量,提高采集蜂数量,提高了蜂蜜产量。由于蜂巢为人工设置,可根据需要调整尺寸,有利于取蜜和取蜂蛹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养蜂产业的经济效益。

网板和蜂巢分离设置,当蜂蜜成熟后,可将网板与蜂巢分离。而蜜蜂则爬附在已被蜂蜡填成平面的网板上,不会进入到蜂巢内部。因此可在不惊动蜜蜂的情况下,将蜂巢板连同蜂巢取出进行取蜜操作。取蜜完成后,再将蜂巢板连同网板放回即可。数十分钟后,蜜蜂察觉蜂蜜被取走,会自动咬开网板上的蜂蜡,再次采蜜补充到蜂巢内。同时,由于蜜蜂不会进入到蜂巢内部,在蜂巢取出或者放回的过程中,不仅不会惊扰蜂群,也不会出现夹死蜜蜂的问题。

此外,由于蜂巢为人工预先设置的,当需要生产蜂蛹时,可根据蜜蜂的品种和生长情况的不同,适当调整六棱柱形蜂巢的尺寸,以适应蜜蜂、雄蜂、蜂蛹的生长。当蜂蛹成熟后,将网板与蜂巢分离,再通过离心即可顺利取出蜂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养蜂装置实施例1的蜂巢及蜂巢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养蜂装置实施例1的网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养蜂装置实施例1的网板与蜂巢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养蜂装置实施例2的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养蜂装置实施例2的蜂巢从网板中抽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养蜂装置实施例2的蜂巢从网板中抽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蜂巢板,2为蜂巢,3为网板,21为开口,31为网孔,4为固定栓,22为边框,32为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高效养蜂装置,包括蜂巢板1,蜂巢2和网板3,所述的蜂巢板上设有六棱柱形的蜂巢,所述的蜂巢顶部设有开口21,底部与所述的蜂巢板相连接;所述的网板设与所述蜂巢顶部,并且对应所述蜂巢的开口,所述网板设有与所述开口相适应的网孔31。所述的蜂巢分别设置于所述蜂巢板的相对的上、下两个侧面上,所述的网板数量为2块,分别对应蜂巢板上、下侧面的蜂巢设置。所述的网板设有与所述蜂巢板相连接的固定栓4。所述的固定栓为对应所述的蜂巢设置的六棱柱形,并且可套设与对应的蜂巢内。所述的蜂巢板边缘设有边框22,所述的蜂巢设置与所述的边框内。所述的蜂巢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网板抵接所述蜂巢顶部的边缘设置。所述的蜂巢和蜂巢板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蜂巢板两侧面均设置蜂巢,蜜蜂可在两侧同时储存蜂蜜和产蜂蛹,提高了效率。网板设有固定栓,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固定栓插入蜂巢中,从而稳定网板和蜂巢的相对位置,稳定蜂巢的结构,便于蜜蜂完成蜂蜜收集或者产卵等活动。此外,在蜂蛹生长过程中,当六边形网孔被蜜蜂涂蜡封住时,蜂蛹尚未成熟,待发育至第19-23天左右,蜂蛹完全成熟。固定栓的存在,也避免在蜂蛹发育过程中,由于网板或者蜂巢移位,破坏蜂蛹的发育过程。蜂巢设置在边框内,为框架内的蜂巢提供了取蜜或者清洁的着力位置。需要取蜜、取蜂蛹的时候,可以握住边框,无需与蜂巢接触,不会污染蜂巢的蜂蜜。同时边框的存在,稳定了蜂巢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蜂巢与蜂巢之间不易发生扭曲或者弯折。蜂巢一体成型,不仅结构更接近天然的蜂巢,而且取蜜离心过程中对力度把握要求不再那么严格,不易出现断裂的问题。网板抵接蜂巢顶部,网孔的边缘与蜂巢边缘贴合紧密,形成的蜂巢结构更适合蜜蜂生活。而蜂巢和蜂巢板可拆卸连接,既方便根据蜜蜂的数量和生活状态随时拆卸、拼接,又方便蜂巢的清洁、清理,从而实现了整个养蜂装置的长时间循环使用。

实施例2

一种高效养蜂装置,其结果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特征在于,网板上不设置固定栓,而是在2块网板相对应的两条边之间设置连接板或者连接杆等连接结构32,并且所述的连接结构抵接所述蜂巢板设置。

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将两个网板练成一体,并且抵接蜂巢设置,蜂巢板以及蜂巢可以插入到网板和连接结构之间固定,可以达到两个蜂巢板同时固定的效果。需要取蜜或者取蜂蛹的时候,将蜂巢板抽出,两块网板可同时与蜂巢分离,操作更加简便。

为了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可选择网板上相对的两条边与另一个网板上相对应的边分别连接,使两块网板形成中空的四棱柱,蜂巢和蜂巢板插入到四棱柱中,而将蜂巢板和蜂巢限定在网板和连接结构之间,稳定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